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对联
篇一:[风姓]风姓风姓一、姓氏源流风(Fēng 风)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出自伏羲之后,以风为氏。据《帝王世纪》云:“伏羲氏,风姓也。”又《竹书纪年》曰:“太昊伏羲氏,以木德王,为风姓。”伏羲之后,有的相传姓风,称为风氏。据专家认为,伏羲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思考,开始“正姓氏,制嫁娶”,实行男女对偶婚
风姓

篇一:[风姓]风姓


风姓
  一、姓氏源流
  风(Fēng 风)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
  出自伏羲之后,以风为氏。据《帝王世纪》云:“伏羲氏,风姓也。”又《竹书纪年》曰:“太昊伏羲氏,以木德王,为风姓。”伏羲之后,有的相传姓风,称为风氏。据专家认为,伏羲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思考,开始“正姓氏,制嫁娶”,实行男女对偶婚。伏羲自定风姓,其他或以所养动物为姓,或以所种植物为姓,或以居所为姓,或以官职为姓等,于是中华姓氏自此起源。如今,中华姓氏虽3000余众,如溯流而上,皆可追至太昊伏羲。专家认为,伏羲时期,为制嫁娶,姓与氏有严格区分,以女子为传承中心的宗族皆称姓,以男子为传承中心的宗族则称氏。“氏同姓不同者,婚姻互通;姓同氏不同,婚姻不可通。”远古的先民以姓氏制嫁娶,实现了从愚味向文明的跨越。
  得姓始祖:伏羲。相传伏羲的母亲华胥氏外出,在雷泽中无意中看到一个特大的脚印,好奇的华胥用她的足迹丈量了大人的足迹,不知不觉感应受孕,怀胎十二年后,伏羲降生了。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说:“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东晋王嘉《拾遗记》说:“春皇者,庖牺之别号。所都之国有华胥之州,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历十二年而生庖牺。”唐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说:“太暤包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 伏羲的后代子孙,有的相传姓风,称为风氏。故风姓的得姓始祖就是伏羲。
  二、迁徙分布
  (缺)风姓是一个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据《中国人名大辞典》籍载:伏羲,上古皇帝。姓风氏。有圣德。象日月之明。故称太昊。教民佃渔畜牧。养牺牲以充疱厨,故又曰疱牺。始画八卦。造画契。都陈。在位一百十五年……唐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说:“太 疱牺(伏羲)氏,蛇身人首,有圣德。仰则观象于天,俯观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此可见,伏羲不但是八卦的始制人,而且教人渔猎、制礼仪,故而被誉为“人文始祖”,民间尊称“人宗爷”。 关于伏羲、女蜗诞生于成纪并在此画成八卦的故事,史书有多处记载。《史记·三皇本记》说:“庖牺氏、风姓,代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女娲氏,亦风姓,蛇身人首,有神圣之德,代庖牺立,号曰女希氏。”这里的庖牺氏,就是指伏羲。类似记载,《易》、《诗》、《帝王谱》以及《山海经》、《淮南子》等典籍中多处都有。这些记载充分说明,地处径、渭二河上游河谷地区的成纪地区,由于以伏羲和女娲为代表的远古先民的创造性劳动,曾经产生过人类从野蛮原始、茹毛饮血过渡到耕作放牧、有序劳作的古代文明,对华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承认和肯定伏羲华夏人文始祖的地位,就不能不承认成纪华夏文明摇篮的地位。伏羲之后,中华民族虽经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但姓氏像血脉一样,牢牢维系着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据统计,中国历史上曾使用过的姓氏族有1万多个,现在常用的有3000多个,其中直接起源于淮阳县的大姓有李、陈、王、孙、胡等100多个。(余略)风姓望居向国(周代有向国,故址在今山东莒县南部)。
  三、历史名人
  风 后:相传是解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人,贤而有才。据《帝王世纪》载:“黄帝梦大风吹天下之尘垢皆去,……帝寤而叹曰:‘风为号令,执政者也。垢去土,后在也,天下岂有姓风名后者哉?……’于是依二占而求之,得风后于海隅,登以为相。”明代人王三才在《创建风陵享殿记》中记载,风后辅佐黄帝“纪天周地,造律制裳,刳竹作室,经土设井,……淳化鸟兽,为万世程。鼻祖至今,籍其神泽不衰。”又据《汉书·艺文志》载:风后著有“兵法十三篇,图三卷……”。风后死后,轩辕黄帝把他葬于山西省芮城县城以西35公里处黄河渡口。地随人名,由是称之为“风陵渡”。
  风 氏:此仅指周代鲁僖公之母,鲁庄公之妾,向国须句(今山东省东平县西须句城)人,号成风。鲁僖公得立,故尊为夫人。《春秋·左氏传》 曰“传,五年春,王使荣叔来含,且賵,召昭公来会葬,礼也。”后世尊风氏为母亲的典范。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向 国:两周时期,山东地区诸侯林立。经调查和考证确认的诸国故城有临淄齐国故城、曲阜鲁国故城、滕州薛国故城、寿光纪国故城、龙口归城故城、滕州滕国故城、郯城郯国故城、莒县莒国故城、莒南向国故城、苍山鄫国故城、泗水卞城故城、邹城邾国故城、平邑颛臾故城和即墨即墨故城等二三十座。据《史记》的记载,上古时有向国,所在地在今天的山东省莒县西南部,是炎帝神农氏后裔的封国。到了春秋初年被莒国所吞并。
  2、堂号(缺)
  【风姓宗祠通用对联】
  〖风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轩辕良弼;
  鲁国母仪。
  ——佚名撰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上古时风后。传说黄帝(轩辕氏)曾梦见大风,把天下的尘垢都吹尽,醒来后说:“风是号令,‘垢’字去‘土’留下‘后’,难道天下真有姓风名后的人吗?”从此开始寻找,果然在海边找到了风后,让她做相,辅佐自己。下联典指周代鲁僖公的母亲风氏,向国(须句)人,号成风。“母仪”,谓母亲的典范。

篇二:[风姓]罕见姓氏:风姓


罕见姓氏:风姓
 
        风姓是中国最为古老的姓氏。根据《帝王世纪》和《竹书纪年》的记载,中国上古三皇五帝之首的伏羲氏的父亲燧人氏就是风姓,伏羲氏随父姓风,义妹妻子女娲氏随夫姓风。
 
        中文名:风姓;
        类    别:中国姓氏;
        源    流:源于燧人氏;
        得姓始祖:燧人氏。
 
        姓氏源流
 
        风姓出自上古三皇之首的燧人氏,属于以华夏文明起源口传历史姓氏。燧人氏自立姓氏为“风”,这是中国人最早之姓。据《帝王世纪》云:“伏羲氏,风姓也。”又《竹书纪年》曰:“太昊伏羲氏,以木德王,为风姓。”伏羲之后,有的相传姓风,称为风氏。据专家认为,伏羲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思考,开始“正姓氏,制嫁娶”,实行男女对偶婚。伏羲随父风燧人姓风氏,其他或以所养动物为姓,或以所种植物为姓,或以居所为姓,或以官职为姓等,于是中华姓氏自此起源。[1] 如今,中华姓氏虽3000余众,如溯流而上,皆可追至太昊伏羲。专家认为,伏羲时期,为制嫁娶,姓与氏有严格区分,以女子为传承中心的宗族皆称姓,以男子为传承中心的宗族则称氏。“氏同姓不同者,婚姻互通;姓同氏不同,婚姻不可通。”远古的先民以姓氏制嫁娶,实现了从愚昧向文明的跨越。
        风姓共分为十部:一为天芎部,二为天齐部,三为天乙部,四为合雄部,五为天阳(乾)部,六为天幽(坤)部,七为候鸟部,八为候虫部,九为雷雨部,十为天皇部。
        燧人氏晚期的分支几乎遍布中华大地,其中重要的族系有弇兹氏、婼氏、华氏、胥氏、华胥氏、赫胥氏、仇夷氏、雷泽氏、盘瓠氏等。他们主要分布在西起敦煌(古瓜州)、三危山、疏勒河、弇兹山;东达庆阳、华池、东夷;南至湟中拉脊山、日月山、成县、礼县、康县、凤县,直至秦岭以南的华阳。其活动中心(观星象祭天中心)主要有三处:一为合黎龙首山(古昆仑山),二为湟中拉脊山,三为六盘山。燧人氏的直系允姓、风姓、婼姓,分布在其周围。
 
        得姓始祖
 
        伏羲。相传伏羲的母亲风华胥外出,在雷泽中无意中看到一个特大的脚印,好奇的华胥用她的足迹丈量了大人的足迹,遇燧人氏雷王不知不觉感应受孕,怀胎十二月后,伏羲降生,《三坟》载:伏羲燧人氏之子。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说:“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燧人氏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东晋王嘉《拾遗记》说:“春皇者,庖牺之别号。所都之国有华胥之州,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历十二年而生庖牺。”唐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说:“太暤包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 伏羲的后代子孙,有的相传姓风,称为风氏。故风姓的得姓始祖就是伏羲之母风华胥。
 
        迁徙分布
 
        风姓是一个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据《中国人名大辞典》籍载:伏羲,上古王帝。姓风氏。有圣德。象日月之明。故称太昊。教民佃渔畜牧。养牺牲以充疱厨,故又曰疱牺。始画八卦。造画契。都陈。在位一百十五年……唐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说:“太昊庖牺(伏羲)氏,蛇身人首,有圣德。仰则观象于天,俯观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多音字)以代结绳之政。”由此可见,伏羲不但是八卦的始制人,而且教人渔猎、制礼仪,故而被誉为“人文始祖”,民间尊称“人祖爷”。 关于伏羲、女娲诞生于成纪并在此画成八卦的故事,史书有多处记载。《史记·三皇本记》说:“庖牺氏、风姓,代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女娲氏,亦风姓,蛇身人首,有神圣之德,代庖牺立,号曰女希氏。”这里的庖牺氏,就是指伏羲。类似记载,《易》、《诗》、《帝王谱》以及《山海经》、《淮南子》等典籍中多处都有。这些记载充分说明,地处径、渭二河上游河谷地区的成纪地区,由于以伏羲和女娲为代表的远古先民的创造性劳动,曾经产生过人类从野蛮原始、茹毛饮血过渡到耕作放牧、有序劳作的古代文明,对华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承认和肯定伏羲华夏人文始祖的地位,就不能不承认成纪华夏文明摇篮的地位。伏羲之后,中华民族虽经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但姓氏像血脉一样,牢牢维系着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据统计,中国历史上曾使用过的姓氏族有1万多个,如今常用的有3000多个,其中直接起源于淮阳县的大姓有李、陈、王、孙、胡等100多个。(余略)风姓望居向国(商后有向侯,故址在今山东南部)。
        风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号称中华民族第一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二百七十四位,族人多以向国为郡望。
        今云南省的昆明市,重庆市开县,北京市,上海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等地,均有风氏族人分布。
 
        风姓诸氏
 
        主要起源于风姓的姓氏有:依(殷古通依衣本读依声)、任、 程、凌、包、栗、东、鲍、伏等。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太皞与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
 
        历史名人
 
        风    后
        相传是解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人,贤而有才。据《帝王世纪》载:“黄帝梦大风吹天下之尘垢皆去,……帝寤而叹曰:‘风为号令,执政者也。垢去土,后在也,天下岂有姓风名后者哉?……’于是依二占而求之,得风后于海隅,登以为相。”明代人王三才在《创建风陵享殿记》中记载,风后辅佐黄帝“纪天周地,造律制裳,刳竹作室,经土设井,……淳化鸟兽,为万世程。鼻祖至今,籍其神泽不衰。”又据《汉书·艺文志》载:风后著有“兵法十三篇,图三卷……”。风后死后,轩辕黄帝把他葬于山西省芮城县城以西35公里处黄河渡口。地随人名,由是称之为“风陵渡”。
 
        风    氏
        此仅指周代鲁僖公之母,鲁庄公之妾,向国须句(今山东省东平县西须句城)人,号成风。鲁僖公得立,故尊为夫人。《春秋·左氏传》 曰“传,五年春,王使荣叔来含,且赗,召昭公来会葬,礼也。”后世尊风氏为母亲的典范。
 
        风    章
        春秋末年晋国人。
 
        郡望堂号
 
        郡    望
        向国:两周时期,山东地区诸侯林立。经调查和考证确认的诸国故城有临淄齐国故城、曲阜鲁国故城、滕州薛国故城、寿光纪国故城、龙口归城故城、滕州滕国故城、郯城郯国故城、莒县莒国故城、莒南向国故城、苍山鄫国故城、泗水卞城故城、邹城邾国故城、平邑颛臾国故城和即墨即墨故城等二三十座。据《史记》的记载,上古时有向国,所在地在今天的山东省莒县西南部,是炎帝神农氏后裔的封国。到了春秋初年被莒国所吞并。
 
        堂    号(缺)
        通用联
 
        四言通用联
        轩辕良弼;鲁国母仪。——佚名撰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上古时风后。传说黄帝(轩辕氏)曾梦见大风,把天下的尘垢都吹尽,醒来后说:“风是号令,‘垢’字去‘土’留下‘后’,难道天下真有姓风名后的人吗?”从此开始寻找,果然在海边找到了风后,让她做相,辅佐自己。下联典指周代鲁僖公的母亲风氏,向国(须句)人,号成风。“母仪”,谓母亲的典范。
 
        争    鸣
 
        以龙为图腾与以鸟为图腾的原始氏族部落,不一定属于同一个氏族渊源,特别是“风”与“凤”二字,不可牵强到一起去。
        “风”的古体字为“颺”,后简笔为“风”,代表的是龙蛇图腾,“风”是有角的、人格化的龙蛇之王;雄龙为龙,雌龙为蛟。
        “凤”的古体字为“鴌、籶”,后统一为“凤”,代表的是禽鸟图腾,“凤”是有冠的、人格化的禽鸟之王;雄凤为凤,雌凤为凰。
        风、凤二字的共通之处,就在于都有“凢”字偏旁,而“凢”字的含义就是天下、人世间。在神话传说中,龙与凤虽然都能腾挪飞舞,但二者在根本的代表含义上是不同的,龙属极阳而伏水,久离水就要自焚;凤属极阴而孕火,无火则不能重生。另外,在所有的古文献中,“风”、“凤”在根本表达上就是义所不通的,在所有的史料记载中,从未互代过。因此,今有一些人说“风”与“凤”二字相通、相侵、相假,这在经典国学的阴阳之说上是相悖的,既没有任何历史文化依据,也违背基本的汉字造字原则与华夏文化经典,明显趋落于简化字的一种文字游戏!
 
 

篇三:[风姓]风姓:“中华第一姓”的传说


风姓:“中华第一姓”的传说
 
  作为人类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姓氏在世界各地出现的时间相差很大,产生的文化背景也各不相同。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中国人的姓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姓。
  中国的《百家姓》中没有收录风姓,但这个姓氏不但存在,而且被称为“中华第一姓”。风姓,虽说是“中华第一姓”,然而当民众把目光转向这个生冷,又“被第一”的姓氏时,能想起的内容几乎没有,给后人留下的更多是传说。
 
  1、风姓的始祖是伏羲
 
  在中国的文献记载中,伏羲是华夏太古三皇之一,又称宓羲、庖牺、包牺、牺皇、皇羲、太昊、伏牺等。据《帝王世纪》记载:“伏羲氏,风姓也。”《竹书纪年》则这样记录伏羲与风姓:“太昊伏羲氏,以木德王,为风姓。”
  相传伏羲的母亲华胥氏外出,在雷泽中无意看到一个特大的脚印,好奇的华胥用她的足迹丈量了大人的足迹,不知不觉感应受孕,怀胎12年后,伏羲降生了。
  此中说法尽管荒诞,但晋代皇甫谧所著的《帝王世纪》、东晋王嘉《拾遗记》,以及唐代司马贞所著的《补史记·三皇本纪》均这样陈述。伏羲的后代子孙,有的相传姓风,称为风氏,因此风姓的得姓始祖就是伏羲。
  有专家认为,伏羲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思考,开始“正姓氏,制嫁娶”,实行男女对偶婚。伏羲自定姓风,其他或以所养动物为姓,或以所种植物为姓,或以居所为姓,或以官职为姓等,中华姓氏自此起源。如今,中华姓氏虽达3000余众,如溯流而上,皆可追至太昊伏羲。
  因此,伏羲不仅是风姓始祖,也被尊为人类始祖。
  史学家认为,伏羲时期,为制嫁娶,姓与氏有严格区分,以女子为传承中心的宗族皆称姓,以男子为传承中心的宗族则称氏。“氏同姓不同者,婚姻互通;姓同氏不同,婚姻不可通。”远古的先民以姓氏制嫁娶,实现了从愚昧向文明的跨越。
  据文献记载,风姓共分为十部:天芎、天齐、天乙、合雄、天阳、天阴、候鸟、候虫、雷雨、天皇。关于伏羲《中国人名大辞典》这样记载:伏羲,上古皇帝。有圣德。象日月之明。故称太昊。教民佃渔畜牧。养牺牲以充疱厨,故又曰疱牺。始画八卦。造画契。都陈。在位115年……唐代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中称:伏羲,蛇身人首,有圣德。仰则观象于天,俯观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此可见,伏羲不但是八卦的始制人,而且教人渔猎、制礼仪,故而被誉为“人文始祖”,民间尊称“人宗爷”。
  伏羲对人类的贡献大多是传说,对于伏羲氏的名号、时代、地望、族系等问题争讼不已;伏羲是人还是神?太昊和伏羲是一人还是两人?这些问题一直湮漫不清,但数千年以来,各种文献的记载,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当时的人们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始。
  关于伏羲、女蜗的诞生,以及在河南淮阳画成八卦的故事,史书有多处记载,不管是神话故事还是坊间传说,共同之处在于,自伏羲、女蜗之后,人类从野蛮原始、茹毛饮血过渡到耕作放牧、有序劳作的古代文明。伏羲之后,中华民族虽经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但姓氏像血脉一样,牢牢维系着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据统计,中国历史上曾使用过的姓氏族有1万多个,现在常用的3000多个姓氏中,有 100 多个与伏羲有直接关系。
  在中华一万余个姓氏家族中,风姓几乎可以忽略,但作为姓氏家族的一员,仍有得姓祖庭存在,向国便是其郡望。据《史记》的记载,上古时的向国,在今天的山东省莒县西南部。
 
  2、伏羲的传说揭开中华文明本源之谜
 
  伏羲对人类的贡献有多少,没有人能说清楚,但每年的农历二月二,河南淮阳太昊陵都吹引着数以万计的海内外游客。
  《陈州府志》记载:太昊陵在春秋时已有陵,汉以前有祠,是中国十八大名陵之一,因伏羲氏位居三皇之首,其陵墓被誉为天下第一陵。它占地 875 亩,规模宏大,肃穆庄严,始建于春秋,增制于盛唐,完善于明清,在过去的三千年间,先后有 5 0多个帝王前来祭拜、凭吊。
  淮阳太昊陵以伏羲先天八卦数理兴建,是中国帝王陵庙中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古建筑群,分外城、内城、紫禁城三道皇城,有三殿、两楼、两廊、两坊、一台、一坛、一亭、一祠、一堂、一园、七观、十六门。以正门为中轴线,分别排列着午朝门、道仪门、先天门、太极门、统天殿、显仁殿、太始门、八卦坛、太昊伏羲陵墓、蓍草园等建筑。
  三千多年来,炎黄子孙对这位人文始祖祭祀活动绵延不衰,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到三月初三,都有来自世界各地数百万民众涌向淮阳县,朝圣伏羲,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均有盛大祭祀活动,其中“单日参拜人数最多的庙会”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太昊陵庙会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最古老的民间庙会,太昊陵人祖祭典也被选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随着对伏羲及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历史意义更为深远,已远远超出了中华姓氏文化的范畴。从历史学的角度看,随着“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完成和夏商周年表的正式公布,“三皇”文化的研究将日益突出,中华文明史的较为确切的年表将会从公元前2070年推向更早的年代。而上世纪50年代末在天水境内发现的大地湾文化遗址,与有关伏羲氏族的传说故事及史料记载有着种种吻合,成为最终揭开中华文明本源之谜的有利条件。
 
  3、另一个举足轻重人物——风后
 
  在风姓家族中,除了始祖伏羲外,还有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尽管没有像伏羲那样被世界华人供奉,其功绩同样彪炳青史,他便是黄帝的宰相——风后。
  关于风后,历史文献中有很多记载,中国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历史传说中的《八阵图》都有黄帝这位宰相有关,此外,风后死后,轩辕黄帝把他葬在黄河渡口处,地随人名,“风陵渡”一直沿有至今。
  风后被黄帝拜为宰相,有一个离奇的传说。
  相传黄帝做一梦,梦见一场罕见的大风,把大地上的尘垢刮得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片清白的世界。黄帝惊醒后,自我圆梦,心里暗叹:“风为号令,执政者也。垢去土,后在边。天下岂有姓风名后者哉?”于是他食不甘味,寝难安席,到处留神察访,终于梦想成真,找到了风后,即拜为相。由于风后是黄帝的第一任宰相,故后人称他为“开辟首相”。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指南针,至今还是世界航海上广泛运用的仪器之一。但民众很少有人知道,中国最原始的指南针——指南车是谁第一个发明的呢?
  传说黄帝和蚩尤作战3年,进行了72次交锋,都未能取得胜利。在一次大战中,蚩尤在眼看就要失败的时候,请来风伯雨师,呼风唤雨,给黄帝军队的进攻造成困难。黄帝也急忙请来天上一位名叫旱魃的女神,施展法术,制止了风雨,才使得军队得以继续前进。这时诡计多端的蚩尤又放出大雾,霎时四野弥漫,使黄帝的军队迷失前进的方向。黄帝十分着急,风后说:“北斗星,斗转而柄不转呢?我听人发现过一种磁石,能将铁吸住。我们能不能根据北斗星的原理,制造一种会指方向的东西,有了这种东西就不怕迷失方向了。”
  根据这个思路,风后造出了一个能指引方向的仪器。风后把它安装在一辆战车上,车上安装了一个假人,伸手指着南方。风后告诉所有的军队:“打仗时一旦被大雾迷住,只要一看指南车上的假人指着什么方向,马上就可辨认出东南西北。”从此,黄帝的军队再也不怕蚩尤的大雾了。人人勇敢善战,个个奋勇争先,终于战胜了蚩尤,把他一直追到涿鹿之野杀死。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是诗圣杜甫的《八阵兵法图》的两句,在这首诗中,杜甫把《八阵兵法图》的成就归功于诸葛亮。其实《八阵兵法图》是风后的军事理论,邓公玖传授给诸葛亮的《兵法阵图》却是远在诸葛亮生前3500年的黄帝时期的就已经有了。
  据史料记载,中国最早的《风后八阵兵法图》,是由黄帝与其大将风后研创,该图共分9幅,一幅为八阵正图,其它八幅为八个阵式,即: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蛇蟠阵。唐朝军事家、常州刺史独孤及的《云岩官风后八阵图》碑,详细记载了黄帝和风后研创《八阵图》的事迹。
  如果把姓氏看做人类不断进化的一部大戏,那么风姓无疑是华夏姓氏的序幕,先祖恢宏的历史开创了中华姓氏文化的先河,并不辉煌的家族史却留下了无尽迷团与大量的传说,但其家族在此后的三千年间,几乎被忽略,这与先祖辉煌的历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今天,只要是炎黄子孙,不管是来自域内,还是海外,血管中流淌的都可能是风姓的血,只不过已无从考证是不是风姓的后裔。
 
 

风姓

https://m.shanpow.com/dl/382149/

推荐访问:风姓世家
《风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上一篇: 姬姓起源
下一篇: 7笔画的姓
相关阅读姓氏对联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