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歇后语
一:[产的成语]秋天,一个盛产成语的季节!● 如果一个人没有在童年时期就体验过面对书籍进行深思的激动人心的欢乐,那就很难设想会有完满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哈哈  正值秋季,美景怡人,随口能吟出来的关于秋天的成语不胜枚举。可你知道这些关于“秋”的成语都出自哪里吗?快来和课代表一起盘点关于秋天的成语吧
产的成语

一:[产的成语]秋天,一个盛产成语的季节!


● 如果一个人没有在童年时期就体验过面对书籍进行深思的激动人心的欢乐,那就很难设想会有完满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
哈哈  正值秋季,美景怡人,随口能吟出来的关于秋天的成语不胜枚举。可你知道这些关于“秋”的成语都出自哪里吗?快来和课代表一起盘点关于秋天的成语吧~!白
1
◆ ◆ ◆
【暗送秋波】
宋·苏轼
《百步洪》诗之二
佳人未肯回秋波,
幼舆欲语防飞梭。
解释:旧时比喻美女的眼睛像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指暗中眉目传情。 【秋高气爽】
唐·杜甫
《崔氏东山草堂》
爱汝玉山草堂静,
高秋爽气相鲜新。
解释: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春花秋月】
南唐·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解释: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春华秋实】
清·钱泳
《履园丛活·梦幻·永和银杏》
扬州钞关官署东隅,
有银杏树一株,
其大数围,直干凌霄,
春花秋实。
解释: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望穿秋水】
清·蒲松龄
《聊斋志异》
黄昏卸得残壮罢,
窗外西风冷透纱。
听蕉声一阵一阵细雨下,
何处与人闲嗑牙?
望穿秋水;不见还家,
潸潸泪似麻。
解释:把眼睛都望穿了。形容盼望的程度。秋水:比喻人的眼睛像秋水一样晶莹。 【万载千秋】
明·无名氏
《贺元宵》第三折
当今圣主存仁孝,
万载千秋亨太平。
解释:指经历年代极久远。同“万代千秋”。
【一叶知秋】
《淮南子·说山训》
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宋·唐庚
《文录》引唐人诗
山僧不解数甲子,
一叶落知天下秋。
解释: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盈盈秋水】
元·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望穿他盈盈秋水,
蹙损他淡淡春山。
解释: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形容女子眼神饱含感情。
【一日三秋】
《诗经·王风·采莲》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解释:三秋,三个季度。意思是一天不见面,就像过了三个季度。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 【各有千秋】
汉·李陵
《与苏武三首》
嘉会难再遇,
三载为千秋。
解释:千秋,千年,引伸为久远。各有各的存在价值。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
【春秋鼎盛】
汉·贾谊
《新书》
天子春秋鼎盛,行仪未行,
德泽有加焉,犹尚若此,
况莫大诸侯,权势十此者乎?
解释:春秋指年龄;鼎盛指正当旺盛之时,比喻正当壮年。 【冰壶秋月】
元·刘因
《饮仲诚辄瓢》诗
酒中醒境染未识,
冰壶秋月昆仑峰。
解释:心如冰清;和明月一样洁净。
【华星秋月】
唐·杜甫
《同元使君舂陵行》
两章对秋月,
一字偕华星。
解释:形容文章写得非常出色。 【秋月春风】
唐·白居易
《琵琶行》
今年欢笑复明年,
秋月春风等闲度。
解释:岁月的美好,在于它的必然流逝。 【春秋笔法】
《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解释:委婉的表达作者的倾向,不直接表明态度,以曲折迂回的方式让人知道。也则一字置褒贬,简练而含蓄地点评人事,亦称“微言大义”。
【秋月寒江】
 宋·黄庭坚
《赠别李次翁》
德人天游,秋月寒江。
解释:有德之人心底清纯明净。 【春兰秋菊】
《楚辞·九歌·礼魂》
春兰兮秋菊,
长无绝兮终古。
唐·石贯
《和主司王起》
绛帐表衿同日贵;
春兰秋菊异时荣。
解释:春兰秋菊各有所长,各有值得称赞的地方。 【晴云秋月】
《宋史·文同传》
与可襟韵洒落,
如晴云秋月,尘埃不到。
解释: 指晴空飘浮的白云,秋高气爽时的明月。比喻人胸襟高洁明朗。
来源:魔都语文课代表

二:[产的成语]生产成语最多的文章


张大千的《桃源图》拍了天价,我们今天来介绍一下千古名篇《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于永初二年(421年)作,文章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给自足,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是当时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是作者与世人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想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这篇文章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一个重要思想流派的社会理想,而且,这篇文章写法非常考究,开创了中国文学志怪小说的先河,发展了“桃源体”这一故事母体,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尤其是这篇文章对汉语词汇的丰富发展有着重要贡献,在一篇短短四百来个字的文章中,流传给后世的成语居然有十二个之多,大约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无出其右。
出自《桃花源记》的成语
1世外桃源
成语释义: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成语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没有遭到战乱的美好地方。
2豁然开朗
成语典故: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成语出处:“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3无人问津
成语释义:没人探问渡口。比喻事物已被人冷落。津:渡口
成语出处:“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4怡然自乐
成语释义:怡然,喜悦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成语出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鸡犬相闻
成语释义:每家鸡和狗的叫声互相听得到,表示很近的距离,也表现一种和睦的景象。
成语出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6阡陌交通
成语释义: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
成语出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7黄发垂髫
成语释义: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象征,所以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成语出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8落英缤纷
成语释义:落花纷纷。缤纷,纷纷。
成语出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9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成语释义:形容长期脱离现实,对社会状况特别是新鲜事物一无所知。也形容知识贫乏,学问浅薄。
成语出处:“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0与世隔绝
成语释义:与社会上的人们隔离,断绝来往。形容隐居或人迹不到的极偏僻地方。
成语出处: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1不足为外人道
成语释义:不值得跟外面的人说。现多用于要求别人不要把有关的事告诉其他的人。
成语出处:“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2屋舍俨然
成语释义:房舍整整齐齐。屋舍:房屋圈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成语出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千古名篇,虽然长,但还是要背!

桃花源记

东晋·陶渊明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正体】
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複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複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為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餘人各複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注释】
1.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7)
2.武陵:郡名,今湖南常德一带。
3.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为:作为。
4.缘:沿着。
5.行:划船。
6.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7.忽逢:忽然遇到。逢:遇见。
8.夹岸:两岸。
9.杂:别的,其他的。
10.鲜美:鲜艳美丽。
11.落英:坠落的花瓣。
12.缤纷:繁乱交杂。
13.异之:以之为异,即对此感到诧异。异,意动用法,形作动,以······为异,对······感到诧异,认为······是奇异的。之,代词,指见到的景象。
14.复:又。
15.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
16.欲:想要。
17.穷:尽,形容词用做动词。穷尽,这里是走到······的尽头的意思。尽:走完。
18.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尽:完,没有了
19.便:于是,就。
20.得:看到。
21.仿佛:隐隐约约,看不真切。
22.若:好像。
23.舍:舍弃,丢弃,
24.初:起初,刚开始。
25.才通人:只容一个人通过。才:副词,只。
26.复:又,再。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
27.行:行走。
28.豁然开朗:形容由窄小幽暗一变而为开阔明亮。然,……的样子。豁然:形容开阔敞亮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
29.平:平坦。
30.旷:空阔;宽阔。
31.屋舍:房屋。
32.俨(yǎn)然:(古今异义)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形容齐整;形容庄严。
33.之:这。
34.属:类。
35.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
36.鸡犬相闻:(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37.种作:耕田劳作。
38.衣著:著,通“着”。穿着打扮。
39.悉:都。
40.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人。
41.黄发垂髫(tiáo):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象征,用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子。(借代修辞)髫,小孩垂下的短发。
42.并:都。
43.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
44.乃大惊:竟然很惊讶。乃:竟然。大:很,非常。
45从来:从……地方来。
46.具:通“俱”,全,详细。
47.之:代词,指代桃源人所问问题。
48.要(yāo):通“邀”,邀请。(通假字)
49.咸:副词,都,全。
50.问讯:打听询问消息。
51.云:说。
52.先世:祖先。
53.率:率领。
54.妻子:指妻室子女。“妻”“子”是两个词,不是现代汉语的“妻子”今义:男子的配偶。
55.邑人:同乡的人。邑,古代区域单位。
56.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明显出路的困境;进退维谷的境地。 绝:绝处。
57.复:再,又。
58.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从这里。
59.遂:就
60.间隔:隔断,隔绝。
61.世:朝代。
62.乃:竟,竟然。
63.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64.为:对,向。
65.具言:详细地说出。
66.所闻:指渔人所知道的世事。闻:知道,听说。
67.叹惋:感叹、惋惜。惋,惊讶,惊奇。
68.余:其余,剩余。
69.延至:邀请到。延,邀请。
70.至:到。
71.去:离开。
72.语:告诉。
73.不足:不必,不值得。(古今异义)
74.为:介词,向、对。
75.既:已经。
76.便扶向路:就顺着旧的路(回去)。扶:沿着、顺着。向:从前的、旧的。
77.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标记。志:动词,做标记。
78.及:到达。
79及郡下:到了郡城。郡,太守所在地,指武陵郡。
80.诣(yì):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81.如此:像这样,指在桃花源的见闻。
82.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寻,寻找。 向,先前。 志(名词),标记。(所+动词译为名词)
83.遂:终于。
84.得: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
85.高尚:品德高尚。
86.士:人士。
87.也:表判断。
88.欣然:高兴的样子。
89.规: 计划。
90.未:没有。
91.果:实现。
92.未果:没有实现。
93.寻:随即,不久。
94.终:死亡。
95.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背景】
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主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岁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同时,东晋王朝承袭旧制,实行门阀制度,保护高门士族贵族官僚的特权,致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像陶渊明这样一个祖辈父辈仅做过一任太守一类官职,家境早已败落的寒门之士,当然就“壮志难酬”了。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义熙元年(405),他坚定而坚决地辞去了上任仅81天的彭泽县令,与统治者最后决裂,长期归隐田园,躬耕僻野。
他虽“心远地自偏”,但“猛志固常在”,仍旧关心国家政事。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棉被闷死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作者】
陶渊明(约365—427),一说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田园诗人、隐逸诗人,归隐后写了大量田园诗,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创始人。有《陶渊明集》传世,本文亦出自此。因为好喝酒,又被称为酒圣陶渊明。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最后、赋《归去来兮辞》,表明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让中国孩子成为中国孩子
微私塾
每天一点国文
微私塾鼓励孩子们接触国学
致力于
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中国孩子
微私塾的理念是
国学并不艰涩难懂
只需每天接触国文
每天读一点国文
日积月累
孩子的国文水平自然会提高
微私塾|每天一点国文
微信ID:msishu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私塾

三:[产的成语]形容 家庭 的成语


成语《自立门户》的解释

解释:指单独成立家庭。也指学术上不依赖前人而另立一派。现也指离开某一集体,自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一回:“要称我的心,除非自立门户。” 成语《宜室宜家》的解释

解释:形容家庭和顺,夫妻和睦。出处:《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成语《宜家宜室》的解释

解释:形容家庭和顺,夫妻和睦。出处:《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成语《一家之主》的解释

解释:家庭的当家人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秦重道:‘妈妈是一家之主,有甚烦难?’” 成语《一家之计》的解释

解释:指一夫一妻的家庭。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人命关天地,别人怎生替得?寿数非于今世,相守三朝五 成语《一家一计》的解释

解释:指一夫一妻的家庭生活或财产。亦引申为一家人。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别人怎生替得,寿数非于今世。相守三朝五夕,说甚一家 成语《兴家立业》的解释

解释:建设家庭,创立事业。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十二回:“纵不能兴家立业,也不至弃田荡产。” 成语《小康之家》的解释

解释:指可以维持中等生活的家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十三回:“小康之家,就看得赌具是解闷的要紧东西。” 成语《阋墙谇帚》的解释

解释:指家庭内部争吵不和。谇帚,指妇女吵骂。出处: 成语《帷薄不修》的解释

解释:帐薄:帐幔和帘子,古代用以障隔内外;修:整饬。男女不分,内外杂沓。指家出处:渴求以·贾谊《新书·阶级》:“坐污秽淫乱、男女亡别来者,不曰污秽,曰:‘帷薄不修

产的成语

https://m.shanpow.com/xhy/443158/

推荐访问:猜成语
《产的成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下一篇: 颜色的词语
相关阅读成语歇后语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