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歇后语
(1) [俯仰天地]上善若水·俯仰天地戴建峰先生书苑-注礼斋前院生活无处不诗画,人间四季皆性情,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任何美之言论,皆无法相比于天地。天地之美,真实无虚,不必言喻。透过对于自然之美的心领神会,始得达其真美。美源于真,顺应万物;爱关乎情,惠泽草木。艺术创作贵在敢于否定自己、勇于超越自己
俯仰天地

(1) [俯仰天地]上善若水·俯仰天地


戴建峰先生书苑-注礼斋前院
  "生活无处不诗画,人间四季皆性情",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任何美之言论,皆无法相比于天地。天地之美,真实无虚,不必言喻。透过对于自然之美的心领神会,始得达其真美。美源于真,顺应万物;爱关乎情,惠泽草木。艺术创作贵在敢于否定自己、勇于超越自己,贴近生活,展示生气,融入生命,终致恬淡自然、情境交融、意象共生。艺术创作的过程是残酷的,也是幸福的,为了艺术的一种至美和庄重,为了人间的一份至爱和永恒……
  守望中国书画艺术鸿卷,仰慕白石老人和徐悲鸿、林风眠、张大千、李可染等名家大师倾毕生精力情感呈献后世的无尽艺术魅力和巨大精神财富,即便穷尽所有语言也难以详述其独有的妙致神韵,欣赏每一幅作品都是与艺术大师进行心灵的沟通与对话。"鱼游墨沼苹风暖,燕入书林杏雨浓",让我们在体味悠悠茶韵的同时,用心走进超然洒脱在中国书法艺术世界的当代巨擘戴建峰先生的艺术殿堂,尽情享受感悟戴老通过书法艺术作品,呈献给世人的珍贵文化瑰宝。
  "且书且茶且建峰,亦美亦爱亦中国",戴建峰先生书法艺术进一步弘扬了中国汉字文化的艺术精髓,展现了风格独特的艺术魅力。艺术作品本身即是无声的言语,大美为纬,大爱为经,衷心祝愿戴老的身体与艺术一样长青,期待戴老不断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入市。
戴建峰书法《仁者寿》
戴建峰书法《渭水一竿闲试钓,武陵千树笑行舟》
戴建峰书法《鱼游墨沼苹风暖,燕入书林杏雨浓》
戴建峰书法《万顷烟波鸥世界,九天雨露鹤精神》
戴建峰书法《神》

(2) [俯仰天地]静里春秋,俯仰天地 ——解读赵春秋冰雪山水之“静”


静里春秋,俯仰天地
——解读赵春秋冰雪山水之“静”
作者:文彤
北宋末年有个叫唐庚的诗人,是苏东坡的同乡,比起鼎鼎大名的苏学士,他的知名度要小得多。巧合的是,唐庚也曾与苏东坡一样被贬谪到惠州,在贬谪期间,他留下了一首名为《醉眠》的代表诗篇:“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其中“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这两句诗表达出的宇宙般的寂静,受到了后世历代丹青名家们的青睐,倪云林画过、方从义画过、沈石田画过、唐六如画过、程邃画过、渐江、孙逸等都画过。
赵春秋 山静日长雪亦香(2014)
当代著名画家赵春秋同样也不止一次地画过,他2014年的作品《山静日长雪亦香》是一个四尺斗方,画幅不大,笔墨简洁,雪山无人、寒林萧瑟、雪花飞舞,让人仿佛忘却时空,与天地万物同吞吐。这种静寂感并不是外在环境的安静,而是来自画家内心深处的平和安宁。《山静日长雪生香》则是另一番景象,雪山肃穆,小溪无言,静卧山脚溪畔的小村红灯高挂,洋溢着祥和的节日气氛。这幅画画在一张淡黄色的元书纸上,色调柔和,温暖如一段逝去的时光。透过这昏黄的时光,一种来自于心灵深处的恬静与安祥弥漫开来。
赵春秋 山静日长雪生香
静是中国美学中追求的一个重要的艺术范畴,中国山水画历来追求静的意境。宗白华认为中国画所表现的精神是一种“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把静的境界提升到了与无限的自然相融合的艺术高度。有严重洁癖的元代画家倪云林的画几乎是逸品的代名词,他一生创作了许多无人之境的作品,没有色彩,没有喧嚣,静绝尘氛,繁华落尽。一切的喧嚣都荡去,一切的执着和躁动都归于无影无踪。艺术家的选择在于心灵的超脱与安顿,在寂寞的天地中存在,与躁动、繁杂、欲望的世界绝缘。明代名家沈石田有题画诗说:“山静似太古,人情亦澹如,逍遥遣世虑,泉石是霞居。”“碧嶂遥隐现,白云自吞吐。空山不逢人,心静自太古。”他一生未应科举,始终从事书画创作终生不仕,醉心于诗词书画,吟诗作画,优游林泉,追求精神上自由,于澹泊宁静里绽放终极的绚烂,成为画派的开创者与领袖。
赵春秋 寒林静无尘
赵春秋学画入古颇深,他是画冰雪的高手,以冰雪观照万千世界,他笔下最常见的景致就是雪山、寒林,空无一人,万物沉寂,时光停滞,好一个白雪琉璃世界,超旷、净洁、静谧,山静日亦长,雪暖梦生香,瞬间千年,当下就是永恒。他曾在硕士毕业论文中解释过营造这种静境的用意所在:“画家以静冶澹自己的心灵,以静表现自己对宇宙的独特理解,以静穆的意象把握宇宙大千世界之变通无穷的妙道。这样的静,不是漠然外化的意绪,不是死寂沉沉的空泛之境,而是在嘈杂喧嚣世俗中让自己的身心归隐到精神的世外桃源中,静观寂照,俯仰天地。(引自赵春秋《隐隐行人过雪山——意象研究》)”
赵春秋 雪原月夜静无尘
“象由境生,境由心生”,这种静境的产生是赵春秋个人的成长经历以及洒脱、自由的心态决定的。三十几年的笔墨锤炼、几十载的国学蒙养,在为追求艺术理想而四处奔忙中,在时间的流逝中,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生感悟,他看淡、放开、远离了世俗,内心世界从躁动渐至平静,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超脱,追求一种更高更微妙的境界,忘情于世俗之中,在静中观察万物之理趣,在宁静之中体悟生活,感悟着生命的真谛。他的画中充满了空灵的感觉,体现出了一种虚渺的静。看他的冰雪画作,心境是透明无杂的,是脱俗的,是一尘不染的。在这种境界中,使人除去了浮躁之心,摆脱了功名与利禄,“万物静观皆自得”。
赵春秋 深林清水寂寞流
传统的文人画家历来视萧条淡泊、荒寒简远的风格为山水画的至高境界。如果艺术家没有恬淡幽静的心境、没有彻悟大道的人格、没有高深精妙的笔墨,是很难达到这种艺术境界的;同样地,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也很难把这种境界从容自由地表达出来,所谓“澄怀观道,静照忘求”。赵春秋素来淡泊名利,用一颗清澄的心来痴爱艺术,在面临困难与浮华时仍然坚守自己,于平静中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思索,形成一种自由、超脱、宁静渺远、大自在的精神境界。所谓人品既高,画品不得不高,他所作冰雪山水,笔墨干净,清空明静、纤尘不染,不仅令同行心悦诚服,就连普通人看了都会赞叹不已。
赵春秋 溪山听雪
与倪云林追求的心如止水的寂寞静境不同,赵春秋虽然极力表现大雪无痕的静寂之美,但同时又让人感受到自然生命的搏动、蓬勃向上的力量,而且变化多端,怡人心目。他画里的树木枝干虬曲、千姿百态,表现出不畏风雪严寒、执着向上的顽强生命力;隐藏在寒林深处的茅屋虽然简陋质朴,高高挑起的红灯笼、红彤彤的春联,以及一缕袅袅的炊烟,却让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情。
赵春秋 空山静听雪花飘
众所周知,赵春秋不仅是画家,也是诗人,他写现代诗,也擅长古体诗,他有一首题画诗这样写“杳杳山静似太古,皑皑雪白如新经。回首轻烟迷漫处,闻道苍穹谪疏星”,心静则明,心静则清,静生智慧,有如此境界,创作出静境独得的佳作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静里春秋,俯仰天地!雪山行旅图>

(3) [俯仰天地]温家宝俯仰天地的精神底蕴


5月4日,温家宝总理来到北京大学与青年学子共度“五四”青年节时,北大学生李丹琳蘸墨写下总理一首诗的题目“仰望星空”,赠送总理。出乎人们意料的是,总理随即说:“我也写一幅字,送给你们。”全场学生顿时欢呼起来。取过一张宣纸,铺平,总理拿起李丹琳的那支湖笔,蘸墨,挥毫写下“脚踏实地”四个大字。写完后,总理谦虚地对李丹琳说:“没你写得好。”
2007年5月14日,温总理在同济大学即席演讲时,对同学们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同年9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他的诗作《仰望星空》: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辽阔而深邃;
  那无穷的真理,
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
  那凛然的正义,
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
  那博大的胸怀,
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
  那永恒的炽热,
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全诗平白质朴而又意味深长,诗中所透露的对真理、正义、自由、博爱的思考,对国家民族人类共同命运的关怀,令人动容,发人深省。
就在我们还在回味仰望星空的深意时,温家宝总理又给我们新的启示:脚踏实地!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这一“仰”一“俯”,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
在与北大学子的座谈中,温总理有两段谈话很值得我们深思。一句话是:“纪念‘五四’运动,首先应该继承‘五四’科学、民主的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必须发扬科学、民主精神。大家不但要懂得这四个字的含义,而且要身体力行,融入到实践当中去。在新时期,发扬北大光荣传统,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懂得国情,树立起对国家、对人民高度的责任感。”另一句话是:“我一直在思索给同学们送几句话,那就是要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道德、渊博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和完整的人格。这是对同学们的要求,也是对我自己的要求。”这两句话,都是对“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的绝佳注解。科学和民主,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信仰,这就是要用科学和民主的精神指引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充实人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贡献才智。同时,科学和民主更是一种社会实践,是一种生活状态,因此,我们应当注重“脚踏实地”,“身体力行”,“树立起对国家、对人民高度的责任感。”同样,“远大的理想、高尚的道德”,无疑是“仰望星空”所达到的精神境界,而“渊博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和完整的人格”,则应当是“脚踏实地”所应有的现实人格。
温家宝总理“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这一“俯”一“仰”,是对青年学子的谆谆教诲,也是对我们为追求民族进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人们的要求。如果再回到温总理《仰望星空》那首诗上,我们应当对这一“俯”一“仰”有着更深刻的理解。
《仰望星空》一诗共四段,每一段都是一个完整的对应:前两句话是“仰望星空”,后两句是“脚踏实地”。仅以第一段为例。“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辽阔而深邃”——这是“仰望星空”;“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这是“脚踏实地”!(后三段完全如此)在“仰望星空”时,诗人充满理想、充满希望、充满智慧,而“脚踏实地”时,诗人又充满忧患、充满责任、充满激情。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境界啊?由此,我想到《孟子·尽心上》里的一段名言:“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意思是说为人要正直坦荡,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温家宝总理的“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的精神底蕴正是:俯仰无愧于天地!
自然,温总理更深层次的精神底蕴是古代哲人的精神追求所不可比拟的,这是一个人民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亲民情怀所决定的,是一个忧国忧民并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的人民总理的高尚人格所决定的。我们不仅在战胜特大自然灾害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挑战时,可以领略温总理的超人意志,我们更可以在民生政治的宏图里,领略到温总理的人格魅力!这不都是“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经典写照吗?回想温总理2006年9月在接受《泰晤士报》访谈时引用的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我们是不是对他俯仰无愧于天地的境界有更深刻的理解呢?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左宗棠)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
——“衙斋卧听箫箫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郑板桥)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定律”(康德)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俯仰无愧于天地——这是需要我们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真正理解其精神内涵的境界哟!

俯仰天地

https://m.shanpow.com/xhy/457334/

推荐访问:俯仰无愧天地
《俯仰天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上一篇: 拜年词
下一篇: 雀舌罗汉松
相关阅读四季歇后语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