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时之诗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时之诗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时之诗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 四时之诗读后感

这个月,通过一书一颗课的app,进行了四时之诗的学习,才发觉自己以前对唐诗的看法太过浅薄,也对好多方面理解有误。。对于唐诗宋词,许多人都耳熟能详,就是当场吟诵几首都没有丝毫问题,但是如果让你把一首诗从头至尾详细利落的讲解下来,恐怕很多人未必能阐释的通透明白吧!我就是这种只是潦草会背诵几首的人,但不知其具体意义,也不明白唐诗到底美在**,真是读过去便算了,只是觉得唐诗朗诵起来朗朗上口。

作者对于诗词的理解极为透彻明晰,并且有自己独具一帜的见解。在本书中,作者对很多节日和诗歌重新归纳和整理,并且让读者对古代那些节日的风俗习惯有了重新的认识。比如在上元节,也就是我们今日的元宵节,以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为例,其中“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写出了上元节这天晚上长安城内张灯结彩的绚丽景色,一派盛世大唐的瑞祥跃然纸上,后两句“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则写出了上元节的重点习俗,即青年男女情窦初开之时,男儿身骑骏马来回奔驰,女儿浓妆淡抹宛若桃李,都在相互释放自己的个人魅力以此寻找意中人。这个活动在平常晚上根本没有的,但在今晚举国欢庆的日子里,大家都沉浸在这股融融的欢乐当中。最后一句“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一句描写了美好时光总是短暂易逝,虽然金吾卫这一天晚上也不用宵禁,但是时间的玉漏已经提醒狂欢中的人们,夜已深,须早点回家。

蒙曼老师通过品唐诗,让今时今日的读者了解了许多古代的风俗习惯,佳节时令。就像杜甫的诗被誉为“诗史”一样,他的诗绝大部分都能反应当时的社会现状和历史事件。有人说,古诗词是最真实的史料。

的确,古诗词不像史书一样只记载皇帝后宫,王公贵族的事情,它更可贵的是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最普遍和最真实的生活现状,也就免不了记录了当时或重要或平凡的小事。

在唐诗中,不仅是节日与现在不同,就连地理位置也多有差异,如果我们在读唐诗时把诗中的地点理解为今日的地名,那就差之千里了。比如王维的著名诗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对于“山东”一词刚读时很容易就理所当然的认为是今日的山东省了,但是诗人说的此山东非彼山东。在唐代和北宋时期,一般以太行山作为山东山西的分界线,太行以东的黄河流域为山东。

然而王维是山西蒲州人,他当时在长安求取功名,蒲州跟长安之间隔着华山,所以此处山东指的是华山以东了。

蒙曼老师对于唐诗烂熟于心,她通常着手于一词一句便能描述出一个诗意美妙的大乾坤来,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她可以从容不迫地在一首诗中用多句不同的诗句来借以阐释此句在诗中的意思,而且如数家珍,信手拈来,且引用的都恰如其分,十分贴切,这是让我十分佩服且可望不可及的。由此可见作者对于古诗词的深厚造诣和超强的理解力,以及渊博的诗词储备水平。

一首在我们读来颇为平常的诗,在作者的笔下竟然美妙如斯,就像笔下如有神助,能够妙笔生出花来。也因此让我重新产生了阅读朗诵古诗词的兴趣来,也相信看过蒙曼老师的《蒙曼品唐诗》,你会发现原来生活如此多娇,如此富有诗意。很多人都想着远方是诗,然而殊不知,最好的诗就是你自己!

第二篇: 四时之诗读后感

春有花,夏有蝉,秋有月,冬有雪。

四季之美,美在自然;唐诗之美,美在风情。把唐诗放进四季的时光流转中,感受诗人笔下的春花秋月,品味人生的苦辣酸甜。

《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是作者从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中精心选择出来的三十二首诗。按照节气、节日精心编排,这些诗围绕着四季的节气和节日,也围绕着唐代的岁月轮回。春种、夏锄、秋收、冬藏,这些自然节奏里,有唐人的生活步伐,也藏着诗人的绣口锦心。诗人以自己独特的目光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花雪月,酸甜苦辣。而蒙曼教授,以精准的解读和通俗的表达,让读者看到了唐诗中的四时之美。

春夏秋冬,四季转换,古人用自己的智慧根据农事和太阳运行情况订立二十四节气。古人的生活也就随着自然的节奏顺时而动,实现天人合一。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是社会日益活跃人们开始东奔西走的年代。游宦、游学、征战、经商、采桑、采莲,古人因不同的活动走出家门,感受春天的和风,夏天的荷香,秋天的露水,冬天的雪花。走出家门,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也赋予诗人饱满的情感,吟出多样题材的诗篇。唐诗穿过千年岁月,与我们相遇,流转出别样风韵。

蒙曼以季节的变化和节日为链,把一首首诗穿成一串璀璨夺目的珍珠项链。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解读唐诗也是如此,不一样的视角就看到不一样的唐诗。作者就以女性特有的细腻,让我们看到了蕴含在唐诗中的四季风情。

一年四季,春为始。春花,和风,细雨,啼叫的鸟儿,冒出头的小草,沉睡了一个冬天爬出洞的虫子一切鼓足了劲似得冒出来,一夜之间,世间万物都有了活力。我们在惊叹、赞叹的同时,美景流逝。而诗人却用手中的笔记录下来,也给了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虽然诗句已流传千年,但依然不朽。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

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是一个狂傲的诗人。这首诗正写于他宦游途中,与家乡完全的不同的风景更加触动诗人敏感细腻的心,思乡的情绪也是一触即发。江山信美,外面不仅有美景,也有美好的前程。但终非吾土,再美的地方也不是自己的家乡。见春景沾巾,这就是诗人。通过蒙曼的解读,我们不仅和诗人一起欣赏到云霞出海的壮观景象,也更加贴近诗人的内心。我们和他们,相遇在美妙的诗篇中。

夏日炎炎,无心睡眠。大太阳下,人们汗流浃背,诗人也没有过多的诗兴。诗作自然不多,为数不多的.诗篇中,诗人也在追寻一种由内而外的清凉,自有一份清淡的禅意。读作者的解读夏季的诗,感受那份静。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夕阳落山,素月升起。蒙曼认为,随着落日一起西沉的还有夏日的烦躁,而喜悦随着月亮一起升起。由景到情,自然随性。荷风竹露,诗人捕捉到安静的夏夜里的天籁。欲弹奏一曲,却憾没有知音欣赏。真是惆怅!但蒙曼认为,虽然诗人有点小惆怅,但是并不苦闷,可以期待与故人梦中相见。人生在世,谁又能事事遂心如意呢,不因遗憾而郁闷,放平心态,享受大自在。

看到秋,就想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名句。秋,是清凉的,秋日的诗,也是清新优美的。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王维

明月、清溪清净高洁,浣女、渔夫淳朴快乐,在蒙曼的笔下,我们仿佛看到了至善至美的田园牧歌图。而诗人素有禅心,九重宫阙、万丈红尘也比不上归隐山中来得自在。诗美,景美,人格美。

四季中,冬是最冷的一季。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冷的诗雪,暖的是人心。兴趣来了,还可以一起去踏雪寻梅。冬日里的诗,蒙曼选的也是恰到好处。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塞下曲》卢纶

卢纶,大历十才子之一,中唐诗人。诗风昂扬,铿锵有力。这首著名的《塞下曲》是改写《史记李将军列传》中的一小段。由原来的三十三个字,改写成二十个字的五言绝句。作者蒙曼即写出了改了哪几处,又说明改写的好处?不读诗,不知诗好;知诗好,却不知诗好在何处?蒙曼却能从我们想不到的视角去分析、解读。读后,让人有恍然大悟之感。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四时有诗,古代和今天,就相遇在美妙的四时之诗中。《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中蒙曼让诗篇与读者对话,读者看到的不仅是四季的美景,还有唐人的生命轮回。

本书值得称赞的还有目录的编排,以立春开始,以春节结尾,二十四节气和节日点缀其中,正好与我们的轮回和圆满吻合。

第三篇: 四时之诗读后感

美在文字

“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诗奴贾岛的两句诗,让我们知道一点,好诗是要炼字的。反复斟酌锤炼诗中的每一个字,把最恰当的字放到最适合它的地方,不仅能让这个字拥有了自己的生命,也能让诗升华出一种更高、更妙的意境,这个字便成为诗的画龙点睛之笔,即诗眼。但凡一首好诗,我们几乎都可以找到一个或几个泛着灵动之光的诗眼。比如“好雨知时节”中的“知”,让自然物象的雨,有了生命的灵动,多了份“好雨懂人”的喜感;比如“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中的“飞”和“斜”,让我们不仅看到了春花遍地,还感受到了春风拂面,花随风舞的动态立体的春城图卷。诗眼,让诗有了生命之美。

美在韵律

诗赋,讲究平仄,即韵律,诵读时,如果能够把握好节奏韵律,便同样会产生接近于音乐般的美感,这也正是我喜欢读诗的原因。更何况,诗本来就是能够用来唱的。我最早背熟,而且记忆特别深刻牢固的两首长诗是毛泽东的《长征》和李商隐的《无题》。初一时的语文老师乔老师,酷爱音乐,他的中山装右兜里,永远装的是一把口琴,兴致来袭的时候,他会即兴吹上一段,让我们欣赏,也帮助我们放松。正是他,用唱歌的方式,教了我们这两首诗。直到现在,我依然能随口哼唱。唱得熟练了,就自然而然地从《无题》的音乐旋律中,唱出了李商隐独有的那份淡淡的哀伤和忧郁。韵律,让诗能够与心灵共舞。

美在意境

寥寥几个字,可以描摹出一个满溢生活气息的现实场景,比如“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反复诵读之后,我的眼前恍如展开了这样的一幅画:一天过得很快,忽然间,夕阳落到山的那边了。池塘中,月亮初上,这时披散着头发,慵懒闲适的诗人,极尽放松的倚躺在敞开的窗户旁,一阵清风吹来,带来了池塘里盛开的荷花的香气,闭上眼深呼吸着清香的时候,耳边隐约传来池塘边的竹叶上,凝结的露珠滴落水中的声音。整个画面,很雅致,也很清幽。画面里的人,无论触觉、视觉、听觉,还是思想,都那么自然地和环境融为一体,道家的“天人合一”的境界,也不过如此吧!意境,在诗中缔造了一个只属于诗人的桃花源。

美在人文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为一种文学体裁,诗终究是用来抒情言志的。拨开文字的面纱,沉潜到文字更深的背后,我们还能触摸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很多东西,一份情怀,一种思想,一缕牵挂,一丝惆怅,一点落寞,几许期待……这些,才是一首诗的精神与灵魂吧!比如我们熟知的《游子吟》,那是古诗版的亲子之歌。再如李白的《江上吟》,从“仙人有待乘黄鹤,游客无心随白鸥”两句中,我读出了“自由”;从“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两句中,我读出了“价值观”;从“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两句中,我读出了“傲气与傲骨”;从“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两句中,我读出了“通透与豁达”。希望世人通过这首诗,认识一个这样的李白,才是李白写这首诗最本真的初衷吧!

深蕴其中的人文情怀,让诗有了无穷的能量,让它即使在划过漫漫历史长空之后,不曾衰变,不曾折损,依然是灿烂星河中最亮的那一颗。人文情怀,让诗美到永恒。

《四时之诗》,其实是一本文学味特别浓烈的书,但读的时候,我总是不自觉地想到教育,想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想到五育中的美育。或许我们把美育概念界定的太过狭窄了吧?美育,应该不仅仅是音乐、美术学科的主要意义吧?这么全方位折射出美的诗篇,应该也能够成为美育的最好载体吧?只是,作为老师,我有没有这样的能力,如蒙曼老师一样,给学生们做出这样精彩的解读?很遗憾,我没有。但是,和学生们一起分享一下蒙曼老师的这本书,这,应该是我能够做到的。

四时有诗,各美其美!《四时之诗》,让我收获了更多的诗之美!

四时之诗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

https://m.shanpow.com/bg/648007/

推荐访问:蒙曼四时之诗读后感 四时之诗读后感50字
《四时之诗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相关阅读读后感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