三国演义歇后语
施耐庵和罗贯中的关系一:施耐庵和罗贯中到底啥关系?一部《水浒传》,百年来流传甚广,深入民间,可是您知道《水浒传》的作者是谁吗?是罗贯中还是施耐庵。可能很多人都会说:这问题问的,《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罗贯中是写《三国演义》的,上学时课本不就是这么写的吗?但近年来,学界对《水浒传》的作者究竟是施耐庵
施耐庵和罗贯中的关系

施耐庵和罗贯中的关系一:施耐庵和罗贯中到底啥关系?


  一部《水浒传》,百年来流传甚广,深入民间,可是您知道《水浒传》的作者是谁吗?是罗贯中还是施耐庵。可能很多人都会说:这问题问的,《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罗贯中是写《三国演义》的,上学时课本不就是这么写的吗?
  但近年来,学界对《水浒传》的作者究竟是施耐庵还是罗贯中产生了疑问。甚至《水浒传》故事的诞生地也被说成是罗贯中的家乡——山东东平,就连当地导游都已经公开向游客宣传,罗贯中才是《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只是化名。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自古争论:
  《水浒传》作者是谁?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撰写于元末明初时期。从明代以来,对于《水浒传》的作者一直有多种说法,主要有三种:施耐庵作、罗贯中作和施罗合作。目前最受认可的说法是施耐庵作,在我国中小学教材中,《水浒传》的作者冠名一直为施耐庵。
  在学术界当中,最受认可的则是施耐庵和罗贯中合著,即前七十回为施耐庵作著,后三十回则为罗贯中著。另一种稍微不同的观点是,《水浒传》为施耐庵所写,罗贯中进行了整理、编辑。此说最早见于明代高儒《百川书志》中,说《水浒传》是“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这种观点在学术界颇有影响力。
  现代新说:
  罗贯中化名“施耐庵”?
  2006年8月,在山东举行的“罗贯中与《三国》、《水浒》国际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的500位专家又重新提出了“罗贯中说”。他们普遍认为,《水浒传》在明初是禁书,不可能实名出版,罗贯中本身就是山东东平人,而施耐庵在历史资料中却查不到踪迹。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很有可能托名出版。在明代早期版本中就有罗贯中单独署名,后期又发现施耐庵和罗贯中的联合署名。
  “施耐庵”倒着写就是“俺乃是”,用山东口音说施耐庵,发音也是“实乃俺”,而根据当时许多作家撰书署名的习惯,“施耐庵-罗贯中”的潜台词很可能就是“俺乃是罗贯中”。在结合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写作特点后,专家们认为这两本巨著是罗贯中运用了不同的作品采集方式撰写而成的。
  纪连海说:
  施耐庵和罗贯中为师徒关系
  纪连海并不认同《水浒传》由罗贯中单独著书的说法,他更认同流传很广的“施耐庵罗贯中为师徒关系”之说。他说,施耐庵和罗贯中是师生关系这一说法,出自明代淮安王道生《施耐庵墓志》和清代胡应麟《少室山房 笔丛》等书中。
  王道生说:“每成一稿,必与门人校对,以正亥鱼,其得力于罗贯中者为尤多。”胡应麟在谈起《水浒传》创作缘起时说施耐庵“得宋张叔夜擒贼招语一通,备悉其一百八人所由起,因润饰成此编。其门人罗本亦效之为《三国志演义》,绝浅陋可也。罗贯中姓罗名本字贯中。尽管历史记载不多,但依然可以考证施耐庵、罗贯中同属元末明初,施耐庵年长二三十岁,二人曾先后参加张士诚起义。有《录鬼簿续编》介绍,罗贯中”乐府隐语,极为清新“,因此很多学者认为《水浒传》中诗词的掺入多为罗贯中所为,作为纂修者罗贯中又对《水浒传》进行了修改,这样与《三国演义》有部分情节相似也是正常现象。 王琳娜
  趣味链接
  总有几个悬案想搞清楚
  1.究竟谁是第一高手?
  刀法第一高手:关胜 (公认的,战圣关羽的后人)
  空手第一高手:武松(唯一能空手打死老虎的人)
  枪棒类第一高手:林冲(八十万禁军教头之一)
  法术类第一高手:公孙胜(只要不是偷袭,基本没人能搞定他)
  射术第一高手:花荣(百发百中,例无虚发)
  摔跤第一高手:燕青(也是公认的)
  砍人第一高手:李逵(砍人无论从数量还是速度上,都是完胜)
  轻功第一高手:时迁(飞檐走壁)
  射门第一高手:高俅(蹴鞠的球门比现在小多了)
  2.《水浒传》里谁最帅?
  小时候卡片里最帅的是马麟和阮小二,看书里描写玉麒麟卢俊义、史进史大官人、小李广花荣和林冲都很帅,不过更多人都觉得最帅的肯定是浪子燕青,因为不帅敢叫浪子吗?不帅能把李师师都迷住吗?
  3.《水浒传》里谁最美?
  答:武装的扈三娘,红妆的李师师。 (感谢网友们的奇思妙想)

施耐庵和罗贯中的关系二:不说不知道,施耐庵与罗贯中的关系


算计
文 | 梦惜仙
中国的四大名著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但是你们知道写下《水浒传》的施耐庵和写下《三国演义》的罗贯中之间有什么关系么?当然不是仅仅都是四大名著的作者的关系而已。
最初的时候,我在看四大名著发现施耐庵与罗贯中都生活在元末明初,我就想他们基本都在一个时代会不会有什么交集呢?怀着好奇就去查了一下,没想到他们不仅有交集,而且还是师徒关系——施耐庵是罗贯中的师傅。
这个师徒关系有点意思,我就继续查资料,想要更深入了解一下,毕竟师徒二人写下的作品都名列四大名著,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关于施耐庵与罗贯中是师徒关系的说法,最早是来源于民国《兴化县续志》中明代王道生所写的《施耐庵墓志铭》一文,文中写到施耐庵在创作《水浒传》时,“每成一稿,必与门人校对,以正亥鱼,其得力于罗贯中者为尤多。”“门人”即门下徒弟,罗贯中是施耐庵的徒弟,而且参与过《水浒传》创作,为施耐庵校对文字。
因而学术界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现在流传下来的《水浒传》其实是施耐庵和罗贯中合著的,前七十回是施耐庵写的,而后三十回是罗贯中续的。(《水浒传》至今的流传版本很多,本文指的是现发现最早的明代容与堂版。)
《水浒传》的前七十回跟后三十回的写作风格与故事核心都不太一样,这也是施耐庵与罗贯中合著的说法来源之一。
在《水浒传》的前七十回,一百零八好汉先后热血相聚,讲的是官逼民反、好汉想要推翻压迫的热血故事;而到了后三十回,好汉们却接受了朝廷的招安,一个个死的死,走的走,梁山好汉最后也不剩多少个。
说回施耐庵与罗贯中的关系,说到两者留下的著作《水浒传》与《三国演义》,其实都是关于起义战争题材的,至于为什么要写这个题材,恐怕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不过他们的资料中发现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施耐庵与罗贯中都参加过张士诚的起义,在其帐下做幕僚。
根据《兴化县续志》的《施耐庵传》的说法,施耐庵在1353年(元至正十三年)受到张士诚的邀请做幕僚,施耐庵抱着建设“王道乐土”的想法为张士诚攻城夺地提供了很多计策。
但是后期张士诚起义在取得一点成绩之后,张士诚就有些骄傲自满了,对于施耐庵这种真正有实才的人便有些爱理不理。施耐庵鉴于此就失望得离开了,归隐到市井之中,开始了《水浒传》的创作。
而罗贯中是1356年(元至正十六年)加入到张士诚的起义队伍,做了幕僚,期间还帮助张士诚打败了朱元璋的进攻,可见罗贯中还是有一定的才能的。
而后来与施耐庵的经历相似,看到张士诚的不思进取又不听劝告之后,也离开他,开始了专心写自己的书,《三国演义》也是在那之后创作的。
施耐庵与罗贯中在同一个老板下工作过,时间上也有重合,但是找不到相关资料,也不知道两人是在此之前认识,还是在此之后认识,但至少他们除了师徒关系之外,有着一层“同事”关系。
文学来源于生活,想来《水浒传》与《三国演义》的文学成就能位列四大名著,与这两师徒同样的参与起义经历有些关系吧。
—END—.

施耐庵和罗贯中的关系三:水浒传到底是谁写的,罗贯中和施耐庵啥关系?


  《水浒传》从故事的流传到最后成书,大约经历了四百年。作者到底是谁,从明朝到现在众说纷纭,基本上有以下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水浒传》的作者是罗贯中。
  这种说法在明嘉靖、万历年间一些文人的笔记里都提到过,也是最早的一种说法。如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即载:“钱塘罗贯中本者,南宋时人,编撰小说数十种,而《水浒传》里宋江等事。”此外,明代王圻的《续文献通考》中也持此论。
  第二种说法,认为《水浒传》是施耐庵和罗贯中两人合作编写的。
  这种说法支持者最多,也是明代人的观点。它不但见于明人的笔记,而且在一些明刊本上都是这么写的。明人高儒的《百川书志》记载:“《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这个“的本”是什么意思呢?“的”就是的的确确,是真的,不是假的。“罗贯中编次”,编次的意思就是编辑、整理。因此从这个记录来看,《水浒传》应该是施耐庵写出后,罗贯中帮他整理、编辑而成的,所以说,如果是有两个作者的话,那主要的是施耐庵,次要的是罗贯中。
  
  第三种说法,认为《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
  这种说法最早由明代人提出,但是时间比较晚。金圣叹的本子流行以后,在前边加了一个冒充的施耐庵的序,和施耐庵没有关系,不过此事还是增加了大家对“作者是施耐庵”这一观点的认可度。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规定只有人民文学出版社可以印古典小说,因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古典小说《水浒传》时,作者就署着施耐庵的大名,所以通常认定《水浒传》的作者就是施耐庵。
  施耐庵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施之常的后裔,传到他时已十五世。少年施耐庵因一篇颇具才气的祭文,被季秀才带到浒墅关就读。
  三十六岁那年,施耐庵上京应试,得中辛未榜进士,赴钱塘担任县尹。不久,因不愿昧心事权贵,愤然辞官,开馆授徒。于是,满怀抱负的施耐庵,决定以梁山泊宋江等一百零八人的故事为基础,写一部《江湖豪客传》。
  当时,施耐庵的处境相当凄惨:父亲和元配夫人季氏相继病逝。所幸他不久续娶了申氏,申氏家境不错,非常支持其写书,花重金聘请画家临摹宋末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让施耐庵挂在房里作参考。经数载写作、增删,定稿时施耐庵觉得书名不够含蓄,罗贯中向老师建议改名叫《水浒传》。施耐庵突然想起一个诗经典故:“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于是《江湖豪客传》变成了《水浒传》。
  《水浒传》抄本传到皇宫后,朱元璋秘密派人将施耐庵抓起来,关进了刑部天牢。施耐庵依刘伯温之计,表示愿将宋江等人写成像张士诚那样接受元朝招安。得到刑部的允许后,他就在天牢里,以张士诚降元为背景,将《水浒传》续写下去。完稿后送呈朱元璋阅览,加上刘伯温从中帮忙,施耐庵终于以“年老有病,交保就医”的名义被释放了。
  因牢狱之灾的摧残,出狱不久,施耐庵于淮安病故。
  学生罗贯中将施耐庵留下的书稿整理后,前往当时的刻印中心——福建建阳,准备把《水浒传》刻印出来。可是,所有的书坊,没有一家敢承印。直到再过一百五十年,《水浒传》终于得以刻印出版。

13评论



白希文
汽车自媒体 资深营销策划人 03-30 17:09
10赞



水浒传是罗贯中和施耐庵共同创作的,经后人多次续本合订,才有了今天的版本,他们二人半师半友关系。
水浒传是谁写的
其实水浒传与三国演义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是按照通史和民间故事整理而成的。这方面罗贯中深受施耐庵的影响。而水浒传最牛的地方就是全篇白话文,不但让现代读者轻松阅读,还能感受到明朝人的口语习惯。
因为施耐庵曾经参加过农民起义,因此对起义军里的故事驾轻就熟,最终编纂出水浒传。而水浒传在施耐庵之后,依旧有很多人续写了内容,因此我们今天看到的水浒传是以施耐庵的创作为蓝本,罗贯中在施耐庵死后,在书中添加了很多内容诗词,而后依旧有人续本,因此有百回本和百一十回本等多个版本。
罗贯中与施耐庵的关系
其实二人半师半友的关系,二人都是在张士诚的起义军里效力,也都拒绝投诚朱元璋,同时施耐庵因年岁较大,需要罗贯中帮其校对文稿,直到死后,罗贯中也一直继续完成水浒传的编纂校对工作。因此这部水浒传是他二人共同创作的。另外也有说,三国演义也是在施耐庵的协助下完成的,无论如何,他二人算是半师半友的关系吧。

4评论



历史的鱼
03-21 11:13
9赞



  施耐庵(1296年-137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出生于江苏一带,兴化白驹场人。关于他的生平资料正确性有所争议,也有查无此人之说。主要是水浒传一书作者素有争议,有一考为该书根本非施耐庵所写,而是罗贯中所写。在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电视剧《水浒传》中,将作者写做施耐庵和罗贯中。
  罗贯中(1330年?-1400年?),名本,号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说家。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据传说,罗贯中曾充任过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幕客。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他还创作有《隋唐志传》等通俗小说和《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戏剧,并被认为是《水浒传》后三十回的作者。
  关于施耐庵和罗贯中的关系:极有可能是师徒关系。
  关于《水浒传》的作者大致有三种观点:
  观点一:全书皆由罗贯中所著。
  这种说法早于明朝已经有人提出。一些支持此观点的人认为施耐庵是捏造出来的人,真实中并不存在。
  观点二:由施耐庵和罗贯中两人合写。持第二种观点的人之间亦有以下两种意见:
  学界中则认为,《水浒传》是施耐庵与罗中共同创作而成,全书一共有一百个回章节。其中前七十回章节为施耐庵所著,后三十回章节为罗中所补写,也就是说是两个人一起整理、共同创作而成的。此说最早见于明代高儒《百川书志》中,说《水浒传》是“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这种观点在学术界极为有影响力。
  还有的人说施耐庵与罗贯中其实还有师徒这样微妙的关系存在。有很多专家也是这样认为。尤其是明代淮安王道生《施耐庵墓志》和清代胡应麟《少室山房 笔丛》等书中就有相关方面的记载。
  观点三:整部小说完全由施耐庵一个人写。这种观点是大家最为熟知的。

评论



青青子衿83182168
03-30 20:30
5赞



水浒传明显不是一个人的作品,至少两个人甚至更多,我个人也倾向于施耐庵罗贯中合作,但是我觉得他们不是合作关系,而是施耐庵原著成书之后,罗贯中续写了田虎王庆两个段落,理由如下,书中宋江得三卷天书一节有一首偈语,其中两句是,北幽南至睦,两处见奇功,意思是说梁山人马招安之后,打过两次战役,破辽国和征方腊,但没有田虎王庆两节,而书中的这两个段落也很奇怪,两处的降将到了征方腊的时候又完全消失了,一个都没留下,这显然是续书者不愿意改动原文的无奈之举,导致情节人物无法与后文对接,其次我们看写作风格,百回本的水浒中对人物武艺的描写很细致,基本梁山战将职务的分配就是按照武艺高低来安排的,偶尔小有差异,争论也不大,但是到了田虎王庆的段落,人物武艺高低就开始出现散乱,武艺忽高忽低,很没有层次感,性格描写大致抄袭前文,比如王庆的老婆明显就是复制了一个顾大嫂,排兵布阵的安排也都是挪用前文,这个写作风格很符合罗贯中的风格,三国演义中的武打描写就有同样的弊病,层次不清,比如徐晃被颜良秒败,却能和关羽打平等等,人物凭空消失的弊病在三国演义中也很常见,这些特征跟符合水浒传中田虎王庆两节的风格,所以本人认为,水浒传是施耐庵原著,之后罗贯中续写了田虎王庆的段落。
评论



-秃凸突兔飞呀
06-04 14:16
1赞



最近古代文学课刚刚讲了《水浒传》所以来回答一下:
关于水浒传的作者,明代有四种说法:一、嘉靖年间最早著录此书的高儒《百川书志》提作“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的编次”。同时代郎瑛的《七修类稿》有类似的记载。二、稍后如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王圻《稗史汇编》等都认为是罗贯中作。三、万历间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则又说是施耐庵所作。四、明末清初金圣叹的《第五才子水浒传》又提出了施作罗续说,即“施耐庵《水浒正传》七十卷”后30回事“罗贯中”《续水浒传》之恶札也“。
目前一般学者从第一说,认为《水浒传》是施耐庵所作,其门人罗贯中在其”的本“(即真本)的基础上又做了一些加工。
但现代学者中也有人认为施、罗两人均系托名而实无其人。
所以,关于《水浒传》的作者问题 我们还没有确切的答案,一切还有待考证。
至于二人的关系也是众说纷纭,其中得到大多数人认可的就是二人是师生关系:这出自明代淮安王道生《施耐庵墓志》和清代胡应麟《少室山房 笔丛》。王道生说:“先生之著作有《志余》、《三国演义》、《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江湖豪 客传》。每成一稿,必与门人校对,以正亥鱼,其得力于罗贯中者为尤多。”胡应麟在谈起《水浒传》创作 缘起时说施耐庵“得宋张叔夜擒贼招语一通,备悉其一百八人所由起,因润饰成此编。其门人罗本亦效之为 《三国志演义》,绝浅陋可 也。” 尽管由于历史资料较少,但从施耐庵长罗贯中二三十岁,且都在元末明初,又由于苏北白驹场盐民张士诚起义,作为同乡的施耐庵曾经参加了张士诚起义,罗贯中“有志图王者”,也先后参加了张士诚的起 义,但谏阻张士诚称王、招安等不成而出走。 据《录鬼簿续编》介绍,罗贯中“乐府隐语,极为清新”,可见《水浒传》中诗词的掺入多为罗贯中所 为,作为纂修者罗贯中又对《水浒传》进行了修改,这样与《三国演义》有部分情节相似也是正常现象。 所以说,大家认为施耐庵与罗贯中是师生关系是有可能的。
但是在文学史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有关罗贯中的生平,目前所知甚少,而有关施耐庵的事迹更属渺茫,甚至关于二人的出生地,所处时代都有争议,所以,我们也有理由怀疑那些书籍的真实性,其中可能有些夸大其词或者后人伪托。所以,关于二人的关系问题 我们还没有确切的答案,一切还有待考证。
对于历史我们应该保持尊重的态度,用事实说话,不可在没有认证的基础上随意传播,影响大家的认知。同时,大家也应该擦亮眼睛,有自己的判断力。

评论



喜欢闲云散鹤
07-31 17:15
6赞



从《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写作手法来看,完全不同。本人更认为《水浒传》是施耐庵所写,而罗贯中以校对为主。而《三国演义》应为罗贯中所写。其实,《水浒传》读来更给人一种愉悦、亢奋、平易的感觉,更接地气。另外,说一亲身感受,每次读《水浒传》都有饥饿的感觉,总想吃的什么,呵呵。而《三国演义》给我的感觉有些厚重,语言虽很华丽,但并不接地气,感觉越往后读越想它早点儿结束。总之,这两部著作绝不是一人所写,手法完全不一样。
评论



烂作家
05-13 14:25
3赞



《水浒传》的作者不是施耐庵,也不是罗贯中
烂作家 2017-04-15 10:58//www.toutiao.com/i6409058053475271169/
对于古典名著《水浒传》的故事,人人都耳熟能详,但对于水浒传作者是谁,虽然书上印的是施耐庵,但根据史料和传说都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比如有人认为《水浒传》是施耐庵和罗贯中合写的,但又有人认为施耐庵、罗是江浙人,而《水浒传》中满是山东、河南方言,江浙人施耐庵和罗贯中不可能写出如此地道的山东腔,所以二人都不是作者。但这并不能说明什么,不过我们还是先抛开抬杠,以事实为主。
先来看看施、罗的生平。
施耐庵或者罗贯中历史资料,少得简直如凤毛麟角,许多专家考证,甚至连考古学家也参加进来发掘,所得到的资料,有的模棱两可,有的被批驳者所否定。目前一般的说法是:施耐庵,名子安,号耐庵,原籍钱塘(浙江杭州)人或苏州人,后来迁居江苏兴化或淮安,元代至顺二年(1331年),与刘基同榜中进士,并与刘基结识,曾在钱塘当官两年,后来退出官场,终生不再仕,立志著书。大约在1296—1370年间去世,著书的时间共有三十多年。终年七十五岁。著书的地点,传说是在江苏兴化的白驹场。有一种说法: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冬,朱元璋与张士诚交战,施耐庵为避战乱,迁来白驹场西定居,此地现名施家桥。
张士诚是元末泰州白驹人,施耐庵后来定居白驹,与张士诚可以说是小同乡。许多有关施耐庵的文章都提到张士诚和朱元璋都想请施耐庵出仕,即便不是事实,至少也有一定的历史依据。还有人说施耐庵曾经当过张士诚的军师,可惜张士诚目光短浅,不听施耐庵的良策,于是施耐庵离开了张士诚,张士诚也终于被朱元璋打败。张士诚的失败,施耐庵一直耿耿于怀,觉得自己也有一分责任,所以他在《水浒传》中特地把梁山军师智多星吴加亮改名为“吴(无)用”,意思就是自己没有尽到责任帮助张士诚平定天下——是军师无用啊。
白驹场现在有不少与施耐庵有关的遗迹,如施耐庵陵园,还有施耐庵在白驹镇写作《水浒传》的书斋。清咸丰五年(1855年),施耐庵的十四代孙施涔将此斋加以修建,改成了“施氏宗祠”,供有第十五世始祖施耐庵的牌位。
据称当地施氏宗谱卷末有《施耐庵传》残页,为淮安人王道生作,其中提到施耐庵著有《江湖豪客传》,即《水浒》等多部著作,每一部著作完成都要仔细校对,其中得到弟子罗贯中的帮助最多。从文字看,作者王道生比施耐庵小七十来岁,比罗贯中小三十多岁,而且与罗贯中在福建见过面,所讲的事迹,应该可信。但是据《水浒》研究者及考古学家们的考证,此文仅见于清代的施氏族谱,不是明代的版本,也没有旁证,有伪造的嫌疑。
后来又陆续发现各种有关施耐庵的资料,如清咸丰年间的《施氏族谱》、施家桥出土的《施让地券》《施氏家簿谱》等文物,民间也有各种传说。整合这些资料后,可以大致勾勒出施耐庵的生平:施耐庵,元末明初人,名子安,又名肇端,字彦端,耐庵是他的又字或者别号。祖居扬州兴化,后来迁居海陵白驹,至顺间“乡贡进士”,流寓钱塘,曾入张士诚幕,张败后隐居白驹著书,后因躲避朱元璋的征召而去淮安,死后骨殖迁葬白驹施家桥。
关于以上的诸多推测,学术界尚有争议。因为这些资料都是在施耐庵死去几百年了,《水浒传》广泛流传之后才出现的,不是第一手材料,可信度不免要大打折扣。因为中国非常善于或喜好美化某些名人或事迹,比如对三国的关羽和诸葛亮的神话等等,常常为了使一个人达到自己渴望的理想效果,就不择手段的虚构许多事迹加诸其身。所以施耐庵的情况也存在此类问题。
再来看罗贯中。
通常的看法是,罗贯中(约1330—1400年),名本,一说名贯,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人或庐陵(江西吉安)人,终年七十一岁。也就是说,罗贯中比施耐庵小三十五岁,施耐庵中进士的那一年,罗贯中刚出生;施耐庵死的那一年,罗贯中四十一岁。罗贯中的著作比施耐庵多,除《三国演义》外,还有《三遂平妖传》《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粉妆楼》《宋太祖龙虎风云会》等共几十种。但是从这些作品的文字水平看,比《三国》相差太远,不大可能出于同一人之手,很有可能是罗氏的早期作品或后人伪托。
有人从语言方面分析,认为《水浒传》中使用了大量山东、河南方言,据此认为《水浒传》不可能是身居钱塘的施耐庵或罗贯中编写。其实《水浒传》中同时也使用了大量江浙方言如“稿荐、桶盘、做人家、做羹饭”之类。再说,水浒故事的来源是宋元话本,而话本的主要流行地区是河南、河北山东,话本所使用的文学语言是当时的“官话”,即首都开封方言。因此,《水浒传》中出现许多河南、山东方言语词,很可能施耐庵就是直接照抄话本底稿的。因此,认为施、罗都与《水浒》无关的说法不可用。只是,到底谁是真正的作者,至今仍是个谜。

施耐庵是罗贯中的老师,以前中央一台播放过。施耐庵指点罗贯中说事件可以写的精彩,但历史事实不能改变,不能因为你喜欢诸葛亮写成的结果是诸葛亮把魏给灭了。电视剧名字好像叫罗贯中 ,很久以前看的,现在忘的差不多了。

施耐庵和罗贯中的关系

https://m.shanpow.com/xhy/379899/

推荐访问:施耐庵罗贯中简介
《施耐庵和罗贯中的关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下一篇: 文丑墓
相关阅读三国演义歇后语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