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转」二(通用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转」二(通用8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转」二(通用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一】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转」二

课题:电脑美术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打开电脑并进入操作系统画面。

2、指导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简单的绘画游戏。

3、培养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感受电脑美术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利用矩形、椭圆形等工具进行绘画创作

教具学具:电脑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从电脑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谈起,让学生知道它们的重要性。

2、新授

(1)介绍WINDOWS里的画图工具。

(2)欣赏画图程序画出的作品,学生自学为主

(3)由学生介绍画图程序中几种工具的使用。(简单)

三、布置作业

学生创作:各自进入电脑美术的页中自学。

从三个题目中选择一个进行创作。

音乐停止,学生创作完成。

提出问题:在画的时候遇到什么困难?

四、学生制作设计、教师辅导

五、讲评

作业:让学生在屏幕上互相欣赏、评述其他同学的作品。

用“我觉得自己或他的画怎么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通过自己手中的“小兔子”以“投票”形式选出优秀的作品。

【篇二】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转」二

课题:走近大自然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自然界随手可得的材料进行造型游戏。

2、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作品。

3、走近自然,更加热爱自然。

教学重、难点:

1、是否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全过程。

2、是否能与同学友好合作。

3、是否对自己的材料特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4、是否能进一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

教具学具:瓶子、罐子、彩色纸、绳子、彩纸、工具、画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沙雕是一种以沙和海水为基本材料的雕塑艺术,它通过堆、挖、雕、掏等手段塑成各种造型。 沙雕只能用沙和水为材料,不允许使用任何化学粘合剂。作品完成后经过外表喷洒特定胶水加固,在正常情况下一般可以保持几个月。沙雕属于大地艺术的一种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其体积的巨大是传统雕塑难以比拟的,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沙雕是一门边缘艺术,融合雕塑、绘画、建筑、体育、户外娱乐等各大元素。一般的爱好者不需要特别的专业训练,所有的人只要愿意都可以做。

冰雕是一种用天然的冰加工而成的艺术品。它是俄国人首创的。1740年,欧洲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寒冷天气,除了南部地区外,均被坚冰封锁,所有的河流湖泊都结上了厚厚的一层冰。在这寒冷的冬天里,专横跋扈的俄国女皇安娜伊万诺夫开了一个很残酷的玩笑:下令工匠用冰块在彼得堡的内瓦河上建一座宫殿,用作失宠的王子米歇尔格里申的新婚住所。工匠们无奈,在河上建成了一座长17米,辟有3间冰室的冰宫,冰宫内还摆放着各种造型美观的冰制家具、床上用品以及炊具,宫内的小花园里还“长着”用冰塑的各种花草树木。冰宫修好后,女皇命王子在冰宫中举行了婚礼,并且在那里度过了洞房花烛之夜。安娜伊万诺夫的恶作剧导致了冰雕艺术的诞生。从此,艺术园地中又增添了冰雕这一奇葩。

2、师:其实我们小朋友就是一个天生的大地艺术家,因为我们小朋友没有一个不喜欢玩泥巴,没有一个不喜欢堆雪人。今天老师看到每组小朋友已经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玩具,废旧物品和颜料。看来一场比武较量的争夺赛马上就要开始了。

3、发展阶段:你准备怎么做?

老师举例:九月的田野是青草长得最茂盛的时候,那青青的草儿就像大地的头发,我想邀请几个同学与我一起把田埂两边的青草编成小辫子。扎上彩纸做的蝴蝶结,远远望去,那田埂定会像一个盛装的小姑娘。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四、进行评比

五、讲评:学生互相进行评论,老师点评

六、小结

七、课后拓展:可以装饰其他墙面、树杆、山石等。

[一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篇三】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转」二

教学目标:

1.对自然形手有一个新的认识并产生对手进行描绘的欲望;

2.能把手的外形描下来并添画成有趣的形象;

3.在自主、开放、快乐的学习中爱上美术。

教学重点:通过手形的`变化能认识手、并根据手形尝试初步表现手形画。

教学难点:能激发创造思维,画出有创意的手形画。

教学程序:

一、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小手拍拍》,认识“小小手”。

提问:我们能用小手做一些什么事情?

2.小结:手是我们人体一个重要的部分,我们生活、劳动、学习都离不开它。

二、指导学生通过游戏、尝试、体验,形成感知。

1、师生互动,进行一个“请你跟我这样做”的游戏,带领学生变换出各种有趣手形。

游戏规则:教师或一个学生各种有趣手形说“请你跟我这样做”,其余学生跟着做出同样的手形并说“我就跟你这样做”。比一比谁变的花样多,反映快。

2、指导学生学习描画手形的方法。

(1)提问:你能用最简单的办法将刚才做的有趣的手形描画下来吗?

(2)一两名学生上台尝试。

(3)教师点评比、修改、示范。

3、引导学生观察所描画的手形,大胆联想。

(1)提问:这些手形,象什么?

(2)学生说说自己联想到的物象。

(3)转动所描画的手形,让学生说说又联想到了什么?

4、请几名学生上台尝试将所描画的手形“变一变”

教师点评,修改、示范。

小结:我们可以将我们的小小手,想象画成好朋友。

三、指导学生欣赏范画,学习方法。

1、通过课件展示多幅有趣的手形想象画。学生说说自己欣赏后的感受。

教师点评。

2、引导学生归纳作画步骤:摆手形——描画手形——想象——添画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1、说明作业要求:动一动手,把手的外形描下来,添画成有趣的图形。

2、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展示、评价学生作业。

1、将学生作业,集中展示在黑板上。

2、学生介绍自己所“变成的好朋友”

3、指导学生从“想象是否有趣”“添画是否生动”两个角度说说你满意的作业。

4、给你同学的作业,提提小建议。

5、教师点评比作业,总结:我们可以用小小手打扮世界,小小手也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乐趣。

【篇四】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转」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观察大自然中给万物带来光明与温暖的太阳形象,了解其的光芒表现与表情刻划,感受古老艺术中的太阳文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尝试、体验太阳五官与光芒的多种设计,并画一幅漂亮的太阳,第2课时奠定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中外“太阳”名作中古人对太阳的热爱与崇拜之情,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太阳形象,了解其的光芒表现与表情刻画。

【教学难点】以绘画的方式进行太阳造型创作练习。

【教学具准备】师:图片、课件、彩色笔、绘画纸

生:彩色笔、绘画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授课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小朋友们,上课之前,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好吗?有位老公公,一副圆面孔。

若有一日不见它,不是下雨就刮风

答:太阳

以此引出课题:太阳

(二)、新授

1、讲故事

问:天上有几个太阳?答:一个

(点头)嗯,我听说好像以前天上有十个太阳,怎么现在只有一个了呢?(答:后弈射下来了9个。)

(连连点头,竖起大拇指表扬学生)小朋友们知道的可真多。(开始讲《后弈射日》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十个太阳,把所有的花草树木都晒死了,农民伯伯种的粮食也晒死了,后弈看到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的粮食没有了很伤心,于是他就拿着弓箭射下来了九个,只留下了一个太阳。

天上的这一个太阳使草木青翠,花儿红艳,给我们带来光明与温暖。你们有没有见到过太阳的真面目?老师听说古时候的人见过太阳,你们信不信,(不信呀,)那我们就来看一看。出示图片:

名画1:马王堆帛画

这是1972年在我国湖南马王堆出土的一幅帛画。看,画中也有一个太阳,这个太阳里面还有一只鸟(金乌)。它是二千多年前我国古人心目中的太阳。

名画2:太阳历石

这是古代墨西哥阿兹特克人创造的太阳历。它是刻在石头上的,中间是一个太阳神的形象。

你发现的太阳是什么形状的呢?(圆形)

古时候的人心目中有一个太阳形象,那么你们心目中的太阳会是什么样子呢?

2、让学生快速地画一个太阳,老师巡视,发现很多小朋友画的太阳的光芒。

都是直线,于是引出故事:(你们敢看太阳吗,当你看太阳的时候,你能睁开眼吗?)引出故事:太阳本来是一个小女孩,她有一个哥哥。有一天,太阳跟她妈妈说:“妈妈,我不要白天出来,我要跟哥哥换一下,我要晚上出来?”妈妈问太阳:“为什么呢?”“我是个女生呀,我白天出来的话,那么多人会看我,我会害羞的。”太阳对妈妈说。太阳执意要晚上出来,妈妈没办法了,就说:“我送给你一件礼物,只要有人看你,你就用这些针扎他们的眼睛,那样他们就不敢看你了。”

因此,我们在看太阳的时候,会觉得眼睛睁不开。

有很多小朋友在画太阳的时候,也会把太阳的光芒画成直线。但是,我们在画太阳的光芒的时候,不仅只是画成直线,还可以是多样多样的。

3、师生互动,老师画出太阳的圆脸,引导学生到黑板画太阳的光芒和表情。

(三)艺术实践:比赛——画一个太阳,看谁画的最可爱最有趣(奖励一个五角星)。

学生作画,表现出形式多样的太阳光芒以及有趣的表情。注意:把太阳画得尽可能的大,色彩鲜艳。

(四)展示评价: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学生找出最可爱的太阳,老师评价,学生自己评出最漂亮的一幅(表扬学生)。

(五)布置作业:准备橡皮泥,下节课,我们把小朋友们今天画的可爱的太阳用橡皮泥做出来,会更有趣。

(六)小结:就这节课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篇五】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转」二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电子)

1、五彩的烟花   教  师 李素 学  科 美术 执教班级 一(2)班 教学内容 1、五彩的烟花 教学课型 造型*表现 教学 目标 1.继续学习色彩的初步知识,进一步认识各种颜色。 2.初步学习油画棒(或蜡笔)和水彩颜料相结合的涂色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 力和表现力等。 3.观察烟花的色彩变化,表现节日烟花的美,促使学生养成平时观察和表现美好事物的习惯。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油画棒和水彩相结合的画法。 难点: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后,能较自如地表现对烟花的感受。 教学 准备 (学生)课前观察烟花的色彩、形状,准备油画棒、水彩颜料和画纸等常规作画工具。 (教师)课件、录像(节日里放烟花的情景)、范作等 教学过程:( 1 )课时 设计意图 生成设计/反思 1.印象中的烟花。 (1)播放录像:节日里的烟花。 (2)学生说说过节时放烟花的感受。 (3)学生表演放烟花时的感受。 2.图片中的烟花。 (1)出示课件:欣赏有关烟花的作品(注意烟花的色彩、造型和变化等)。 (2)师生共同欣赏作品。 (3)教师小结。 3.创作中的烟花。 (1)出示课件:烟花的创作步骤。提问:怎样表现五彩的烟花? (2)教师示范,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注意画出对烟花的感受。 (3)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主题:节日里的烟花。建议用油画棒和水彩颜料相结合的方法画出自己对烟花的感受;内容可以是图案、主题性形象、连环故事和想象画等。 (5)作业讲评:学生自评和教师总评结合。 (6)评价建议:是否表达了自己对烟花的独特感受;是否能巧妙运用油画棒、水彩颜料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现烟花的美;是否富有独特创意。 4.历史中的烟花。 收集有关烟花的资料,进一步了解烟花的历史,探索烟花色彩变化的秘密。     板书设计 1、五彩的烟花 作业设计 画画节日的五彩烟花  2、水彩游戏   教  师 李素 学  科 美术 执教班级 一(2)班 教学内容 2、水彩游戏 教学课型 造型*表现 教学 目标 1.了解染、吹、淌、滴这些不同水彩技法产生的效果。 2.初步学习运用染、吹、淌、滴这些水彩技法创作一幅有主题的水彩画。 3.培养学生大胆、细心的创作习惯,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学习水彩游戏的各种玩法。 难点:运用多种形式的水彩技法创作一幅有主题的水彩画。 教学 准备 (学生)水彩颜料、调色盘(盒)、水彩画笔、毛笔、吸管等水彩画的作画工具 (教师)课件、资料等 教学过程:(  1 )课时 设计意图 生成设计/反思 1.出示课件,引出课题。 (1)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水彩游戏画与平时的画有什么不同,并给这些画取名字。 (2)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并板书:《水彩游戏》。 2.观察范画,学习技法。 (1)出示课件,让学生思考这些画的表现方法,并请学生来说说。 (2)教师归纳:染、吹、淌、滴。 (3)教师举一个以春天为主题的例子进行示范。 3.学习创作,提供主题。 (1)提出创作要求:尝试染、吹、淌、滴等多种形式的水彩玩法,并对效果进行联想、添画,创作出一幅有主题的作品(主题自定),并为自己的画取个名字。 (2)提出创作建议:构思新颖、独特,有创意;用多种方法尝试水彩的不同效果,水彩玩法尽量多样化、与众不同,呈现出自己的特色,表达出自己的心情、情感;突出主题。 (3)播放音乐,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着重于水彩技法、情感刻画等方面的指导)。 4.提出建议,作品讲评。 (1)提出评价建议:是否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是否选择了合适的色彩;是否自如地运用了水彩游戏的各种玩法;是否创造性地刻画了主题等。 (2)将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5.本课总结,课外延伸。 (1)教师总结本课内容,解决学生疑问。 (2)课后要求学生动手尝试其他玩法,和家人一起创作(还可以用作品布置装饰自己的房间)。     板书设计 2、水彩游戏   作业设计 1、尝试多种形式的水彩玩法,并对效果进行联想、添画。 2、为自己的画取个题目。  3、缤纷花布   教  师 李素 学  科 美术 执教班级 一(2)班 教学内容 3、缤纷花布 教学课型 设计*应用 教学 目标 1.认识点、线、面等美术元素,知道它们不同的组合形式和作用。 2.通过对花布的观察和欣赏,能运用点、线、面进行巧妙组合,大胆地运用蜡笔(或油画棒)水彩画等形式涂色,能设计出色彩鲜艳、图案精美的花布。 3.通过对点、线、面的综合感知、设计、制作,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设计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利用点、线、面巧妙地设计花布。 难点:设计时能够做到形状和色彩的和谐统一,富有情趣。 教学 准备 (学生)课前观察、了解、欣赏花布,准备铅画纸、蜡笔(或油画棒)、水彩颜料等 (教师)各种各样的花布、课件等 教学过程:( 1  )课时 设计意图 生成设计/反思 1.欣赏花布。 播放课件:图案精美、色彩各异的花布及用花布制作的艺术品。提问:结合实际,谈谈花布的用处;说说自己喜欢的花布。 2.揭示课题。 3.知识传授。 (1)传授点、线、面的知识:点具有的形象和大小都是相对的,如:小花点、方点、圆点、三角点以及不规则的点等;线有长短、宽窄、粗细、曲直、动感、力感、空间感等变化,线具有多种表现功能;面也有长度、宽度、位置、形状、面积、方向等变化,面可由点排列而成或由线排列或封闭而成。 (2)传授不规则的散点式组织法和倾斜式组织法等。 (3)运用点、线、面纸片拼贴各种形状的花布。 4.学生创作。 (1)主题: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单位纹样(如植物、动物、几何图形等)。 (2)注意:教师鼓励学生可以大胆地展开想象,画出心中新颖美观的花布;提倡随意性,但是得注意空间疏密匀称,线条要流畅,点面要有变化;用蜡笔(或油画棒)描绘出图案,再用水彩涂底色,并做到色彩之间的对比和统一。 (3)学生作业,教师指导(结合上面的拼贴游戏作指导)。 5.课外拓展。 (1)根据教师传授的方法为自己或父母设计一块新颖、色彩鲜艳的花布(课后也可用印模制花布)。 (2)试着用自己设计的花布装饰房间或做其他用途。     板书设计 3、缤纷花布 作业设计 设计几个漂亮的花布纹样。 4、美丽的盘子   教  师 李素 学  科 美术 执教班级 一(2)班 教学内容 4、美丽的盘子 教学课型 设计*应用 教学 目标 1.欣赏各种盘子,认识盘子的特点和种类,了解有关盘子的历史。 2.通过对不同盘面的花纹、图案进行设计,并运用添画或拼贴等技法,培养学生大胆设计、  动手制作的能力。 3、  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及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设计制作一个美丽的盘子。 难点:对盘面进行装饰设计,使之更具有装饰性和审美情趣。 教学 准备 (学生)油画棒、水彩笔、卡纸等作画工具 (教师)盘子实物、照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2  )课时 设计意图 生成设计/反思 1.看实物,激发制作欲望。 (1)欣赏盘子的`实物(出示课件),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盘子的种类:木盘、瓷盘、泥盘、纸盘、玻璃盘、水晶盘等。 (2)提问:你最喜欢哪个盘子?为什么?盘子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盘面的花纹及装饰物的特点是什么?装饰有什么规律和用途? 2.做设计,挖掘潜在能力。 (1)请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心中的盘子及盘中的花纹。 (2)设计建议:盘面图案可以是几何形、人物、动物、植物、器具等,形状以圆形为主,也可以画其他的形状。 (3)学生在优美的古典乐曲中设计、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3.说意图,碰撞创造火花。 (1)向全班展示优秀的设计稿。 (2)课后完善自己的设计,下节课带来制作。   板书设计 4、美丽的盘子   作业设计 1、用添画或拼贴的方法装饰盘子。 2、用你做的盘子布置房间。 5、粘贴小动物   教  师 李素 学  科 美术 执教班级 一(2)班 教学内容 5、粘贴小动物 教学课型 造型*表现 教学 目标 1.认识泥塑的一般特点和小动物的不同种类。 2.掌握彩泥或黏土粘贴的一般操作方法,能用彩泥或黏土粘贴出有趣、可爱的小动物形象,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泥塑的兴趣,从小树立爱护小动物、与动物和睦相处的意识。 教学 重难点 重点:通过粘贴小动物,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难点:创造性地制作自己心中的各类小动物。 教学 准备 (学生)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准备彩泥(或黏土)、底板(纸板或木板)等工具材料 (教师)小动物图片、课件、小动物范作等 教学过程:(  1  )课时 设计意图 生成设计/反思 1.播放课件。 出示各种动物的图片,供学生欣赏。认识动物名称,熟悉外形特征。 2.知识竞赛。 分组进行知识讲座的比赛,说说动物的知识和小动物的故事(注意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及外形特征等)等,学生评分,教师总评(提示学生注意:可以用树枝、牙签等进行创作、添加、刻画等,同时告诉学生泥塑的不同形式,可以制作平面的,也可以制作立体的,还可以挖空,本课以平面为主,最后对学生进行卫生习惯、创新意识及与动物和睦相处等方面的思想教育)。 3.欣赏动物。 (1)教师带几只小动物供学生观察,学生观察后说说特征。 (2)教师出示各种范作(有浮雕、圆雕、透雕等作品,以浮雕为主),学生欣赏。 (3)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彩泥小动物。 4.方法传授。 讲授操作方法,观察

【篇六】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转」二

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转」

课题:影子的游戏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材简析: 本节课通过手影游戏,让每个同学展现自己的“艺术之手”、“灵巧之手”、“勤奋之手”等,从中了解了人类的双手不但能劳动,从事艺术活动,帮助其他小朋友,还能传达情感。使学生有把自己的手变成一双勤劳、能干的双手的意识与愿望。 教学目标: 1、  通过描画自己的影子,感受图形的外形美。 2、  通过描画和添加的表现手法,对简洁图形的艺术美有初步的了解。 3、  在描画中,能运用合理的构图、丰富的想象进行添加和组合。 教学重、难点: 通过合理的构图使影子图形作为主体鲜明、饱满的反映在画纸上。产生对事物外形变化的观察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和理解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皮影、剪影作品、录像,准备投影仪。 学生:收集剪影作品,在大自然中寻找影子。准备手电筒、彩色纸、画板、作业纸、铅笔。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看影子   放有关皮影戏表演的录像,体会其中的乐趣。利用投影仪做类似的表演。带领学生来到校园里,在阳光下观察自己和大树及其它事物的影子,感受影子的奇特造型。试着在阳光下做手影游戏。 活动二:再现影子 以游戏的形式与学生一起通过阳光的照射画影子。学生们自由组合,一人在灯光下做手影游戏,另一人将投影在作业纸上的手影描画下来。 活动三:再造影子   通过对物体的旋转,观察由此而产生的不同的影子变化,了解物体外形结构与影子之间的关系。 活动三:创作影子 学生在阳光下做出各种形体姿态,互相描画。创作出美丽的影子。 活动四:美化影子: 在描画影子的画中进行联想与添加,使它成为一张完整的创作画。 第二课时 活动一:看剪影   欣赏民间剪影作品,体会其简洁图形的艺术美。 活动二:把影子留住 师生一起以游戏的形式,在投影仪的帮助下将一位小朋友的影子轮廓画在一张彩色纸上,然后用撕或剪的方法作成剪影。 活动三:我来抓住你的影子   学生自由组合,利用手电筒将同学的侧影投射到彩卡纸上画下来并用撕或剪的方法使其变成剪影。 活动四:我们一起演皮影 将作好的剪影放到投影仪上动一动,请大家猜猜表现的是哪位同学。 教学评价: 1、  合理的构图使的影子图形作为主体鲜明而饱满的反映在画纸上。 2、  描画的影子清晰并准确的造型。 3、 是否有助于学生产生对事物外形变化的观察。 札记:通过“玩影子”、“画影子”,一年级一班的李嘉宝在家长的帮助下用深灰色的纸剪出了“老鼠音乐会”,造型憨态可掬,充满了童趣。其他学生也基本能够运用画或者剪的方法来表现影子的外形了,本节课的目的已达到。   课题:妈妈的节日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材简析: 本课要引导学生会议“三八妇女节”或妈妈的生日的情景,用绘画或其他形式、材料进行创作。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妈妈的辛苦与喜好,感受母爱的崇高与伟大。 2、  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描绘、制作,在妈妈的节日中为妈妈送上自己的一份心意。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表现出自己的愿望,并敢于在一幅画中使用多种表现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录音机、准备一些不同类型的同龄人的作品供学生欣赏。 学生:在课前了解妈妈的辛苦与喜好,有哪些日子是妈妈的节日,并收集妈妈工作时的照片等。水彩笔、蜡笔、彩色纸、图画本、及时贴、彩色塑料纸、手工纸、剪刀、胶水,橡皮泥。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 听《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歌曲进教室。 分小组交流课前了解到的.有关“妈妈的辛苦与喜好、妈妈工作时的照片”的资料,感受母爱的崇高与伟大。 活动二: 集体交流:“有哪些日子是妈妈的节日?” 分小组讨论:在妈妈的节日里,自己可以为妈妈送上一份怎样的心意? 活动三: 欣赏同龄人的作品,鼓励学生用绘画方式把自己想为妈妈做的一件事表现出来。引导学生注意构图、色彩搭配、材料与形式等。 活动四: 以分角色表演的形式将自己组要表现的情景表演出来,同学们讨论这样构图是否合适,再添加哪些道具会更好。 活动五: 小组为单位画一幅表现“妈妈的节日”的画,可以用拼贴加画的方法。 可先让学生将“我在干什么?”或“我送给妈妈过节的礼物”放在显著的位置上,再添加当时的环境(以家为主,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家具、家用电器等的图片资料)提示学生注意主体与背景间的色彩搭配。 活动六: 在充分肯定学生大胆、自由表现的基础上,进行互相欣赏和交流。 收拾整理。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向学生展示一幅表现妈妈的画,向学生展现这幅画是怎样“变”成一幅贺卡的。启发学生回忆自己还见过哪种贺卡形式。 活动二: 欣赏马蒂斯、夏加尔等艺术家的粘贴作品,体会其画面的构成。 活动三: 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如何为妈妈制作一幅贺卡?用何种形式、哪些材料、表现什么主题及贺卡的打开方式等。 集体交流: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活动四: 分组合作送给妈妈的贺卡。鼓励学生大胆运用各种材料包括废旧物品,并尽量做到色彩搭配和谐。 活动五: 欣赏交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作为礼物送给妈妈。还可以独立的再做一份。 收拾与整理。 教学评价: 1、  是否通过绘画表现了自己的愿望。 2、  是否认同自己的作品。 3、  是否敢于在一张画上使用多种表现方法。 札记: 在第二课时中,我教了学生一种心形的镂空贺卡的做法,没想到学生们自己由此进行发散思维,制作出了各种半镂空、半立体、各种图形的贺卡。孩子们长大了,真不能小瞧他们了。看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适当的提高教学要求了。           课题:走近大自然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材简析: 本课与上学期所学的“大家一起做”有些相似,但本课主要是利用自然界中的材料进行造型。 教学目标: 1、  能够利用自然界中垂手可得的材料进行造型游戏。 2、  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作品。 3、  走进自然,更加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1、  是否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全过程。是否能与学生团结合作。 2、  是否能对自己所选材料的特性有近一步了解,是否进一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幅欣赏图片、有关录像资料、电教设备。 学生:收集各种废旧瓶子、彩色纸、绳子、竹竿等,带小碗或小盘子。。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通过录像、实物投影设备观看岩画、沙雕等装饰大自然的造型活动的录像。欣赏大地艺术作品的图片。 请学生谈一下观看的感受,说一说这种艺术形式与自己以前接触过的艺术形式有何不同。 活动二: 出示教师制作的小冰花,请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引起学生兴趣。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它是怎样做成的。 活动三: 看看自己带的材料哪一些直接就可以用来制作小冰花,哪一些还需要进行改造再做。 2-3人一组,制作小冰花的胚子。 活动四:   将冰花胚放到小碗或小盘里,拿到操场上使其上冻。   在等待冰花上冻的时间里,学生观察自己学校的校院里哪一个地方、适合进行什么样的大地艺术创造活动。并根据各组讨论结果分配各组下节要准备的工具材料。 活动五: 将冻好的小冰花小心的取出,大家一起玩一玩,并把它吊到学校里的松树上,再运用带来的其它材料,把松树打扮成圣诞树。 活动六: 收拾整理,整队回班。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带队来到校园里。将材料工具放好。 回忆曾经学过的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中小动物是怎样在雪地里作画的。利用带来的工具在沙地上仿造一下各种小动物的脚印。体会造型的快乐。 活动二: 各组派代表交流自己组上节课讨论得要进行的艺术活动的创作思路,教师和其他同学可以提出建议,使其思路更趋合理。可以根据造型内容交换各组需要的工具、材料。 活动三: 小组合作完成作品。教师要指导组长分配任务,鼓励每个人都要发扬合作精神,还要注意安全。 活动四: “大地艺术展”,互相参观。 活动五: 收拾与整理。 教学评价: 1、是否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全过程。是否能与学生团结合作。 2、是否能对自己所选材料的特性有近一步了解,是否进一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   札记: 在上这一课的头一个星期五下了一场罕见的冬雪,但星期一上课时,雪却化的干干净净。这让我懊悔极了:为什么不能灵活的请教导处调整课时,充分利用最适宜上这一课的时间?!却让孩子们只能用沙子假装堆雪人!好懊悔,好懊悔!如果再这样抓不住机会,孩子们也会对美术课失去兴趣了。     课题:花地毯 课时:一课时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教材简析: 本课是引导学生用绘画或剪贴的方法来设计一小块地毯,然后再拼成一块大地毯。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地毯的实用性和装饰性。 2、  引导学生运用剪贴及绘画方法来设计一块小地毯。 3、  指导学生用许多“小地毯”拼成一张“大地毯”,从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  能否创作出富有特色的图案。 2、  能否积极参与讨论、绘画、拼贴、欣赏等活动。 3、  在拼贴“大地毯”的过程中,是否发扬合作精神,色彩搭配是否合理。 教学准备: 教师:实物投影仪、准备若干绘画和剪贴的小地毯的范例及各种颜色的纸。 学生带一块泡沫拼图地垫。准备旧挂历纸、画报纸、油画棒、剪刀、水彩笔、胶水等。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 地垫拼图游戏:由一个小组的同学一人拿一块地垫,拼插起来,看拼成的大地垫的图案是不是更美,更富有变化。 活动二: 出示一幅大地毯,然后把它拆成小块,分发到各组,小组欣赏交流。 讨论:“小地毯”图案是怎样组成的,“小地毯”都有用什么方法表现的?它美在哪里? 集体交流,再把发到手中的“小地毯”拼成大地毯,反复体会形式美。 活动三: 利用实物投影仪具体展示、分析设计“小地毯”的方法:剪贴、绘画,懂得选择不同的图案和色彩来表现自己独特的设计。 按设计方法不同学生自由组合,互相交流设计构思。学生运用

【篇七】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转」二

一年级美术教案全套(二)

一年级美术教案全套(二)

秋天来了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审美能力的培养,唤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能利用各种材料大胆,直率地表现创作画;初步培养小组合作意识。

2、了解季节更替的自然现象,全方位地感知秋天,让学生从色彩斑斓的秋天景色中体验生活的美。

3、通过欣赏表现秋天的一系列作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手法进行创新设计,大胆表现,大胆装饰,以小组身份展示自己的成果。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知秋,拓宽视野,学会创作的表现手段。

教学难点:激活学生的创作灵感,直率表达,个性作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大量秋天的图片,秋天的乐曲磁带,碎花布等;学生准备:水彩笔或油画棒,各种废旧纸张,废旧材料,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阶段:(导学案)

了解季节更替的自然现象,全方位地感知秋天,让学生从色彩斑斓的秋天景色中体验生活的美。

二、展示阶段:

(一)谈话导入:

老师拿出一张枯树叶“小朋友,这是老师早晨来学校时在路上捡到的,仔细看看,它是什么颜色的?

生:“黄色,灰色。”

师:“为什么会变成这种颜色呀?”

生:“树叶枯萎了,从树上掉下来了。”“风把它吹下来了。”“秋天来了。”

出示板书——秋天来了

(二)找一找秋天:

1.师:“是啊,秋天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老师发现在我们的教室里就有一些秋天的迹象。”(找一找小朋友衣着打扮的变化)

2.师:“小朋友再想一下,你还能在哪些地方找到秋天呀?”

生:“树叶掉下来啦。”“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小河里的水变凉了。”“大雁飞向南方了。”田野里的稻子成熟了,远远看去就像给大地盖了一层黄黄的地毯。”……

3.教师总结:“秋天来了,这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季节,一个丰收的季节,是一个孕育生命的季节,那小朋友你们想用怎样的方式赞美秋天呢?” (生答)

生:“我来朗诵一首诗,题目是《落叶》,风儿阵阵吹来,叶儿片片落下,它们离开妈妈,不哭也不说话。”

4.师:“除了背诵诗歌,老师知道你们还教过有关秋天的歌曲,如《雁儿飞》《小树叶》等。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跳一跳,好吗?”(歌表演)

(三)欣赏秋天:

1.师:“小朋友的知识可真丰富,真了不起!前一阶段啊,老师还悄悄拍了一些秋天的景色,你们想欣赏一下吗?”(多媒体课件展示秋天的景色图片)

2.师:“小朋友们欣赏了这些秋天的图片,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秋天可真美啊!”“秋天的色彩可真丰富!”“秋天的果实可真多啊!”

师:“是啊,看了这么美的景色,小朋友们想把它们画下来吗?”

生“想!”

师:“我知道你们肯定忍不住要动手了吧!先别急,老师要讲一些作画的要求啦!

(1)构图要大胆,东西要画大一些,可不要缩在一起。(范作欣赏)

(2)除了画你还可以用粘贴的方法。(范作欣赏)

(3)加上细节,可以使画面更丰富。(师演示)”

“小朋友,你们在作画时,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呀?”(生答)

三、反馈阶段:

学生作业:

1.师:“那接下来就让我们拿出材料表现一下你们心目当中的秋天吧!”

让小朋友说说自己准备的材料,准备表现秋天的什么。

2.学生分成四大组,拿出不同材料进行作业。(放音乐)

3.教师巡回辅导,并颁发“最佳纪律奖”

作业展评:

1.分小组展示作品,要求各小组代表用简单的语言,对作品进行欣赏评述。

2.组织小朋友举办作品发表会,谈谈自己创作的感受。

3.颁发小组奖项。

四、课堂小结:

课堂总结,结束教学

第二课时

一、预习阶段:(导学案)

学生感知秋,拓宽视野,学会创作的表现手段。

二、展示阶段:

1、拿出上节课半成品作业,师生欣赏点评。

2、师小结

3、师用撕纸的方式示范作品:秋果图。展示作品,师:老师用撕纸的方式表现了秋天,还能用什么方式来表现?

学生回答。

4、欣赏作品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表现秋天的作品。(师引导学生从色彩、构思、造型等方面进行欣赏,课件展示大师及学生表现秋天的作品。)

三、反馈阶段: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秋天。

(2)加上细节,使画面更丰富。

(3)注意要用上秋天的色彩。

2、师:“那接下来就让我们拿出材料表现一下你们心目当中的秋天吧!”(美术教案 )让小朋友说说自己准备的材料,准备表现秋天的什么。

2、学生分成五大组,拿出不同材料进行作业。(放音乐)

3、教师巡回辅导,并颁发“最佳纪律奖”

四、课堂小结:

1.  分小组展示作品,要求各小组代表用简单的语言,对作品进行欣赏评述。

2.组织小朋友举办作品发表会,谈谈自己创作的感受。

五、教学反思

学生在绘画时表现的秋天场景还是比较丰富的,如果从秋天会成熟的果实或蔬菜中,找到想要表现的事物,感觉会更贴近生活。有些学生用制作的方法来表现,效果也很好,他们选用的材料很合适,感觉很逼真。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亲自去郊外看看大山,树林,田野,庭院,收集秋天的物品。让他们观察叶片,果实等秋天的礼物的造型美。让他们自己产生作画动机。这样绘制出来的作品才有秋天的韵味。

水墨游戏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水墨画的工具、材料及其特点。

2、尝试练习、体验水墨特性。

3、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水墨特性。

毛笔、水分的控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欣赏作品、图片、装墨汁的小碟等;中国古典音乐(春江花月夜、古筝曲等);音响器材。

师生共同准备:墨汁、毛笔、水瓶、2~3张小宣纸、每一小组1~2张大宣纸、毛毡或报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阶段:(导学案)

了解水墨画的工具、材料及其特点。尝试练习、体验水墨特性。

二、展示阶段:

课前气氛营造:在教室四周挂上水墨画原作,播放中国古典音乐。

1、游戏介绍

①“小朋友们都喜欢做游戏,大家知道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做什么游戏吗?”“今天的游戏非常特别,做什么待会儿告诉大家,但是要想做好今天的游戏吗,就得先了解清楚它的规则!你们看墙上这些画,它们与我们平时用水彩笔、铅笔等画出来的画有什么明显不一样的地方?”(学生观察思考,然后回答。)

②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示范(把毛笔蘸饱了水和墨,在宣纸上重重的画一笔)。“快看!出现什么变化?再画第二笔,又出现什么变化?第三笔呢”想不想也来试一试?学生试画。指导交流。

③ 板书课题:《水墨游戏》(一)

2、游戏开始

① 游戏接龙:

教师在黑板上贴好宣纸(注意宣纸下面要垫好报纸),每组边上放上一支毛笔,小组排好队,第一个学生先用毛笔饱蘸墨汗和水在宣纸上画上一笔(各种大小点、长短变曲线均可),再后面的学生接着笔不再蘸墨和水继续画,画出的墨迹要与前面同学的不一样。(一个一个接龙,让学生感受一下水墨的特性,体验墨迹从湿到干的变化。)

② 认识工具:

a.图片欣赏:我们的祖先在很早以前就发明了笔、墨、宣纸和中国画颜料,它们是进行水墨游戏的主要工具材料。

b.小组讨论:毛笔和其他笔有什么不同?宣纸和其他纸有什么不同?

③ 图片欣赏,体会教材中的学生作品:用笔方法的不同及为什么会有淡淡不同的变化。

(通过欣赏,认识到一支笔行会因为用笔方法的不同可以画出细的线条、粗的笔触;水分的多少导致的变化:干燥的擦痕、渗化的墨渍……)

④ 探讨尝试:墨色的浓淡与水份多少的关系。(此处墨色变化只作点拨,不作重点要求。)

三、反馈阶段:

1、小组比赛:一起合作在一张大纸上随意涂鸦,看看谁的墨色、笔触的变化最丰富。

2、鼓励学生大胆运用手中的毛笔,用各种不同的用笔方法画出各种不同的笔触。感受线条的粗细、点的大小、墨迹的干湿等笔触的变化。

3、比赛结果展示

4、把每组作品一起贴到黑板上,教师随意点到哪个笔触目惊心,就由学生说说是怎样画出来的。

5、鼓励学生自我评价自己的作品。

6、教师点评具有突出代表性的作业。

四、课堂小结:

今天的游戏大家表现得非常积极,各组都画出了好多的好作品,但是今天的游戏并没有结束,下次的美术课上,我们将继续进行更有意思的水墨游戏,如果想在下节课上取得好的成绩,那就可以在课后尝试更多更新的画法,并多作练习。另外,可以从课外书报上搜集大人们的水墨作品,将你认为好的作品图片带来与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一、预习阶段:(导学案)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展示阶段:

1、游戏介绍

(1)谈话:上节课的水墨游戏大家玩得非常开心,今天还想玩吗?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更有意思、更富有变化的水墨游戏。

(2)揭题:《水墨游戏》(二)

2、游戏活动

(1)听雨声:小朋友,听!是什么声音?原来是小雨点在说话。

(2)示范:

a.教师示范用笔蘸墨在宣纸上画点。

b.重点解决墨色的浓淡:再画一个不一样的小雨点。(师:“再加点水,这次点重一点,慢一点。比比看和刚才的小雨点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用墨用水多少及用笔轻重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3)学生练习:在纸上尝试各种点,画好后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并说说和老师画的点有什么不一样?是怎样画出来的?

(教师小结:点可以变的:浓浓淡淡、干干湿湿、大大小小、疏疏密密……)

(4)作业形式:“这些各咱各样的点组合在一起像什么?你能不能把它们变成一张画呢?”

3、欣赏:

(1)大师作品:黄宾虹及张大千用点来表现的山水画。比较两幅画的不同。

(2)学生作品:看看小朋友画得多丰富啊!

(3)搞个小小展览,看哪个小组的作品既好又多又有创意。

三、反馈阶段:

教师巡回辅导。

要求:1、小组合完成。

2、教师提醒学生小心墨汁不要弄翻,注意不要把墨汗翻掉型脏教室。

3、展评:

各小组将作品集中展示,大家巡回欣赏,谁的点变化最多?谁的画最美?

四、课堂小结:

课后可以让学生尝试画各种各样丰富的线条、色块、形象,看能否像大师一样画出更加精美的水墨画来。

搜集画报上画家们画的水墨画作品,并带到学校来与同学们交流。

五、教学反思

本课作为小学美术课中首次出现的国画课,不强调要让学生画出某一具体形象作品,而要强调通过有趣的学习活动方式,激发学生自由表现、大胆探索、感知水墨性、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从而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问题的意识及口头发表、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玩泥巴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通过玩泥巴的游戏活动体验感受泥性,尝试并掌握几种玩泥的基本方法。

情感:通过游戏活动,共享玩泥巴的快乐,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能力:通过对玩泥过程知识及技巧的探索,培养初步的感知能力、口头发表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及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索感知泥性,归纳玩泥的几种方法。

感受、探索、泥性及口头表达。

课前准备

学生:小水桶、毛巾、可塑泥、可用来印纹的小物品

教师:教学图片、媒体素材、不同干湿的泥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阶段:(导学案)

探索感知泥性,尝试并掌握几种玩泥的基本方法。

二、展示阶段:

(一)、导入:

教师拿出三个布袋,内有三种湿度不同的泥巴。引出问题: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鼓励学生上前摸一下,闻一下布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观察:用简单的形容词,回答自己的感觉,如:柔软、泥土气息等。

揭开谜底:是泥土。你们想玩吗?

出示图片欣赏,初步认识泥塑艺术,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种类。观赏作品

简介几种泥巴的用途。

(二)、感受实践:

1.到户外,提问:你玩过泥巴吗?你是怎样玩的?玩时有什么样的感觉?与学生一起无主题的玩泥巴游戏,提出问题:怎么才能让泥变得不粘呢?你还有其它办法让泥变得不粘吗?大家试一试!

学生分组交流,发表自己对泥的不同感受。找到问题答案:泥巴太湿的时候,可以经过摔打后湿度适中;泥巴太干时,可以加点水搅和一下,即可。

泥巴听话吗?你还能让听话的泥巴变成什么好玩的东西吗?你用泥巴做了些什么?它们是什么东西?干什么用的呢?

成组讨论问题。讲一讲自己的见解与看法。

2.讲解泥巴是如何被运用的。

根据自己的作品,说一说自己用了多少种技巧来玩泥巴?来联想一下还可以用哪几种其他的方法?

3.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泥巴的用途是什么?有哪些东西与泥巴有关?

三、反馈阶段:

建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来做东西,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力求与众不同。

看谁做的圆球最圆?看谁做的泥条最长?

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要指导和提示学生通过触摸、观察、嗅觉、摔打、重量来更为细致的感知泥性。

教师经过讲解、评比后给予适当的奖励。

四、课堂小结:

整理现场,清洁卫生。

引导学生把工具清洗干净放回原地,打扫地面卫生,给自己清理。

第二课时

一、预习阶段:(导学案)

橡皮泥进行文具造型的方法:基本形制作和添加装饰。可用的造型手段有:搓、捏、按等。

二、展示阶段:

(一)、引导阶段:

猜谜语:说一说你的一种文具的形状、大小、功能,请大家猜一猜是哪种文具。(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并抓住每种文具的特征。)

看老师制作的文具使用了什么材料?(橡皮泥)

大家试着用橡皮泥做一枝铅笔,看谁做的像,请他介绍一下用了哪些制作方法。

出示几种造型、花纹独特的铅笔,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可以在橡皮泥做的铅笔上装饰上这么好看的花纹,试着做一下。

通过制作,总结出用橡皮泥进行文具造型的方法是:基本形制作和添加装饰。可用的造型手段有:搓、捏、按等。

(二)、再分组合作用橡皮泥制作一下其它的文具,比比哪一组做的最多,造形最新颖独特。

引导学生搓成不同的线、捏成各种的点和立方体、长方体形象进行组合,如制作铅笔盒时,可制作方形、椭圆形等外形,并可夸张其长短及粗细,并装饰上小花纹,使制作的文具更有新意。

三、反馈阶段:

在充分肯定学生大胆、自由的设计基础上,进行相互欣赏和交流,进一步鼓励学生设计出更新颖的学习用品。

四、课堂小结:

要求学生制作前铺一张旧报纸在桌子上,以免把桌子弄脏。制作结束后,要及时收拾剩余的橡皮泥。

五、教学反思:

在利用橡皮泥制作文具时,有的学生提出:做出来的有些文具根本就不能用,这叫变废为宝吗?我告诉孩子们,虽然这样的玩具不能用,但它们很有装饰性,可以装饰我们的生活。同时提出,希望同学们能设计、制作出可以用的文具,真正的变废为宝。

难忘幼儿园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幼儿园吸引人的活动,活动中的"人物有哪些特点,环境又是怎样的。

2、敢于尝试使用多种表现方法,能通过绘画表现了自己的愿望。

3、讲解动态人物及活动场景的表现方法,举一反三,使学生掌握人物及场景的画法。

教学重、难点:

1、、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了课堂教学活动全过程,并积极动脑、大胆构思创作。

2、记忆画对一年级孩子有一定难度,通过观看录像,让孩子重温幼儿园的生活,由此获得启发,敢于表现。

教学准备:

师:1、了解班内学生来自哪些幼儿园。

2、拍摄幼儿园录像片:门口、活动场所、班级、老师、小朋友们活动场面。

3、准备一张可贴全班孩子作品的大纸,写上课题。

生:彩色笔、油画棒、水粉工具、其他废旧材料、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阶段:(导学案)

说出幼儿园吸引人的活动,活动中的人物有哪些特点,环境又是怎样的

二、展示阶段:

(一)、导入:(创设情景,引起兴趣)

1、放录像。(只放一两个幼儿园的特色镜头。)——定格

2、问:这是什么地方?学生反应热烈,都看出是幼儿园。

3、猜猜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这会儿在干什么?——引导回忆。

4、大家猜测得对不对?——接着往下看。(孩子们在活动器械上的活动场面——勾起回忆和对幼儿园的留恋。)

(二)、新授

想念幼儿园吗?

1、最想念幼儿园的什么呢?讨论、踊跃说出自己的想法。

2、引导欣赏课本上的图片。

(1)看看这些小朋友最难忘什么?

(2)好好看看他们是怎么表现的?

3、请组内同学讨论,各组派一名代表说说作业设想。

三、反馈阶段:

1、学生绘制作品,老师巡回指导。(及时鼓励大胆创新的作品。)

——小结

2、完成后的作品贴到大纸上。

3、每个小朋友签上自己的名字。

4、拍摄作品,准备寄往各个幼儿园。

四、课堂小结:

请父母帮忙制作空白贺卡,在上面贴上自己的作品,写上祝福的话,送给老师或好朋友。

给合元旦提示孩子们可把作品当作礼物送给幼儿园的老师和朋友,表达你对老师的感谢。

第二课时

一、预习阶段:(导学案

了解动态人物及活动场景的表现方法,举一反三,掌握人物及场景的画法。

二、展示阶段:

(一)、引导阶段

教师在课前要充分准备,了解幼儿园开展活动的情况,在课堂上有的放矢、有重点地启发学生进行构思。通过谈话法引入课题,让学生欣赏优秀作品,了解作品中动态人物及活动场景的表现方法,使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1、放录像(幼儿园一两个景点)。

2、问这是什么地方?孩子们猛然发现是自己以前的幼儿园,个个都很兴奋。

3、大家离开幼儿园已经两个多月了,想念幼儿园了吗?

4、老师把幼儿园搬来了,展示模型幼儿园。学生会兴趣大增,热情高涨。

(二)、发展阶段

1、放上课铃声,上学时间到了,小朋友该进幼儿园了。老师用泥捏一个自己放进幼儿园。

2、放录像,观看捏造泥人的放法和步骤。

3、引导欣赏课本上的泥塑作品。

4、作业要求:用泥做一个幼儿园老师、小朋友或自己。要表现出他在干什么,想办法不让泥人跌倒。

三、反馈阶段:

学生制作,师巡回指导。鼓励标新立异,培养独立思考(或组内成员共同商讨后)的能力,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把制作好的泥人放入模型幼儿园中,位置自定。可适当用实物或泥捏树或其他东西。

插上写有主题的牌子——难忘幼儿园。

五、教学反思:

记忆画对一年级孩子有一定难度,通过观看录象,让孩子重温幼儿园的生活,由

此获得启发,敢于表现。

像什么呢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撕纸、想象的方法。

2、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撕纸、想象创作。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先撕纸,后想象,再添画。

教学难点:

根据撕出纸块的形状特点进行巧妙的想象,添画。

教学准备:

实物范例、彩纸、胶水、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阶段:(导学案)

了解掌握撕纸、想象的方法。

二、展示阶段:

(一)、刺激想象。

1、想一想,变一变。

教师拿出一张彩纸,随意撕开,展示于黑板,问:“小朋友看一看,它像什么呢?”

学生观察,思考。展开想象回答。

教师趁热打铁,“老师来变一变,把它变成刚刚小朋友说的东西。”

教师任选一学生的想象添加,在学生惊疑中完成想象。

2、废纸篓,变变变。

教师出示一个废纸篓,问:“老师这有一个废纸篓,里面全都是小朋友平时丢掉的废纸片。我们都来动动脑,看看他们能变成什么有趣的东西?”

师生互动。教师快速出示各种废纸片,学生想象,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想象力。

3、揭示课题。

(二)、发散思维。

1、亲手撕,独立想。

引导学生尝试,“小朋友想不想动手变一变?”

学生尝试,随意撕开一些彩纸,想象添加。

教师同时动手撕纸,与学生同步创作。

2、赏一赏,想一想。

出示刚刚添画的部分作品,及自己的作品,问:“小朋友们变得真棒,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朋友们想一想:

A、他们有趣吗?哪里最有趣呢?

B、这些想象巧妙吗?找一找,把他们找出来。

C、说一说你最喜欢的作品呢。”

3、小结:

A、将纸随意的撕开,像什么呢?寻找方法:将纸片转换方向;寻找相同的轮廓剪影等。

B、组合联想:将撕开的纸全部利用起来,进行同一主题的想象添加,像什么呢?

C、思考:如果你想动手,你会怎么做?

三、反馈阶段:

1、“撕开的纸到底像什么呢?” 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启发想象。

2、学生主动创作,个人独立完成。

3、运用勾线笔添画,并利用彩笔丰富其色彩。

四、课堂小结:

1、随堂评价,引导学生发现他人的独特新颖之处,及时给予肯定或笑脸。

2、预设想象:尝试预先想象,根据有目的的意图来进行撕制,组合成较为具象的作品形式。

第二课时

一、预习阶段:(导学案)

将撕开的纸全部利用起来,进行同一主题的想象添加。

二、展示阶段:

1、拿出事先撕好的几个形状,分发给学生,现在你手中拿的这张撕过的纸,你觉得它像什么?

学生答,而后对其进行添画。

作画完毕,问下面的学生他画的像不像?

小结:这些纸块虽然是随手撕出来的形状,但这些添加上去的形象却是用心想象出来的。

我们前面已经学过了剪贴画,这跟剪贴画一样不一样啊?

(一样)

(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

剪贴画是我们先想好了什么形状,然后根据我们想要的形状把它剪下来,甚至有的时候还会先画好一个轮廓然后再把它剪下来。

而今天我们做的呢,不用剪刀,先随意撕一个形状出来,然后再根据这个形状进行想象、添画。

撕的时候你并没有想好要撕成什么形状,只是随手撕,撕好之后再开始对它进行想象。

三、反馈阶段:

1、课堂作业

小朋友们想不想都来试一试

规定一下要求:可以撕3—5个形状,可以把这些形状连起来想象成一个有趣的形象(图1),也可以单个想象(图2、图3)。不要把纸撕的太碎,也不要撕的太工整。

2、作业展评

看看他们的作品分别像什么?谁画的最有趣

四、课堂小结:六、总结

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想象与创造,随手撕出来的形状,都可以把它想象成有趣的形象。可见,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思考,到处都是美丽的图画。

七、板书设计

像什么呢?

五、教学反思:

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属于意愿性,其认知水平属于平面知觉的直观动作思维。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应让学生从撕各种基本形开始,由浅入深地激发想象添画熟悉的形象,让他们积极思考,相互讨论、交流,从单个形象到组合形象,再到整幅拼贴。总之,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的兴趣和信心永远高于作品难度,这样,学生才会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走向探究的高地。

站起来  站起来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演示、临摹让学生体会创新。可以根据纸的形状让学生考虑“像什么”,启发添加、上色等,追求形象的趣味性。

2、教学中渗透“站起来”的简单原理,强调“站”得巧妙,注意纸张形状的平衡与重心。

3、培养其想象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作业中表现出大胆的想像与创新,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剪刀、胶水、颜料、铅画纸、卡纸、示范作品若干。

学生准备:剪刀、胶水、颜料、铅画纸、卡纸。

教学过程:

一、预习阶段:(导学案)

掌握手工制作的基本方法,思考通过什么方法可以使纸“站起来”。

二、展示阶段:

——尝试与体验

启发诱导,老师可以这样问:“小朋友,桌上躺着一纸纸,你会让它站起来吗?”学生作各种尝试,教师及时发现闪光点给予鼓励。

生生互动,交流纸“站起来”的方法。(如果学生达不到预期效果,教师这时可随机点拨:“看老师手中的纸,变!变!变!”,示范一些“站起来”的方法)。

小结:学生明白纸通过卷、折等方法会“站起来”。

——探究与创作

引导想像,启发学生通过折折、剪剪、贴贴、画画,增强形象的趣味性。

老师示范,例举:可以问:“这个折好的形象看起来像什么?”学生做各种想像回答。

老师用剪刀剪成,“现在它又像什么?”教师上色,添加人物:“看,这个小朋友玩得多带劲啊!”

——欣赏与分析

欣赏范例,自行探索,让学生明了:范例中各种形象的不同是因为纸“站起来”的形状与方法不一样;即使同样的“站”法也可以产生不同的趣味追求。

三、反馈阶段:

——实践再创作

用一个你最喜欢的“站起来”的方法做一个自己喜欢的形象。

——交流与展示

四、课堂小结: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欣赏各自作品,互谈体会和建议。

采用诱导的方式,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点拨成形。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很丰富多彩的,过程中设计的环节不是很多,没有多少悬念,是靠着内容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自己的绘制,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画声音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提供大量的大师作品、学生作品进行赏析,看看其作品与所画的声音是否呼应,从而了解表现声音的方法。

2、讲解色彩与人的感觉的关联,画一种你听过的奇特的声音。

3、通过画声音对声音提高自我听觉。

教学重、难点:

考考学生的小耳朵灵不灵,能不能听出声音的变化,用点、线、色的灵活运用表现。

教学准备:

教师的准备:有关声音的录音、范画、白纸、彩色纸、瓶盖、梳子、牙刷、纸团、牙签、手机、水粉颜料。

学生的准备:水粉颜料、作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预习阶段:(导学案)

了解绘画的要素点、线、面。

听各种声音,尝试用点、线、面来表现声音。

二、展示阶段:

(一)、——激趣导入,设疑创作

1、“今天的美术课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用你的耳朵仔细听。”

(老师拍手)听到了什么声音?(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引到对声音的关上)

2、邀请学生一起形展拍手游戏,拍出轻重不同、快慢不同的声音,感受掌声的节奏,体验快乐。并请学生自己创造出不同的掌声,增强趣味,加强对声音的感受。

3、“大家拍手的声音真好听,但是拍过就没了,有没有办法把掌声留住?”激励学生尝试用点、线、形描绘声音,进行第一次作业。学生只要在纸上画出东西便要给予表扬和激励。

(二)、——通过比较,真切感受

1、从学生作业中总结出声音是可以画出来的(板书课题:画声音)。

2、放手机铃声让学生感受掌声与手机声的不同。“你觉得该用什么颜色来画呢?”

从作业中反映出声音的颜色。并体会出掌声不同色彩也会不同,原来声音是有颜色的。

(三)、——由扶到放,个性创作

1、让学生模仿生活中有哪些喜欢听的声音和害怕听到的声音,通过回忆、模仿,再一次感受丰富的声音。

2、“生活中有那么多声音,可简单的点、线该怎样对丰富的声音进行合理的表现呢?”介绍学生作品《外公的呼噜声》,让学生从他人的作业中学习点、线、色的灵活运用。

3、考考学生的小耳朵灵不灵,能不能听出声音的变化。

媒体播放火车有近而远的声音,感受同一声音的高低快慢的变化。进行第二次作业:画出声音的变化。(点拨学生画出的点、线的种类可以不同,排列的方向也可以不同。)

4、考考学生的眼力不好:

展示德库宁的《噪杂声》,小组交流:你可以从图画中听到什么声音?从学生的各种回答里总结出:原来画中就有声音啊!

(四)、——欣赏

1、声音可以画吗?完全可以,不信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画声音的。

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触觉都是相通的,热的感觉和喧闹的感觉相通,所以就有了“热闹”这个词,那么声音怎么跟我们的绘画相通呢?我们来看这幅画:鲜艳的红色,激动的笔触和喧闹的声音相通,所以就有了《喧闹声》这幅画。欣赏《消防声的声音》,请一位学生模仿车的声音,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看看书上的图画。“我们通过画面与声音的结合,仿佛看到这样一个画面:着火了,火光冲天,消防车呼啸而来……原来声音是这样画出来的。

2、书上还有的声音是使用各种点、线来画的,谈谈这些图画是怎么画声音。

(五)、——游戏听音:《鼓的故事》

1、鼓是我们古老的打击乐器,现在我们课堂里没有鼓,但可以发明创造鼓,只要能打击出声音,我们就称它为“鼓”,老师示范一个“鼓”声:用铅笔敲击讲台。

2、请同学们也来发明创造一种“鼓”声。

让其他同学闭眼来猜:用什么东西敲的,这个“鼓”声给你什么感觉?(可以用手指拍黑板,用尺敲文具盒,用脚跺地等等)。

每猜一种声音,尝试着能不能把他画下来。

3、介绍自己是怎么画的?为什么这样画。

4、我们发明创造了这么多“鼓”。听到了很多声音,最后让我们一起敲响自己的“鼓”,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三、反馈阶段:

思维拓展,乐趣创作

1、开展找不同的游戏,媒体播放:钟声——摩托车声,让学生找出声音的不同。

2、播放声音和书上范图比较声音的不同和画面的不同:听听小虫的叫声和喝彩声,看看书上画的这两种声音,从中体会不同声音的不同之处并感受画面的不同。3、进行第三次作业:画一种奇特的声音。提供瓶盖、梳子、牙刷、纸团、牙签等工具。尝试用不同工具绘制不同声音的画面。指导如何使用特殊工具。

介绍绘画小窍门:示范《超市的噪杂声》的作画方法:用线沾色,在纸上拖动,产生了柔软而毛糙的纸条;还可以用绒线贴出水流的哗哗声;纸上先涂水再画颜色,让色彩融合在一起,表现甜美的声音;用含水分多的毛笔沾色,挥洒出下雨的声音;在涂完色的纸上用较硬的东西刮出线条,表现尖利的声音。

4、画完成自己的好朋友交流作品。老师可以和暂时没有找到朋友的学生做朋友,并和他谈谈他的作品。

四、课堂小结:

作业展评

1、请先画好的同学上台在实物投影上展示评讲自己的作业,老师给予指正和表扬。

2、全体学生展示作品,师生共同分享创作的快乐。

五、教学反思:

上完本课有了一些新的体会,上课时,虽然学生都能按照教师的意图进行学习,作业也完成得很好,但我总感觉课堂上少了些什么。(美术教案 )课后反思发现,问题源于教师本身,一是教师的课堂气氛调控没有到位,教师的语言、神态均缺乏激励性。二是教师没有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因此课堂气氛就比较紧张、沉闷,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够主动,似乎在给教师“牵”着走。

卡通卡通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卡通画知识”,欣赏优秀卡通画,获得相信息。

2、选一个自已喜爱的卡通形象临摹或改画一下。

3、给学生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在放松、自由、平等的状态下绘画或制作。

教学重、难点:

学生真正了解卡通的特点,敢于表现卡通。

教学准备:

教具;各类儿童喜爱的卡通被设计运用于生活中的图片。

学具:彩笔或颜料。

教学过程:

一、预习阶段:(导学案)

1、了解“卡通画知识”

2、卡通的特点

二、展示阶段:

(一)、——导入

1、欣赏与激趣:取米老鼠和大鸟形象的玩偶进行表演,引发学生的兴趣。

2、启发提问:你喜欢谁呢?为什么?除了米老鼠和大鸟,你还有另外喜爱的形象吗?说出理由(引导学生从卡通形象的外部特点、卡通形象的色彩或卡通片中的帮事情节进行描述)。

3、对讲得好的学行给予奖励。

——新授

4、小结:我们刚才所说的都是卡通片中的卡通形象。

5、板书:卡通 卡通

6、定义:什么叫卡通呢?就是漫画和动画。漫画和动画片里面出现的形象叫卡通形象。

d.拓展:;你除了在动画片,还在哪儿也见过可爱的卡通形象呢?

e.小结:我们这个世界因为有了卡通变得更加可爱,小朋友通过看卡通片认识了美与丑、善与恶。卡通的世界是

一个美好、可爱的世界,所以许多设计师都将可近、聪明、机灵的卡通形象设计到生活用品当于中去了……

f.欣赏图片。进一步加深对卡通的认识,并了解上学通形象设计的具体方法。

(a)。所有的卡通形象,设计师都对它某一部分进行了夸张,使上学通形象变得更加可爱。

(b)。要注意上卡通形象的拟人化,它可男可女,可老可幼,更接近我们的生活中的人物。

(c)。对于某些不太好看的部位,我们可以进行变形修饰。

三、反馈阶段:

学生作画,老师辅导

临摹或改画一个自已喜爱的卡通形象评价:

1、通过实物投影仪将画得好的作品及时介绍给大家。

2、如果有自已创造的卡通形象,教师更应介绍给大家,请他从创意设计上来谈谈对卡通的认识。

四、课堂小结:

作业展评:黑板上设计好“我喜爱的卡通形象”字样来展示学生的作业。

互相评价:在自已喜爱的作业上贴上红花,讲讲理,由。(师引导学生从形象、色彩及改画的创意上来讲)

五、教学反思:

进行教学时,我运用了如:举起大家勇敢的手、把掌声送给善于表达的他、你的理解连老师都自叹不如(竖起大拇指)、让我们更关注还没有发言的同学……等激励性的语言和主动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因此整个教学过程是在友好的、积极的氛围中进行。

土与火的艺术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古今中外陶瓷艺术家们的优秀作品。

2、结合自己的观察、感受、发现、启发学生对立体造型与陶瓷艺术创作的感性认识。

3、了解与陶瓷艺术相关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积极主动地表达出自己对陶瓷艺术的感受,并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方式传达出这种感受。

2、能否以自己的眼光和鉴赏能力分析鉴赏陶瓷艺术的特点和具体作品的独特表现方式。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教具:与陶瓷艺术作品及创作历史有关的音像资料;中外陶瓷艺术家的作品图片;陶瓷艺术作品、日常用品的实物等。

学生准备学具:自己收集的中外陶瓷艺术家的作品图片和自己喜欢的陶瓷作品实物;草稿纸和记录、勾画草图用笔。

教学过程:

一、预习阶段:(导学案)

了解与陶瓷艺术相关的知识。

二、展示阶段:

(一)、引导阶段

1、请同学们以自己的生活所见所闻,结合展示有关的影视资料、音像资料和图片,师生共同感受陶瓷艺术与陶瓷艺术家为我们带来的陶瓷艺术独特的美,引发学生对陶瓷艺术的兴趣。

2、以教材刊登的古今中外陶瓷艺术作品为重点,结合更多的作品,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引导学生形成自己对陶瓷艺术的初步认识。

3、启发学生围绕自己的生活和自己对陶瓷艺术的初步认识,形成自己的陶艺创作构思。

(二)、讨论交流(小组合作)

1、重点分析几件有代表性的陶瓷艺术作品的不同特点,重点介绍陶瓷与瓷器的区别、陶瓷艺术品与陶瓷日常用品的区别。

2、学生围绕教师的介绍谈谈自己的感受,结合自己的感受评书作品。

三、反馈阶段:

1、注意引导学生在汲取别人观点的独特之处的同时,完善自己的观点。

2、如可能,可以用书面(包括多媒体文件)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课堂小结:

几件有代表性的陶瓷艺术作品的不同特点,介绍陶瓷与瓷器的区别、陶瓷艺术品与陶瓷日常用品的区别。

五、教学反思:

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与陶瓷艺术作品及创作历史有关的音像资料;中外陶瓷艺术家的作品图片;陶瓷艺术作品、日常用品的实物等。这些

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除了充分的课堂资源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

【篇八】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转」二

教学目标:

1.掌握一种有趣的图画方式,丰富表现手段。

2.画一幅较有趣味的变大的画,获得一次记忆与想象的训练。

3.在充满情意的学习中受到一次环境保护的教育。

教学重点:探究怎样从小画不断拓展成一幅大画。

教学难点:使已画的形象与未画的内容相关连。

教学程序:

一、初步感知

1.看老师这有一幅画,都画了什么呢?

2.老师想把这幅画变大,怎么变呢?老师有秘诀,出示教材中的儿歌:加一加,添一添,画完这边画那边。看一看,连一连,小景变作大画面。

3.老师播放儿歌并展示小画变大的过程。提问,小画变大了吗?

4.板书课题:由小变大的画

二、激发联想

1.老师出示一张小画。提问,这张小画往上、下、左、右方向发展可以添画些什么内容呢?

2.老师示范在这张小画一旁添画,提问同学们还可以添画其他的内容吗?

3.请几位同学上台添画,教师点评。

4.小结:大胆联想,扩大场景。

三、观察分析

1.老师与同学一起完成找一找的游戏。把已经画好的大画中的几块小画移出。请学生将他们复原并说出理由。

2.找一找哪个是有小变大的画。

3.小结:合理联想,扩大场景。

四、总结方法

1.介绍两种基本绘画形式。在拆开的小纸盒上添画及在多张小纸片上添画。

2.总结绘画步骤:从其中一小块开始,逐渐添画变大。

五、自主表现

1.可以以个人的形式在自带的小纸片或纸盒的反面进行绘画。

2.也可以几个同学为一小组,共同完成。

3.教师巡回指导。

六、交流评述

1.说一说你画的是什么?怎样添画的?你觉得自己画得怎么样?

2.学生互评。

3.总结。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转」二(通用8篇)

https://m.shanpow.com/jx/638465/

推荐访问: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转」二(通用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相关阅读美术教案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