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春联
小孩推拿篇(1):小儿推拿实用按摩手法(图文教程)小儿推拿实用按摩手法(图文教程)        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它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因此,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或缓解小儿发烧、腹泻、遗尿、咳嗽、便秘等一些疾病和
小孩推拿

小孩推拿篇(1):小儿推拿实用按摩手法(图文教程)

      小儿推拿实用按摩手法(图文教程)       
            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它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因此,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或缓解小儿发烧、腹泻、遗尿、咳嗽、便秘等一些疾病和症状。
中医根据小儿发烧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烧、阴虚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孩子经辨证为外感风寒发烧,采用清肺经(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300次。
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按摩手法: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
穴位:天河水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
按摩手法: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图.
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
穴位:天门(攒竹)
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
按摩手法: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推坎宫(自小儿眉心沿眉端向两旁推至眉梢)100次
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等推拿方法:
穴位:太阳
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按摩手法: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
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达到宣肺解表退热的目的。一般这类患儿经过推拿治疗一次后体温就可以降下来,下午体温会略有波动,第二天再采取同样手法治疗后体温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
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这类患儿起病较急推拿治疗效果较好,但家长在家自行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由于小儿的体质不同,病情变化比较复杂,故小儿推拿必须结合时令、气候和症候表现的差异加以辨别和处理。另外小儿要注意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以防感冒发烧。现在正好是春季,天气变化较大,日温差也较大,家长一定要适时给小儿加减衣服,预防感冒注重合理喂养不可过食肥腻食物,以免伤食积滞,从而引起发烧。发烧时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
一般来说急性发烧需要1至3天痊愈,长期低热而用药效果不佳的患儿相对治疗时间长些,因为长期低热患儿的治疗一般都需要从发病的本因入手。
治疗儿童发烧的小二推拿穴位按摩手法
发高烧,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过发高烧的经历,额头滚烫、头晕目眩,严重时不仅浑身疼痛,甚至烧到意识模糊、发生抽搐。人的正常体温约37.2℃左右。除非体温超过38.5℃(成年人)或39℃(小孩),否则无需太过紧张。
其实,发高烧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它提醒你的身体可能有疾病出现了。事实上,散热对身体有好处,这个体内的防御措施有消灭外来病菌的功用。如果温度没有上升太高,不妨让它自然散热,如此有助于排除毒素。
理疗的方法:
(1)天河水(要穴):尺.桡沟.从远端至近端用布擦.用温水或凉水(也就是把手抻直,手掌向上.从手腕到手肘中间的沟)
(2)清肺经:手无名指腹.两支手都有,都要按摩.从手指近端向远端推(注意这个穴位到儿童六岁就消失了)
(3)开天门:用拇指推印堂至发际(推到发红.不要把宝宝的皮肤推破)现在了解治疗儿童发烧的穴位按摩了吧。
小儿风寒感冒的小二推拿穴位按摩手法
风寒感冒: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四肢关节酸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咳痰清稀,舌质淡,苔薄,白。
常用手法:
①重推三关穴500次。
②揉外劳宫100次。
穴位:外劳宫(外劳)
位置: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处。
按摩手法: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约揉50~100次。
主治:风寒感冒,腹痛,腹胀,腹泻,肠鸣等。
③双手提拿肩井穴部位肌肉5~7次。
穴位:肩井
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
按摩手法:用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捏拿肩上大筋,称拿
肩井,约捏拿5~10次。
主治:感冒,惊厥,肩背部疼痛。
④用食、中指揉二扇门50次,揉时要稍用力,速度宜快。
穴位:二扇门
位置:在手背中指根两侧凹陷中。
按摩手法:用两拇指甲掐揉之,掐5~10次,揉100~300次。
主治:惊风,昏厥,身热无汗。
小儿风热感冒穴位按摩
症见发热重,微恶风或恶寒,咽痛,口干,有汗,面赤,鼻塞,流黄涕,咳嗽痰黄,舌边尖红,苔薄黄。
①清肺经300次,清天河水100次。
  
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按摩手法: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下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穴位:天河水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
按摩手法: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图.
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②按揉大椎穴1~3分钟
 
穴位:大椎
位置: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棘突之间。
按摩手法:以中指端按揉,或用拇指与食、中、无名等指作
对称用力,捏挤大椎。按揉约100~300次,捏挤10~15次。
③以掌横擦骶尾部,以透热为度。
④拿肩井3~5次。
 
穴位:肩井
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
按摩手法:用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捏拿肩上大筋,称拿
肩井,约捏拿5~10次。
主治:感冒,惊厥,肩背部疼痛。
咳嗽痰多者,加按揉天突、丰隆穴各1分钟,推小横纹100次分推膻中100次。
  
穴位:天突
位置:胸骨上窝正中。
按摩手法:用拇指或中指按揉。约15~30次。
主治:咳嗽气喘,胸闷,恶心,呕吐等。
 
穴位:丰隆
位置:外踝上8寸,胫骨前缘外侧1.5寸,胫腓骨之间。
按摩手法: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约1~3分钟。
主治:痰多,气喘,胸闷等。
 
穴位:小横纹
位置:在掌面小指根下掌纹尺侧头。
按摩手法: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见右图。约揉100~300次。
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炎等。
  
穴位:膻中
位置: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按摩手法:分揉法和推法,揉用中指端按揉,约揉50~100次;
推用双手拇指腹自膻中穴向外分推,约50~100次。
主治:胸闷,咳喘、吐逆,心悸等。
高热惊厥者,加清肺经300次,清心经300次,推涌泉200次清天河水500次。
 
  
穴位:心经(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按摩手法:
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穴位:涌泉
位置:足掌心前1/3与2/3交界处。
按摩手法:用拇指腹自足跟推向足尖,称推涌泉。见右图,推100~500次。
用拇指端在穴位上按揉,称揉涌泉,见左图。揉30~50次。
主治:发热,呕吐,腹泻,五心烦热。
食欲不振者,加揉板门100次,摩中脘3分钟,按揉足三里穴1分钟
 
穴位:板门
位置:手掌大鱼际部。
按摩手法:用拇指端在大鱼际中点按揉,约揉200~400次。
主治: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积滞,阻泻,腹胀等。
    
穴位:中脘
位置:脐上4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
按摩手法:
①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约揉2~5分钟。
②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约5~10分钟。
主治:泄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
 
穴位:足三里
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按摩手法:用拇指端按揉。约1~3分钟。
主治: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泄泻,便秘,四肢无力等。
随证加减
(1)如流鼻涕、咽痛等症状重者,常用手法加
①点揉风池穴1分钟。
②按揉曲池、合谷穴各1分钟。
 
穴位:虎口(合谷)
位置:拇、食两指之间凹陷中,第2掌骨之中点边缘处。
按摩手法:用拇指按揉或拇、食二指对称拿之。约拿3~5次,
揉100~300次。
主治:风寒感冒,口眼歪斜,牙痛等。
③多揉太阳穴。
 
 
穴位:太阳
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按摩手法: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
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2)如高热者,常用手法加
①清天河水300次,清肺经300次。
②直推脊柱5~10次。
穴位:脊柱
位置:大椎至尾椎成一直线。
按摩手法: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直推,称推脊柱,
约推100~300次
主治:脱肛,便秘,泄泻等。
③搓擦涌泉300次。
(3)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者,常用手法加
①补脾经100次,推三关100次。
  
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面。
按摩手法:
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按摩手法者以拇指面沿
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穴位:三关
位置:在前臂桡侧,自腕演纹至肘横纹成一条直线。
按摩手法: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
约推100~300次。
主治:
②按揉中脘、足三里穴各1分钟。
   
穴位:中脘
位置:脐上4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
按摩手法:
①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约揉2~5分钟。
②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约5~10分钟。
主治:泄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
 
                                      

小孩推拿篇(2):小儿推拿大全


  【迎香】[位置]鼻翼旁五分,鼻唇沟中。[操作]用食、中二指揉,称揉迎香。[功用]鼻塞不闻香臭时,按之可以通利鼻窍,使香臭得闻,所以命名为迎香。[主治]鼻塞流涕。【耳后高骨】 [别名] 【高骨】。[位置] 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下陷中。[操作]两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耳后高骨。[功用] 疏风解表。[主治] 头痛,惊风,烦躁不安【天柱骨】[位置] 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操作]用拇指或示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汤匙蘸水自上向下刮。[功用] 降逆止呕,祛风散寒。[主治] 呕恶,项强,发热,惊风,咽痛等症。【肩井】[位置] 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之中点,肩部筋肉处,属足少阳胆经。[操作] 用拇指与示中二指对称用力提拿肩井,称拿肩井,一般提拿5次;用指端按肩井,称按肩井,一般按两分钟。[功用] 发汗解表,补益气血。[主治] 感冒,昏厥,上肢活动不利等。 【肾顶】[位置] 在小指顶端。[操作] 以中指或拇指端按揉,称揉肾顶[功用] 揉肾顶能收敛肾气,固表止汗。[主治] 自汗或盗汗(白天或夜间汗多),解颅(指囟门应合不合)等。 【掌小横纹】
 [位置]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操作]用中指或食指按揉,称揉掌小横纹。[次数]100~500次。[功用]清热散结、化痰止咳。[主治]常用于痰热喘咳、口舌生疮,顿咳,流涎等症,为治疗百日咳、肺炎的要穴,对婴儿流涎剧烈者,亦有良效。  【小横纹】[位置] 在掌面示、中、环、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操作] 以拇指甲掐,称掐小横纹;拇指侧推,称推小横纹。[功用] 开胸散郁,化痰涎。[主治] 气管炎,百日咳,肺炎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 【四横纹】(四缝)[位置]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操作]小儿四指拼拢,从食指横纹推向小指横纹,为推四横纹。用拇指甲掐,为掐四横纹。[功用]退热除烦,散结行气,和气血。治疗腹胀,疳积,不思饮食等症。[主治]腹胀、疳积、消化不良等。 【五指节】[位置]在手背,五指第1指间关节处。[操作]用拇指指甲掐,称掐五指节,掐5~20次;用拇、食指揉搓称揉五指节,揉100~200次。[功用]掐或揉五指节能镇惊安神,祛风痰,通关窍,掐五指节主要用于烦躁不安。[主治]惊惕不安,惊风抽搐,咳嗽痰多,腹痛等。【板门】[位置]手掌面大鱼际平面。[操作]用拇指按揉板门称为揉板门,顺时针、逆时针都可以。从腕横纹推向拇指根称为横纹推向板门,可以止吐。反之,称为板门推向横纹,可以止泻。[功用]健脾和胃,消食导滞。治疗乳食停滞,食欲不振。[主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呕吐、腹泻、暧气等 。【手阴阳】[位置]掌侧腕横纹。又称大横纹。桡侧(拇指侧)为阳池,尺侧(小指侧)为阴池。[操作]两拇指自掌侧腕横纹中央(总筋穴)向两旁分推,称分推大横纹,又称分手阴阳、分阴阳。[功用]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行滞消食。[主治]寒热往来,腹胀、腹泻、呕吐、食积、烦躁不安。【小天心】 [别名] 鱼际交。[位置] 在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操作] 用指端揉,称揉小天心;拇指甲掐,称掐小天心;以中指尖或屈曲的指间关节捣,称捣小天心[功用] 揉能清热镇惊,利尿,明目;掐捣能安神镇惊。[主治] 惊风,抽搐,烦躁不安,夜啼,小便赤涩,目赤肿痛,痘疹欲出不透等。【老龙】[位置]在中指指甲根正中下一分。[操作]拇指甲掐,称掐老龙。[功用]开窍醒神,退热。[主治] 突然昏厥,虚脱气闭,心火实热,急惊风。【端正】[位置] 在中指甲根两侧赤白肉处,桡侧称左端正,尺侧称右端正。[操作] 用拇指甲掐或拇指罗纹面揉称掐、揉端正。[功用] 掐右端正治呕吐及鼻出血;掐左端正有升提作用,主要用于水泻,痢疾等症。[主治] 鼻出血,惊风,呕吐,泄泻,痢疾。 【内劳宫】[位置]在掌心中央,握拳屈指时中指、无名指所指处中间,即是劳宫穴。[操作]用中指揉,称揉劳宫。揉100-200次。[功用]左揉发汗,右揉泻心火,除烦躁。[主治]发热、烦渴、目疮、齿龈糜烂、虚烦内热等。 【外劳宫】[位置] 在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操作] 用揉法,称揉外劳;用掐法,称掐外劳。[功用] 本穴性温,为温阳散寒,升阳举陷佳穴,能发汗解表。掐揉外劳宫主要用于一切寒证。[主治] 受寒感冒,腹痛,腹胀,肠鸣,腹泻,消化不良,痢疾,脱肛,遗尿,疝气等。【一窝风】 [别名] 外一窝风。[位置] 在手腕背侧,腕横纹中央。[操作] 指端揉,称揉一窝风。[功用] 揉一窝风能温中行气,止痹痛,利关节。[主治] 一切腹痛,伤风感冒,关节痹痛,急慢惊风。【总筋】 [别名] 内一窝风。[位置] 在掌后腕横纹之中点。[操作] 以指按揉称揉总筋;用拇指甲掐称掐总筋。[功用] 镇惊,醒神。[主治] 惊风,夜啼,潮热,呕泻等。【退六腑】 [位置] 在前臂尺侧,自肘关节至腕横纹呈一条直线。[操作]用拇指面或示、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或推六腑。[功用] 清热,凉血,解毒。[主治] 一切热证。高热,口渴,惊风,咽痛,鹅口疮(口腔舌上满布白色糜点,形如鹅口),腮腺炎,大便干燥等。【膻中】[位置] 在胸骨上,两乳头连线之中央,属任脉[操作] 中指端揉称揉膻中;两拇指自穴中向两旁分椎至乳头名分推膻中[功用] 膻中为气之会穴,居胸中,推揉膻中能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主治] 各种原因引起的胸闷,呕吐,气逆,咳喘,痰鸣等症。  
9月9日贵阳【高学践】小儿常见疾病的辩证分型及治疗(夜啼、鹅口疮、惊风、泄泻、呕吐、便秘、疳积、发热、百日咳(咳嗽)等
疗法简介:
高老师主讲的《小儿推拿学》,理论与实践并举。虽继承了张寄岗派儿推的体系脉络,作为专业学者也兼收了其他诸如“三字经”、“海派”以及山东诸多流派的精华,其教学特点是:
1、注重市场培育方法,提出“不做简单的推拿匠,建立婴幼儿保健长流水式的工作方式”的教学思想及理论模式,既能治疗小儿常见病又会推广育儿保健常识以吸引更多幼儿家长的关注,做到已病可治、未病可防,使得收入有保障。
2、注重整体,以阴阳双补的疗法为重点,以八纲辨证思维的二元辩证为基础,制定出阴阳两部治疗原则和四部落藏配穴法。简便易学,不易漏穴和错配穴。
3、在手法教学上,采用小班教学(20-30人),手把手教,课上练习采用二人互练、老师以手检验过关式的教学法,做到当堂学、当堂会。在全国各地的教学培训中深受好评。
4、在辨证施治和手法掌握上,可使学员做到课程学习完成之后,回家第一天即可开展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多数学员都会有较好治疗效果。

小孩推拿篇(3):小儿推拿大全!


一、小儿推拿禁忌
在小儿有骨折、脱臼、皮肤疮疡、创伤出血等情况时,不宜使用推拿。二、小儿推拿注意事项应态度和蔼,细心耐心,取穴准确,手法熟练,操作认真。
室内应空气流通,安静整洁,室温适宜,不可过凉过热,推拿后注意避风,以免复受外邪,加重病情;施术前洗手,修短指甲。
在严寒季节,医者双手不可过凉,以免使患儿产生恐惧,造成操作时的困难。患儿的姿势,坐卧舒适自然,无论男女,首选左手各部穴位。
操作手法,轻重适宜,用力均匀,对易引起患儿恐惧和哭闹的强刺激性手法,应最后操作。
为了防止擦伤皮肤和提高疗效,在推拿时必须事先在推拿部位上抹一些爽身粉或婴儿油或植物油,以起到滑润皮肤、增强手法的作用。01【迎香】位置:鼻翼旁五分,鼻唇沟中。
操作:用食、中二指揉,称揉迎香。
功用:鼻塞不闻香臭时,按之可以通利鼻窍,使香臭得闻,所以命名为迎香。
主治:鼻塞流涕。
02【耳后高骨】
别名:高骨
位置: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下陷中。
操作:两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耳后高骨。
功用:疏风解表。
主治:头痛,惊风,烦躁不安
04【天柱骨】
位置: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示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汤匙蘸水自上向下刮。
功用:降逆止呕,祛风散寒。
主治:呕恶,项强,发热,惊风,咽痛等症。 05【肩井】
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之中点,肩部筋肉处,属足少阳胆经。
操作:用拇指与示中二指对称用力提拿肩井,称拿肩井,一般提拿5次;
用指端按肩井,称按肩井,一般按两分钟。
功用:发汗解表,补益气血。
主治:感冒,昏厥,上肢活动不利等。
06【肾顶】
位置:在小指顶端。
操作:以中指或拇指端按揉,称揉肾顶
功用:揉肾顶能收敛肾气,固表止汗。
主治:自汗或盗汗(白天或夜间汗多),解颅(指囟门应合不合)等。
07【掌小横纹】
位置: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
操作:用中指或食指按揉,称揉掌小横纹。
次数:100~500次。
功用:清热散结、化痰止咳。
主治:常用于痰热喘咳、口舌生疮,顿咳,流涎等症,为治疗百日咳、肺炎的要穴,对婴儿流涎剧烈者,亦有良效。
08【小横纹】
位置:在掌面示、中、环、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操作:以拇指甲掐,称掐小横纹;拇指侧推,称推小横纹。
功用:开胸散郁,化痰涎。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炎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
09【四横纹】(四缝) 位置: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小儿四指拼拢,从食指横纹推向小指横纹,为推四横纹。用拇指甲掐,为掐四横纹。
功用:退热除烦,散结行气,和气血。治疗腹胀,疳积,不思饮食等症主治:腹胀、疳积、消化不良等。
10【五指节】
位置:在手背,五指第1指间关节处。
操作:用拇指指甲掐,称掐五指节,掐5~20次;用拇、食指揉搓称揉五指节,揉100~200次。
功用:掐或揉五指节能镇惊安神,祛风痰,通关窍,掐五指节主要用于烦躁不安。主治:惊惕不安,惊风抽搐,咳嗽痰多,腹痛等。
11【板门】 位置:手掌面大鱼际平面。
操作:用拇指按揉板门称为揉板门,顺时针、逆时针都可以。从腕横纹推向拇指根称为横纹推向板门,可以止吐。反之,称为板门推向横纹,可以止泻。
功用:健脾和胃,消食导滞。治疗乳食停滞,食欲不振。
主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呕吐、腹泻、暧气等。
12【手阴阳】
位置:掌侧腕横纹。又称大横纹。桡侧(拇指侧)为阳池,尺侧(小指侧)为阴池。
操作:两拇指自掌侧腕横纹中央(总筋穴)向两旁分推,称分推大横纹,又称分手阴阳、分阴阳。
功用: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行滞消食。主治:寒热往来,腹胀、腹泻、呕吐、食积、烦躁不安。
13
1【小天心】 别名:鱼际交位置:在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
操作:用指端揉,称揉小天心;拇指甲掐,称掐小天心;以中指尖或屈曲的指间关节捣,称捣小天心
功用:揉能清热镇惊,利尿,明目;掐捣能安神镇惊。
主治:惊风,抽搐,烦躁不安,夜啼,小便赤涩,目赤肿痛,痘疹欲出不透等。
14【老龙】
位置:在中指指甲根正中下一分。
操作:拇指甲掐,称掐老龙。功用:开窍醒神,退热。
主治:突然昏厥,虚脱气闭,心火实热,急惊风。
15【内劳宫】
位置:在掌心中央,握拳屈指时中指、无名指所指处中间,即是劳宫穴。
操作:用中指揉,称揉劳宫。揉100-200次。
功用:左揉发汗,右揉泻心火,除烦躁。
主治:发热、烦渴、目疮、齿龈糜烂、虚烦内热等。
16【外劳宫】
位置:在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
操作:用揉法,称揉外劳;用掐法,称掐外劳。
功用:本穴性温,为温阳散寒,升阳举陷佳穴,能发汗解表。掐揉外劳宫主要用于一切寒证。
主治:受寒感冒,腹痛,腹胀,肠鸣,腹泻,消化不良,痢疾,脱肛,遗尿,疝气等。
17【一窝风】
别名:外一窝风。
位置:在手腕背侧,腕横纹中央。
操作:指端揉,称揉一窝风。
功用:揉一窝风能温中行气,止痹痛,利关节。
主治:一切腹痛,伤风感冒,关节痹痛,急慢惊风。
18【腹阴阳】
别名:腹。位置:在中脘穴与两胁下之软肉处。
操作: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分腹阴阳;掌或四指摩称摩腹。
功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主治:腹痛,腹胀,肠鸣等消化系统疾患。顺时针摩腹可通便,逆时针摩腹可止泻。
19【天枢】
位置:肚脐旁2寸(约一指)的地方,左右各一个。操作:用食指和中指分别点按在两侧的天枢穴,轻轻的按揉,揉50~100次。
功用:天枢为大肠之募穴,能疏导大肠,理气消滞。
临床上常用治疗消化系统疾患。
主治:腹泻、腹胀、腹痛、便秘,消化功能紊乱。
20【龟尾】
位置:在尾骨端。
操作: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
功用:调理大肠,消炎,止泻通便。
主治:泄泻,便秘,脱肛,遗尿。
21【涌泉】
位置:在足掌心前1/3与2/3交界处操作:用拇指面向足趾推称推涌泉;
用指端揉,称揉涌泉。推揉50次
功用:推涌泉能引火归源,退虚热,止吐泻,左揉止吐,右揉止泻
主治:发热,呕吐,腹泻,五心烦热(即双手心、双足心发热及心中烦闷)以及烦躁不安等症。

小孩推拿

https://m.shanpow.com/dl/468041/

推荐访问:小孩发烧推拿
《小孩推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下一篇: 艺术微喷
相关阅读传统春联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