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瓶座
吸氧浓度计算公式篇1:氧气吸入的浓度及公式换算法吸氧浓度(流量)的换算    我们常规使用的医用氧气吸入器主要以浮标式氧气吸入器为主,所以我们以浮标式氧气为主进行说明。参照医用浮标式氧气吸入器的使用    浮标式医用氧气吸入器的浮标所指示的刻度一般为0~10L min,意思是每分钟从潮化瓶(水瓶)的
吸氧浓度计算公式

吸氧浓度计算公式篇1:氧气吸入的浓度及公式换算法


吸氧浓度(流量)的换算    我们常规使用的医用氧气吸入器主要以浮标式氧气吸入器为主,所以我们以浮标式氧气为主进行说明。参照医用浮标式氧气吸入器的使用    浮标式医用氧气吸入器的浮标所指示的刻度一般为0~10L/min,意思是每分钟从潮化瓶(水瓶)的出气口流出多少氧气。从出气口流出的氧气通过氧气鼻吸管和空气一起进入我们的呼吸道,由于是混入空气中进入呼吸道的,所以氧气浓度已经大幅度降低了。    无论是治疗还是保健流量都不会超过5L/min,所以下表列出了流量和吸氧浓度的关系。
氧气流出量和吸氧浓度对照表
流量(L/min)
0
1
2
3
4
5
吸氧浓度(含氧百分比)
21%
24~25%
28~29%
32~33%
36~37%
40~41
寻找合理的吸氧浓度(流量)    寻找合理的吸氧浓度(流量)的目的是考虑到经济成本等因素,如果1.5L/min的流量完全可以达到治疗目的,而把浓度调到2.5L/min吸氧的话,效果相同但是每分钟有1升的氧气白白浪费掉了。所以在刚开始吸氧的时候需要先摸索适合使用者的吸氧浓度。    在刚开始吸氧时可以先从小流量开始,比如说胸闷气憋、头痛头晕等缺氧症状发作时,先从1L/min开始,吸入约15~30分钟观察效果,如果症状缓解的话在此浓度持续吸氧即可,如果不太见效则可将吸氧浓度调大0.5L/min,依次类推的寻找适合自己的吸氧浓度(流量)。
 
       本文将对氧吸入法的氧气吸入的浓度及公式换算法详细汇总如下。希望这篇2010《基础护理学》辅导:氧气吸入的浓度及公式换算法能够对考生的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复习有所帮助。1.氧气吸入浓度(1)如氧浓度低于25%,无治疗价值。(2)如氧浓度高于60%,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则会发生氧中毒,表现为恶心、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干咳、胸痛、进行性呼吸困难等。(3)对缺氧和二氧化碳滞留同时并存者,应给予低流量、低浓度持续吸氧。原因:慢性缺氧病人因长期二氧化碳分压高,其呼吸主要依靠缺氧刺激颈动脉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沿神经上传至呼吸中枢,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如给予高浓度吸氧,则缺氧反射性刺激呼吸的作用消失,从而导致呼吸抑制,使二氧化碳滞留更严重,发生二氧化碳麻醉,甚至呼吸停止。2.吸氧浓度和氧流量的换算法,可用以下公式计算:吸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

吸氧浓度计算公式篇2:什么鬼?吸入氧浓度,计算公式不完全正确!


患者吸入氧浓度如何计算?计算公式竟然不完全正确......
作者:华武星
来源:医学界呼吸频道
吸入氧浓度(%)=21+4x氧流量(L/min)
相信绝大多数医务人员第一次接触这个公式都是源于医学教材。《内科学》在呼吸衰竭一章书中说到氧疗,特别指出了鼻导管和鼻塞这两个吸氧装置。而吸入氧浓度与氧流量的关系就是上述公式,前提是:这个公式仅适用鼻导管或鼻塞。
临床中我们经常要用到这个公式,患者做动脉血气分析,需要先了解患者的吸入氧浓度(FiO2),否则得出的PaO2将失去参考价值。
如:两个患者的PaO2都是90 mmHg,一个是吸入纯氧(FiO2=100%)下测得,另一个是吸入空气(FiO2=21%)下测得,两者的意义不一样。所以在谈PaO2时不能忽略FiO2,这其实就是氧合指数,后者等于PaO2/FiO2。
另外,特定条件下(包括呼吸空气下)测得PaO2若患者不是呼吸空气,而是在吸氧呢?还能用60mmHg这个界限来诊断呼吸衰竭吗?不能,这时候还是得用PaO2/FiO2
所以,准确计算FiO2还是必要的。
该公式只适用于鼻导管或鼻塞
为什么?
《ICU主治医师手册》有详细说明。我们以“正常人”的“正常呼吸模式”进行呼吸做简要说明。正常人正常呼吸潮气量为500ml,呼吸频率20 次/分,吸气时间1秒,呼气时间2秒,口鼻咽解剖死腔50 ml(这个估值很重要)。
当用鼻导管吸氧流量为6 L/min(100ml/秒),假设呼气在呼气时间的前1.5秒(75%)完成,则最后的0.5秒几乎无气体呼出,来自鼻导管的纯氧(吸氧流量为6 L/min,即100 ml/秒)将在这0.5秒中将口鼻咽解剖死腔充满。在1秒的吸气时间内,吸气潮气量由3个部分组成:
1)来自口鼻咽解剖死腔的50ml纯氧(100 ml/秒 x 0.5秒=50 ml);
2)来自鼻导管的100 ml纯氧(100 ml/秒 x1秒=100 ml);
3)因为我们假设潮气量是500 ml,所以还需要额外吸入350 ml的空气(氧浓度21%,约20%),则氧气为350 ml x20%=70 ml。
可见,500 ml吸气潮气量中含有220 ml纯氧(50 ml+100 ml+70 ml),则吸入氧浓度为44%(220 ml/500 ml)。也就是说,在“理想通气状态下”,通过鼻导管吸入流量为6 L/min的氧气时,其吸入氧浓度为44%。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将氧流量从1 L/min逐渐增加至6 L/min,则氧流量每变化1L/min,吸入氧浓度大约相应变化4%,这就是上述氧流量与吸入氧浓度关系方程的推算依据。
如果换成面罩吸氧,那上述推算公式是不成立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死腔面积应该包括面罩下的体积和口鼻咽的死腔体积。
面罩吸氧的时如何计算吸入氧浓度?我没有见到相关的计算公式。临床上也经常把上述鼻导管的公式套用到面罩吸氧,这当然是不准确的,但似乎影响也没有多大,因为即使是鼻导管吸氧用上述公式计算也不见得就很准,也只是一个大概而已。还有另外一种情况,通过气管插管导管直接吸氧时如何计算吸入氧浓度?不好说。如果有读者有这方面的资料恳请提供。
为什么说“即使是鼻导管吸氧,上述公式也不见得准确”?
上述我们说了,公式的推算是根据理想状态而来,而临床中绝大多数都不是理想状态,尤其是呼吸衰竭的患者,不可能是理想状态,所以公式仅仅是粗略计算,仅供参考而已。
还是举上述例子,对于同一个患者,其他条件不变,仅潮气量减少1/2,即250ml,则吸气潮气量的构成将发生明显变化:
1)还是来自口鼻咽解剖死腔的50ml纯氧;
2)还是来自鼻导管的100ml纯氧;
3)250ml潮气量中,需额外吸入空气100ml(250-50-100ml),其中氧气有20ml。
250 ml吸气潮气量中含有170 ml纯氧(50ml+100ml+20ml),则吸入氧浓度为68%(170ml/250ml)。
因此,潮气量大或呼吸频率越快,吸入氧浓度越低;反之,潮气量越小或呼吸频率越慢,吸入氧浓度越高。只要通气模式不发生变化,鼻导管或鼻塞可提供相对稳定的吸入氧浓度。
鼻导管吸氧时,把氧流量开到10L/min真的有效吗?
我们经常见这样的场景:患者急性I型呼吸衰竭,主管医师或护士会把鼻导管吸氧的氧流速一下子开到最顶(10 L/min),看着吸氧瓶里面呼啦啦地响,跟烧开了水一样,内心就欢喜,觉得病人应该不会缺氧了。但实际上这样做合不合适?
应该是不合适的。首先,这么高速的氧流量对鼻粘膜的冲击是很大的,很不舒服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感受一下。但可能也有人置疑,都呼吸衰竭了,救命肯定排第一位啦,还管它舒不舒服。此时需不需要换面罩?
鼻导管开到10L/min,不但不舒服,而且起不到我们期待的效果,也就是说吸入氧浓度并未相应提高。根据上述推算过程,我们知道当氧流量=6 L/min时,口鼻咽解剖死腔已经被氧气完全预充,在提高氧流量也不可能进一步增加吸入氧浓度了,不信你可以自己计算看看。此时要提高吸入氧浓度,还是得换个面罩,而且最好带氧贮气囊。

吸氧浓度计算公式篇3:氧气天天吸  关于氧疗你需要知道的 5 个问题


氧疗因效果肯定、方法简便和价格低廉,已成为临床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呼吸疗法。
对任何一个临床医生来说,氧疗似乎都不陌生,但由于对氧疗相关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以下问题和回复来自于站友们的分享,在此表示感谢。
1氧气天天吸:吸氧疑问知多少?低流量吸氧,中流量吸氧,高流量吸氧,流量的数值是多少?低浓度吸氧,中浓度吸氧,高浓度吸氧,吸入氧的浓度数值是多少?吸入氧浓度估算公式(21+4Q)%(Q 为流量),根据这个公式,流量与浓度是否可以对应?一般低流量是 1 ~ 2 L/min,中流量 2 ~ 4 L/min,高流量 4 ~ 6 L/min;
吸氧低浓度 < 30%,中浓度 30% ~ 50%,高浓度 > 50%;
因为吸氧装置的不同,如鼻导管/普通面罩/储氧面罩,吸氧流量和吸氧浓度无对应关系,吸氧公式(21+4Q)% 只是用来简单计算鼻导管吸氧的公式,不适用于面罩的吸氧浓度计算。
当吸氧浓度超过 6 L/min 时,应用鼻导管吸氧浓度很难再增加,所以上面的流量标准也只是针对鼻导管吸氧而言。
普通面罩吸氧流量 5 ~ 6L/min 吸氧浓度约 40%;吸氧流量 6 ~ 7L/min 吸氧浓度约 50%,吸氧流量 7 ~ 8L/min 吸氧浓度约 60%。
储氧面罩吸氧流量 6 L/min,吸氧浓度约 60%;吸氧流量 7 L/min,吸氧浓度约 70%;吸氧流量 8 L/min,吸氧浓度约 80%;吸氧流量 9 ~ 10L/min,吸氧浓度约 90%。
2低、中、高流量吸氧分别在什么情况使用?临床上最常见的如 COPD 等Ⅱ型呼衰的患者适合低流量给氧,可以通过低氧刺激呼吸中枢。急性Ⅰ型呼吸衰竭或心源性呼吸困难可以短时间内高流量给氧。
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不宜超过 6L/分。鼻导管吸氧时,是以鼻咽部解剖死腔作为氧气储备仓,6L/分已能完全预充,提高氧流量不可能进一步增加吸入氧浓度,此时,要提高氧浓度需加用储气囊。
应用普通面罩,氧流量应在 5 ~ 8L/分。氧流量高于 5L,才能将面罩内的绝大多数呼出气冲刷出去,防止 CO2 重吸收。但氧流量也不宜高于 8L,由于解剖死腔和面罩的储气空间已被氧气预充,再提高氧流量,FiO2 也不会升高。
一般认为,在 1 个大气压条件下,吸入氧浓度低于 40% 的氧疗是安全的,吸入氧浓度高于 60% 要注意有可能引起氧中毒,高浓度氧疗时间不宜超过 24 小时。
高浓度氧疗副作用:可导致呼吸抑制,通气量下降,CO2 储留;可引起去氮性肺不张;易导致氧中毒性肺损伤;新生儿吸入高浓度氧,还可能引起视网膜的病变及晶状体纤维增殖症,导致失明。
3应用 Venturi 面罩吸氧浓度最高只有 40% 吗?Venturi(文丘里)面罩两边有孔,根据 Venturi 原理制成,氧气通过狭窄喷射口时形成喷射气流,在周围产生负压,使环境中的空气通过边缝被吸入面罩。
吸入空气量与喷射口氧气流速成反比。喷射口越小,氧气流速越大,吸入的空气量越多。调节喷射口的大小,能分别控制吸入氧浓度在 24%、28%、31%、35%、40%。
Venturi 面罩释放的气体流量超过病人高峰吸气流量时,吸入氧浓度不受呼吸影响。静息状态下,正常人高峰吸气流量低于 30L/min,急危重症病人可增至正常的 2 ~ 3 倍。
呼吸频率快、潮气量大的病人可选择 Venturi 面罩,可精确控制吸入氧浓度,尤适用于 COPD 病人急性加重期氧疗。
4长期高浓度吸氧对患者有损害吗? 如题,COPD 患者,长期大量吸氧 10L/分钟,氧饱和度 80% 左右,这样长期大量吸对患者有损害么?会怎样? 
会有损害,COPD 患者建议长期低浓度低流量持续吸氧。慢阻肺不可以长期高流量吸氧的,高流量吸氧可能抑制呼吸中枢,诱发或加重呼吸衰竭,还会导致肺纤维化。
氧中毒:其特点是肺实质的改变。主要症状包括胸骨下不适、疼痛、灼热感,继而出现呼吸增快、恶心、呕吐、烦躁、干咳。预防措施:避免长时间、高浓度氧疗,经常做血气分析,动态观察氧疗的治疗效果。
肺不张:吸入高浓度氧气后,肺泡内氮气被大量置换,一旦支气管有阻塞时,其所属肺泡内的氧气被肺循环血液迅速吸收,引起吸入性肺不张。主要症状包括烦躁,呼吸、心率增快,血压上升,继而出现呼吸困难、发绀、昏迷。
预防措施:鼓励患者作深呼吸,多咳嗽和经常改变卧位、姿势,防止分泌物阻塞。呼吸道分泌物干燥:氧气吸入后可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主要症状包括呼吸道分泌物黏稠不易咳出,且有损纤毛运动。
预防措施:氧气吸入前一定要先湿化再吸入,以此减轻刺激作用。呼吸抑制:见于 Ⅱ 型呼吸衰竭者(PaO2 降低、PaCO2 增高),由于 PaCO2 长期处于高水平,呼吸中枢失去了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
呼吸的调节主要依靠缺氧对周围化学感受器的刺激来维持,吸入高浓度氧,解除缺氧对呼吸的刺激作用,使呼吸中枢抑制加重,甚至呼吸停止,主要症状为呼吸抑制。
预防措施:对 Ⅱ 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给予低浓度、低流量(1 ~ 2L/min)给氧。5百草枯中毒患者为什么不能高浓度吸氧?百草枯中毒患者肺内产生大量氧自由基,破坏肺组织,导致肺纤维化和呼吸衰竭。吸氧应该是使氧自由基产生更多,加重肺损害。
百草枯成人致死量为 2 ~ 6 g,吸收后迅速分布到全身组织器官,1 ~ 4 小时血浓度达到高峰,主要分布在肺组织及骨骼肌。
目前对百草枯尚无特效解药,其治疗主要包括保持气道通畅,维持血压及各器官功能,减少毒物吸收剂促进毒物排除。
通常,轻、中度低氧血症不宜供氧,因为吸氧会加速氧自由基形成,增强 PQ 毒性和病死率,PaO2 < 40 mmHg 或出现 ARDS 时,可吸入 21% 以上浓度氧气,将 PaO2 维持在 > 70 mmHg,但若患者出现严重呼吸衰竭,即便是使用机械通气治疗通常也无明显效果。
氧疗过程中的特别提醒 
1. 吸氧导管必须放置在有效部位 
这一问题看似简单,但常常在临床中被忽视,严重影响氧疗效果,甚或延误抢救时机。临床抢救中,在气管插管后仍将吸氧管留置在鼻腔的现象屡见不鲜,这如何能达到氧疗的目的呢?
如患者以张口呼吸为主时,应将吸氧管放置在口腔内而不是鼻腔内,此时如使用鼻塞式吸氧管,应将鼻塞部分剪去以免其误吸入气管。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时应将吸氧管置入到插管内并固定,在固定吸氧管时应注意不要堵塞插管管口。
2. 吸氧浓度估算
鼻导管及普通面罩吸氧时,受患者呼吸深度频率等影响,即便在氧流量相同情况下,不同患者吸入气氧浓度差别较大。根据公式 FiO2(%)=21+4×给氧流速(L/min)的计算结果,计算求得的 FiO2 只是个大概值,实际 FiO2 数值常低于计算值,而且随流量增加两者差距增大。
此时无论如何增加给氧流速,实际 FiO2 很难提高到 50% 以上。由此可见鼻导管及普通面罩吸氧时是不会引起氧中毒的。
3. 氧中毒认识上的误区
临床中往往过度夸大氧疗可能引起的氧中毒,在非呼吸机给氧的情况下(即开放式给氧时)很难发生氧中毒,因为在常压开放式给氧时,FiO2 很难大于 0.6。
即便是呼吸机给氧时,应该首先考虑保证 PaO2 不低于 50 ~ 60 mmHg,在保证 PaO2 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 FiO2。
如果 PaO2 得不到保证,应用纯氧通气也是完全合理的,相对于维持生命而言,氧中毒可不予考虑。因为严重缺氧可迅速使患者死亡,此时如因顾虑发生氧中毒而限制 FiO2 是十分机械的做法。
比如在心肺复苏时,应尽可能采用高浓度氧或纯氧来维持通气,以尽可能提高和保证组织供氧,当然复苏成功后应根据情况及时将 FiO2 调整到安全范围。
编辑:王妍
呼吸君雾化如何做?微量泵如何调?药物如何用?回复 0517,实用呼吸科技术全部打包送给你;回复「绑定」,还可获得 5 个丁当,下文献下 PPT 兑换各种奖品哦。

吸氧浓度计算公式

https://m.shanpow.com/xz/320019/

推荐访问:如何计算吸氧浓度
《吸氧浓度计算公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相关阅读水瓶座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