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春联
波兰翼骑兵篇一:天降神兵--波兰翼骑兵当你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波兰装甲部队徽章时,你会发现一只近乎垂直,顶部稍弯的抽象形翅膀,你会联想到这个标志所来源于的波兰旧时辉煌的军事传统,因为这种木架和羽翎所制的巨大翅翼曾是波兰翼骑兵部队的象征。这支建立于十六世纪早期并延续到十八世纪中期的部队曾取得过无数次
波兰翼骑兵

波兰翼骑兵篇一:天降神兵--波兰翼骑兵


当你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波兰装甲部队徽章时,你会发现一只近乎垂直,顶部稍弯的抽象形翅膀,你会联想到这个标志所来源于的波兰旧时辉煌的军事传统,因为这种木架和羽翎所制的巨大翅翼曾是波兰翼骑兵部队的象征。这支建立于十六世纪早期并延续到十八世纪中期的部队曾取得过无数次不朽的战绩,尤其是在对抗莫斯科大公国、瑞典人、鞑靼人和土耳其人时。




在整个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中,他们继续在浪漫与传奇中存在,享受着后人所传颂的不可战胜的赫赫威名。但事实是,他们和所有时代的一切部队一样,既赢得过胜利的喜悦,也品尝过失败的苦涩,特别是当他们遇到了训练有素的火枪队时。波兰的翼骑兵(Winged Hussar)不应当与另一类hussar,即hussards相混淆,后者发展于匈牙利,是十八世纪以来在各国军队,也包括波兰军队中非常流行的骠骑兵的祖先。波兰的翼骑兵同样起源于匈牙利,但他们成长于波兰的土地上并产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他们不再只是轻武装的散兵游勇,而是出色地糅合了东西欧的骑兵元素,并于同时发扬了本地传统与当代创新的优势。他们既是重骑兵,也是轻骑兵,既盔坚甲固又迅猛轻捷,可以根据战场瞬息万变的需要而选择不同的战术。翼骑兵常常被编成拥有150-200人的中队,排成膝盖挨着膝盖的密集两列横队,出众的马术能让他们以密集队形袭步冲锋,长长的骑枪能保证首先将对手刺穿,这样巨大的冲击力给敌人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冲锋过后他们再使用刀剑或火器进入混战。这个时代西欧的胸甲骑兵和卡宾枪骑兵过于习惯一排排不断骑到阵前发射火器,再驰回中队后方装填的呆板战术,翼骑兵大胆的冲锋总是将他们打得溃不成军。同时翼骑兵还能轻易击溃来自东方的骑兵,因为翼骑兵的速度和机动足以与他们比肩,但却比他们武备精良并且拥有火器的支援。






波兰翼骑兵篇二:揭秘波兰翼骑兵的拿来主义


“这种举世无双的骑兵的庄严和与美丽是不需累述的;对他们的装备……的描述,是很无谓的。这样做只是亵渎他们的伟大。因为他们是一支独特的骑兵,在亲眼见到以前你是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出他们的魅力与光彩壮丽。”
                        ——意大利外交官眼中的翼骑兵 ▲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收藏的17世纪德国纽伦堡制作的阿尼梅半身甲
欧洲历史上,波兰曾经是数一数二的大国、强国,16世纪时的波兰-立陶宛联邦雄踞波罗的海和黑海之间辽阔的平原之上。波兰翼骑兵(Polish winged hussars)则是波兰-立陶宛联邦军事辉煌的象征。从波罗的海滨的城镇,到黑海沿岸的大草原,从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到维也纳的卡伦贝格山,翼骑兵以手中的长枪,将波兰-立陶宛联邦打造成欧洲第二大国。无论俄国射击军、土耳其禁卫军、乌克兰哥萨克骑兵、日耳曼雇佣兵,乃至瑞典人的长枪步兵方阵,都曾经败在人数远少于他们的波兰翼骑兵手下。
▲波兰克拉科夫国立博物馆中展示陈列的波兰翼骑兵盔甲
确实,这些翼骑兵“骑乘高头大马,身着闪亮盔甲,手擎硕长枪矛,背插滑稽羽毛”,走哪都抢眼。在电影《火与剑》、《1612》、《塔拉斯布尔巴》,还有《维也纳之战》中,翼骑兵都是影片中最亮丽的战争主角,俨然成为了17世纪波兰武装力量的代表。
▲《奥尔沙之战》中描绘1514年在这场战斗中骠骑兵的冲锋情形
然而,若是将翼骑兵身上的这些行头一件件掰开了揉碎了细细琢磨并追根溯源,就会发现,他们的武器盔甲大多不是波兰自主产权,而是天南海北汇聚一身。甚至就连翼骑兵本身也是从个外来货。
波兰克拉科夫国立博物馆的泽戈尔斯克博士认为,波兰翼骑兵的祖先是来自塞尔维亚—匈牙利的骠骑兵。这些骠骑兵在当时的波兰文献中被记录为“Racowie”,即塞尔维亚人之意。他们头戴“大礼帽”,帽子下可隐藏金属件防护头部,身不贯甲,只着华美外套,缀满编织物与绳带;武器装备五花八门,骑矛、弓箭、马刀、凸缘铁杖样样有;形状怪异不对称的巴尔干盾和他们的衣帽一样,也都是其招牌标志。
▲立陶宛骑兵(在Osprey的《波兰翼骑兵1576-1755》一书中对这幅立陶宛骑兵画像不着盔甲的解释是“零度以下的寒冬让披挂甲胄变成了一件不现实的事”,但是同一画册中的匈牙利人和波兰人也都是身不介胄,并且如果真是所谓“零度以下的寒冬”,画中骑兵不可能不戴手套。因此画作所描绘的季节不会是寒冬,所谓天气寒冷故而不能披挂的这种解释就很可疑了)
尽管有证据显示,这种不穿着盔甲的骠骑兵在十六世纪早期受到奥斯曼西帕希骑兵的影响,开始装备了链甲衫、头盔、盾牌和长矛,从而占据了波兰骑兵总数的56%。但根据十五世纪中期的一本名为《万国骑士盔甲图绘。囊括欧亚非骑术》(《Illustrations de Diversarum gentium armatura equestris. Ubi fere Europae, Asiae atque Africae equitandi》)的书上所显示,当时中东欧地区的匈牙利、波兰和立陶宛三国轻骑兵的形象仍然与《奥尔沙之战》中的骠骑兵区别不大。▲巴托雷改革后的翼骑兵形象代表——《斯德哥尔摩长卷》中的翼骑兵。长卷里有多种带翅膀的骑兵。这种铠甲化的已经很接近电影中常见的17世纪中期的波兰翼骑兵形象了。
1576年被成功选举为波兰国王的特兰西瓦尼亚大公——匈牙利人巴托雷·斯特凡,对波兰骠骑兵发展还有十六世纪波兰国运都起到决定性影响。在他的改革下,波兰的骠骑兵摒弃了盾牌,转而穿上匈牙利式样的金属半身板甲。这样的骑兵到1600年时,占波兰骑兵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作为一名善战的统帅,他屡次率军大败伊凡雷帝的俄军,确保了波兰在立沃尼亚战争中的胜利。到1586年他去世时,巴托雷的十年统治就足以使他成为波兰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君主之一,而且在他去世很久之后,波兰国内对他的个人崇拜仍然占主导地位。
▲波兰军博馆中收藏的这一时期的翼骑兵铠甲
华沙波兰军博馆中有一套全副武装的波兰翼骑兵模型,完全可以被视为十七世纪中后期波兰翼骑兵的范例。其武器装备包括一顶契斯卡格盔(Szyszak)、一套阿尼梅甲(Anime)、一副护臂(Karwasz)、一杆骑矛(Kopia)、一把马刀(Szabla)、一柄透甲剑(Koncerz)还有一对手枪。上面几张电影中翼骑兵形象的重要设计参照原型也是出自于这个模型。
▲电影《1612》中的翼骑兵
现在就让我们以它为标本,剖析探索波兰翼骑兵身上除了手枪之外的冷兵器,看看它们都是源自何方。
首先我们从“头”看起,模型的那顶头盔叫做契斯卡格盔,以配有两块护颊、一条龙虾尾式样护颈,还有附加护面为特征。它的原型是奥斯曼土耳其的希沙克盔(Schischak),德语称作Zischagge。希沙克盔最早可能出现于十五世纪末至十六世纪初,匈牙利、波兰、俄罗斯都有仿制和自己的改进版本。在克拉科夫国立博物馆里,还有收藏德国纽伦堡所制作的一顶高仿土耳其希沙克盔。不过,纽伦堡制作的那顶头盔并不是用于战争,而是在比武竞技或是巡游表演中扮演土耳其人。17世纪英国内战时,克伦威尔铁骑军所使用的三条锅(three-barred pot)也是其变形。
▲电影《1612》中的翼骑兵
说完头盔,再往下看,翼骑兵身上的阿尼梅甲起源自意大利,其可能是受到了古罗马铠甲的启示,原本为海军中使用。由于改甲类似龙虾壳式可活动的结构适应于翼骑兵马上动作,所以在波兰大受欢迎,成为翼骑兵最具代表性的铠甲样式。
▲电影《塔拉斯·布尔巴》中的翼骑兵
在十七世纪前二十五年,西方的骑兵已经开始抛弃钢臂铠,而波兰人却用起了东方式的护臂。其实在肉搏战中前臂的防护是至关重要的,这部分装甲也使得士兵获取保护,使其在格斗中不用担心肢体折损而又增加了反应优势。臂铠于16世纪就已在波兰的鞑靼人间使用,但直到大约1630年代之后,它才出现在描绘翼骑兵的画像中。这些护臂的波兰名字,Karwasz,得自于匈牙利术语Karwos,类似于土耳其、波斯还有莫卧尔印度的同类。在同时期,与波兰翼骑兵武装程度相当的英国的火绳枪骑兵,他们只有握缰的左手有臂铠保护。
▲电影《维也纳之战》中的翼骑兵
说完了盔甲,再说进攻性武器。翼骑兵的招牌武器是他们的空心骑矛,相信对波兰翼骑兵有所了解的朋友对此都知晓一二。这是种长13至14.5英尺(3.9米至4.4米)之间的空心木矛会在击中目标时破裂,对于无甲目标杀伤大。然而它最大的作用并不在于杀伤人员,而是让翼骑兵撕破敌方阵形。这件武器和翼骑兵一样,来源于匈牙利和巴尔干。▲波兰克拉科夫国立博物馆收藏的十七世纪翼骑兵头盔。很有爱的心形耳洞,这种设计有利于战场上听清号令。
当骑矛折断而敌阵未破时,翼骑兵会选择撤退,获取新的骑矛,重整队形再来一次冲击。一旦骑矛用完,而翼骑兵又需要再发动新的冲击,那么马鞍垫旁悬挂着的透甲剑就有了用武之地了,翼骑兵会将剑柄抵在膝盖上将其作为一根短矛策马冲刺。这种剑被认为是源自于西方,其德文名为Panzerstecher,意为装甲撕裂者,这里的所谓装甲是指链甲。
▲华沙波兰军博馆中全副武装的波兰翼骑兵模型
十六世纪初,虽然波兰国内有过形似直剑的马刀,但波兰骑士的武器还是剑,马刀只有波兰境内的鞑靼人使用。但在巴托雷统治时期,马刀迅速成为波兰人的近身格斗兵器,进而成为之后波兰贵族必不可少的身份标志,甚至是波兰民族武器的象征。巴托雷连同他自己一起带入到波兰的马刀,是匈牙利版本。匈牙利马刀直接来源于16世纪所使用的土耳其式样,有着开放式刀柄,很长的直刀镡,和很长的榫舌,一条榫舌平行于握把,另一条则朝向剑身。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十六世纪奥斯曼希沙克盔
▲同样是收藏与美国大都会的一顶1575年的法国契斯卡格盔
▲英国王室兵工厂收藏的火绳枪骑兵(Harquebusier)头盔,就是“三条锅”,因其形似锅,帽檐下的三根用于护面的竖铁条而得名。
▲制作于十九世纪,仿意大利1540年代风格的阿尼梅半身甲
结语:
 
波兰翼骑兵身上的武器可以说完全都是舶来货,几乎都不是本民族原创,就连他们本身都是外国传来后的本土国情产物。他们之所以成为那个时代波兰武装力量的代表,究其原因,除去那对拉风的翅膀,华丽的盔甲,还有就是实打实的胜仗。这些因素连同后世美术与文艺作品宣传综合在一起,使得翼骑兵成为波兰,而非武器和兵种原产国的传奇。使用外来武器并没有使波兰翼骑兵还有他们的祖国遭受“落后可耻”的诟病,相反正是由于翼骑兵使用这些武器,结合正确的战术而取得的胜利与辉煌,才使得这些来自五湖四海,并不出名的武器为人重视与研究。这种好东西就拿来用的“拿来主义”放之四海古今而皆准。
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HG。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波兰翼骑兵篇三:波兰翼骑兵:横扫东西方的陆地铁骑

波兰翼骑兵出现于十六世纪,属于重型骑兵,由于骑兵的背上装饰有翅膀,因此被称为翼骑兵,翼骑兵是波兰在十六世纪初引入的一种骠骑兵,来自匈牙利,这种骑兵最初没有盔甲属于散兵游勇,经过在波兰的发展后,才逐渐成长为正规骑兵,由于翼骑兵的机动性强,装备精良,因而战斗力强悍,在十六世纪初的时候,就将威胁波兰的条顿势力击败,使得波兰开始崛起,而翼骑兵却也长盛不衰的存在了三个世纪。
翼骑兵由最早的没有盔甲的骠骑兵发展而来,成为手持长枪的重甲骑兵,而翼骑兵的作战方法就是大胆的冲锋,因而常常能给他的敌人造成出其不意的打击,翼骑兵的优势就是机动性好,虽然他们的盔甲非常多,但是材质却很轻,因此不会对其机动性造成影响,而翼骑兵手中的长枪,在其冲锋的时候,又往往能先于敌人将其刺杀。
由于机动性强,因此翼骑兵的战场战术多种多样,这成为了翼骑兵在很长一段都没有被淘汰的主要原因,翼骑兵的战术多为并排成一列,以两列的横队向敌人冲锋,因此具有很好的作战效果,这类作战方式使得翼骑兵能够轻易的击溃当时西方或者东方的骑兵,在这些无数次的战役中,成就了翼骑兵不败的神话。
翼骑兵在十六世纪的时候,就迅速发展成全副武装的重甲骑兵,因此不免有人怀疑翼骑兵将因为行动不便,而遭到淘汰,但是在十六世纪末的时候,经过波兰新任国王的军队改革之后,翼骑兵又重新焕发的生机。
早期厚重的盔甲头盔被淘汰,换上了更轻巧更合理的盔甲,这使得翼骑兵拥有了更加强大的作战能力,从而使得翼骑兵经过了许多年,也没有像其他兵种那样遭到淘汰,反而在冷兵器时代,成为了战场上强大的存在。
翼骑兵的标志就是一个背负两条翅膀的骑士,而翅膀的羽毛就是用鸵鸟的羽毛制成的,当翼骑兵需要背负翅膀的时候,就会在背后的背甲上插上两根用铜皮和天鹅绒包裹的木条,再在木条上打上一排排小洞,最后将巨大的鸵鸟羽毛插在木条上,就成了栩栩如生的翅膀,装备翅膀的骑士让人觉得惊艳,于是就有了翼骑兵这个称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波兰翼骑兵

https://m.shanpow.com/dl/483843/

推荐访问:波兰翼骑兵电影
《波兰翼骑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相关阅读传统春联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