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对联
篇一:[鹿姓]鹿姓源流鹿姓源流来自:网文鹿[鹿,读音作lù(ㄌㄨˋ)]。鹿姓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 鹿姓起源众说纷纭,但主要来源方式有五种。鹿姓名人众多。由于鹿氏族人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因此号称鹿走神州。一、姓氏源流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之子康叔后裔,属于以为氏。
鹿姓

篇一:[鹿姓]鹿姓源流


鹿姓源流
 
来自:网文
鹿[鹿,读音作lù(ㄌㄨˋ)]。鹿姓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 鹿姓起源众说纷纭,但主要来源方式有五种。
鹿姓名人众多。由于鹿氏族人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因此号称"鹿走神州"。
一、姓氏源流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之子康叔后裔,属于以为氏。
据史籍《风俗通》的记载:西周初期,周文王之子康叔建立了卫国。
在周公旦平定了商纣王之子武庚禄父联合管叔、蔡叔等人发动的殷商遗民叛乱之后,封其同母少弟姬封于“卫”。实际上,康叔最初的封地在康邑(今河南禹县),金文中常见的康侯、卫康叔、康公,都是指叔封及其子嗣。
卫国封地在殷墟及其周围数百里的地方,大体包括今河南北部和河北南部地区。这一带曾是夏朝与国韦之所在地,也是商王朝末期“大邑商”中心区,所以,周族人仍习惯称商地为“衣”、“殷”。“殷”、“韦”二字古代同音相通,康叔封此国号曰卫,即取旧地为名。
卫国建立之后,卫康叔遵守周公教诲,“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充分利用商人政治来贯彻周法,治理的很成功。卫国成为屏蕃周朝的重要支柱,卫康叔也被提拔到宗周王室担任上卿即大司寇。这样,卫国实际上就交由其子姬庸伯(大庸)统治。
卫康叔的支系子孙世代为卫国大夫,后来有人被封于五鹿(今河南濮阳),其后裔子孙遂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称五鹿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鹿氏、五氏等,世代相传至今,其鹿氏史称正宗。
鹿氏族人大多尊封卫康叔为得姓始祖。
第二个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鲜卑族拓拔部阿鹿桓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魏书·官氏志》记载,南北朝时期,北魏政权的鲜卑族中有代北鲜卑族三字姓阿鹿桓氏,后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于太和十七~二十年(公元493~496年)迁都洛阳入主中原后大力推行的汉化改革政策实施过程中,改为汉姓鹿氏,后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蒙古族犬鹿氏,属于以氏族名称为氏。
蒙古族历来有“犬鹿成族”的历史传说,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其为姓氏者,汉化单姓为鹿氏。
内蒙古师范大学著名蒙古族语言学家芒·牧林教授近年来提出的新观点,他认为,中华民族有着共同的祖先“犬鹿氏”或“鹿犬氏”,约在一万千五千年前生活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扎赉诺尔地区和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地区。
芒·牧林经过考证后认为,距今约一万无前年前的“扎赉诺尔人”是今天亚细亚地区80%以上蒙古人种的原始远祖。那个时期形成的两个血缘家族群体,一支生息繁衍在黑龙江中游和松花江上游地区(以“阎家岗遗址”、“昂昂溪大兴屯遗址”为代表),他们把狗驯化成人类的最早家畜,即“养犬者”;另一支生息繁衍在山岭和森林地区(以“蘑菇山遗址”、“嘎仙洞遗址”为代表),他们把鹿驯化成家畜,即“养鹿者”。经过几千年的进化,“养犬者”和“养鹿者”这两个族群成为相互通婚的联姻群体——“犬鹿氏”,或“鹿犬氏”。
“犬鹿氏”(或“鹿犬氏”)经历三次大规模的迁徙、繁衍和融合,最后形成近百个民族,遍布亚洲各地。
在距今约一万三千五百年前的大迁徙中,“犬鹿氏”(或“鹿犬氏”)中一支沿鄂霍次克海经白令海峡抵达美洲大陆北部,成为印第安人的祖先。据地质资料证明,当时环太平洋的海平面比现在高出三百多米,亚、美大陆是彼此相连的两个板块,这次伴随人类迁徙的家畜是犬和鹿。美国学者雷纳多尔对美洲狗头骨化石进行了DNA检测,结论是狗大约在一万两千年前从亚洲迁到美洲的,其恰好和印第安人从亚洲迁到美洲的时间相吻合。芒·牧林的推断和雷纳多尔的检测,均被一个印第安人的墓志铭所证实,这块出土石碑上镌刻的动物就是犬和鹿。另外还有几支分别迁徙到现在的北极、日本、朝鲜等地。
约在一万年前,“犬鹿氏”(或“鹿犬氏”)开始向东、西、南三个方向进行第二次大迁徙。一支沿松花江流域和黑龙江上游南下,到达东北平原和辽东半岛成为肃慎人和朝鲜人的祖先;一支从海拉尔地区沿伊敏河流域、嫩江流域和大兴安岭东麓南下到达辽河流域,成为殷契、东胡、鲜卑人的祖先;一支从额尔古纳河流域向西进发,沿克鲁伦河逆流而上的达鄂嫩河流域,成为乞颜鞑靼人的祖先。
距今约八千~五千年前,先期到达金思台、辽河流域及辽东半岛的“犬鹿氏”群体,分五路向西、北、东、南和中原地区进发,历经两千余年的大迁徙活动,遍布中国各地的“犬鹿氏”(或“鹿犬氏”)群体在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阶段,分别形成各具文化特色的氏族和部落,在东北平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东南沿海、西南长江上游地区,分别形成以神话传说为标志、以不同名称出现在史前时代历史舞台上的氏族部落集团。
“犬鹿氏”(或“鹿犬氏”)经历三次大迁徙后,又出现三次大融合。约在四千五百年前,炎帝与蚩尤、黄帝与蚩尤、炎帝与黄帝之间的大规模部落战争,导致黄河流域“犬鹿氏”后裔的第一次大融合。
夏、商、周时期,在中原地区由奴隶转制转入封建制,使分散各地自行发展的“犬鹿氏”(或“鹿犬氏”)后裔实现第二次大融合,“华夏民族”在这次大融合中形成。据芒·牧林考证,夏、商、周时期的主体民族及周边地区的民族名称,仍然是“犬鹿”的读音变体或假借字记录。
自汉高祖刘邦七年起(公元前200年),相继建立起独立政权的匈奴、鲜卑、拓跋、柔然、高昌、突厥、吐谷浑、渤海、回鹘、契丹、女真等北方游牧民族与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原政权先后对峙共处。匈奴、鲜卑、乌桓、女真、契丹等民族南迁,形成“犬鹿氏”后裔的第三次大融合。
芒·牧林在其论文《试探汉藏——阿尔泰语系亲缘关系》中指出,约在公元前五千年左右逐渐形成长城以北蒙古高原、东北亚“阿尔泰语系”的诸语族语言群体以及长城以南“汉藏语系”的语族语言。他通过《M·斯瓦迪士修正反词表》对汉、蒙古、满、藏、突厥五种语言、两千多条音近义同的谐音词的读音进行比较考查,惊奇地发现汉蒙、汉满、蒙满之间的同源比例均在80%以上,尤其是汉蒙语之间的同源比例竟高达94%。这几种语言有着严整的语言对应规律,对应词大都出自秦汉以前的典籍、文献,构语规则和语法都有相同或相似的痕迹。从而,芒·牧林推断这两大语系的共同“母语”是“犬鹿氏”三次大迁徙前蒙古人种语言体系。诸如“犬”的五十六种变体、“鹿”的二十六种变体都是因时、因地、因族而产生的同源词族。
芒·牧林提出的中华民族是“同源一体”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已经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和热情关注,内蒙古师范大学将就芒·牧林的研究举行了学术研讨会,邀请考古学、语言学、人类学等学科的国内外著名学者参加。
北京大学的徐通锵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的胡坦和黄布凡二位教授、天津大学的施向东教授、《汉语大词典》的编审徐文堪教授等学者都认为:芒·牧林对汉、藏、满、蒙古和突厥五种语言的同义词进行了比较考察,并结合大量考古学、民族学、人类学资料,得出汉藏语系和阿尔泰语系有发生学关系的结论,这是中国境内语言研究方面的一个突破。虽然对这一结论还可能有不同意见,但史学界应支持芒·牧林继续深入研究,使这方面的探索取得更大的有意义的成果。
芒·牧林教授的这一民族起源的演绎推论依据,实际上仍属于古之以来的“音韵学派”,无他。
第四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⑴.蒙古族博尔苏特氏,源于元朝时期的别速惕氏族,著名将领哲别、迭该、古出古儿阔阔出皆出此族,世居锡喇木楞(今内蒙古东部克什克腾旗西喇木伦河流域、吉林西部一带)。后有满族引以为姓氏,满语为Borsut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鹿氏。
⑵.蒙古族博古罗特氏,源于阿兰豁阿五子之一不古纳台的后裔,世居扬什木(今辽宁彰武)。后有满族引以为姓氏,满语为Bogulot Hala。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即为鹿氏。
⑶.蒙古族博和罗克氏,亦称博古罗克氏,世居科尔沁(今内蒙古东部通辽地区、吉林西部一带)。后有满族引以为姓氏,满语为Bohelok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鹿氏。
第五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布希氏,源于金国时期女真族蒲鲜氏部落,以姓为氏,是东真国国主蒲鲜·万奴的后裔,满语为Busi Hala,汉义为“去毛的狍皮、鹿皮”,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叶赫乡南部),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鹿氏、步氏、布氏等。
得姓始祖:康叔(姬封、卫康叔、康侯、康公)。
 
各支始祖:
二、迁徙分布
鹿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湾省也名列第三百七十三位,多以濮阳、扶风、定兴为郡望。
今山东省的菏泽市郓城县随官屯乡高庄村、巨野县龙固镇鹿楼村、泰安市宁阳县葛石镇鹿家崖村、淄博市沂源县南麻镇东沙沟村、诸城市百尺河镇岳沟村、高密市柴沟镇前鹿家庄、肥城市潮泉镇王庄镇、曲阜市时庄乡鹿王村、成武九女乡鹿堂村、安丘景芝镇鹿村、莱州鹿家村、莱芜市牛泉镇东、西牛泉村、鱼台县鹿洼村、单县鹿楼村、曹县桃源乡鹿寨村、鹿庙村,庄寨镇祥东村郓城县随官屯乡高庄村、掖县梁郭镇鹿家村,河南省的封丘县曹岗乡鹿合村及其周边村庄、开封市杞县高阳镇常蹇村、辉县市常村镇赵凝屯村、沈丘县白集镇鹿楼村、沛县鹿楼镇、封丘县鹿合村、夏邑县刘店乡鹿庙村、新乡市,江苏省的徐州市贾汪区贾汪镇鹿楼村、徐州铜山县鹿楼村、徐州茱萸山、徐州贾汪紫庄,安徽省的蒙城县板桥镇鹿楼村、鹿小圩、大鹿、小鹿等村庄、阜阳鹿祠街、颍上鹿家庙、合肥市肥西县花镇,甘肃省的天水市礼县鹿家镇,山西省的榆社县南王村、小杜余沟村、东庄、马会村、北王村、郭郊、翼城县,陕西省的蓝田县华胥镇……等地,均有鹿氏族人分布。
由于鹿氏族人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因此号称“鹿走神州”。
鹿走神州
1、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徐寨镇鹿庄村
2、河北省定州市大鹿庄乡北鹿庄村
3、河北省定州市大鹿庄乡大鹿庄村
4、山东省胶州市铺集镇鹿家村
5、山东省巨野县龙固镇鹿楼村
6、山东单县鹿楼村
7、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葛石镇鹿家崖村
8、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南近台村
9、山东省诸城市百尺河镇岳沟村
10、山东省高密市柴沟镇前鹿家庄 、后鹿家庄、后西旺
11、山东省肥城市王瓜店镇北仪仙村(明朝万历年间鹿家老林)、南仪仙村;古店村和潮泉镇、王庄镇
12、山东省曲阜市时庄乡鹿王村
13、山东成武九女乡鹿堂村
14、山东安丘景芝镇鹿村、大汶河开发区西友戈村
15、山东省莱州鹿家村
16、山东鱼台县鹿洼村
17、河南封丘县曹岗乡鹿合村及其周边村庄居住有1000余人
18、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高阳镇常寨村
19、河南省辉县市常村镇赵凝屯村
20、河南省沈丘县白集镇鹿楼村
21、江苏省沛县鹿楼镇为鹿氏聚居区,已上万人
22、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贾汪镇鹿楼村
23、江苏徐州铜山县鹿楼村
24、江苏徐州茱萸山一带
25、江苏徐州贾汪紫庄
26、安徽省蒙城县板桥镇有鹿楼村、鹿小圩、大鹿、小鹿等村庄
27、甘肃天水市礼县 鹿家镇
28、山西榆社县南王村,小杜余沟村,东庄,马会村,北王村,郭郊
29、河南省夏邑县刘店乡鹿庙村等村庄;
30、山东省莱芜市牛泉镇东、西牛泉村;
31、山东省曹县桃源乡鹿寨村、常乐集乡鹿庙村,庄寨镇祥东村
32、陕西省蓝田县华胥镇部分地区
33、安徽阜阳鹿祠街
34、安徽颍上鹿家庙
35、山东省郓城县鹿湾村
36、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鹿家村
37、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鹿庄村,陈胡庄村,居住人口几千。
38、山东菏泽市曹县常乐集乡鹿庙村,前鹿庙。
39、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土峻头村
40、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柳卓乡西江村
41、山东菏泽牡丹区万福办事处鹿坊村
42、山东省枣庄市台庄区杜安村
43、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上官庄(二)村
44、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大营镇鹿家屯村
45、山西省榆社县南王村
46、安徽省合肥市花岗镇曹坊组
47、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随官屯镇大高庄村
48. 山东省莱西市河头店镇大淳于村
49、山东省章丘市枣园镇吉祥村
三、郡望堂号
1、郡望
濮阳郡:濮阳古为帝丘;春秋时期卫国轩都,因地在濮水之北,故名,地在今河南省濮阳西南,古黄河南岸。秦、汉之际为濮阳县,属东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濮阳县。汉、魏时期为东郡治所。晋朝时期改东郡置国,西晋末期改郡,并分济阴郡之一部分给濮阳郡,治所均在古濮阳。北魏时期移濮阳郡治所于鄄城(今山东省鄄城北)。隋朝时期改为濮州,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渭县、濮阳市、范县、山东省濮州县、郭城县一带地区。唐朝时期濮州濮阳郡治所均在鄄城。五代后梁、后晋夹河苦战,晋王李存助建德胜二城。其后德胜北城为濮阳,就在黄河边上。濮阳一带是黄河河道变动频繁之处,宋、金之际,黄河主流南趋,濮阳便远离黄河。
扶风郡:周朝时期即置郡,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兴平、咸阳一带地区。汉朝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设置了右扶风,与京兆、左冯翊合为三辅,治所在今陕西省兴平市,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以西、凤翔县一带。三国时期曹魏政权改其名为扶风郡,治所在隗里(今陕西兴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麟游县、干县以西,秦岭以北、山东省平原县以南一带的广大地区。五代时期的后汉政权将其辖地限定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一带地区。西晋时期则移治到池阳(今陕西泾阳)。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王朝再移治到好畴(今陕西乾县)。隋、唐两朝,则以今陕西岐州一带为扶风郡。
定兴县:定兴县境在尧唐时期为冀州、舜虞时为幽州,夏仍属冀州,殷商为幽州,周并州燕国地,春秋战国燕国地。秦王嬴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始置范阳县,治所故城(今河北定兴固城镇)。西汉时期为范阳县,新莽时期更名为顺阴,东汉时期为范阳侯国,三国曹魏黄初五年(甲辰,公元224年)置范阳国。西晋泰始元年(乙酉,公元265年)复置范阳县。北齐武平七年(丙申,公元576年),范阳治所由故城迁至伏图城(今百楼村北官城)。隋朝开皇元年(辛丑,公元581年)改范阳为遒县。隋开皇十年(庚戌,公元590年)治所移至城子(今河北容城)。隋大业十三年(丁丑,公元617年)废遒县,入易县。唐、五代、辽、北宋,县境西北属涞水县,西南属易县,东南属容城县。金国大定六年(戊子,公元1166年)割易县、涞水、容城三县地始置定兴县,取“大定兴盛”之意,治所在黄村(旧志皇甫店,今定兴县城)。元、明、清及民国沿用至今。1958年,定兴县并入易县、徐水二县。1961年,恢复定兴县建制。
2、堂号:
濮阳堂:以望李堂,亦称帝丘堂。
扶风堂:以望李堂。
定兴堂:以望李堂,亦称范阳堂。
世德堂:资料有待补充。
四、家谱文献
鹿氏家谱:
安徽阜阳鹿氏族谱八卷,(清)鹿佑纂修,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河北定兴鹿氏家谱九卷,首一卷,(清)鹿荃编辑,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世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河北定兴鹿氏家谱十三卷,(清)鹿荃纂修,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世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湖南省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河北定兴鹿氏续修家谱四卷,(清)鹿丕宗编辑,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世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定兴鹿氏二续家谱十五卷,(清)鹿傅霖编,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79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河北省图书馆。
河北定兴鹿氏二续谱十五卷,(清)鹿传霖辑,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辽宁省大连市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河南大学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河北定兴鹿氏简明世表,(清)鹿瀛理辑,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天津市图书馆、辽宁省大连市图书馆。
安徽阜阳鹿氏族谱不分卷,(清)鹿佑辑,清朝年间红格钞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图书馆。
安徽颖上鹿氏族谱,(清)鹿佑辑,清朝年间红格钞本一册,书名据卷端题,记事至清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内容只含传记、艺文。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图书馆。
山东省福山鹿氏族谱二卷,著者待考,中华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第一卷为世系图。现被收藏在山东省图书馆。
鹿氏家训:
孝为德之首,敬乃孝之本。修德兴于世,行孝以立人,厚德载物,道济天下,君子之行,天人共仰。厚资财,薄父母,岂为人乎?轻手足,重浮财,贻笑众昆。
谦爱待人,自立助人,施助不图报,受恩忽忘怀。求娶议嫁,首重德品。和亲睦邻,寸畔不争。诗礼传世,家道恒兴。
知识源于书,才智征乎行。科技逐日更新,子孙当须自强。学须静,才须学,非学无以广才;志者成,毅者立,非志无以成学。终生学习,终身进取。
身出于父母,才积于自身。体为力行之本,当须珍重;毅为力量之帅,还贵慎浊。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体健博识,家国恒盛。
五、宗族特征(资料下次补充)
六、字辈排行
山东淄博博山鹿氏字辈:“清道(建)奉(纪)传紫美”。
山东泰安肥城鹿氏字辈:“泰岳淑传焕道文忠英培德保华逊”。
山东烟台山福鹿氏字辈:“林吾兹丛道理”。
山东诸城、青岛胶州、河南鹿邑鹿氏字辈:“金克启泽志钦洪伦术青建”。
山东莱芜鹿氏字辈:“为(维)加宝成……”
安徽合肥鹿氏字辈:“家经伦立建才”。
安徽肥西鹿氏字辈:“诗礼传家经伦(纶)立建才学扬庭恩荣以献”。
河南杞县鹿氏字辈:“国凤世美…好义宗顺”。
吉林长春鹿氏字辈:“承继荫克英”。
江苏徐州、上海鹿氏字辈:“继世守丙存永怀仪鲜”。
山东安丘西友戈村鹿氏字辈:"文振九思华国吉民安"
河北邯郸市峰峰矿区峰峰镇上官庄鹿氏字辈:敬国正富贵,佳玉春风年。
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先辈制定的名派"宗传理学世笃忠贞必由其本时乃日新"十六字
七、宗祠通用对联(资料下次补充)
八、历史名人
鹿善继:(生卒年待考),直隶定兴人(今河北定兴)。著名明朝大臣、书法家。
其祖父鹿久征,明万历年间进士,知息县。
少习王阳明之说,不入俗流,明万历年间中进士,官户部主事,后任官职方,与孙承宗修筑城堡有功,在明崇祯中期升任太常寺少卿。
鹿 佑:(生卒年待考),直隶定兴人(今河北定兴)。著名明朝大臣。
明朝天启年间中进士,后累官至河南巡抚。
鹿佑在修黄河干堤的河口时,坚决保住了傅家大路。他宁可让洪水淹没在他的治黄区域,也不让颍州受灾。对此,家乡人民称赞不已。
其后代鹿启烈于清道光年间任过湖北知县。
鹿传霖:(公元1836~1910年),字润万,一字滋轩,号迂叟;直隶定兴人(今河北定兴)。著名清朝大臣。
清同治年间进士,清光绪年间以知府随剿越南悍匪有功,历任桂林知府、福建按察使,四川布政使、河南巡抚、两江总督、两广总督,后以江苏巡抚围剿义和团,任军机大臣,官至大学士。
鹿钟麟:(公元1884~1966年),字瑞伯;直隶保定人(今河北保定)。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1912年,鹿钟麟参加广州起义,任右路司令。
1915年,鹿钟麟归冯玉祥部,曾任河南全省警务处处长兼省会警察厅长、第十二旅旅长。
1924年10月,鹿钟麟随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担任京畿警卫总司令、国民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等职,奉命驱逐溥仪出宫。
1926年,鹿钟麟出任察哈尔都统兼国民军东路总司令,同年9月参加五原誓师,就任国民联军总参谋长。后任河南省民政厅长并一度代理省主席。
北伐战争中,鹿钟麟先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九方面军总指挥兼第十八军军长。1928年冬,任国民政府军政部常务次长、部长。
1927年鹿钟麟率冯玉祥所部的一批将领去苏联考察学习。是年2月7日,东方共产主义大学举行京汉铁路大罢工死难工人四周年纪念会,鹿钟麟登台演讲。据中山大学学生盛岳记述,鹿钟麟“作了一篇极其动人的讲话,获得了听众雷鸣般的掌声”,尤其结束语“我鹿钟麟一旦回国,必将竭尽全力来解放工农,要是我变了反革命,我要求你们大家打倒我!”更是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呼。实际上,鹿钟麟回国后即随冯与蒋合流开始清党,言犹在耳,令人侧目。
鹿钟麟另有一件大出风头的口才要闻——“移宫”事件。当年,鹿钟麟奉冯玉祥之命驱逐溥仪出紫禁城,并送他到北府(即北京什刹海醇亲王府),鹿钟麟与溥仪握手时问:“溥仪先生,你今后是打算做皇帝,还是要当平民?”当听到溥仪回答:“我愿意从今天起就当平民”时,鹿钟麟当即教育他说:“现在是中华民国,同时还有个皇帝称号是不合理的,今后应该以公民的身份好好为国效力。”可见,鹿钟麟的对答不仅得体而有分寸,也颇见水平。
据《晚清宫廷生活见闻》载当事人所见,当时清朝内务府大臣绍英谴责鹿钟麟说:“你不是故相鹿传霖的一家吗?为什么这样逼迫我们?我大清入关以来,宽宏为政,没有对不起百姓的事,况优待条件尚在,怎么能够这样办呢?”鹿钟麟回答说:“你这是替清室说话。可是,满清入关以后的‘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老百姓是永远忘不了的。况且张勋复辟,颠覆民国,优待条件早为清室所毁弃。当时全国军民一致要求严惩复辟祸首,到现在还是一个悬案。最近摄政内阁成立,各方又纷纷提出惩办复辟祸首的要求,群情愤激,就要直接采取不利于清室的行动……”,晓以大义,软中有硬,绍英当时便哑口无言。
由此可见,鹿钟麟的口才非常好。在审判张学良时,鹿钟麟曾任审判官,据审判长李烈钧回忆:他与张学良“语词益趋激烈”,鹿钟麟主张先休息,后又劝张学良“幸勿失此良机”,才使得审判勉强结束。于此可见鹿钟麟的斡旋竟能使双方都可接受,可见他折冲樽俎的能力。
蒋冯大战期间回冯部,鹿钟麟任国民革命军第二、第三、第四方面军前敌总指挥,兵败后居天津。
1931~1935年间,鹿钟麟曾任军事参议院参议。
抗日战争期间,鹿钟麟历任军委会军法执行总监部总监、冀察战区司令兼河北省政府主席、兵役部部长等职。抗战胜利后任华北宣抚使。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鹿钟麟出任国防委员会委员。
1966年1月11日,鹿钟麟病逝于天津,终年八十三岁。
鹿锦珂:(公元1938~今),山东章邱人。著名湖北省政工师、书法家。
自幼喜爱书画艺术,书法师承祖父鹿善甫,后学颜欧、魏等,绘画曾跟天津美院教授刘君礼(已故)学习山水画,又临芥子园画谱等,后在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天津南大分校国画系山水班学习,毕业获优秀学员证书。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展并获奖。曾获第四届“阳光艺术杯”全国书画大赛老年组银奖,“98年当代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精品奖”,“湖北省硬笔书法全国大赛优秀奖”。
作品及简历编入《中国当代文艺人名大典》,《跨世纪中华文艺人才大典》,《中国跨世纪书画家作品赴日展作品集》、《当代书画名家精英大典》、《书画家名录纵横》等十几部典籍。
现为楚天书画艺术研究院院士、副教授、当代书画艺术研究会一级书画师,江都画院高级书画师,中华当代书画艺术研究会会员名誉教授,海内外书画艺术联谊会会员,湖北省硬笔书法研究会会员。
鹿兴河:(公元1947~今),山东莱芜人。著名医务工作者。
1974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历任山东莱钢集团有限公司医院耳鼻喉科医师、副主任、主任、卫生处副处长、业务副院长,现任山东省莱钢集团有限公司卫生处处长、医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医师。
系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会员,兼《中国冶金医学分会》理事、《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编委、山东省伦理学会理事、山东省耳鼻喉科学会理事、《莱芜卫生》副主编、《莱钢卫生》主编,1992年被编入《中国医药人才词典》,1997年被编入《世界优秀医学专家人才名典》。
他长期从事医疗及管理工作,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任院长以来,带领一班人锐意改革、大胆创新,把该院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及社区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医院。1994年被命名为国家组爱婴医疗和三级乙等医院,是泰山医学院医院。
先后在省部级以上医学杂志发表论文、译文四十余篇,出版专著一部、参著四部。在耳鼻喉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近年来研究改进的听力重建术具有狮到之处,治愈率达95%,在省内及周围地区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诸多的成就使他多次荣省部级科技成果奖。
在他的领导下,医院连续年被莱芜市优秀服务医院、花园式单位,省安全文明小区、省卫生系统职业道建设先进集体、省级清洁单位和全国企业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多种荣誉称号。因其本人政绩突出,多次荣获莱钢先进工作者、优秀管理工作者和全国医院优秀院长。
鹿心社:(公元1956~今),山东巨野人。著名国土资源部副部长。
198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8月参加工作,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农田水利工程专业毕业,大学文化。
1982年8月~1986年5月在农牧渔业部土地管理局工作,1986年6月~1996年6月在国家土地管理局先后任副处长、副司长、司长,其间1987年4月~1988年4月在联邦德国进修。
1995年6月~1996年6月在江苏省南通市人民政府挂职任副市长。
1996年6月~1998年3月担任国家土地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1998年3月~1999年5月担任国土资源部任党组成员、耕地保护司司长。
1999年5月担任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2005年11月出任国家测绘局局长、党组书记。
九、名人名篇:(资料下次补充)
附录:
 

篇二:[鹿姓]罕见姓氏:鹿姓


罕见姓氏:鹿姓
   
        鹿姓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 鹿姓起源众说纷纭,但主要来源方式有五种。
        鹿姓名人众多。由于鹿氏族人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因此号称“鹿走神州”。
 
        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之子康叔后裔,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据史籍《风俗通》记载:西周初期,周文王之子康叔建立了卫国。 在周公旦平定了商纣王之子武庚禄父联合管叔、蔡叔等人发动的殷商遗民叛乱之后,封其同母少弟姬封于“卫”。实际上,康叔最初的封地在康邑(今河南禹县),金文中常见的康侯、卫康叔、康公,都是指叔封及其子嗣。卫国封地在殷墟及其周围数百里的地方,大体包括今河南北部和河北南部地区。这一带曾是夏朝与国韦之所在地,也是商王朝末期“大邑商”中心区,所以,周族人仍习惯称商地为“衣”、“殷”。“殷”、“韦”二字古代同音相通,康叔封此国号曰卫,即取旧地为名。卫国建立之后,卫康叔遵守周公教诲,“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充分利用商人政治来贯彻周法,治理的很成功。卫国成为屏蕃周朝的重要支柱,卫康叔也被提拔到宗周王室担任上卿即大司寇。这样,卫国实际上就交由其子姬庸伯(大庸)统治。
        卫康叔的支系子孙世代为卫国大夫,后来有人被封于五鹿(今河南濮阳),其后裔子孙遂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称五鹿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鹿氏、五氏等,世代相传至今,其鹿氏史称正宗。鹿氏族人大多尊封卫康叔为得姓始祖。 
 
        第二个渊源
        源于鲜卑族,出自鲜卑族拓跋部阿鹿桓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魏书·官氏志》记载:南北朝时期,北魏政权的鲜卑族中有代北鲜卑族三字姓阿鹿桓氏,后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于太和十七~二十年(公元493~496年)迁都洛阳入主中原后大力推行的汉化改革政策实施过程中,改为汉姓鹿氏,后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
        源于蒙古族,出自蒙古族犬鹿氏,属于以氏族名称为氏。蒙古族历来有“犬鹿成族”的历史传说,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其为姓氏者,汉化单姓为鹿氏。
        内蒙古师范大学著名蒙古族语言学家芒·牧林教授提出了新观点,他认为,中华民族有着共同的祖先“犬鹿氏”或“鹿犬氏”,约在一万千五千年前生活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扎赉诺尔地区和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地区。 
 
        第四个渊源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1、蒙古族博尔苏特氏,源于元朝时期的别速惕氏族,著名将领哲别、迭该、古出古儿阔阔出皆出此族,世居锡喇木楞。后有满族引以为姓氏,满语为Borsut Hala。后冠汉姓为鹿氏。
        2、蒙古族博古罗特氏,源于元朝时期旧姓,是阿兰豁阿五子之一不古纳台的后裔,世居扬什木。后有满族引以为姓氏,满语为Bogulot Hala。后冠汉姓为鹿氏。
        3、蒙古族博和罗克氏,亦称博古罗克氏,世居科尔沁。后有满族引以为姓氏,满语为Bohelok Hala。后冠汉姓为鹿氏。 
 
        第五个渊源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布希氏,源于金国时期女真族蒲鲜氏部落,以姓为氏,是东真国国主蒲鲜·万奴的后裔,满语为Busi Hala,汉义为“去毛的狍皮、鹿皮”,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叶赫乡南部),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鹿氏、步氏、布氏等。
 
        得姓始祖
 
        康叔(姬封、卫康叔、康侯、康公)。
 
        迁徙分布
 
        鹿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湾省也名列第三百七十三位,多以濮阳、扶风、定兴为郡望。
        今河北省定兴县西江村;山东省的菏泽市单县徐寨镇鹿庄村、郓城县随官屯乡高庄村、巨野县龙固镇鹿楼村、泰安市宁阳县葛石镇鹿家崖村、淄博市沂源县南麻镇东沙沟村、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诸城市百尺河镇岳沟村、高密市柴沟镇前鹿家庄、高密市柴沟镇东尚口村、高密市柴沟镇西尚口村、肥城市潮泉镇王庄镇、曲阜市时庄乡鹿王村、成武九女乡鹿堂村、安丘景芝镇鹿村、安丘市大汶河开发区西友戈村、莱州鹿家村、莱西市大淳于村、莱芜市牛泉镇东、西牛泉村、鱼台县鹿洼村、单县鹿楼村、曹县桃源乡鹿寨村、鹿庙村,庄寨镇祥东村郓城县随官屯乡高庄村、掖县梁郭镇鹿家村,河南省的封丘县曹岗乡鹿合村及其周边村庄、开封市杞县高阳镇常蹇村、辉县市常村镇赵凝屯村、沈丘县白集镇鹿楼村、沛县鹿楼镇、封丘县鹿合村、夏邑县刘店乡鹿庙村、新乡市,江苏省的徐州市贾汪区贾汪镇鹿楼村、徐州铜山县鹿楼村、徐州茱萸山、徐州贾汪紫庄,安徽省的蒙城县板桥镇鹿楼村、鹿小圩、大鹿、小鹿等村庄、阜阳鹿祠街、颍上鹿家庙、合肥市肥西县花岗镇,甘肃省的天水市礼县鹿家镇,山西省的榆社县南王村、小杜余沟村、东庄、马会村、北王村、郭郊、翼城县,陕西省的蓝田县华胥镇、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上营村……等地,均有鹿氏族人分布。
由于鹿氏族人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因此号称“鹿走神州”。
 
        鹿走神州
 
        山东省
        1、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徐寨镇鹿庄村;
        2、山东省胶州市铺集镇鹿家村;
        3、山东省巨野县龙固镇鹿楼村;
        4、山东单县鹿楼村;
        5、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葛石镇鹿家崖村;
        6、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南近台村;
        7、山东省诸城市百尺河镇岳沟村;
        8、山东省高密市柴沟镇前鹿家庄 、后鹿家庄;
        9、山东省高密市柴沟镇东尚口村、高密市柴沟镇西尚口村;        10、山东省肥城市王瓜店镇北仪仙村(明朝万历年间鹿家老林)、南仪仙村;古店村和潮泉镇、王庄镇;
        11、山东省曲阜市时庄乡鹿王村;
        12、山东成武九女乡鹿堂村;
        13、山东安丘景芝镇鹿村、大汶河开发区西友戈村;
        14、山东省莱州鹿家村;
        15、山东鱼台县鹿洼村;
        16、山东省莱芜市牛泉镇东、西牛泉村;
        17、山东省曹县桃源乡鹿寨村、常乐集乡鹿庙村,庄寨镇祥东村;
        18、山东省郓城县鹿湾村;
        19、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鹿家村;
        20、山东菏泽市曹县常乐集乡鹿庙村,前鹿庙;
        21、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土峻头村;
        22、山东菏泽牡丹区万福办事处鹿坊村;
        23、山东省枣庄市台庄区杜安村;
        24、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随官屯镇大高庄村;
        25、山东省莱西市河头店镇大淳于村;
        26、山东省章丘市枣园镇吉祥村。
 
        河北省
        1、河北省定州市大鹿庄乡大鹿庄村;
        2、河北省定州市大鹿庄乡北鹿庄村;
        3、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柳卓乡西江村;
        4、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上官庄(二)村;
        5、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大营镇鹿家屯村;
        6、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台营镇鹿各庄村河南省;
        7、河南封丘县曹岗乡鹿合村及其周边村庄居住有1000余人;
        8、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高阳镇常寨村;
        9、河南省辉县市常村镇赵凝屯村;
        10、河南省沈丘县白集镇鹿楼村;
        11、河南省夏邑县刘店乡鹿庙村等村庄;
        12、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鹿庄村,陈胡庄村,居住人口几千。
 
        江苏省
        1、江苏省沛县鹿楼镇为鹿氏聚居区,已上万人;
        2、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贾汪镇鹿楼村;
        3、江苏徐州铜山县鹿楼村;
        4、江苏徐州茱萸山一带;
        5、江苏徐州贾汪紫庄。
 
        安徽省
        1、安徽省蒙城县板桥镇有鹿楼村、鹿小圩、大鹿、小鹿等村庄;
        2、安徽阜阳鹿祠街;
        3、安徽颍上鹿家庙;
        4、安徽省合肥市花岗镇曹坊组。
 
        山西省
        1、山西榆社县南王村,小杜余沟村,东庄,马会村,北王村,郭郊;
        2、山西省榆社县南王村;
 
        甘肃省
        1、甘肃天水市礼县 鹿家镇。
 
        陕西省
        1、陕西省蓝田县华胥镇部分地区。
 
        郡望堂号
 
        郡    望
        濮阳郡:古县名,原为春秋时期卫国轩都,因地在濮水之北,故名。秦、汉之际为濮阳县,属东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濮阳县。晋朝改东郡置国,西晋末期改郡,并分济阴郡之一部分给濮阳郡。隋朝时期改为濮州,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渭县、濮阳市、范县、山东省濮州县、郭城县一带地区。
        定兴县:据旧志记载:县境在唐尧时为冀州、舜虞时为幽州,夏仍属冀州,殷商为幽州,周并州燕国地,春秋战国燕国地。秦王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始置范阳县,治所故城(今河北定兴固城镇)。西汉时期为范阳县,新莽时期更名为顺阴,东汉时期为范阳侯国,三国曹魏黄初五年(公元224年)置范阳国。西晋泰始元年(公元265年)复置范阳县。北齐武平七年(公元576年),范阳治所由故城迁至伏图城(今百楼村北官城)。隋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改范阳为遒县。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治所移至城子(今河北容城)。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废遒县,入易县。唐、五代、辽、北宋,县境西北属涞水县,西南属易县,东南属容城县。金大定六年(公元1166年)割易县、涞水、容城三县地始置定兴县,取“大定兴盛”之意,治所在黄村(旧志皇甫店,今定兴县城)。元、明、清及民国沿用至今。1958年,定兴县并入易县、徐水二县。1961年,恢复定兴县建制。
        扶风郡:周朝时期即置郡,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兴平、咸阳一带地区。汉朝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设置了右扶风,与京兆、左冯翊合为三辅,治所在今陕西省兴平市,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以西、凤翔县一带。三国时期曹魏政权改其名为扶风郡,治所在隗里(今陕西兴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麟游县、干县以西,秦岭以北、山东省平原县以南一带的广大地区。五代时期的后汉政权将其辖地限定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一带地区。西晋时期则移治到池阳(今陕西泾阳)。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王朝再移治到好畴(今陕西乾县)。隋、唐两朝,则以今陕西岐州一带为扶风郡。
 
        堂    号
        濮阳堂:以望立堂,亦称帝丘堂。
        扶风堂:以望立堂。
        定兴堂:以望立堂,亦称范阳堂。
 
        家谱文献
 
        安徽阜阳鹿氏族谱八卷,(清)鹿佑纂修,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 1712 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河北定兴鹿氏家谱九卷,首一卷,(清)鹿荃编辑,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 1791 年)世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河北定兴鹿氏家谱十三卷,(清)鹿荃纂修,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 1791 年)世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湖南省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河北定兴鹿氏续修家谱四卷,(清)鹿丕宗编辑,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 1848 年)世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定兴鹿氏二续家谱十五卷,(清)鹿傅霖编,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 1879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河北省图书馆。
        河北定兴鹿氏二续谱十五卷,(清)鹿传霖辑,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 1897 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辽宁省大连市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河南大学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河北定兴鹿氏简明世表,(清)鹿瀛理辑,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 1897 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天津市图书馆、辽宁省大连市图书馆。
        安徽阜阳鹿氏族谱不分卷,(清)鹿佑辑,清朝年间红格钞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图书馆。
        安徽颖上鹿氏族谱,(清)鹿佑辑,清朝年间红格钞本一册,书名据卷端题,记事至清康熙五十二年(公元 1713 年),内容只含传记、艺文。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图书馆。
        山东省福山鹿氏族谱二卷,著者待考,中华民国九年(公元 1920 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第一卷为世系图。现被收藏在山东省图书馆。
 
        鹿氏家训
 
        孝为德之首,敬乃孝之本。修德兴于世,行孝以立人,厚德载物,道济天下,君子之行,天人共仰。厚资财,薄父母,岂为人乎?轻手足,重浮财,贻笑众昆。谦爱待人,自立助人,施助不图报,受恩忽忘怀。求娶议嫁,首重德品。和亲睦邻,寸畔不争。
        诗礼传世,家道恒兴。知识源于书,才智征乎行。科技逐日更新,子孙当须自强。学须静,才须学,非学无以广才;志者成,毅者立,非志无以成学。终生学习,终身进取。
        身出于父母,才积于自身。体为力行之本,当须珍重;毅为力量之帅,还贵慎浊。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体健博识,家国恒盛。
 
 
 

篇三:[鹿姓]《白鹿原》中,白、鹿两族为何同宗不同姓?


前有《人民的名义》,后有《欢乐颂2》,《白鹿原》这部史诗巨著也算在夹缝中生存了。不过低收视率和高达9.2的豆瓣评分,就好像《白鹿原》本身的故事,充满了神奇悲壮的色彩。
在白鹿庇佑的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世代居住着白、鹿两大家族的人。而白鹿村奉行的,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农村管理中普遍存在的族长制。看过影视剧的朋友都知道,族长的威严可是无人可以撼动的,所以被压迫久了,自然就会有反抗,里面一系列矛盾冲突随之而来。
只是有的观众不禁要问了,白、鹿明明是不同的姓,为什么会有共同的祠堂,听同一个人的话呢?我们首先来看看白、鹿两姓的起源吧。
白姓起源与由来
白姓图腾
说起白姓,战神白起的威名也是响当当的。话说当时看《大秦帝国之崛起》,秦昭襄王要杀白起的时候,简直是虐心。好在秦始皇统一后,感念武安君的功劳,封白起之子白仲于山西太原。魏晋南北朝之际,白仲的子孙后代形成了太原郡望,进而向陕西、湖北和河南等地迁移。
邢佳栋饰演白起
不过说到白姓的起源,说法却不一。
1.源自嬴姓
秦武公死后,武公同母的弟弟德公夺走了公子白的君位,将平阳封给了公子白。公子白死后,后人便以白为氏。
2.源自部落名
远古时期,炎帝有个大臣叫白阜,他为疏通水道做出了杰出贡献。其子孙便以“白”为姓,称白氏。
3.源自芈姓
颛顼帝的后裔陆终有个儿子叫季连,赐姓芈。季连的后裔迁都郢,改国号为楚。楚平王时,太子建被郑国内应所杀,他的儿子熊胜逃到了吴国。后来楚国惠王即位,将熊胜召回国,任巢大夫,封在白邑,称为白公胜。白公胜的子孙便以祖辈封邑名为氏,称白氏,成为河南白姓。
鹿姓起源与由来
鹿姓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群体,曾有“鹿走神州”来形容鹿氏族人的广泛分布。关于鹿姓的起源,也有许多不同说法。
1.源自姬姓
康叔的支系子孙中,曾有人被封于五鹿(今河南濮阳),其子孙便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称五鹿氏,后来简省为鹿氏。鹿氏子孙便以康叔为先祖。
2.源自鲜卑
鹿氏源于鲜卑族,出自鲜卑族的阿鹿桓氏。后来北魏孝文帝在汉化改革的过程中,改为汉字单姓鹿氏。
从这两个姓的起源来看,基本是找不到共同点的。那么我们再来看看郡望。百家姓中,几乎每个姓氏都有郡望。它是指同一个姓氏的人,世代居住某地,而为众人所仰望。郡望通常是祖先受封之地,或者显赫祖先居住的地方。“郡”是行政区域,“望”是名门望族。
白姓多以太原和南阳(今河南南阳市)为郡望,鹿氏多以濮阳(今河南濮阳县一带)、扶风(陕西省长安县一带)、定兴县(河北省保定市)为郡望。
这样看来,白鹿两姓的郡望也是不同的,更加谈不上同宗的问题了。其实,作者在小说中做出了详细的解释。小说第五章着重提到白鹿村姓氏的渊源:
“村庄后来出了一位很有思想的族长,他提议把原来的侯家村(有胡家村一说)改为白鹿村同时决定换姓。侯家(或胡家)老兄弟两个,要占尽白鹿的全部吉祥,商定族长老大那一脉的人统归白姓,老二这一系列的子子孙孙统归鹿姓,白鹿两姓合祭一个祠堂的规矩,一直把同根同种的血缘维系到现在。”
所以,我们在文章开篇提出的问题便可以解答了。小说中的白鹿两姓实际上是一姓分化出来的,属于一族同宗。当然这并不是说同姓一定同宗,实际上,随着姓氏的发展,会出现许多改姓的情况。比如我国姓氏文化中,有辛、柯、蔡三姓同宗的说法。《白鹿原》中的白、鹿两姓也是后来改的。
李沁饰演田小娥
由此可见,陈忠实先生在写这部小说的时候,也是考虑得非常全面,基本没有出现矛盾的情况。其实像《白鹿原》和之前的《平凡的世界》,他们都是通过一些小人物,展现一个年代的慷慨悲歌。所以小编建议,若是有时间,可以看看《白鹿原》,或许你从中能获得很多不一样的感受,也欢迎你能留言与小编交流。
 

鹿姓

https://m.shanpow.com/dl/443986/

推荐访问:鹿姓网名
《鹿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上一篇: 摩诃迦叶
下一篇: 聪明的
相关阅读姓氏对联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