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单位对联
(1)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括哪些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括哪些人?2012-09-29 10:40:00 来源:大众网我要评论根据刑法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侵权犯罪的犯罪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括在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军事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乡(镇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1)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括哪些人?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括哪些人?
2012-09-29 10:40:00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根据刑法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侵权犯罪的犯罪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括在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军事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乡(镇)以上中国共产党机关、人民政协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也视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根据刑法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侵权犯罪的犯罪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括在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军事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乡(镇)以上中国共产党机关、人民政协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也视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解释,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视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渎职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关于渎职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责任编辑:隋乔
分享: 更多 0 本文相关新闻
我要评论
热点图片
>进入微博<
《江南Style》引爆流行 探险家进入火山口拍沸腾 世界各国航母大对比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 揭秘深海生物百态:“食 全球最富有想象力的学校 2012年度天文摄影师奖获 西安捐精室内部实景曝光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括哪些人?
2012-09-29 10:40:00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根据刑法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侵权犯罪的犯罪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括在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军事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乡(镇)以上中国共产党机关、人民政协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也视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根据刑法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侵权犯罪的犯罪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括在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军事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乡(镇)以上中国共产党机关、人民政协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也视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解释,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视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渎职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关于渎职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责任编辑:隋乔
分享: 更多 0 本文相关新闻
我要评论
热点图片
>进入微博<
《江南Style》引爆流行 探险家进入火山口拍沸腾 世界各国航母大对比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 揭秘深海生物百态:“食 全球最富有想象力的学校 2012年度天文摄影师奖获 西安捐精室内部实景曝光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2)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家工作人员范围的正确界定


犯罪主体要件是刑法规定的,实施犯罪行为的主体本身必须具备的条件。它与犯罪主体不是等同的概念:犯罪主体要件是确定特定犯罪是否成立的前提条件;而犯罪主体是实施了犯罪行为、依法承担刑事责任的人,是在犯罪确认后对实施该犯罪行为的人(包括自然人和单位)所作出的综合评价。比如在贪污贿赂犯罪 中,只有具备了“国家工作人员”这一特殊身份要件的人才能成为此类犯罪的特殊主体,而不是说国家工作人员就是此类犯罪的犯罪主体。否则不但混淆了犯罪主体要件与犯罪主体本身的区别,造成犯罪构成理论在体系上的混乱;而且与罪刑法定、无罪推定等刑事法的基本原则存在着深层次上的观念冲突,不利于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    如何界定“国家工作人员”这一要件的范围,这是关系着贪污贿赂犯罪是否成立的重要条件之一。1997年刑法典第93条规定:“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但是对于该条关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界定,无论是刑法理论界还是司法实践部门都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同时由于法条本身的概括性、模糊性,使得司法实践中面临着不少难以合理解决的问题。基于此,从刑事政策的高度来深入分析和正确理解国家工作人员的概念和范围,具有理论与实践上的双重意义。    1、 国家机关的界定:    根据1997年刑法典第93条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包括两类: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论”的准国家工作人员。那么国家机关的范围如何界定呢?主要存在一下三种观点:其一,认为“国家机关”就是指从事国家管理和行使国家权,以国家预算拨款作为独立活动经费的中央和地方各级组织,具体包括权力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以及军队系统的各级机构 。其二,认为国家机关除了上述机关以外,还应当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各级机关以及政协的各级机关 。其三,认为国家机关应当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各级机关、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军队中的各级机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各级机关以及一些名为总公司但实为国家行政部门的机构(如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电力总公司等等)。论者认为,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所从事的管理活动事关国家的大政方针,所以不能把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排除在国家机关之外,至于那些名为总公司但实为国家行政部门的机构,并不适用企业的经营机制,而是依靠国家行政拨款,从事行政管理的职能部门,所以其本质上仍属于国家机关 。    我们认为,刑法学的研究应当立足于宪法,并接受宪法学的指导,我国刑法第1条明确规定,“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根据宪法”四字,不仅表明刑事立法权来源于宪法的明确规定,也意味着作为刑事立法活动的成果——罪刑规范必须于宪法规范相吻合,接受来自于宪法的合宪性的考验,而不能与宪法规范相冲突和违背。正如前文所述法治社会的建构必须确立公民对法律的忠诚,而这首先要求法律之间不能互相冲突,尤其是子法不得与作为母法的宪法相违背。司法实践的主要任务是适用法律,而不是创造法律甚至违背法律,这就要求司法活动本身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在界定“国家机关”的范围上同样如此。依据我国宪法第三章的规定,我国的国家机关应当包括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军事机关。而且,在宪法中,政党和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一样,都是和国家机关相并列的。例如,宪法第5条第3款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尽管从我国的政体和实际国情来看,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在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的领导作用,但从其性质上看,它毕竟只是一个政党,而不是国家机构。所以,不宜把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视为刑法第93条中所指的国家机关。这样的理解不仅维护了宪法的权威性,而且也无碍于反腐败的大局,并不必然导致放纵部分从事公务的党务人员的贪污贿赂犯罪行为,下文将会详细的论述。至于将我国目前存在的“名为总公司实为行政部门的机构”认定为国家机关,可能是从这些机构实质上是在“从事公务”这一点上来认定的,从表面上来看这对于我国当前的反腐败工作或许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却是不符合我国机构改革的政体趋势的,甚至从长远来看,也不符合刑法的谦抑性原则。不可否认,这些部门在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是作为国家的行政机关而存在的,即使在今天看来他们仍然带有原来的行政机关的痕迹,但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些机构最终将转变为国家的经济管理组织,甚至成为社会中介机构。而且,我们认为,这些机构之所以在性质转变之后仍然带有浓厚的行政机关的色彩,正是旧体制下权力设置过于集中、人们对权力过于膜拜的结果。刑法的社会性要求刑法至少不阻碍社会的进步,在其他法律、法规已经明确了这些机构的“非国家行政机关”的性质的前提下,刑法如果仍然抱残守缺、拉历史的倒车,不仅在整个法律体系的统一性上出现了断裂或者说突兀,而且也与刑法的保障法地位不相吻合,是对刑法谦抑原则的侵蚀。所以,我们认为,从这些机构的现有性质和长远发展来看,都不应当继续把他们视为国家的行政机关。    综上所述,我们在认定国家机关时,应当严格地从这些机关本身的性质出发,坚持“形式认定”的方法,既不扩大也不缩小国家机关的范围,从而保证与现行的其他法律法规相和谐,既不抱残守缺,也不急于冒进,坚持刑法的合宪性原则和谦抑性原则。从1997年刑法典第93条来看,所指的国家机关就是国家的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军队机关。    2、“从事公务”的正确理解    确定了国家机关的范围,并不能当然地推定所有属于这些机关的人员都是国家工作人员,而且,对于“准国家工作人员”的界定来说,甚至首先要界定是否从事公务,然后才能确定他们是否是准国家工作人员。从刑法典第93条的规定,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还是准国家工作人员,他们共同的实质特征是必须从事公务。那么正确理解“从事公务”的内涵,就是从实质上界定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的核心内容。    关于“从事公务”的确切含义,在刑法理论界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1)认为“从事公务”就是“依法履行职责的职务行为以及其他办理国家事务的行为” 。(2)认为“从事公务”是指“依法所进行的管理国家、社会或集体事务的职能活动” 。(3)认为“从事公务”就是指“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单位中履行组织、领导、监督、管理等职责” 。    我们认为,这几种关于“从事公务”的理解当然都不错,但是很难把握,可操作性不强,对司法实践没有多大指导意义。在刑法分则中,涉及国家工作人员的犯罪可以分为这样两类:一类是只有国家工作人员才可能构成的犯罪,另一类是对国家工作人员从重处罚的犯罪。这两类犯罪所侵犯的共同客体是国家的管理职能,这主要是由这类犯罪中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和其所具有的职务性相互关联所导致的。在法律上来讲,职务就意味着获得一定的法定身份,并代表国家、集体或者社会团体执行一定的具有管理性质的事务。对于国家工作人员而言,他们的职务行为实际上就是一种公务行为,是代表国家所进行的管理行为,是对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组织、领导、监督等活动。所以,衡量一行为是否属于公务行为就有这样两个标准:一是必须具有管理性,即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这里的公共事务应当做广义的理解,既包括国家事务,也可以是集体事务和社会事务,其范围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体育、卫生、科技以及同社会秩序有关的各个领域的事务。二是应当具有国家代表性,即这种活动是代表国家进行的,是一种国家管理性质的行为,而不是受某个个人、集体或团体之托所进行的行为,换言之,这种活动是国家权力的体现或是国家权力的派生权力的一种体现。    司法实践中需要解决的是“公务活动”与“劳务活动”、“私务活动”的区分问题。首先来看公务活动与劳务活动的区别。所谓劳务活动是指直接从事具体的物质生产或社会服务性的勤杂工作,前者如工人生产、农民种田、个体户经营等等,后者如科技人员提供的技术咨询、会计人员进行的财务活动等等。它同公务活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劳务活动同所有制性质没有直接关系,无论是在国有单位还是集体单位、抑或个体经营中,都存在劳务活动;而公务活动在集体单位特别是个体、私营单位中就没有存在的余地,因为在这些单位里不可能存在什么公共职能,也不可能赋予它什么公共权力,没有公务活动赖以存在的基础。2、劳务活动与管理国家、社会公共事务没有直接联系,尽管从事劳务活动的人员同样有一定的岗位和相应的职责,如国家机关的司机、门卫、锅炉工等等,但是他们的岗位和职责要么是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要么是从事服务性劳动,并不具有公务活动的性质;而公务活动就是凭借国家所赋予的权力代表国家从事的具有国家管理性质的行为。其次来看公务活动与私务活动的区别。所谓私务活动,是指通常以行为人个人名义,代表个人并为个人利益而进行的活动。国家工作人员在身份上虽然依附于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是社会的普通一员,有着自己的个人事务。那么这些国家工作人员的活动哪些属于公务活动,哪些又是属于私务活动呢?我们认为,私务活动主要具有如下特征,使之得以区别于公务活动:1、私务活动不具有国家代表性、社会公共性,它可以是经营管理活动,也可以是劳务活动,但都不是行使国家权力的活动。2、私务活动是以个人名义、为个人利益而实施的活动,有着明确的个人目的,而不是行使公共权力,履行公共职能的活动。实际生活中存在着打着国家的旗号谋取私人利益的行为,这些都不是正当的公务行为,应当依法追究行为人的纪律责任和法律责任。    综上,我们认为,所谓从事公务,是指依照法律规定的职责和权能,按照法定程序,代表国家所进行具有国家管理性质的活动。构成依法从事公务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其一,行为人的主体身份是依照法律产生、存在的;其二,行为人必须具有从事特定公务活动的权利资格;其三,行为人所从事的活动必须具有国家管理性质的活动;其四,还必须是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3、 准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界定    在正确理解“从事公务”这一实质标准的基础上,界定“准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就相对要方便一点了。所谓“准国家工作人员”,就是指现行刑法典中规定的“以国家工作人员论”的人员,包括:     (1)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即在“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这些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是指具有行政管理或者经济管理职能,进行组织、协调、管理、监督公共事务,履行特定职责的人员。这是以所有制形式或者经费来源来确定其“国有”性质的,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很多行业和领域都开始向民间资本开放,允许施行多种所有制形式。如国有公司、企业与非国有单位共同出资组建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或者其他经济联合体等,对于这些并非纯国资的单位如何认定其性质?根据宪法的规定,国有公司、企业的财产全部归国家所有。而对于那些非国有单位与国有单位共同出资组建的股份公司而言,作为股东之一的国有单位所享有的是与其出资比例相一致的资产收益权、重大决策权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只有他们共同投资设立的股份公司才享有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公司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而不是说公司的全部财产属于国家所有,所以这样的公司并不是国有公司。所以,刑法第93条所讲的“国有公司、企业”应当限制为资产全部为国有的公司、企业。所以在认定国有单位时必须坚持这样一个实质标准:即其资产来源或者说经费来源必须是单一的国有资产。在认定国有事业单位时同样如此。所谓国有事业单位是指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拨款的,从事科教文卫等社会公益事业的单位,如学校、医院、科研院所、电台、报社等等。但是,必须注意的是这样两种情形:一、近年来,某些不允许非国有主体介入的领域开始对民间资本开放,如允许举办民办学校、开办私人诊所等等,对于这些单位的认定,必须坚持实质标准,不能仍然一概认定为国有单位。二、有些行业和领域仍然未对民间资本开放,但是行为人通过各种不正当手段取得了工商登记,但是实质上是由个人投资兴办的“全民所有单位”,应当如何认定?这些所谓的“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并不是国家财政,那么依照前述的“实质标准说”,我们就不应当将这些单位认定为国有单位。虽然工商登记已经取得了“国有身份”,但是因为它并没有占用国家财政资金,而是非法出资者的个人资产,那么就很难说他是在从事公务。如果涉嫌其他犯罪的,按照刑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2)受委派从事公务的人员的范围    即“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首先,委派的主体必须是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只有这些国家机关和国有单位才有权利委派相关人员到非国有单位从事公务,这是这些人员的权力来源。其次,受委派的人员并不局限于国家机关或者国有单位的现有工作人员,既可以原来就是国家工作人员,也可以是原来并不是国家工作人员但被国家机关或者国有单位正式聘请的人员。第三,受委派人员所从事的活动是代表国有单位进行的领导、监督和管理等活动,一般应当具有对国有资产的监督和管理权力。    (3)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范围    “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是指依照法律的规定被选举或任命担任特定职务,依法具有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职权的人员,如人民陪审员、各民主党派中的专职人员等等。这是一个弹性条款,范围很是模糊,在为法律稳定性作出一定贡献的同时,也给司法实践带来了认识上的不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分主体中的某些人,他们并不是专职从事公务的人员,如人民陪审员,他们本身有着自己的工作,那么他们在非履行职务期间是不是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范畴呢?有论者认为,人民陪审员在非履行职务期间,不享有法律赋予的各项参与社会管理的职权,不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时,不能成为特殊主体,即只有他们履行职责时,才能视为从事公务并成为这里的国家工作人员 。我们认为这样的认识有失偏颇。诚然这部分人并非专职从事公务的人员,他们的身份是多元的,只有在履行公务时才能行使相应的职权;那么即便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又有什么差别吗?其次,在非履行公务期间就不能视为这里的国家工作人员,从表面上来看似乎允当,但是,却忽略了实质的一面:他们是有着法律赋予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权的,法律规定他们此一时不能乱用职权,并不代表事实上他们就不会用他们手中的权力进行交易。如果严格将从事公务的时间和他们可以随时“使用”的公权力严格对应起来,那么防止滥用职权的法律反倒成了他们滥用职权的保护伞,那么也就不会有更多“愚蠢”的贪官污吏把他们贪污腐化、收受贿赂的时间安排在“八小时”之内呢!看似严格的法律反倒被违法犯罪分子所规避,这并不是法律的初衷。那么问题的症结何在呢?我们认为,这正是将犯罪主体与主体要件相混同的后果。具备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就有从事公务的权力,那么就可能实施贪污贿赂犯罪,那么这里“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要件就是构成贪污贿赂犯罪的主体要件,具备了这一要件就有可能成立此类犯罪;而“严格”地将“国家工作人员”这一身份要件和他履行职务的时间对应起来,把职权的行使和身份综合起来界定国家工作人员,表面上是防止了对具备这一身份的嫌疑人不当定罪,实际上恰恰反映了他们在认识上的偏差:具备了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就一定构成此类犯罪。职权同贪污贿赂犯罪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没有相应的职权就不可能实施此类犯罪;但是必须注意区分两个概念:职权的拥有和职权的行使,一般地说,拥有特定的职权就具备了相应的身份,但是,具备了特定的身份并不是说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都可以行使其拥有的相应职权,权力的行使有着特定的条件和程序。所以,并不是说只有行使职权时才具备特定的身份,而是说具备了特定的身份就拥有了相应的职权。权力寻租从拥有权力始,而不必须发生在行使权力间。所以,只要认定具备了相应的职权,就可以认为具备了特定的身份,就可以认定具备了特定的主体要件。至于是否利用了职务之便或者贪污贿赂和职权之间是否存在着特定的联系,则是犯罪构成的客观要件需要解决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成员是否属于“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虽然2000年4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刑法第93条第2款的解释》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一个明确,但是实践当中仍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疑难问题。我们认为,村民委员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本身没有什么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权,但是法律规定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人民政府从事有关行政管理工作,在从事这些行政管理工作时他们也具有了相应的职权,是在依照法律从事公务,需要注意的就是必须把行政管理工作和村民委员会自治事务区分开来。这些村民委员会成员原则上都有可能协助人民政府从事特定的公务,他们都具备了“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这一主体要件,都有可能成为贪污贿赂犯罪的主体,但是,必须在认定他们的贪污腐化、收受贿赂的行为和他们协助从事公务所拥有的职权相关联,当然这也是在犯罪的客观要件里需要审查的问题,而不是主体要件的问题。有人提出村党支部的组成人员是否具备贪污贿赂犯罪的主体要件,因为《解释》并没有明确。我们认为,立法解释毕竟仍然具有一定的规范性,不可能穷尽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但是立法解释为我们准确把握立法愿意提供了可供遵循的路径。从《解释》中我们不难看出,是否是“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主要看这样一个实质要件:是否具备法律的明确规定或授权,能否合法地从事公务。只有有权力从事公务的人员,才可能成为这里犯罪主体,招摇撞骗、成立帮会私设公堂等等都是“虚假”的权力,如果成立其他犯罪的话,可以依照有关条文追究刑事责任。而且,我们认为,所有有权从事公务的人员,所有拥有公权的人员,都有腐败的可能性,都应当受到法律的约束,但是司法解释或者具体的法律使用过程中也必须遵循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在解释、适用法律时必须严格在法律条文的文义范围内进行解释,不应当超越文义进行越权的“解释”。所以,在这里考察村党支部成员是否可以成为贪污贿赂犯罪的主体,只要牢牢把握一条:是否协助人民政府从事公务,是否具备相应的职权。有,则具备了贪污贿赂犯罪的主体要件,可能成为此类罪的犯罪主体;无,则不可能。至于提出居民委员会的成员能否成为“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问题的人,都是在机械地理解法律或者法律解释。        综上,我们认为在确定贪污贿赂犯罪主体范围时,应当仅仅围绕此类罪的主体要件进行展开。是否有权从事公务就是贪污贿赂犯罪的实质的主体要件,只有从实质上去把握这一要件,才能走出形形色色的机关、单位等认识上的困惑,才能解决所有制转轨所带来的新的疑难复杂问题。        【注释】  即刑法第八章所规定的贪污贿赂一类犯罪,但出于研究的方便和突出重点的考虑,这里不包括一般主体要件的本类犯罪,如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介绍贿赂罪、单位行贿罪等。   参见敬大力主编:《刑法修订要览》,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48页。   参见赵秉志主编:《新刑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780页。   参见侯国云、白岫云著:《新刑法疑难问题解析与适用》,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年版,第187页。   张穹主编:《修订刑法条文实用概说》,中国检察出版社1997年版,第111页。   刘家琛主编:《新刑法条文释义》,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1660页。   赵秉志主编:《新刑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780页。   参见杨兴国著:《贪污贿赂罪法律与司法解释应用问题解疑》,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第43页。 来源:北大法律信息网

(3)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搜狗百科


人员分类

在我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主要指以下几类人员:
1.中国共产党各级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2.国家各级权力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即全国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3.行政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即国务院及其所属部、委、局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管理机构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4.审判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即在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5.检察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即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6.军队各级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7.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机关中专职从事公务的人员。 此外,在行政机构改革中,一些原为国家行政部门的机关被撤销或改变体制而组成的“公司”,若靠国家行政拨款,主要担负行政管理工作的,亦应纳入国家行政机关的范围。在这些“公司”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亦应视为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病假待遇

病假期间的生活待遇
国务院关于发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病假期间生活待遇的规定》的通知
【颁布单位】国务院
【颁布日期】 19810406
【实施日期】 19810406
【章名】 通知
现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病假期间生活待遇的规定》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章名】 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病假期间生活待遇的规定
为了适当解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病假期间的生活困难问题,有利于病休人员早日恢复健康,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病假期间生活待遇,作如下规定:
一、工作人员病假在两个月以内的,发给原工资。
二、工作人员病假超过两个月的,从第三个月起按照下列标准发给病假期间工资:
(一)工作年限不满十年的,发给本人工资的百分之九十;
(二)工作年限满十年的,工资照发。
三、工作人员病假超过六个月的,从第七个月起按照下列标准发给病假期间工资:
(一)工作年限不满十年的,发给本人工资的百分之七十;
(二)工作年限满十年和十年以上的,发给本人工资的百分之八十;
(三)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以前参加革命工作的人员,发给本人工资的百分之九十。
上述(一)、(二)、(三)项工作人员中,获得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授予的劳动英雄、劳动模范称号,仍然保持荣誉的,病假期间的工资,经过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批准,
  可以适当提高。
四、一九四九年九月底以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行政公署副专员及相当职务或行政十四级以上的干部,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以前参加革命工作的县人民政府正副县长及相当职务或行政十八级以上的干部,一九三七年七月
  六日以前参加革命工作的工作人员,在病假期间工资照发。
五、病假期间工资低于三十元的按三十元发给,原工资低于三十元的发给原工资。
六、工作人员在病假期间,可以继续享受所在单位的生活福利待遇。
七、工作人员病假期间享受本规定的生活待遇,应有医疗机构证明,并经主管领导机关批准。
八、工作人员工作年限的计算,按照国务院现行有关规定办理。
九、国家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十、本规定由国家人事局负责解释。
十一、本规定从发布之日起施行。一九五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病假期间生活待遇试行办法》同时废止。

相关对比

与国家工作人员的对比
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在国家各级权力机关、各级行政机关、各级司法机关、军队、国营企业、国家事业机构中工作的人员,以及其他各种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国有企业中的管理工作人员,公司、企业中由政府主管部门任命或委派的管理人员,国有企业委派到参股、合营公司、企业中行使管理职能的人员和其他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
在刑法的意义上,以国家工作人员论者即准国家工作人员。根据刑法第93条第2款的规定,准国家工作人员包括以下三类:
1.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公司、是指公司财产属于国家所有的公司及国家控股的股份公司。国有企业,是指财产属于国家所有而从事生产性、经营性的企业。国有事业单位,是指国家投资兴办、管理从事科研、教育、文化、体育、卫生、新闻、广播电视、出版等单位。人民团体,是指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级青、工、妇等人民群众团体。
2.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委派”,是指委任和派出。受委派从事公务的人员,无论其先前是否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只要具有合法被委派的身份,即应视为是“以国家工作人员论”者。
3.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这类人员是指除上述两类人员外,其他一切依照法律规定在国家机关、国有单位职能管辖,管理范围内从事公务的人员,如:非国家工作人员因受国家机关、国有单位的合法委托而从事公务的人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原本不是国家工作人员的代表,如原本是工人、农民、演艺员、运动员、专职教师、专职科技人员、个体经商户等人民代表;人民法院的陪审员、人民检察院的特邀检察员、监察部门的特邀监督员等。
司法实践中,在界定“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的范围时,应当紧紧地扣住这类人员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凡具备这三个条件,且不属于刑法第93条第1款和第2款列举的前两种情形的人员,即可以纳入“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范围。

刑法规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我国刑法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特殊犯罪主体,它影响着侦查机关的管辖分工,关系到如何定罪量刑的问题。200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作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渎职罪主体立法解释》),实际上是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解释。根据《刑法》规定的精神以及《渎职罪主体立法解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除了上述四类人员以外,还包括以下五种情况:
1.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行政处罚法》[1]第17条规定:“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可以在法定授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近年来,随着机构改革的深入进行和政府部分权力的下放,一些法律、法规授权某些非国家机关的组织在某些领域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如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不属于国家机关,但是《证券法》赋予了其对证券市场实行监督管理的职责,包括行政处罚的权力。还有保险监督委员会,也不属于国家机关,但是按照《保险法》的规定,也是行使了国家行政管理职能。像这些不属于国家机关,但是法律、法规赋予其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应当视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2.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这种情况比较多,因为政府机构改革后,过去很多属于机关性质的组织,现在都改成事业单位了。虽然编制变了,过去是行政编制,现在是事业编制,但其职能实际上没有变化。《行政处罚法》第18条规定,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可以在其法定权限内委托符合法定条件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所以这种委托也是合法有效的。在处理河南洛阳歌舞厅失火案中,就涉及渎职罪的主体,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认定问题。洛阳市管理文化场所的是文化局所属的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它是事业单位,但是行使着文化市场的管理职责,包括文化娱乐场所的审批、管理、检查。实际上是受文化局的委托,代表文化局行使了行政管理职权,所以这一部分人也要按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对待。还有一些地方的卫生防疫站。卫生防疫站一般是事业单位,它受卫生局的委托,行使食品卫生的检查、管理等行政管理工作,当他们从事上述行政管理职责时,也要视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3.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这些人不属于国家机关的正式编制,但由于临时借调、聘用等关系实际上在国家机关中行使了国家机关的职权。最高人民法院对此专门出台了司法解释,公安机关聘用的合同制民警,包括监狱里聘用的狱警,他们不是正式的民警,是合同制的,但实际上行使了看守罪犯等监管职责,与正式的公安人员没有差别,所以这些人员也应当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4.在乡镇以上共产党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共产党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认定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共产党是执政党,实际上在国家生活中处于领导地位,这在宪法中也有规定,因为宪法规定了四项基本原则,有一条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也就是确认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在司法实践中不把共产党机关里的工作人员纳入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也会带来很多实际问题。譬如说抗洪救灾时,县委书记、副书记、组织部长、宣传部长都各管一段堤防。在1998年抗洪救灾时,就曾处理了一个县委组织部长。在抗洪救灾过程中,他带人打麻将,结果大堤发生管涌,没有及时检查,造成了堤垮。如果不把他当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就不能予以刑事处罚。因为《刑法》规定的玩忽职守罪只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才能构成。所以这也是司法实践的需要。
5.在人民政协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因为政协是我国最高统一战线组织,具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这类主体认定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符合我国国情。

相关补充

现在争论较大的是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是否视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我国的人民团体实际上包含着工、青、妇、八个民主党派。
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还是普通国家工作人员,本来《刑法》第93条第2款规定得很清楚,在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不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作为准国家工作人员对待的。但在现实生活中,人民团体中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如某市总工会的负责人滥用职权,擅自将收取的各下属工会交的会费用于高风险经营活动,造成巨大损失。他不属于国有公司、企业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能适用《刑法》第168条的规定。后来,考虑到《工会法》赋予了一些工会干部行政管理职权,对于上述行为按《刑法》第397条规定的滥用职权罪处理了。
对于人民团体,争论较大的还有一个问题是民主党派机关中工作人员的认定。我国统一战线的特点是,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如果把共产党当做国家机关,把民主党不当做国家机关,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关系如何解决?
在司法实践中,实际上也是把民主党派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当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看待的。但因民主党派机关中工作人员犯罪少,这个看法还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问题比较多的是工、青、妇等人民团体中的工作人员如何认定。我个人的观点是,不能把他们一概视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为《刑法》第93条第2款有明确规定,在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是准国家工作人员,不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如果都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对待,和刑法的上述规定明显冲突。但是也不能一概都不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这里就看他能不能符合前面几种情况,即是否依法行使国家管理职权;是否受国家机关委托行使了管理职权。如工会主席,假如说他负责带队去抗洪救灾,实际上他是受委托行使了国家管理职权,妇联、团委的工作人员也是一样的。人民团体在我国,实际上都有一定的行政管理职权,有的是法律授权,有的是国家机关授权,但又不能把他们全部看成是有行政管理职权的人,关键看他们从事的工作的性质,要具体分析。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https://m.shanpow.com/dl/445869/

推荐访问:国家机关工作时间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下一篇: 网上申报流程
相关阅读机关单位对联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