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春联
王义均一:王义均:鲁菜从未没落具有大将风范的鲁菜,近些年却总有人说其一直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常常以最没有特点的姿态置于各大菜系之中。对于此,鲁菜泰斗王义均王老认为:鲁菜从未没落,它只是以更加地道的方式存在,固守那份来自传统的坚持。▲_______▲丰泽园的当家菜“葱烧海参”是王老的拿手菜, 此菜
王义均

王义均一:王义均:鲁菜从未没落


具有大将风范的鲁菜,近些年却总有人说其一直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常常以最没有特点的姿态置于各大菜系之中。对于此,鲁菜泰斗王义均王老认为:鲁菜从未没落,它只是以更加地道的方式存在,固守那份来自传统的坚持。

_______▲丰泽园的当家菜“葱烧海参”是王老的拿手菜, 此菜是“古今八珍”之一,葱香味醇,营养丰富,滋肺补肾。
鲁菜是整个北方的招牌菜系,也是中国八大菜系中“北食”的唯一代表。它对人们饮食的影响遍及整个华北及东北地区,是中国覆盖面最广、最兼容并蓄的地方风味菜系。可就是如此具有大将风范的鲁菜,近些年却总有人说其一直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常常以最没有特点的姿态置于各大菜系之中。对于此,鲁菜泰斗王义均王老认为:鲁菜从未没落,它只是以更加地道的方式存在,固守那份来自传统的坚持。
  ▲王义均山东烟台福山区人,现居北京,国宝级烹饪大师,鲁菜泰斗,北京丰泽园名厨,中国烹饪大师,有“海参王”美誉。
在坚持中创新境
对于鲁菜的现状及前景,王老不同意一些人说“鲁菜没落”的说法,他觉得鲁菜的生命力还很强,“鲁菜目前的水准和几十年前相比,是大大地进步了。就拿北京丰泽园饭庄来说,如今供应的菜品,无论是色、香、味、形,还是菜品的原料、品质、加工精细程度,都是过去不可同日而语的。”丰泽园的当家菜“葱烧海参”是王老的拿手菜,也是他与师傅们反复研究改制而成的。“我们把原来菜品上存在的色乌、汁稀、味薄、葱淡的欠缺加以改良,从色、香、味、形几个方面进行上档包装。食客再吃这道菜的时候,感觉到的是质地软润、色泽光亮、汤汁浓厚、味道鲜美、葱香浓郁的新口味,其受欢迎的程度只能用‘滴水不剩’来描述。” ▲北京丰泽园饭店是在老字号丰泽园饭庄(始建于1930年)的基础上翻扩建成。
除了在海参烹饪上具有独特领悟和终极造诣外,鲁菜还拥有许多独家秘笈,如油爆、芫爆、酱爆、清炒、锅烧、红烧、拔丝、蜜汁、清汤、奶汤这些济南菜的手法,是鲁菜师傅必须极其精通的厨艺;像烹、煮、扒、炒、熘这些烹制海味原料的山东福山技法,也必做的得心应手;烹制中常用的水焯、水划、水煮、油划、油氽、油炸的方法更要为厨师所惯用;注重火候、讲究口味亦是鲁菜大厨的不二心法。王老概括说:“总而言之,鲁菜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在于传统的魅力,过去的东西要继承、要坚持,鲁菜基本风味不能变,不然那就不叫鲁菜馆子了。但又不能全盘照搬过去的那套。曾有食客对我说:鲁菜我吃不惯,总是黏乎乎、黑乎乎、油乎乎。意思是说鲁菜带芡的多,带色的多,油大。要改变人们对鲁菜的印象,就得靠厨师去努力,去改变手法、改变品种,又要有应变的能力才行。”就如同糟熘鱼片,老的方法是将鱼肉取下,挂糊熘一下,倒在盘中就这样上桌了,鱼的头、尾弃之不要。后来,王老将其改进,先将鱼头、鱼尾在油里一汆,再一煮上味,放入腰盘中,中间放糟熘鱼片。这样成一整鱼,既美观又不浪费,在口味上也更加丰富。
  ▲鲁菜菜品糖醋鲤鱼肥嫩鲜美,而且金鳞赤尾,形态可爱,是宴会上的佳肴。
坚持背后的无奈
虽然鲁菜曾经创造过无数辉煌,但今日的鲁菜也受到很多方面的冲击。王老说:“过去,一个鲁菜老字号最多也就卖几十种菜,客人来了不看菜单就能点菜。推荐新菜,客人还不见得高兴,因为每个铺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来丰泽园就是冲着它的招牌来的,点别的菜没准会让人笑掉大牙,说明你不懂吃。加上老师傅很保守,你点的菜我有料也不做,因为各家有各家的拿手菜,做的不地道丢人。现在不一样了,一家餐厅需要供应一两百种菜品,哪个也做不精。”这是鲁菜的困惑,也是鲁菜师傅的无奈。 ▲鲁菜菜品九转大肠,酸、甜、香、辣、咸五味俱全,色泽红润,质地软嫩。
选料精细是鲁菜的又一大特点,像葱烧海参必选胶东半岛(或辽东半岛)产的优质刺参,以及章丘产的优质大葱,且只用其葱白精华部分配菜。再如山东名菜芙蓉蜈蚣(又称芙蓉管挺脊髓),必须选用猪脊大动脉血管、猪脊椎骨髓腔中的骨髓为主料,还必须去脂、去膜后才能烹制。“如果餐厅为了追求利益,而放弃这些沿用了上千年的原料搭配,那么一定会丢失鲁菜的原味。” 王老还提到:“谁都知道冰冻的大虾现点现解冻跟自然解冻是两个味道,可是点菜的客人急,催菜,稍慢一点就退菜。为了迎合客人,为了快,很多厨师都是拿微波炉一转,外面是化了,里头还冻着呢,来不及想那么多直接下锅了。那味道自然相差很多。”这就不难理解,过去的老字号都是订位制,所有的菜品都要提前预定,提前按照步骤一步一步准备原料。
▲选料精细是鲁菜的一大特点。
坚持是一种心境
自从14岁进丰泽园,王老就再没有离开过丰泽园、离开过鲁菜,这对于很多今天的厨师来说是不可想象的经历。“那个时候我在单位挣5块钱,有其他单位出80块钱挖我,我和我的师傅一说,结果师傅觉得还是不要动好,我就哪儿也不去了。”可见,即便在过去的年代,厨师也会面临很多诱惑,“对于一名厨师来说,学会做一两道菜很容易,但如果说学精、学透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特别是鲁菜厨师,要求对各种食材一年四季的特性都要掌握,香菜是霜降后最好味,白菜要入窖一段时间方能入菜,这些细节都需要在实践中慢慢揣摩。”所以,坚持不仅仅是坚守传统,更要守住自己的心。耐得住寂寞,一门心思的研究食材、烹饪技法,才能做好鲁菜。
▲王老从14岁起就再没有离开过丰泽园、离开过鲁菜。
当然,掌握并肯花心思以最精准的技法烹饪也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就如同王老做菜,无论什么菜的原料,都要经过两次以上的热加工,从而保证菜肴的口味纯正、清淡和利口,且很少采用生鲜原料一次加热至熟食的做法;不论何种烹制方法,都强调火候掌握恰到好处,尽量做到无过无不及,突出口味的清、鲜、脆、嫩、纯。所有这些看似有些固执的坚持,其实都是鲁菜好味的最强大保证。 ▲二毛、王义均(鲁菜泰斗)、白伟就鲁菜历史发展进行探讨。

王义均二:王义均:持之以恒 与时俱进


从厨行里舞勺之年的小学徒到如今年逾古稀、须发白眉的鲁菜泰斗,丰泽园承载了王义均大师六十余年的厨艺生涯。从1946年经当时的北京名厨吴行官举荐,来到当时汇聚了郭友忠、吴行官、郑福祥、王明礼等众多鲁菜名师,以正宗鲁菜享誉京城的“丰泽园饭庄”,王义均大师一直勤奋谦谨地执业于此,直到成为烹饪界备受尊重的国宝级大师,仍是丰泽园的顾问。持之以恒地专注厨艺,善于革新、与时俱进的理念,成就了一代宗师的睿智淡然。
采访丨褚宏辚
摄影丨刘达华 近日,记者一行来到北京丰泽园饭店,倾听王义均大师趣谈厨届今昔。往昔已逝,今朝正喧,历经餐饮界几十年沧桑巨变的烹饪元老,如何看待当今鲁菜乃至整个中国餐饮市场的发展现状,对厨界的继承者们又有何希冀?
变通之道 历久弥新
王义均师从鲁菜名师孙懋峰、朱家德学习刀工,继而又正式拜誉满京城的名师牟长勋为师,后又得到名师王世珍的指导。他精通鲁菜,擅长海参的烹制,将众师之长与川、鲁、淮扬、粤菜系的精华相结合,融会贯通,在继承发扬原山东风味菜肴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改革,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创新菜清蒸珍珠鱼名噪一时;受粤菜师傅龚腾传授的五丝筒脆皮糊的启发,独创拔丝糊,制作出拔丝西瓜、拔丝葡萄、拔丝苹果,令人叫绝。对于菜系的创新,王老至今都秉持着开明通达的态度。 《中国烹饪》杂志(以下简称《中国烹饪》):您如何看待鲁菜的发展现状?鲁菜的优势是什么?
王义均:不同于现今四川菜、湖南菜辣的口味,鲁菜突出的是咸鲜的口感,口味偏辣的菜只是少数的几道。就北京乃至北方来说,咸鲜味型是具有广泛的接受度的。所以,鲁菜在北方市场仍具有市场优势。
《中国烹饪》:您认为鲁菜在当今餐饮发展形势下的劣势是什么?应该着力于哪些方面?
王义均:人们的口味是不断变化的,由于生长年代和物质条件的差异,新一代年轻人的口味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与老一代人有差距。而鲁菜作为传统厚重的菜系,有的单位会跟不上年轻人口味变化的节奏。所以,餐饮行业还是要尽可能地适应客人的需求,鲁菜乃至北方菜也要创新,菜系之间互相学习,适当地进行中西结合,给客人的选择余地要大。如果固守老菜,只经营传统菜,年纪大的消费者逐渐少了,市场也就越走越窄了。
另外,高规格、大型的接待有,但是少数,大款是少数,所以我们厨师要动脑筋,要适应大多数消费者的需求,少花钱多办事。比如丰泽园的招牌是海参菜,那海参就要选择适当的、客人能接受的价位。进价、选料要丰富,有余地。所以从鲁菜来说,现在各个单位都在创新,变是常态,餐饮行业就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年代、不同的发展过程去适应时代发展。
葱烧海参
《中国烹饪》:您如何看待当前的餐饮市场潮流?
王义均:现在到很多餐馆一看,不管中等、高等,都是一片“红”(指“辣”的口味盛行,编者注),但做餐饮还是要看你动不动脑筋。比如大董的店价位不掉,外面还是有人排队,他将中西结合做出了特色。饮食行业千变万化,要善于创新发展。有些人看不惯吃不惯,不适应你的看法,但还有一些人有新的需求,都得照料到。我们这个行业是服务行业,就要想“怎么让客人舒服满意”。
持之以恒 成材有道
如今,王义均的弟子不乏烹饪界翘楚,成为京城鲁菜乃至北方菜系的中坚力量,如尹振江、史连勇、王富强、屈浩、安万国、于铁柱、董振祥、尹亲林等,都是时下各地最具影响号召力的一代名厨。
《中国烹饪》:对于您的几位徒弟,您有何期许?怎么评价几位徒弟?
王义均:一句话,干了这行,就要任劳任怨。特别是屈浩,刚进丰泽园的时候,这小子不惜力,这个行业工作时间长、辛苦,但给他什么工作,他都愉快地带动哥几个去做。后来,我要给他挂个小组长的职位,他说:“我干不了,师哥们都这么大岁数。”他就推辞,但我说推也不行。后来他就没办法,就任劳任怨,大家都特别累的时候,他让师哥歇会儿,他多干活。所以说,我们厨师都是从这个阶段过来的,只有听话肯干,才能练成手艺。大董也是,有一次比赛,他做九转肥肠,几个选手中,他做的九转肥肠的颜色最火红,抓色抓得最好,一尝味道也好。收?汁的菜要有真功夫,都不是一朝一夕能练成的,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中国烹饪》:现在的师徒关系跟您那个年代有什么不同?
王义均:现在学徒的管理跟过去不一样,更自由了。师徒之间的关系更为平等了,可以互相递烟抽,过去不这样。我的师父抽烟,但不让我抽,也不让我喝酒,对徒弟就像对自己儿子似的。我也很听话肯干,所以那么多年没挨过师父的打骂,师父将手艺尽心尽力教给我。1983年,我参加全国名厨师技术表演鉴定会,是惟一获得冷菜和热菜两项金奖的厨师,同时荣获了全国“最佳厨师”称号。我拿着奖章回到单位,师父看到就流泪了,现在这个岁数回忆起来非常甜。现在的孩子年轻、聪明、有文化、领会问题快,我们那时候不是。我十二岁出来,十四岁进丰泽园,只知道要干好,不准打回峰,就是不能跑回家。想法很简单,就是将工作千方百计地做好。
《中国烹饪》:您的几位徒弟中,哪位最像您?
王义均:我这几个徒弟都不错。从我这学到东西最多的是尹振江,第二是史连勇,第三是王富强,第四是屈浩。大董原来从烤鸭店出身,后来出来做意境菜,勤奋聪明。大董在烤鸭店当厨师长的时候就特别勤奋,开始研究西餐,现在当总裁了还保持那种研究的精神,领徒弟发展。我们做师父的,看到徒弟成长这么快这么好,我们脸上有光。跟你们说实话,看到他们取得成绩,心里愉快、美。人嘛,特别是服务行业,干一行要爱一行。
《中国烹饪》:当今这个时代和您成长的那个时代,您觉得哪个时代更好,更利于厨师和餐饮人的成长和修炼?
王义均:现在这个时代更好。现在的年轻人可以查找各种资料、数据、营养成分,我们那时候想学也没有。现在传承离不开老一代,但也需要年轻人不断与时俱进,比如盘饰跟过去就不一样,现在都用可食用的真花。那天我发现一种花,拿回来,打电话给大董问是什么花,说是石斛花,这种花点缀在菜上既漂亮又有食用价值。现在的厨师有更多机会接触新的东西,不过要爱惜把握,我们这个行业需要研究的东西太多了。
《中国烹饪》:当今鲁菜厨师乃至其他菜系的中青代厨师应该做出哪些努力?应该在哪些方面做出改进?
王义均:现在的年轻人懂得比我们那时多,但他们有个弱点,干干就厌烦了,干什么也成功不了。哪一行手艺也不能一下子就掌握了。怕累不行,干什么都得付出,牺牲点时间,多吸收点东西。手艺不是轻易就能练成的,要经历锤炼,要用时间磨练自己。现在的厨师不但要将菜做得好吃、好看,还要对人的健康有益。艺多不压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用得上。另外,手艺人不光要手艺好,还要具备好品德。没有好人品,不能够与人融洽地交往交流、互相学习,也达不到全面的发展。
中国烹饪杂志

王义均三: 王义均教你做“葱烧海参”


王义均教你做“葱烧海参”:
  主料:水发胶东或辽东海参
  配料 :章丘大葱、安丘大蒜、姜、香菜、油菜心、酱油、料酒、葱油、冰糖、盐、味精、蚝油、鲍鱼酱、红曲米、胡椒粉、淀粉、清汤等
  步骤:
  1.将葱白均匀切成7厘米长段,炸成金黄色,放在碗里,加清汤、酱油、料酒、冰糖、味精,上屉蒸软或在火上炖软。发好的海参洗净改刀成条状。油菜心择好洗净备用;
  2.汤锅上火,用清水煮透海参,倒出。锅内换清汤,加好口味,渡上海参,控净汤。用蚝油、鲍鱼酱、红曲米等兑成烧汁,待用;
  3.汤锅上火,入葱油烧热,下入海参烧汁,再下入海参,烧两三分钟,待色味均匀后勾芡,装盘;
  4.炒锅上火,放油烧热,下入油菜心煸炒,缓汤入味,装盘时围在海参周围即可。
  Tips:
  海参柔糯无异味,关键是在“发”:不能发多,一斤干参发到六七斤即止,否则不入味;绝不能嫌麻烦,起码要泡三宿,中间换两次水,第一次可用自来水,后两次用纯净水或蒸馏水;每次换水后煮20分钟,后晾凉。建议一次发20条后宽水冷藏,每天取一条食用,两天换一次水,久食有保健良效。
  如果嫌炮制过程麻烦,亦可汆汤、熬粥、包饺子。亦有更家常的做法:蒸主食时让海参一起上屉,熟后视口味拌麻酱等作料即可。

王义均

https://m.shanpow.com/dl/467175/

推荐访问:王义均徒弟
《王义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上一篇: 韩国民俗
相关阅读传统春联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