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歇后语
西游记第八回篇(一):《西游记》揭秘连载-----第八回《西游记》揭秘连载-----第八回作者:挪威龙王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第八回开篇是一首词牌《苏武慢》的诗词:  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迷了几多年少?毛吞大海,芥纳须弥,金色头陀微笑。悟时超十地
西游记第八回

西游记第八回篇(一):《西游记》揭秘连载-----第八回


《西游记》揭秘连载-----第八回
作者:挪威龙王
 
 
         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第八回开篇是一首词牌《苏武慢》的诗词:  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迷了几多年少?毛吞大海,芥纳须弥,金色头陀微笑。悟时超十地三乘,凝滞了四生六道。  谁听得绝想崖前,无阴树下,杜宇一声春晓?曹溪路险,鹫岭云深,此处故人音杳。千丈冰崖,五叶莲开,古殿帘垂香袅。那时节,识破源流,便见龙王三宝.
这首词,意境深,且是一部诙谐轻松的西游记中,最为深沉与伤感的一段文字。轮回沦落中人,虽然难于自知,品味这一诗词,恐怕有莫名其妙的,没心情愉快的。为什么?因为他道尽了人生难返的实状。与之对应的,则是须菩提祖师关于道门的述说。祖师述说道门,是看不见的伤感。这一首词,算是可见的伤感。
  这首词,跟后面的故事似乎有点脱节。本回的回目是《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内容自然是佛祖定下传经取经之事。  为甚伤感,因为他写出了失去了法的三界内无望众生之空自挣扎,拿假佛法当真佛法,用无用的禅关、死磕钻牛角尖的磨文字之砖、积空理之雪,沉溺死途的禅宗乱象。  毛吞大海,芥纳须弥,说得是真世界在微观,微观通须弥大山,真佛所在之地,并非人心所见的大小概念之处。绝想崖前,应该是放弃俗世人心之后的无思无虑之真知。无阴树,别告诉我说这个是比喻啊,不是的。  如来回到雷音宝刹之后,还没落地,还在天空彩云之上的时候,就赶紧对下方前来迎接的众神仙发表了一番感慨。如来是这么说的:“我以甚深般若,遍现三界。根本性原,毕竟寂灭。同虚空相,一无所有。殄伏乖猴,是事莫识。名生死始,法相如是。”  他说,我用我非常深的法识,穿透了三界内一切存在,包括过去现在未来,却发现,这个乖张的猴子,居然看不到他的根本性原之存在,看上去竟然是寂灭之死相、虚空之相,什么都看不到啊。这个乖张的怪猴子,看不到他根本的来源与来历。从我们三界内生命看,他是活的,但是从找不到根源这个事实上,他定会灭亡的。法相就是这样。  一番话激起了大众的好奇心,等到如来登上莲台坐下,众神仙赶紧围上来询问:“那厮闹天宫搅乱叛逃大会,到底是怎么回事?”如来就简述了整个过程。众神听说已经搞掂孙大猴,并且还举行了安天大会,什么都摆平了,就高兴的不得了。这件事情,就这么暂告一个段落。  但是这不代表隐忧也跟着消除了。孙悟空做不到性命双修,只修命,不修心性,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落得个重回三界、再落五行,只不过被封存了一切,没有落到被消灭的地步。孙悟空,就像一个人被埋没的本性一样,被尘世之土深埋,没有变质、也不能发挥作用。假如是让他投胎去南赡部洲,估计早就堕落得被打下十八层地狱去了,更别说还能保有神通,去取经。  且说如来之灵山胜境,这里是:去来自在任优游,也无恐怖也无愁。极乐场中俱坦荡,大千之处没春秋。这诗说的是如来所在之天国,没有人间的七情六欲之侵扰,永恒的愉悦、幸福,极乐呀。并且,这儿也没有人间的春夏秋冬之时光,就像前面一段赞文描述的,永远是日日开花、时时果熟,时间场空间场完全跟人间不同。并且从物质生命的变化上来讲,是不灭不生,不增不减。  天上是这般的幸福,那么人间呢?佛祖居于灵山大雷音宝剎之间。一日,唤聚诸佛、阿罗、揭谛、菩萨、金刚、比丘僧尼等众曰:“自伏乖猿安天之后,我处不知年月,料凡间有半千年矣。今值孟秋望日,我有一宝盆,盆中具设百样奇花、千般异果等物,与汝等享此盂兰盆会,如何?”概众一个个合掌,礼佛三匝领会。如来却将宝盆中花果品物,着阿傩捧定,着迦叶布散。  盂兰盆(梵文Ullambana),据说是倒悬的意思。这个节日就是用诵经、法术等替那些沦落鬼道、地狱的亡灵——尤其是那些连地狱都进不去的孤魂野鬼——消除一些业障,从而让他们有个更好的选择做好人重来的机会。从历史资料上看,中国传统道家跟佛教有着惊人一致的看法与做法,就是认为有很多生灵作恶太多导致下阴间受苦,因为他们都是在无知中犯罪,所以就可怜他们,帮帮他们减轻一下。  但是这事情,如果是如来佛亲自出面来参与这个事情,你就知道,人间堕落的太快了、堕落的人,也不合理的多了起来了。为什么不合理的多了起来?跟你说,就是N年之前,孙悟空给闹腾的,导致天上与地上的循环对应关系出现了停顿,补充跟不上。  小说中后面有提到,说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是发生在王莽篡汉的时代。王莽在位时间段为公元8年~23年,唐太宗贞观之治时间段为公元627年~649年。时间上出入有点大,但是小说毕竟不是历史,为什么把孙悟空逆天跟王莽篡汉放置在一起相提并论呢?那应该是性质相同,都搅乱了历史,都自以为自己是块大材料的不上墙的泥巴。  喂,且住,小说中说得是如来给众神仙享用花果品物,这不是美滋滋的吃上了,这明摆着是庆典呀,你怎说如来参与超度那些鬼魂了?  问题的症结在哪儿?在于那些鬼魂恶鬼的罪业。那天大山大的罪业,凡人念念经就能消去?凡人念经可以消去自己的一些罪业,别人的则是万万的不成。和尚道士念也不管用,别以为和尚道士道行高、有些成就与法力,消掉别人的罪业,一样是万万不成的,就连他自己的都搞不定,何况别人。  谁真正的承担这些被额外剥离的罪业呢?那就得那些生灵所对应的各自所来天界的神仙、或者是他的生命对应的天界的神仙。得他们来参与承担,那些到达佛之境界,获得佛之正果的大神仙。就比如你杀过一个人,那个神仙要替你还命的,多么可怕的事情,想想就觉得难过。  地上每举行一次盂兰盆节、办一次水陆大会,超度一些堕落恶道的生灵,天上的神仙就要承担一次。那些花果,如来佛是给他们这些付出的神仙以补偿的。  人敬仰和信赖他们,他们给予人们福报,人类变好了,他们也清爽,这是一场天上和人类的循环互助。
 
 
第八回(2)  愚盲昧昧上不来  众菩萨献毕,因请如来明示根本,指解源流。小说没有写下来如来究竟说了什么。却直接跟着写,如来接下来所作的决定。  如来讲罢,对众言曰:“我观四大部洲,众生善恶,各方不一:东胜神洲者,敬天礼地,心爽气平;北俱卢洲者,虽好杀生,只因糊口,性拙情疏,无多作践;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但那南赡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
  根据如来所言,偏偏又是这个南赡部洲最差劲儿,在第一回书中就说到,孙悟空第一次飘洋过海来到南赡部洲寻仙访道,就发现这个鬼地方——“见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更无一个为身命者。正是那: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南明离火,代表人的心智,代表人心。孙悟空在这个神智昏茫的鬼地方串长城,游小县,不觉混迹八九年馀。  合该孙悟空跟这鬼地方有孽缘。孙悟空在这里沾染了一身的俗气修不去,大闹天宫偷吃仙丹断了这地方的营养供给,又一脚踹翻了老君八卦炉,满炉子火坠落这地方形成八百里火焰山,然后他又被如来佛一巴掌拍下来,压在这地方猫了五百年。这是什么,这就是剪不断理还乱的轮回中恩恩怨怨,纠结不清,继续下去将永无出头之日。
  为什么南赡部洲一直这么差呢?东胜神洲者,敬天礼地,跟三界内的上下层面都沟通良好,循环通畅,自然顺风顺水。北俱卢洲者,虽好杀生,只因糊口,性拙情疏,无多作践,那就是本性良好,正直善良的本色不改,鬼怪惧之,神灵佑之,当然不需要操心。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不但上下沟通循环良好,还善于自养真性,好的不得了。那南赡部洲呢,上下不沟通,左右不沟通,人跟人也没有正常的沟通,人心险恶,精神的大山完全崩溃、沙化。这样的社会,自然是死亡的社会。  然后如来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呢,就是他创造了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解决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并且通过知晓因果报应、地狱还罪的可怕,也顺便改善改善上下沟通的问题。但是如来说的很保守,如果那南赡部洲的人等能请到他的真经,他能打包票的,也就是只保证能可以劝人为善。哈哈哈,你以为佛教佛经能保证普罗大众得法上天?做梦去吧!佛祖本人都不这么打算的。  嘻!会有人这么嘲笑我。西游记不是明明白白的写着人家师徒五人得道成佛成圣的吗?你就敢瞎说!是呀哈,这五人,无一不是天界本有的、或者已经上天的,没有一个是真正的凡人,没有一个是凡人起步开始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这四位,都是带有神通功能,直接从高层起步的。唐三藏,表面上看是肉眼凡胎一个,可是直到看到最后总结众人修炼成果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唐三藏首先是保留了之前的果位层次,一点没有下掉,并且他是从一出娘胎,就开始在修炼的路途上了,直接向更高层进发。唐玄奘只不过是被屏蔽了神通而已。  诸菩萨闻言,合掌皈依,向佛前问曰:“如来有那三藏真经?” 诸菩萨闻言,合掌皈依。皈依只不过是凑上前去,作倾听状,并非代表其他。所以说,对佛祖来说,信徒们皈依不皈依,差别不大,也就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姿态,甚至连象征意义都不大。
  如来曰:“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三藏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经,正善之门。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询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化众生,却乃是个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谁肯去走一遭来?”  “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事实上,后面小说中根本没有提到说传给了唐三藏他们法这一藏,你知道,并且经也不是真经、甚至不真之经都是不全的。法这部份,是他们几个取经人在路途中自悟自得,除了他们各自的本人,谁也没得到。所以说,给不给他们都一样,反正已经得了。至于说那些普通的僧俗,给了也得不到,真经都看不懂,何况真法那就更是看不懂了。  这个状况,完全符合历史。如来讲经,真经乃是不着文字,心悟心得,无有文字,也没法儿用文字表述。流传中如来的话随着历史而日渐错讹,翻译成中文又翻译误差偏差加人为的误差加人为的添油加醋,自是成了有文字的不真之经。还是佛陀们心里明白,早有远见。如来佛说:“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旨要”。燃灯古佛说:“东土众僧愚迷,不识无字之经。”这两位大佛说的简直是赞极了,直到今天,还有那几个愚迷之众,以为他手里捧的是佛祖的不变不动的真经真法呢。
 
 
 第八回(3)   观音菩萨教外别传
  小说写到观音菩萨应声出身,表示愿意前往东土寻找取经之人。这时候,非常细腻的描写了一下观音菩萨的形像。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对于人物的穿戴描写之细腻逼真多姿多彩,举世罕见。说到观音菩萨,那自然是很漂亮了,其中有一句说她“碧玉纽,素罗袍,祥光笼罩;锦城裙,金落索,瑞气遮迎。” 祥光笼罩,瑞气遮迎。意思是当观音菩萨站出来的时候,她身上开始绽放出光芒了。  之前所有的神仙出场,包括菩提祖师、如来佛祖,除了那个定海神珍,都没有这样。为什么观音菩萨这时候会放射祥光瑞气?那一定是非常重大的事情要去完成了,其重大之程度,甚至比收复大闹天宫的孙悟空还要重大。
  这时候还介绍了观音菩萨为何也常居于三界之内的南海珞珈山潮音洞。是因为她在担当解除世人的八难、做普度众生的事情。“救苦寻声,万称万应”,这个角色,颇似现在幼儿园照顾小朋友的阿姨。
  如来看见菩萨愿意出马,表示非常高兴,说:“别个是也去不得,须是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方可去得。”在如来这儿,就这时刻在场的,有三千诸佛、五百阿罗、八大金刚、无边菩萨,哪一个不是法力高强,神通广大?这跑跑腿儿、安排安排几个修道人的修行之路的小事情,对于这么些个大神来说,对谁都是小菜一碟儿。
  如果说只有观音菩萨能办得此事,说明这个事情不是普通的菩萨和佛能办的,涉及的层面太大了;说明观音菩萨远在那三千诸佛、五百阿罗、八大金刚、无边菩萨之上,只不过是她到下界来做事情了;说明如来佛也不是普通三千诸佛的境界层次,也是更高;说明观世音菩萨之如来佛之上;也有一种可能,这件事情跟观音菩萨的来源有关系,除了她谁都不能办理……反正是,这么一连串的推理,反推出天上的实际情况,根本就不是现在流传佛经中所说的情况。触目惊心,触目惊心啊。
但是从小说提到的那些事情来看,观音菩萨做的事情没啥特殊的呀……你瞧:安排师徒五个修炼的关和难,安排他们遇到过不去的关难的时候该哪个神仙出面,安排玄奘的转生、离体转生……等等这些事情,都是普通的菩萨可以轻松解决的。但是,佛祖的话,也是绝对不会空说的,这个是一定的。
  菩萨道;“弟子此去东土,有甚言语吩咐?”然后如来回答的话儿非常奇怪。如来道:“这一去。要踏看路道,不许在霄汉中行,须是要半云半雾;目过山水,谨记程途远近之数,叮咛那取经人。但恐善信难行,我与你五件宝贝。”即命阿傩、迦叶,取出“锦澜袈裟”一领,“九环锡杖”一根,对菩萨言回;“这袈裟、锡杖。可与那取经人亲用。若肯坚心来此,穿我的袈裟,免堕轮回;持我的锡枚,不遭毒害。”……如来又取三个箍儿,递与菩萨道:“此宝唤做 ‘紧箍儿’,虽是一样三个,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紧禁’的咒语三篇。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他若不伏使唤,可将此箍儿与他带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念,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来。”  如果东土之人,对佛祖的佛法有些尊敬,就不说笃信吧,就尊重佛祖、敬重法,就这样的话,佛祖都会自己去把法送去给东土众生。神就是这样的,你承认人家、尊重人家,人家什么好处都愿意给你。但是就是因为东土众生对神的尊敬已经抛弃,不信居多了,所以想要脱离堕落入地狱的风险,就需要额外吃苦、自己去经历千万般的苦,去求法。“我待要送上东土,叵(pǒ,不可)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要旨,怠慢了瑜迦之正宗。”
或许有人会觉得,哼,你佛祖不说自己是修善的嘛,不说是慈悲的嘛,为啥要跟人一样的斤斤计较?
 
你不是可怜人嘛,为啥还要人吃苦来求你?
 
太bu厚道了,说一套做一套。  嘿嘿,啧啧,有这想法的人,应该经常有的吧……佛国阴谋之类的说法,因此就产生了,有网友推荐一个也是姓吴的以阴谋解读西游的阴谋,花时间大概瞄了一下,怎么说呢,不懂装懂很可怕。但是人家怎么说是人家的事,谤道谤佛的人,哪个朝代都是有的。但是呢,之所以歪曲的说法越来越盛行,乃是因为真正解读的人太少了,越来越少,因为吃力不讨好。偏听则暗、兼听则明,有了不同的说法,读者就有了对比的机会,有了对比的机会,就有了选择的余地。  不了解中国古代修炼文化的读者,想读懂这本书是不可能的。鄙人也是自幼喜好研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西游记原著是从初中就开始看。研习了这么多年,才换得有一天看这本小说,忽然豁然开朗。就鄙人自己的感受来说,看懂西游记,是在看懂了易经、吕氏春秋、性命圭旨、抱朴子、麻衣相,以及一些佛经、道经、还有一些传统武术古籍,并且有些东西,好歹都曾经自己肤浅的玩了一玩,有了亲身的体验之后,才知道,小说中说的不少东西,对于没有感受的人,实在是不为人知、不足为外人道啊。  悟元子刘一明道长的西游原旨,对于没有自己玩过易经的读者,可能不太清楚里面的卦象是什么。没有了解过九转丹、了解不深入的,不知道他看出来小说中隐含的卦象,对修道人来说,是怎么样的天机。那是天机运转的规律、轨迹,看到他这地步,可以说已经知道怎么去夺天之机了,多么可怕的修道成就啊!说起来都觉得惊心动魄。可是对一般的人来说,就是一堆枯燥的没趣味的东西,甚至是有阴谋在里面。  但是呢,假经万卷书、真传一句话,确实如此,一旦说破了,那就看起来清楚明了,并非什么玄玄乎乎的,人人都能看得明白。
 
 
本博注:
刘一明,清代著名道士,号悟元子,别号素朴散人,山西平阳曲沃县(今山西闻喜县东北)人,全真龙门派第十一代宗师,是继王常月后,乾隆嘉庆年间全真龙门派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刘一明“幼时习儒,年未二十,大病者三,几乎陨命,因病有悟,遂而慕道”。他的《会心内集》说,当他十七岁时,身得重病,百药无效,次年赴甘省南安养病,愈医愈重,幸喜真人赐方,得以除病。十九岁外游访道,二十二岁于榆中遇其师龛谷老人,劈破旁门,口授心印,从前狐疑,冰消瓦散。此后,为求参证,居京师四年,河南二年,尧都一年,西秦(今甘肃靖远县)三年,来往不定者四年。十三年间,三教经书无不细玩,然于疑难处,总未释然。乾隆三十七年,再遇仙留丈人于汉上,经其指点,“十三年疑团到此一棒打为粉碎矣。”      刘一明一生足迹遍布陕、晋、甘、宁诸省。他说:“……算来前后二十年,五峰焕然气贯串。”刘一明后半生一直隐居甘肃榆中县栖云山、兴隆山修道,设坛传教,著书立说,成为陕、晋、甘、宁一带颇具影响之全真龙门派道士。
 
 
第八回(4)  如来的法宝  如来道:“这一去。要踏看路道,不许在霄汉中行,须是要半云半雾;目过山水,谨记程途远近之数,叮咛那取经人。”
  菩萨下界,探路是一层天、一层天往下走。半云半雾?哈哈,这个是文字障,云雾乃原始之水演化物质的形态,每层天,菩萨都在其原始之水上行。当有一日修行者修到这一层天,肯定是一切早就铺就好了,成了怎样,不成怎样。成了物质怎么演化,不成物质怎么演化。每个修道人情况都不同,菩萨定要事先安排妥当。  菩萨安排,可不只是两种情况,却是两类情况,每类都有众多种可能性发生,每种可能性,菩萨都算计好了。唯有如此,修道人只要心坚,才可以修成。不然的话,心坚也没用。修道人修炼的过程,却更是佛和菩萨艰辛的过程。
  如来道:“但恐善信难行,我与你五件宝贝。”一旦踏上西行之路,全都是艰难险阻,换成一个普通的人,肯定是走不了多远的。就算是一个一心修道的意志坚强的神通广大的修道人,一样不成!修道人,必须有神仙的法宝保护。修道人脆弱吗?不是,脆弱的人肯定就不会踏出这一步。那为什么一定要神仙法宝护身?因为一旦踏上西天之路徒,所有的妖魔鬼怪都不再把你当作一个普通人了、就把你当作一个必须拦截的、必须吃掉的业主、欠债潜逃者。在它们眼里,它们是你的债主!你去西天,等于是赖帐不还要逃跑。  “穿我的袈裟,免堕轮回。”在没有修出神体的修道人身上,下一个保护罩,这个保护罩直接通联着佛祖。保护罩什么用途?免堕轮回。什么意思呀?那就是他神体还带着一般人的肉身,但是从三界中隔离出来了。对,第三次,我们看到了神仙在三界内制造出一个孤态的时空泡。
  “持我的锡杖,不遭毒害。”不对,一路上陈玄奘没有少遭毒害吧,经常给搞得七荤八素的。嘿嘿,可看到佛祖在这句之前的那句:“若肯坚心来此,……”
  不管遇到什么,只要陈玄奘的信念坚定,佛祖的法宝是绝对不会失效的。问题是,陈玄奘经常是东摇西摆。这个坚心,不修行的人看了也糊里糊涂、不知所云、以为虚言骗人。是的,一般不修行的人,是没有产生过此心的,也不可能知道怎么回事,正常。
  在佛祖的锦澜袈裟中,隔绝的时空泡内,玄奘所经历、所感受的一切,其实,已经是经过一层处理的、见解的、虽然逼真度百分百、但是的确是完全是——虚拟的了。
  当然了,修道人如果遇到什么困难恐怖都心坚不动,那佛祖立马儿就拉他登上佛位莲台,绝对滴。那也不用修了,还修什么嘛。修道人就是在动摇中选择,在选择中挑选菩萨在每一层天铺就的无数条路中那些正路,只要挑中一条,那立刻就升级,完成这一层的修炼。
  佛祖的锡杖,乃是佛祖弟子的标志,持杖表示承佛的法传,是佛的人。  如来又取三个箍儿,递与菩萨道:“此宝唤做‘紧箍儿’,虽是一样三个,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紧禁’的咒语三篇。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他若不伏使唤,可将此箍儿与他带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念,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来。”
  以前读到关于如来的箍儿,都觉得如来佛真是狠人,尤其是陈玄奘,更是觉得看起来蔫茄子,咒起最帮他的孙悟空来可来劲儿了。
  后来才发现,这个箍儿,是一个现世报的机关。它把一个人脑袋中的恶念,会造成的恶业,与将来恶业反噬的痛苦,之间的这个很长的时间差,给消掉了。它是一个时空通道,把将来的果直接跟现在的因挂起来,变成如影随形的同步关系,并且是把各种各样的苦难转换成单一的疼痛。悟性好的修道人,一说自然会会心的微笑。
  制造这样一个箍儿,真的是得贯通天上和地下的法力,穿透各个层面的时空,把其中的循环因果关系,能够在一个单独的时空中再造,并且再呈现到修道人能感受的程度。修道人的身体,始终在这个隔离的孤态的时空泡中,三界内的其他的生灵看不见、也感觉不到。
 
 
第八回(5)谁来取经 早有缘定  观音菩萨带上五件宝贝,领着徒弟惠岸行者离开灵山,下界去了。那菩萨到山脚下,有玉真观金顶大仙,在观门首接住,请菩萨喝茶。观音菩萨告诉大仙说,取经人大概约莫两三年就可以到这儿了。  谁都知道,小说西游记写唐僧师徒一共花了十四年时间跑到西天的。但西天取经的整个路程、关难、都是观音菩萨一手安排的,菩萨说的话,怎么可能跟实际的取经时间出入这么大呢?莫非是反应众生难度的窘迫状况?众生之难度,每个神仙都太清楚不过了,压根儿用不着说的。并且只要一提到东土,那个南澹部洲,谁不知道那儿的众生愚迷嘛。  我看最大的可能是,菩萨说话的对像玉真金关顶大仙所在的层面,菩萨他们聊天的时候,在灵山脚下,时空场比山上如来所在的层面更接近于世人。这个用不同层面时空场的理论,能很好的解释菩萨说的这个时间的。
  菩萨半云半雾的安排修炼的路途,小说写了一首涵义深深的诗:“万里相寻自不言,却云谁得意难全。求人忽若浑如此,是我平生岂偶然。传道有方成妄说,说明无信也虚传。愿倾肝胆寻相识,料想前头必有缘。”
  神仙们度人,都是这样及其辛苦的安排的,但是谁能真的得到这个神仙的法,走到终点,笑道最后,那可是说不准的事情。如果说真的是这么寻找弟子的话,那谁能进入正法修炼岂是偶然的?传法传道都是经过非常周全的安排,这对于现代人来说已经成了瞎编的故事,就算你观音菩萨跟他当面讲、苦口婆心的说,他就是不信,神仙们也无可奈何。对于那些神仙们倾尽心智寻找的能够认得出这个道与法的人啊,那必然是前缘早定,命里安排。  这段话说得修炼最核心的涵义,一个是缘、一个是悟。所以呀,你想修就修?没门。你觉得你行?没戏。人家度的,都是前缘所定的人,门外的人只是看热闹的。
  师徒二人正走间.忽然见弱水三千,乃是流沙河界。菩萨道:“徒弟呀.此处却是难行。取经人浊骨凡胎,如何得渡了”大家注意,等到玄奘来到此处,过了流沙河界,他就要抛弃浊骨凡胎的。因为过得流沙河,他师徒五人,算已经五行齐备,开始更高层面的演化了。  弱水究竟是什么水,会让鹅毛也沉入河底,凡人也无法渡水?一种可能的就是好比“银河之水”,看上去是水,却是星云,对进去的人来说几乎就是真空一样的。如果比作人心,那就是常人的七情六欲所不能承受的寡、薄、稀、空。就像喝到一种气温加热到某个温度的水,让人类所在低层一面所产生的情感和感受,不能承受。
  然后河中就蹦出来一个丑陋的妖魔来,不消说,是卷帘大将他老哥啦。这老哥的出场,有两个亮点,一就是丑加怪,二就是不分青红皂白,上来就打人。
  丑和怪,是他内心扭曲和晦暗时间太长了,导致外形的变化。  上来就打人是怎么回事呢?这个我认为是因为他长期处于巨大的痛苦、仇恨、和嗜杀的心态,痛苦、仇恨,能让一个人的智商接近于零。长期处于痛苦,导致思维断裂,不能形成任何长度的逻辑。这导致他看见活物就只有一个想法,杀了弄来吃。
  小说中写道,他处于什么样的剧痛中呢,“七日一次,将飞剑来穿我胸胁百余下”。你想吧,他每个周末都不能度假,反而要被飞剑刺穿胸肋一百多下,多大的痛苦啊。并且他还不能死,死不了,想死也没门,地狱拒绝他。
  苍天啊、大地啊,为什么玉皇大帝如此残忍对待我们忠厚老实的卷帘大将呢?人家不就仅仅只是“在蟋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盏”,因为一个破杯子,居然这样残忍惩罚一个大将军,真不是东西!
  哈哈,是这样吗?其实每周一刺的惩罚,乃是因为他三两日一次的吃人。他不停的吃,就不停的刺。但是他显然是搞错了惩罚和吃人的关系,也浑然不知吃人有罪,他只想着他自己吃饱拉到,却不知吃人是天大的罪恶。于是,他就这样陷入了永无终止的恶性循环。
  通过上面的事情,应该不难看出,这个卷帘大将的理智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岂止是没资格继续做神仙,连当人都是粗糙的恶棍一枚。  那么,前面他提到自己在灵霄殿下侍銮舆当一个卷帘大将,失手打碎了玻璃盏。这个事情,其实在天庭上,的确是蛮严重的。神仙,什么样的脑筋才是神仙?那是他必须是一念如铁注的一样纹丝不动,达到那种不变不动的,才有资格上天的。失手打碎玻璃盏,说明什么您意识到没有?这意味着他的思想中已经被杂质侵染,严重程度,堪比人类的不能集中精力做任何思考。哎,几乎就是植物人的啦!  说到沙和尚,估计你也想起来那个被贬下凡间的金蝉子,他在佛祖讲法时候开小差走神儿,跟沙和尚是一样的严重问题,精神被外邪入侵了。以及那个天蓬元帅猪猪哥,起色念是怎么回事?同样是被来自地狱的阴邪之物入侵思想造成的。
  不是前面咱们说过,不断有人类修上去,天上的神仙也是不断的有人掉下来。
  但是,但是,更奇怪的问题,出现了……
 
 
第八回(6)  沙悟净的痛苦  什么奇怪问题,暂缓再说。且说卷帘大将上来就要抓观音菩萨。却被惠岸行者挡住,然后两个人打得不可开交。其实他能动得了观音菩萨吗?想都不用想,他根本就沾不了菩萨的边儿。可是为啥菩萨就是不动弹,然后惠岸行者还要苦哈哈的跟他打呢?惠岸行者跟着菩萨做徒弟,遇到什么小麻烦徒弟跑前跑后的出力,是他自己的修行过程。名义上他作为一个降魔力士、很威风,实质上,是他在菩萨的看护下修行,这样是对他作为一个修行人的安全保障。菩萨压根儿就不需要他的保护,是菩萨在保护着他。但是看他遇到问题是不是挺身而出,是如何的动脑筋、处理问题,那可是他一点也不能含糊地修行之路。  打啊打啊,这怪物忽然觉得,自己在流沙河这N多年,还从来没有遇到过如此强悍的对手,莫非不是一般人?这时候,他才想起来问问这强悍小孩是哪里来的和尚。然后他一听说刚才他准备吃掉的那人就是观世音菩萨,才着急忙慌的拜见观音。
  观音菩萨听了他的来历,一语道穿他现在的状况是罪上加罪。于是就劝他跟随即将到来的取经人一起去西天拜佛求经。尽管已经迷失不堪,卷帘大将本来就是修道有成的天神,一听说就毫不犹豫的表示愿意加入取经的行列,也就是说,一旦发现有正路可走,他立码儿就选择正途,也不问有多少艰难险阻在前面等着。你看人家,迷失到这一步,依然对修道的正途一见就入,对比一下现下的时人,简直是上士中的上士。所以说,西天取经路途中,相比之下,作为凡人的玄奘,迷糊的最厉害,需要悟的最多;其他几个人相比就需要悟的算是很少了。  玄奘作为凡人,悟的很艰难,但是他成就的果位是最高的。其他几个人一上来就不是凡俗人等,各有神通在身,遇到事情也迷惑比较少,那么相比玄奘,他们的境界提升,也没有那么大。孙悟空,本来就离佛的境界差的不多,得佛的正果也就提升一点。卷帘大将本来的境界,离罗汉也不甚遥远。猪八戒这厮,充其量也就是维持原有境界了。  因此可以说,修炼主要依靠的是悟,神通是辅助的。
  已经变成怪物模样的卷帘大将对菩萨说了一件骇人听闻的事情:“我在此间吃人无数,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头,抛落流沙,竟沉水底。这个水,鹅毛也不能浮,惟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水面,再不能沉。我以为异物,将索儿穿在一处,闲时拿来顽耍。这去,但恐取经人不得到此,却不是反误了我的前程也?”  这家伙,一年要吃上至少120人左右,十年就得上千人供他享用。他自说在此吃人无数,那可能他在这儿也呆了上百年了吧。真是罪恶大大的。每周一次的飞剑来折磨他,说起来都便宜他了。一个人,如果能力强大,却又不得法、不走正路,结果就是他这样,造业无数,罪恶滔天。
  但是他吃了九个取经人,骷髅居然可以漂浮在这连鹅毛也飘不起来的弱水之上。说明了,他吃掉的这九个取经人,都是已经出离五行,脱得凡胎肉身的得道者。他这儿是去西天取经的必由之路,假如他没有吃掉这九个取经人,东土不待佛祖定下玄奘取经,可能也早就有取经人到达西天取得佛经了。而且他们比玄奘还有道行。这么说起来,他的罪业比吃一个普通人又大了一圈。每七天一次的飞剑之惩罚,简直都可以说他赚了。  那么,观音菩萨叮嘱他把这九个取经人的骷髅头挂在脖子上,大有深意。等到最后他们师徒五个到得西天的时候,也就是把这九个取经人的遗骸带到了西天。佛祖自然也就安排了这九个不得正果的取经人灵魂以更好的去处,化解他造下冤孽。嘿嘿,取经之人,说起来是5+9,乃是14个呀!跟这个14年的取经时间,是不是有点巧合呢?
  “但恐取经人不得到此,却不是反误了我的前程也?”他这一句话,已经定了将来他终极果位:只顾自我解脱。
  前面说到了什么奇怪问题呢?您想一想,小白龙、卷帘大将、天蓬元帅、孙悟空,本来这一干神仙,都不是佛体系的,龙族,道的体系有,佛的体系也有,四海龙王乃是水龙,隶属道体系。卷帘大将、天蓬元帅隶属玉皇大帝的天宫,自然是道的体系。孙悟空,跟他的第一任师父菩提祖师一样,非佛非道。可是他们最终都走到一起,跟随本来就是佛体系的金蝉子修行,似乎是入了佛门嘞……  这个是否说明佛门普度众生,法力更强大?其实不是。问题非常复杂。佛门自然是讲究普度众生的。但是呢,真正的按照佛门的规矩来说,他们只度本属自家体系的生灵。如来佛想要救度其他体系的众生,简直是太难太难太难了,这么说吧,基本上是不可能。耶稣当年传法,看来自各个天国深陷罪孽的生灵被贬到人世间挣扎沉沦,耶稣可怜这些世人,试图救度他们,到自己的天国。结果呢,耶稣自己被钉死了。多可怕呀!  不只是人世间有伤感,天上也有伤感的事情,沉重的哀伤。
 
 
第八回(7)  恶气外露的猪头  菩萨与他别了,同木吒径奔东土。行了多时,来到天蓬元帅的地盘。小说上说“行了多时”,就从沙悟净的地盘跑到这儿,那就是顶多三四个时辰的样子吧。菩萨看起来秀美温柔,脚力实在是惊人。但是他们这速度,按照一般的道理来讲,那用飞奔都比不上啊。
  况且,再说了,菩萨是何等的端庄,哪会像我们一样的着急忙慌的跑路?那您猜猜,菩萨这是如何行路的。哎呀,研究西游记,真的是需要挺多的背景知识。如果您还记得,我创造的“孤态时空泡”的名词,估计会想出来,我会怎么看菩萨走路的问题。
  他们这些神仙哪,的确能随意的在其境界以下的任何一个层面穿梭,可以让我们一般人看见,也可以不让我们看见。古代就有故事,说一个年轻小伙子,骑马追赶着一个走路的老先生,明明一直看着那老先生就是拄着拐杖慢悠悠的就在前面不远,可是飞奔的马儿就是追不上人家。  且说菩萨师徒来到一座高山脚下,看见“山上有恶气遮漫,不能步上。”哎,不是正说着菩萨如何如何的神呢吗?怎么就说菩萨不能步上呢,那不是菩萨根本就没那么神嘛?哎呀,说他们不能步上,其实是人家讨厌那种恶气嘛,并且如果菩萨真的想要上山,她肯定你看不见她连挥挥手都不用,就把全部的恶气给销毁得烟消云散,保证你九幽之外都看不到踪影。但是菩萨为什么就宁愿驾云飞过,也不做这么简单的事情呢。那是人家菩萨慈悲,怜悯山上散发恶气的妖魔鬼怪而已。  不过您想起来一个事情没有,为什么小说一提到妖魔鬼怪的藏身之处,不是恶气弥漫,瘴气毒气,就是险山怪树的。这个莫非是自打诗经就流传下来的比拟、比兴的文学手法?其实根本就不是文学手法。并且,诗经中的比拟、比兴,跟现在文学的比拟、比兴,也百分之百不是一回事儿。只不过是现代的文人以为是跟古代的一样。其实只有名词是一样的。古代的比拟、比兴,是以易经之卦象为基础的。怎么说呢?就如“关关雎鸠”,其卦象就是少男慕少女,少男少女之感卦。可能很少人追究一下,为什么诗经要以关雎一诗做开头的启篇。我说了这是“感”卦,但是为什么是用“感”卦做第一个卦象呢?这个有点离题,打住。  就是说,怪恶之物,必生怪恶之气。这怪恶之气,凡胎肉眼难见,但是对于这些神仙们来说,一望就什么都看得一清二楚。别说这些神仙了,古代就一个普通的人,在古代稍微高尚点的人,都能看见,就算看不见,一到那种环境内,也能马上感觉得到。就是到现在这个麻木迟钝的末法之世,还不是有数不清的动物、昆虫都能感应的到?  也就是说,这种怪恶之气是真实存在的,并不是虚构或想象出来的。那么话说回来,易经的卦象上说,异常的生物和环境、怪气、怪物,这一层一层不同的东西,对应着同一个卦象。会观象的人,就算看不到怪物,也感觉不到怪气,也能从环境上看出来不正常。
  所以说,诗经中的每一篇,都看似浅显,其实能一层一层的,对应到很深的层面上去,并且保证是每一次都是同一个卦象。孔老夫子对古代诗歌挑啊、选啊,排列顺序啊,绝对是圣人的水平。然后如果再往深里去,就是惠岸行者、观音菩萨的水平了。
  咱这冗长话还来不及说完,就听见呼呼的狂风吹来,长嘴獠牙的猪猪侠就窜上来了。这家伙照例是不看人不分青红皂白梦游上战场一样上来就砍人!然后照例是被木吒挡住好一顿呯呯嗙嗙……直到观音菩萨的莲花从半空中飘下,隔开了猪猪侠的钉耙。看到漂亮的莲花轻盈的落下,猪哥心里没有一丝丝的美感、半点审美情绪都没有产生。这么漂亮的东西在眼前飘呀飘的,他反而觉得心里发怵、四肢发麻、脑袋发懵了。啧啧,这情绪不正常呀。  然后猪哥一开口,就说了小说中第一句话,而且是非常有猪哥特色的浑话:“你是哪里和尚,敢弄甚么‘眼前花’哄我?”关于打架,猪猪侠的反应速度一流,关于逻辑问题,荒谬式的淳朴,也是艳压群芳。
  猪猪侠对菩萨的尊敬,倒是毫不含糊,看见菩萨,倒头便拜不说,还扯着猪嗓子大声的叫道:“菩萨,恕罪!恕罪!”估计您没想一下小说中为啥特别的指出,他喊这句话的时候是“厉声高叫”。哎呀,猪哥的心思,您应该懂的啦,他是看菩萨在天上飘,离他那么远,怕说话的声音小了,菩萨听不见哩!诚意可嘉,心眼儿也够,但是怎么就给人的感觉是缺了根筋呢你说……  菩萨肯定知道他心里的小算盘的啦,于是就按下云头飘下来询问他。然后他就说出了自己的来历。他口口声声喊着“菩萨救我”,可是菩萨刚刚想要对他劝善,这猪头的小心眼马上就异常灵活的转动了起来,立马想到了菩萨可能要他皈依佛门,然后就在菩萨还没有说出口之前,就一口回绝了进入佛门的可能。
  但是菩萨说了三句话,句句如利刃,一下子就戳开了这猪头的迷障。
 
 
第八回(8)  为何狂暴如此?  这猪头到底是怎么个来历呢,根据他自己的说法,他不是天生的野猪,也不是成精的老彘(zhì,猪)。所以他既没有野猪的豪迈,也没有老油条的世故。但是这厮是生就的野蛮、无人性。
  你看他,刚刚投胎出世,就咬死了应该说是他老娘的母猪,咬死老娘不说,并且还把一窝子的兄弟姐妹全部搞死,然后就占山吃人!首先是他的猪妈和兄弟姐妹们真倒霉,其次是他福陵山周围的老百姓真倒霉,再其次我们得研究研究,为什么这个猪八戒、跟沙悟净,怎么一到凡间就利用本事大开杀戒,根本就不把生灵的生命放在眼里?  天神们把这俩货扔到凡间的时候,一来不关闭他们的本事和神通,连法器都一起带下去了;然后任由他们在凡间为非作歹、杀生无数。那个卷帘大将虽然被飞剑穿身,但是显然没有想结果他的性命。
  这俩人在天上,就是打打杀杀的角色。根据这两个人的个性我们可以判断,天蓬元帅、卷帘大将,他们似乎是天上的武灵、一种天界的护法神一样的神灵,在天界的时候作为他们,任务就是消灭宇宙中那些败坏的生命。对于生命的成住坏灭来说,他们的任务就是灭。可能是因为这样,他俩才会认为,吃几个人算什么,跟捉狼虫虎豹来吃一样,人在他们眼里就是败坏的。  但是我估计,正是因为在天界他们的嗜杀已经过份了、越界了、不再严格按照天界的规律,只清除那些罪当清除的败坏之物。为什么他们越界?那我想可能就是他们的思想观念开始被下界的阴邪之物入侵导致的。
  小说中后面都明确写到,卷帘大将、天蓬元帅他们哥俩都是下界的修道人修行上来的,悟得天机、化得本体。悟能跟悟净不同,悟净是任武游侠,豪气冲天,功夫高了之后开始寻仙访道,然后得遇真人,修道上天,悟净是主动寻道的。悟能的好吃懒做心性浊,是在还是凡人的时候,就固有的秉性,整天稀里糊涂,但却是傻人有傻福,愣是守株待兔,等来了度他的师父来教他修道,然后修道圆满,白日飞升上天了。  哥儿俩个,上天都做了武将。但是我跟你说,虽然入了武行威风的不得了,他们俩都是没果位的。为甚没果位?那是因为他们的修炼都有瑕疵,瑕疵是什么?就是没有修干净的下界物质,跟三界内的物质联系没有断,没有断,那地狱中的阴邪之物就自然有了能直通他们大脑的快捷通道了。说句不好听的,他们俩的再次被打下凡间,几乎是在他们上天的时候就可以断定的了。他们不像木吒那么幸运,老早就遇到观音菩萨做师父,带着业力继续修行。但是他们也可以说是更幸运的,木吒几百年数千年的跟着观音菩萨,也不会再有大的进步了,不太可能的了,但是他俩很早很早就被安排了后面的修行……  等啊等啊,等到机缘成熟,等到五个沦落凡尘的家伙凑齐了,天上的大神们把他们五个的问题一起打包解决。因为,似乎,看起来,他们五个沦落者,谁的问题都不好单独获得解决,五个人一起才行。什么是机缘,这就是机缘的呀,所以一等就是几百年、一等就是上千年,稍一差错还又错过去了得重新来。你瞧瞧,大神们想彻底度成一个生命,多么的不容易呀。不是大神们能力不行,是修道的人自己瑕疵多多,杂质多多,恩怨牵扯的太多太多。就好比他们想把一块木头变成金条,你说是容易还是难吧。  猪八戒占了福陵山,又做了山上云栈洞洞主卯二姐的倒插门女婿。卯二姐是什么,就是兔子精嘛!猪八戒一头猪,为什么不找一个猪老婆?他在天上调戏嫦娥,你就知道他喜欢嫦娥,然后你看他的脑筋就知道,他绝对是爱屋及乌那种鸟人,嫦娥家里养兔子,谁都知道的。老猪被贬下界,一直是色心不去。所以他看上兔子精,还是比较符合他的秉性和思路。  可是,这个秉性,却非是他的真正天性,是他在凡间养成的秉性。他的懒惰、偷抢、好色,一起混合起来,蒙蔽了他的心智。你看他一上来就懵查查跟木吒打斗,反应快速激烈,但是脑筋却像木头一样迟钝;菩萨刚要劝善他却又忽然机灵的不得了,未卜先知的拒绝入佛门修行声称要继续吃人度日,并且一口咬定“依着官法打杀,依着佛法饿杀。”但是菩萨忽然说了三句钻心透骨的实在话之后,他忽然又“似梦方觉”,马上表示愿意,甚至说得极为诚挚:“我欲从正,奈何‘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这猪八戒说话,一会儿清醒、一会儿糊涂,你看出来没有?一句话是他说的,一句话是从他口里出来的。看到猪八戒这会儿说话的状况,又好笑,又悲哀。悲哀的是,你能清清楚楚的看到,他是如何被那些下界的阴邪之物控制着思想和身体,以及他本性本尊的悲苦和渴望被救度。尊敬的您,仔细回味一下,身边一定不乏同样的悲苦之人。  菩萨看老猪,比我看得更真切,因此菩萨说得三句话,对于这时候的猪八戒来说,句句钻心,字字惊心,直透他心灵的最深处而去。菩萨道:“‘人有善愿,天必从之。’汝若肯皈依正果,自有养身之处。世有五谷,尽能济饥,为何吃人度日?”
  唉,看见猪哥这时可笑背后的可悲,以及菩萨对症下药的金玉良言,话语之高明让我大为折服,简直就想马上给菩萨作揖,不为什么,只为表达一下肃然起敬之意。菩萨三句话,对着猪八戒的三个境界层面的他说的,本人水平粗浅,具体就不分析了,有时间您可以尽情的品味品味。
 
 
第八回(9)  菩萨到底做什么事情?  观音菩萨带着徒弟惠岸行者,继续半云半雾的勘察设定取经路途。遇见了吊在半空中的玉龙。玉龙哀号,乃是因为很快就要杀头。这龙当然认得观音菩萨,马上求救。  观音菩萨闻言,二话不说,马上急匆匆奔往南天门,为什么这么急?因为时间紧迫。但是让人吃惊的是,比他们师徒反应更快的是天庭,观音刚刚赶到南天门,却有丘天师、张天师早就在南天门等她了。两位天师问观音“何往?”意思就是您准备去哪儿吧,都准备好带路了。观音什么具体事情也不谈,只说要见玉皇大帝。两人急忙上奏。更让人吃惊的是,这次居然是玉皇大帝亲自下殿迎接。菩萨表示替即将送命的白龙求情,要用他参加西天取经的团队。玉帝一听马上答应。  你看这次为什么天庭对观音赦免的反应如此的快速与恭敬?
  我是这么看的。小白龙既然最大当诛,菩萨求情可不是人情。免了小白龙死罪,那天大的罪业断然不会就因为天庭的赦免而凭空消失。哪里去了?告诉你,是菩萨、佛祖他们自己遭受了,替小白龙还了这一条命。天理的公平就是,一定是有恩的要报恩,有怨的要还怨,有命的、必须偿命啊!
  对于这个实情,天庭的每一个神仙都明白。菩萨一动念要收白龙入佛门,满天庭瞬间都看到了菩萨要付出多大的代价,个个都瞪大了眼睛,心情肃穆沉重。为什么他们会这样看?那就得问为什么他们要杀小白龙。为什么要杀,乃是谁都无法替小白龙解决、消除这么大的罪业。不杀他是不行的了,留不住。要留他,谁能替他偿还呀?他的亲爸爸都无法承担和替他解脱的。  正因此,小说读到观音上天、尤其是读到天师和玉帝对观音菩萨的恭敬和肃穆,心里面堵得慌,难过。千百年来,都知道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可谁替菩萨想过,她是怎么替你解苦解难的呀……
  菩萨师徒又继续往奔东土而去,行不多时,走到了金光万道、瑞气千条的五行山。这次不象前三次,遇到了怪物得问问才知道来路,这次一看是五行山,就啥也不用问啦。于是两个人就先发表了一番的感慨。
  对于菩萨作诗发表感慨,孙悟空听得,还没见到是谁,就说:“是哪个在山上吟诗,揭我的短哩?”悟空知道人家提到的他过去的行径,是他的短处,不是长处。就这简单的一问,就足以说明,悟空已经反思了,并且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了。要知道,当初的他,不但不以为耻,还得意洋洋、膨胀膨胀的呢。
  大圣见到菩萨,与任何其他人都不同的是,他念诵观音的名号,名号冗长,无疑,孙悟空对菩萨是非常尊重,才会这样。
  悟空求菩萨救自己,菩萨说他恐怕出来就会又干坏事。然后大圣明确说:“我已知悔了,但愿大慈悲指条门路,情愿修行。”这句正是发自孙悟空自我真我的话。
  当观音菩萨一一找到有缘人的时候,这四个有缘人都出了要修道的那金子般的一念至善。正是这一念善起,救了他们自己。这自我救赎,一半是观音完成,一半是他自己完成。不知道等了多少年,凑齐了这缘份,缘份所至,作为救度者的观音菩萨,跋山涉水、千辛万苦,把人生的出路和修道的法送到他家门前。包括后来的玄奘,也同样是菩萨找上门去的。  你看,真正度人,都是师父找徒弟的。
  但是说实话,这五个家伙,唯独悟空最让菩萨高兴。大圣自己主动提出希望从新入修炼之门。他不但已经反思出自己的误失,并且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去解决。菩萨刚说要他跟随将来的取经人去修正果,大圣就连连的说愿意去。这是多么好的悟性呀!这才是当初的孙悟空呀!见得孙悟空本性尽出,一点不拖泥带水的,菩萨更高兴了。菩萨走之前,甚至都不用叮嘱孙悟空,根本不用象八戒、悟净、小白龙那样,告诉他你得怎样怎样在这儿等。  对于孙悟空重出江湖、再上灵山,小说评价甚高,送诗称赞到:“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并且说“那大圣见性明心归佛教”。这个佛教,并不是今天的佛教的意思,乃是归心于佛、接受佛的教导的意思。
  终于,菩萨师徒来到了行程逆行的终点站:大唐国的长安。来到长安凡人之界,师徒便不能再本来面目示人,就变作两个邋遢游僧。
  在长安,小说提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就是菩萨来到一座土地庙,土地神慌忙把菩萨到来的消息通知了城隍、社灵与满长安所有庙的神。这表明,凡是有庙、有社、有神祭的地方,都有下界的神在守驻,并且非常多。  要知道,东土这地方,在佛祖的眼里已经是挺烂的地方了。就这地方,供奉神灵的百姓众生,还是多得不得了。佛祖认为这地方不行,那是跟其他四大部洲比,跟人类最好的时期相比。要是这地方跟现在社会的人比起来,那还是好到不知道多少倍了。
  为什么下界的神这么多,并且都留在人类给他们建造的庙社之中呢?因为人类还是真心的相信他们,真诚的供奉他们,虔诚的祭拜他们。为什么佛祖认为不行了呢?佛祖指的是这里修佛修道的人不行了,他们不行了,会带坏了普天下的众生百姓。
  是的,的确是这地方的修道人不行了,他们不知道怎么修上去、或者越来越少人能修上去了。这才是佛祖真正关心的事情。  你看那即将出场的玄奘,在东土算作圣僧,水平在这地方是一流的,但是基本上停留在理论水平。辩论起来嘴巴上吥啦卟啦的所向无敌,可是你看他一走上西天路途,遇到点实质问题就迷糊了。连他都这样式了,你还指望这儿的百姓不迷茫吗?
 
 
 
摘自:http://tieba.baidu.com/p/1597992459
 
 
附录:
 
     《西游记》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迷了几多年少?毛吞大海,芥纳须弥,金色头陀微笑。悟时超十地三乘,凝滞了四生六道。谁听得绝想崖前,无阴树下,杜宇一声春晓?曹溪路险,鹫岭云深,此处故人音杳。千丈冰崖,五叶莲开,古殿帘垂香袅。那时节,识破源流,便见龙王三宝。
 
这一篇词名《苏武慢》。话表我佛如来,辞别了玉帝回至雷音宝刹,但见那三千诸佛、五百阿罗、八大金刚、无边菩萨,一个个都执着幢幡宝盖,异宝仙花,摆列在灵山仙境,娑罗双林之下接迎。如来驾住祥云,对众道:“我以甚深般若,遍观三界。根本性原,毕竟寂灭。同虚空相,一无所有。殄伏乖猴,是事莫识,名生死始,法相如是。”说罢,放舍利之光,满空有白虹四十二道,南北通连。大众见了,皈身礼拜。少顷间,聚庆云彩雾,登上品莲台端然坐下。那三千诸佛、五百罗汉、八金刚、四菩萨,合掌近前礼毕,问曰:“闹天宫搅乱蟠桃者,何也?”如来道:“那厮乃花果山产的一妖猴,罪恶滔天,不可名状,概天神将,俱莫能降伏;虽二郎捉获,老君用火锻炼,亦莫能伤损。我去时,正在雷将中间,扬威耀武,卖弄精神,被我止住兵戈,问他来历,他言有神通,会变化,又驾筋斗云,一去十万八千里。我与他打了个赌赛,他出不得我手,却将他一把抓住,指化五行山,封压他在那里。玉帝大开金阙瑶宫,请我坐了首席,立安天大会谢我,却方辞驾而回。”大众听言喜悦,极口称扬。
 
谢罢,各分班而退,各执乃事,共乐天真。果然是: 
  瑞霭漫天竺,虹光拥世尊。西方称第一,无相法王门。常见玄猿献果,麋鹿衔花;青鸾舞,彩凤鸣;灵龟捧寿,仙鹤噙芝。安享净土祗园,受用龙宫法界。日日花开,时时果熟。习静归真,参禅果正。不灭不生,不增不减。烟霞缥缈随来往,寒暑无侵不记年。 
  诗曰:
  去来自在任优游,也无恐怖也无愁。
  极乐场中俱坦荡,大千之处没春秋。 
  佛祖居于灵山大雷音宝刹之间。一日,唤聚诸佛、阿罗、揭谛、菩萨、金刚、比丘僧、尼等众曰:“自伏乖猿安天之后,我处不知年月,料凡间有半千年矣。今值孟秋望日,我有一宝盆,盆中具设百样奇花,千般异果等物,与汝等享此盂兰盆会,如何?”概众一个个合掌,礼佛三匝领会。如来却将宝盆中花果品物,着阿傩捧定,着迦叶布散。大众感激,各献诗伸谢。 
  福诗曰: 
  福星光耀世尊前,福纳弥深远更绵。
  福德无疆同地久,福缘有庆与天连。  福田广种年年盛,福海洪深岁岁坚。
  福满乾坤多福荫,福增无量永周全。 
  禄诗曰:
  禄重如山彩凤鸣,禄随时泰祝长庚。
  禄添万斛身康健,禄享千钟世太平。  禄俸齐天还永固,禄名似海更澄清。
  禄恩远继多瞻仰,禄爵无边万国荣。 
  寿诗曰:
  寿星献彩对如来,寿域光华自此开。
  寿果满盘生瑞霭,寿花新采插莲台。  寿诗清雅多奇妙,寿曲调音按美才。
  寿命延长同日月,寿如山海更悠哉。 
  众菩萨献毕。因请如来明示根本,指解源流。那如来微开善口,敷演大法,宣扬正果,讲的是三乘妙典,五蕴楞严。但见那天龙围绕,花雨缤纷。正是:
 
  禅心朗照千江月,真性清涵万里天。 
  如来讲罢,对众言曰:“我观四大部洲,众生善恶,各方不一。东胜神洲者,敬天礼地,心爽气平;北巨芦洲者,虽好杀生,只因糊口,性拙情疏,无多作践;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但那南赡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诸菩萨闻言,合掌皈依,向佛前问曰:“如来有那三藏真经?”如来曰:“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三藏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经,正善之门。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询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化众生,却乃是个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谁肯去走一遭来?”当有观音菩萨,行近莲台,礼佛三匝道:“弟子不才,愿上东土寻一个取经人来也。”诸众抬头观看,那菩萨:
  理圆四德,智满金身。缨络垂珠翠,香环结宝明。乌云巧迭盘龙髻,绣带轻飘彩凤翎。碧玉纽,素罗袍,祥光笼罩;锦绒裙,金落索,瑞气遮迎。眉如小月,眼似双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净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杨岁岁青。解八难,度群生,大慈悯。故镇太山,居南海,救苦寻声,万称万应,千圣千灵。兰心欣紫竹,蕙性爱香藤。他是落伽山上慈悲主,潮音洞里活观音。 
  如来见了,心中大喜道:“别个是也去不得,须是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方可去得。”菩萨道:“弟子此去东土,有甚言语吩咐?”如来道:“这一去要踏看路道,不许在霄汉中行,须是要半云半雾:目过山水,谨记程途远近之数,叮咛那取经人。但恐善信难行,我与你五件宝贝。”即命阿傩、迦叶,取出锦襕袈裟一领,九环锡杖一根,对菩萨言曰:“这袈裟、锡杖,可与那取经人亲用。若肯坚心来此,穿我的袈裟,免堕轮回;持我的锡杖,不遭毒害。”这菩萨皈依拜领。如来又取出三个箍儿,递与菩萨道:“此宝唤做紧箍儿。虽是一样三个,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紧禁的咒语三篇。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他若不伏使唤,可将此箍儿与他戴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念,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来。” 
  那菩萨闻言,踊跃作礼而退。即唤惠岸行者随行。那惠岸使一条浑铁棍,重有千斤,只在菩萨左右,作一个降魔的大力士。菩萨遂将锦蝠袈裟,作一个包裹,令他背了。菩萨将金箍藏了,执了锡杖,径下灵山。这一去,有分教:
 
  佛子还来归本愿,金蝉长老裹栴檀。 
  那菩萨到山脚下,有玉真观金顶大仙在观门首接住,请菩萨献茶。菩萨不敢久停,曰:“今领如来法旨,上东土寻取经人去。”大仙道:“取经人几时方到?”菩萨道:“未定,约摸二三年间,或可至此。”遂辞了大仙,半云半雾,约记程途。有诗为证。诗曰: 
  万里相寻自不言,却云谁得意难全。
  求人忽若浑如此,是我平生岂偶然。  传道有方成妄语,说明无信也虚传。
  愿倾肝胆寻相识,料想前头必有缘。 
  师徒二人正走间,忽然见弱水三千,乃是流沙河界。菩萨道:“徒弟呀,此处却是难行。取经人浊骨凡胎,如何得渡?”惠岸道:“师父,你看河有多远?”那菩萨停立云步看时,只见:
  东连沙碛,西抵诸番,南达乌戈,北通鞑靼。径过有八百里遥,上下有千万里远。水流一似地翻身,浪滚却如山耸背。洋洋浩浩,漠漠茫茫,十里遥闻万丈洪。仙槎难到此,莲叶莫能浮。衰草斜阳流曲浦,黄云影日暗长堤。那里得客商来往?何曾有渔叟依栖?平沙无雁落,远岸有猿啼。只是红蓼花蘩知景色,白蘋香细任依依。 
  菩萨正然点看,只见那河中泼剌一声响喨,水波里跳出一个妖魔来,十分丑恶。他生得: 
  青不青,黑不黑,晦气色脸;长不长,短不短,赤脚筋躯。眼光闪烁,好似灶底双灯;口角丫叉,就如屠家火钵。獠牙撑剑刃,红发乱蓬松。一声叱咤如雷吼,两脚奔波似滚风。 
  那怪物手执一根宝杖,走上岸就捉菩萨,却被惠岸掣浑铁棒挡住,喝声“休走!”那怪物就持宝杖来迎。两个在流沙河边,这一场恶杀,真个惊人: 
  木叉浑铁棒,护法显神通;怪物降妖杖,努力逞英雄。双条银蟒河边舞,一对神僧岸上冲。那一个威镇流沙施本事,这一个力保观音建大功。那一个翻波跃浪,这一个吐雾喷风。翻波跃浪乾坤暗,吐雾喷风日月昏。那个降妖杖,好便似出山的白虎;这个浑铁棒,却就如卧道的黄龙。那个使将来,寻蛇拨草;这个丢开去,扑鹞分松。只杀得昏漠漠,星辰灿烂;雾腾腾,天地朦胧。那个久住弱水惟他狠,这个初出灵山第一功。 
  他两个来来往往战上数十合,不分胜负。那怪物架住了铁棒道:“你是那里和尚,敢来与我抵敌?”木叉道:“我是托塔天王二太子木叉惠岸行者。今保我师父往东土寻取经人去。你是何怪,敢大胆阻路?”那怪方才醒悟道:“我记得你跟南海观音在紫竹林中修行,你为何来此?”木叉道:“那岸上不是我师父?” 
  怪物闻言,连声喏喏,收了宝杖,让木叉揪了去,见观音纳头下拜,告道:“菩萨恕我之罪,待我诉告。我不是妖邪,我是灵霄殿下侍銮舆的卷帘大将。只因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盏,玉帝把我打了八百,贬下界来,变得这般模样。又教七日一次,将飞剑来穿我胸胁百馀下方回,故此这般苦恼。没奈何,饥寒难忍,三二日间,出波涛寻一个行人食用。不期今日无知,冲撞了大慈菩萨。”菩萨道:“你在天有罪,既贬下来,今又这等伤生,正所谓罪上加罪。我今领了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你何不入我门来,皈依善果,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上西天拜佛求经?我教飞剑不来穿你。那时节功成免罪,复你本职,心下如何?”那怪道:“我愿皈正果。”又向前道:“菩萨,我在此间吃人无数,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头抛落流沙,竟沉水底。这个水鹅毛也不能浮。惟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水面,再不能沉。我以为异物,将索儿穿在一处,闲时拿来顽耍。这去,但恐取经人不得到此,却不是反误了我的前程也?”菩萨曰:“岂有不到之理?你可将骷髅儿挂在头项下,等候取经人,自有用处。”怪物道:“既然如此,愿领教诲。”菩萨方与他摩顶受戒,指沙为姓,就姓了沙,起个法名,叫做个沙悟净。当时入了沙门,送菩萨过了河,他洗心涤虑,再不伤生,专等取经人。 
  菩萨与他别了,同木叉径奔东土。行了多时,又见一座高山,山上有恶气遮漫,不能步上。正欲驾云过山,不觉狂风起处,又闪上一个妖魔。他生得又甚凶险,但见他: 
  卷脏莲蓬吊搭嘴,耳如蒲扇显金睛。
  獠牙锋利如钢锉,长嘴张开似火盆。  金盔紧系腮边带,勒甲丝绦蟒退鳞。
  手执钉钯龙探爪,腰挎弯弓月半轮。  纠纠威风欺太岁,昂昂志气压天神。 
  他撞上来,不分好歹,望菩萨举钉钯就筑。被木叉行者挡住,大喝一声道:“那泼怪,休得无礼!看棒!”妖魔道:“这和尚不知死活!看钯!”两个在山底下,一冲一撞,赌斗输赢。真个好杀:
  妖魔凶猛,惠岸威能。铁棒分心捣,钉钯劈面迎。播土扬尘天地暗,飞砂走石鬼神惊。九齿钯,光耀耀,双环响喨;一条棒,黑悠悠,两手飞腾。这个是天王太子,那个是元帅精灵。一个在普陀为护法,一个在山洞作妖精。这场相遇争高下,不知那个亏输那个赢。 
  他两个正杀到好处,观世音在半空中抛下莲花,隔开钯杖。怪物见了心惊,便问:“你是那里和尚,敢弄甚么眼前花儿哄我?”木叉道:“我把你个肉眼凡胎的泼物!我是南海菩萨的徒弟。这是我师父抛来的莲花,你也不认得!”那怪道:“南海菩萨,可是扫三灾救八难的观世音么?”木叉道:“不是他是谁?”怪物撇了钉钯,纳头下礼道:“老兄,菩萨在那里?累烦你引见一引见。”木叉仰面指道:“那不是?”怪物朝上磕头,厉声高叫道:“菩萨,恕罪,恕罪!” 
  观音按下云头,前来问道:“你是那里成精的野豕,何方作怪的老彘,敢在此间挡我?”那怪道:“我不是野豕,亦不是老彘,我本是天河里天蓬元帅。只因带酒戏弄嫦娥,玉帝把我打了二千锤,贬下尘凡。一灵真性,竟来夺舍投胎,不期错了道路,投在个母猪胎里,变得这般模样。是我咬杀母猪,可死群彘,在此处占了山场,吃人度日。不期撞着菩萨,万望拔救拔救。”菩萨道:“此山叫做什么山?”怪物道:“叫做福陵山。山中有一洞,叫做云栈洞。洞里原有个卵二姐,他见我有些武艺,招我做了家长,又唤做倒蹅门。不上一年,他死了,将一洞的家当,尽归我受用。在此日久年深,没有个赡身的勾当,只是依本等吃人度日。万望菩萨恕罪。”菩萨道:“古人云,若要有前程,莫做没前程。你既上界违法,今又不改凶心,伤生造孽,却不是二罪俱罚?”那怪道:“前程前程,若依你,教我嗑风!常言道,依着官法打杀,依着佛法饿杀。去也,去也!还不如捉个行人,肥腻腻的吃他家娘!管甚么二罪三罪,千罪万罪!”菩萨道:“人有善愿,天必从之。汝若肯归依正果,自有养身之处。世有五谷,尽能济饥,为何吃人度日?”
 
  怪物闻言,似梦方觉,向菩萨施礼道:“我欲从正,奈何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菩萨道:“我领了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你可跟他做个徒弟,往西天走一遭来,将功折罪,管教你脱离灾瘴。”那怪满口道:“愿随,愿随!”菩萨才与他摩顶受戒,指身为姓,就姓了猪,替他起了法名,就叫做猪悟能。遂此领命归真,持斋把素,断绝了五荤三厌,专候那取经人。 
  菩萨却与木叉,辞了悟能,半兴云雾前来。正走处,只见空中有一条玉龙叫唤,菩萨近前问曰:“你是何龙,在此受罪?”那龙道:“我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我父王表奏天庭,告了忤逆。玉帝把我吊在空中,打了三百,不日遭诛。望菩萨搭救搭救。”
 
  观音闻言,即与木叉撞上南天门里,早有邱、张二天师接着,问道:“何往?”菩萨道:“贫僧要见玉帝一面。”二天师即忙上奏,玉帝遂下殿迎接。菩萨上前礼毕道:“贫僧领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路遇孽龙悬吊,特来启奏,饶他性命,赐与贫僧,教他与取经人做个脚力。”玉帝闻言,即传旨赦宥,差天将解放,送与菩萨,菩萨谢恩而出。这小龙叩头谢活命之恩,听从菩萨使唤。菩萨把他送在深涧之中,只等取经人来,变做白马,上西方立功。小龙领命潜身不题。 
  菩萨带引木叉行者过了此山,又奔东土。行不多时,忽见金光万道,瑞气千条,木叉道:“师父,那放光之处,乃是五行山了,见有如来的压帖在那里。”菩萨道:“此却是那搅乱蟠桃会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今乃压在此也。”木叉道:“正是,正是。”师徒俱上山来,观看帖子,乃是“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菩萨看罢,叹惜不已,作诗一首,诗曰: 
  堪叹妖猴不奉公,当年狂妄逞英雄。
  欺心搅乱蟠桃会,大胆私行兜率宫。  十万军中无敌手,九重天上有威风。
  自遭我佛如来困,何日舒伸再显功! 
  师徒们正说话处,早惊动了那大圣。大圣在山根下高叫道:“是那个在山上吟诗,揭我的短哩?”菩萨闻言,径下山来寻看,只见那石崖之下,有土地、山神、监押大圣的天将,都来拜接了菩萨,引至那大圣面前。看时,他原来压于石匣之中,口能言,身不能动。菩萨道:“姓孙的,你认得我么?”大圣睁开火眼金睛,点着头儿高叫道:“我怎么不认得你,你好的是那南海普陀落伽山救苦救难大慈大悲南无观世音菩萨。承看顾,承看顾!我在此度日如年,更无一个相知的来看我一看。你从那里来也?”菩萨道:“我奉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去,从此经过,特留残步看你。”大圣道:“如来哄了我,把我压在此山,五百馀年了,不能展挣。万望菩萨方便一二,救我老孙一救!”菩萨道:“你这厮罪业弥深,救你出来,恐你又生祸害,反为不美。”大圣道:“我已知悔了,但愿大慈悲指条门路,情愿修行。”这才是: 
  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
  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那菩萨闻得此言,满心欢喜,对大圣道:“圣经云:‘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你既有此心,待我到了东土大唐国寻一个取经的人来,教他救你。你可跟他做个徒弟,秉教伽持,入我佛门,再修正果,如何?”大圣声声道:“愿去,愿去!”菩萨道:“既有善果,我与你起个法名。”大圣道:“我已有名了,叫做孙悟空。”菩萨又喜道:“我前面也有二人归降,正是‘悟’字排行。你今也是‘悟’字,却与他相合,甚好,甚好。这等也不消叮嘱,我去也。”那大圣见性明心归佛教,这菩萨留情在意访神僧。
 
  他与木叉离了此处一直东来,不一日就到了长安大唐国。敛雾收云,师徒们变作两个疥癞游僧,入长安城里,早不觉天晚。行至大市街旁,见一座土地神祠,二人径入,唬得那土地心慌,鬼兵胆战,知是菩萨,叩头接入。那土地又急跑报与城隍、社令,及满长安各庙神祗,都知是菩萨,参见告道:“菩萨,恕众神接迟之罪。”菩萨道:“汝等切不可走漏一毫消息,我奉佛旨,特来此处寻访取经人。借你庙宇,权住几日,待访着真僧即回。”众神各归本处,把个土地赶在城隍庙里暂住,他师徒们隐遁真形。
 
  毕竟不知寻出那个取经人来,且听下回分解。
 
 

西游记第八回篇(二):细说三教合一经典巨著《西游记》之第八回

细说三教合一经典巨著《西游记》之第八回
西游记
86版第8集
 
《西游记》原著
吴承恩 
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迷了几多年少?毛吞大海,芥纳须弥,金色头防微笑。悟时超十地三乘,凝滞了四生六道。谁听得绝想崖前,无阴树下,杜宇一声春晓?曹溪路险,暨岭云深,此处故人音沓。千丈冰崖,五叶莲开,古殿帘垂香袅。那时节,识破源流,便见龙王三宝。
  这一篇词,名《苏武慢》。话表我佛如来,辞别了玉帝,回至雷音宝刹,但见那三千诸佛、五百阿罗、八大金刚、无边菩萨,一个个都执着幢幡宝盖,异宝仙花,摆列在灵山仙境.婆罗双林之下接迎。如来驾住祥云,对众道:“我以甚深般苦,遍现三界。根本性原,毕竟寂灭。同虚空相,一无所有。殄伏乖猴.是事莫识。名生死始,法相如。”说罢,放舍利之光,满空有白虹四十二道,南北通连。大众见了,皈身礼拜。少顷间,聚庆云彩雾,登上品莲台,端然坐下。那三千诸佛、五百罗汉、八金刚、四菩萨合掌近前礼毕,问日:“闹天宫搅乱皤桃者,谁也?”如来道:“那厮乃花果山产的一妖猴,罪恶滔天,不可名状。概天神将,俱莫能降伏,虽二郎捉获。老君用火锻炼,亦莫能伤损。我去时,正在雷将中间,扬威耀武,卖弄精神,被我止住兵戈,问他来历。他言有神通,会变化,又驾筋斗云.一去十万八千里。我与他打了个赌赛,他出不得我手,却将他一把抓住,指化五行山,封压他在那里。五帝大开金阙瑶宫,请我坐了首席.立安天大会谢我,却方辞驾而回。”
  大众听言喜悦,极口称扬。谢罢,各分班而退,各执乃事,共乐天真。果然是:
  瑞霭漫天竺,虹光拥世尊。西方称第一,无相法王门!常见玄猿献果,糜鹿衔花;青鸾舞,彩凤鸣;灵龟捧寿,仙鹤擒芝。安享净土袛园,受用龙宫法界。日日开花,时时果熟,习静归真,参禅果正。不灭不生,不增不减。烟霞缥缈随来往,寒暑无侵不记年。
  诗曰:
  去来自在任优游,也无恐怖也无愁。极乐场中俱坦荡,大千之处没春秋。
  佛祖居一月灵山大雷音宝刹之间,一日,唤聚诸佛,阿罗、揭谛。菩萨、金刚、比丘增、尼等众,曰:“自伏乖猿,安天之后,我处不知年月,料凡间有半千年矣,今值孟秋望日。我有一宝盆.具设百样花,千般异果等物,与法等享此‘孟兰盆会’,如何?”慨众一个个合掌,礼佛三匝.领会。如来却将宝盆中花果品物,着阿傩捧走,着迎叶布散、大众感激。各献诗伸谢。
  福诗曰:
  福圣光耀性尊前,福纳弥深远更绵。福德无疆同地久,福缘有庆与天连。福田广种年年盛,福海洪深岁岁坚。福满乾坤多福荫,福增无量永周全。
  禄诗曰:
  禄重如山彩凤鸣,禄随时泰视长庚。禄添万斛身康健,禄享千钟也太平。禄俸齐天还永固,禄名似海更澄清。禄思远继多瞻仰,禄爵无边万国荣。
  寿诗曰:
  寿星献彩对如来.寿域光华自此开。寿果满盘生瑞霭,寿花新采插莲台。寿诗清雅多奇妙,寿曲调音按美才。寿命延长同日月,寿如山海更悠哉。
  众菩萨献毕,因请如来明示根本,指解源流。那如来微开善口,敷演大法,宣扬正果,讲的是三乘妙典,五蕴得严。但见那天龙同绕,花雨缤纷。正是:“禅心朗照千江月,真性情涵万里天。”如来讲罢,对众言回:“我现四大部洲,众生善恶,各方不一:东胜神洲者.敬天礼地,。心爽气平;北巨芦洲者,虽好亲生,只因糊口,性拙情流.无多作践;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但那南赠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
  诸菩萨闻言,合掌皈依,向佛前问曰:“如来有哪三藏真经7”如来回:“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三藏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径,正善之门。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要旨,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他众生,却乃是个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谁肯去走一遭来?”当有观音菩萨,行近莲台.礼佛三匝,道:“弟子不才,愿上东土寻一个取经人来也。”诸众抬头观看,那菩萨:
  理圆四德,智满金身。缨络垂珠翠,香环结宝明,乌云巧叠盘龙警,绣带轻飘彩凤翎。碧玉纽,素罗袍,祥光笼罩;锦城裙,金落索,瑞气遮迎。眉如小月,眼似双星。五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净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杨岁岁青。解八难,度群生,大慈悯:故镇大山,居南海,救苦寻声,万称万应,千圣千灵。兰心欣紫竹,意性爱香藤。他是落伽山上慈悲主,潮音洞里活观音。
  如来见了,心中大喜,道:“别个是也去不得,须是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方可去得。”菩萨道;“弟子此去东土,有甚言语吩咐?”如来道;“这一去。要踏看路道,不许在霄汉中行,须是要半云半雾;目过山水,谨记程途远近之数,叮咛那取经人。但恐善信难行,我与你五件宝贝。”即命阿傩、迦叶,取出“锦澜袈裟”一领,“九环锡杖”一根,对菩萨言回;“这袈裟、锡杖。可与那取经人亲用。若肯坚心来此,穿我的袈裟,免堕轮回;持我的锡枚,不遭毒害。”
  这菩萨皈依拜领,如来又取三个箍儿,递与菩萨道:“此宝唤做‘紧箍儿’,虽是一样三个,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紧禁’的咒语三篇。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他若不伏使唤,可将此箍儿与他带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念,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来。”
  那菩萨闻言,踊跃作礼而退,即唤惠岸行者随行。那惠岸使一条浑铁棍,重有千斤,只在菩萨左右作一个降魔的大力士。菩萨遂将镜湖袈裟作一个包裹,令他背了。菩萨将金箍藏了,执了锡枚,径下灵山。这一去,有分教:佛子还来归本愿,金蝉长老裹¥檀。
  那菩萨到山脚下,有玉真观金顶大仙,在观门首接住,请菩萨献茶。菩萨不敢久停,对大仙曰;“今领如来法旨,上东土寻取经人去。”大仙道:“取经人几时方到?”菩萨道:“未定,约莫二三年间,或可至此。”遂辞了大仙,半云半雾,约记程途。有诗为证。诗曰:万里相寻自不言,却云谁得意难全?求人忽若浑如此,是我平生岂偶然?传道有方成是语,说明无信也虚传。愿倾肝胆寻相识,料想前头必有缘。
  师徒二人正走间.忽然见弱水三千,乃是流沙河界。菩萨道:
  “徒弟呀.此处却是难行。取经人浊骨凡胎,如何得渡了”惠岸道:“师父,你看河有多远?”那菩萨停云步看时.只见:
  东连沙碛,两抵诸番;南达乌戈,北通鞑靼。径过有八百里遥.上下有千万里远。水流一似地翻身,浪滚却如山耸背。洋洋浩浩,漠漠茫茫,十里遥闻万丈洪。仙槎难到此,莲叶莫能浮。衰草斜阳流曲浦,黄云影日暗长堤。那里得客商来往?何曾有渔叟依栖?平沙无雁落,远岸有猿啼。只是红蓼花絮知景色,白苹香细任依依。
  菩萨正然点看,只见那河中,泼刺一声响亮,水波里跳出一个妖魔来,十分丑恶。他生得:
  青不青,黑不黑,晦气色脸;长不长,短不短,赤脚筋躯。眼光闪烁,好似灶底双灯;口角角丫叉.就如屠家火钵。撩牙撑剑刃,红发乱蓬松。一声叱咤如雷吼,两脚奔波似滚风。
  那怪物手执一根宝杖,走上岸就捉菩萨.却被惠岸掣浑铁棒挡住,喝声:“休走!”那怪物就持定杖来迎。两个在流沙河边。这一场恶杀,真个惊人:
  木吒浑铁棒,护法显神通;怪物降妖杖,努力逞英雄。双条银蟒河边舞,一对神谱岸上冲。那一个威镇流沙施本事,这一个力保观音建大功。那一个翻波跃浪.这一个吐雾喷云。翻波跃浪乾坤暗,吐雾喷云日月昏。那个降妖杖,好便似出山的白虎;这个浑铁棒,却就如卧道的黄龙。那个使将来.寻蛇拨草;这个丢开去,扑鹞分松。只杀得昏漠漠,星辰灿烂;雾腾腾,天地腾胧。那个久住弱水惟他狠。这个初出灵山第一功。
  他两个来来往往,战上数十合,不分胜负。那怪物架住了铁棒道;“你是哪里和尚,敢来与我抵敌?”木吒道:“我是托塔天王二太子木吒惠岸行者,今保我师父往东土寻取经人去。你是何怪,敢大胆阻路?”那怪方才醒悟道:“我记得你踉南海观音在紫竹林中修行,你为何来此?”木呼道:“那岸上不是我师父?”
  怪物闻言,连声喏喏,收了宝杖,让木吒揪了去见观音。纳头下拜,告道:“菩萨,恕我之罪,待我诉告。我不是妖邪,我是灵霄殿下侍銮舆的卷帘大将。只因在蟋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盏,玉帝把我打了八百,贬下界来,变得这般模样;又教七日一次,将飞剑来穿我胸胁百余下方回,故此这般苦恼。没奈何,饥寒难忍,三二日间,出波涛寻一个行人食用。不期今日无知,冲撞了大慈菩萨。”菩萨道:“你在天有罪,既贬下来,今又这等伤生,正所谓罪上加罪。我今领了佛旨.上东上寻取经人。你何不入我门来,皈依善果,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上西天拜佛求经?我教飞剑不来穿你。那时节功成免罪,复你本职,心下如何?”
  那怪道:“我愿皈正果。”乃向前道:“菩萨,我在此间吃人无数,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头,抛落流沙,竟沉水底(这个水,鹅毛也不能浮),惟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水面,再不能沉。我以为异物,将索儿穿在一处,闲时拿来顽耍,这去,但恐取经人不得到此,却不是反误了我的前程也?”菩萨日:“岂有不到之理?你可将骷髅地挂在头顶下,等候取经入,自有用处。”怪物道:“既然如此,愿领教诲。”菩萨方与他摩项受戒,指沙为姓,就姓了沙,起个法名,叫做个沙悟净。当时入了沙门,送菩萨过了河,他洗心涤虑.再不伤生,专等取经人。
  菩萨与他别了,同木吒径奔东土。行了多时,又见一座高山,山上有恶气遮漫,不能步上。正欲驾云过山,不觉狂风起处,又闪上一个妖魔。他生得又甚凶险:
  卷上莲蓬吊搭嘴,耳如蒲扇显金睛。獠牙锋利如钢挫,长嘴张开似火盆。金盔紧系腮边带,勒甲丝绦蟒退鳞。手执钉把龙探爪,腰挎弯弓月十轮。纠纠威风欺太岁,昂昂志气压天神。他撞上来,不分好歹,望菩萨,举钉把就筑,被木呼行者挡住,大喝一声道:“那泼怪,休得无礼!看棒!”妖魔道:“这和尚不知死活!看钯!”两个在山底下,一冲一撞,赌斗输赢。真个好杀;
  妖魔凶猛,惠岸威能。铁棒分心捣,钉钻劈面迎。播土扬尘天地暗,飞砂走石鬼神惊。九齿钯,光耀耀,双环响亮;一条棒,黑悠悠,两手飞腾。这个是天王太子,那个是元帅精灵。一个在普陀为护法,一个在山洞作妖精。这场相遇争高下,不知那个亏输那个赢。
  他两个正杀到好处,观世音在半空中,抛下莲花,隔开钯杖。怪物见了心惊,便问:“你是哪里和尚,敢弄甚么‘眼前花’哄我?”木吒道:“我把你这个肉眼凡胎的泼物!我是南海菩萨的徒弟。这是我师父抛来的莲花,你也不认得哩!”那怪道:“南海菩萨,可是扫三灾救八难的观世音么?”木吐道:“不是他是谁?”怪物撇了钉把,纳头下礼道;“老兄,菩萨在哪里?累烦你引见一引见。”木吐仰面指道:“哪不是?”怪物朝上磕头,厉声高叫道:“菩萨,恕罪!恕罪!”
  观音按下云头,前来问道:“你是那里成精的野豕,何方作怪的老彘,敢在此间挡我?”那怪道:“我不是野豕,亦不是老彘,我本是天河里天蓬元帅。只因带酒戏弄嫦娥,玉帝把我打了二千锤,贬下尘凡;一灵真性,竟来夺舍投胎,不期错了道路,投在个母猪胎里,变得这般模样。是我咬杀母猪,打死群彘,在此处占了山场,吃人度日。不期撞着菩萨,万望拨救拔救。”塔萨道:“此山叫做甚么山?”怪物道:“叫做福陵山。山中有一洞,叫做云栈洞。洞里原有个卵二姐。
  他见我有些武艺,把我做个家长,又唤做‘倒查门’。不上一年,他死了,将一洞的家当尽归我受用。在此日久年深,没有个赡身的勾当.菩萨道:“古人云:‘若要有前程,莫做没前程。’你既上界违法.今又不改凶心,伤生造孽,却不是二罪俱罚?”那怪道:“前程!前程!若依你,教我喝风!常言道:‘依着官法打杀,依着佛法饿杀。’去也!去也!还不如捉个行人,肥腻腻的吃他家娘!管甚么二罪,三罪,千罪,万罪!”菩萨道:“‘人有善愿,天必从之。’汝若肯皈依正果,自有养身之处。世有五谷,尽能济饥,为何吃人度日?
  怪物闻言,似梦方觉,向菩萨道:“我欲从正,奈何‘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菩萨道:“我领了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你可跟他做个徒弟,往西天走一遭来,将功折罪,管教你脱离灾瘴。”那怪满口道:“愿随!愿随!”菩萨才与他摩顶受戒,指身为姓,就姓了猪,替他起个法名,就叫做猪悟能。遂此领命归真,持斋把素,断绝了五荤三厌,专候那取经人。
  菩萨却与木吒,辞了悟能,半兴云雾前来、正走处,只见空中有一条玉龙叫唤。菩萨近前问日:“你是何龙,在此受罪?”那龙道:“我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我父王表奏天庭,告了忤逆。五帝把我吊在空中。打了三百,不日遭诛。望菩萨搭救搭救。”
  观音闻言。即与木吒撞上南天门里。早有丘、张二天师接着,问道:“何往?”菩萨道:“贫僧要见玉帝一面。”二天师即忙上奏。玉帝遂下殿迎接。菩萨上前礼毕道:“贫僧领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路遇孽龙悬吊,特来启奏,饶地性命,赐与贫僧,教他与取经人做个脚力。”五帝闻言,即传旨赦宥,差天将解放,送与菩萨。菩萨谢恩而出。这小龙叩头谢活命之恩,听从菩萨使唤。菩萨把他送在深涧之中,只等取经人来,变做白马,上西方立功。小龙领命潜身不题。
  菩萨带引木吒行者过了此山,又奔东土。行不多时,忽见金光万道,瑞气千条。木吒道:“师父,那放光之处,乃是五行山了:见有如来的‘压帖’在那里。”菩萨道:“此却是那搅乱皤桃会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今乃压在此也。”木吒道:“正是,正是。”师徒俱上山来,观看帖子,乃是“唵嘛呢叭[口迷]吽”六字真言。菩萨看罢,叹惜不已,作诗一首。诗曰:
  堪叹妖猴不奉公,当年狂妄逞英雄。欺心搅乱皤桃会,大胆私行兜率宫。十万军中无敌手.九重天上有威风。自遭我佛如来困,何日舒伸再显功!
  师徒们正说话处,早惊动了那大圣。大全在山根下,高叫道:
  “是那个在山上吟诗,揭我的短哩?”菩萨闻言,径下山来寻着。只见那石崖之下,有土地、山神、监押大圣的天将,都来拜接了菩萨,引至那大圣面前。看时,他原来压于石匣之中,口能言,身不能动。菩萨道:“姓孙的,你认得我么?”大圣睁开火眼金睛,点着头儿高叫道;“我怎么不认得你。你好的是那南海普陀落伽山救苦救难大慈大悲南无观世音菩萨。承看顾!承看顾!我在此度日如年,更无一个相知的来看我一看。你从哪里来也?”菩萨道:“我奉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去,从此经过,特留残步看你。”大圣道:“如来哄了我,把我压在此山,五百余年了,不能展挣,万望菩萨方便一二,救我老孙一救!”菩萨道;“你这厮罪业弥深,救你出来,恐你又生祸害。反为不美。”大圣道:“我已知悔了,但愿大慈悲指条门路,情愿修行。”这才是:
  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那菩萨闻得此言,满心欢喜,对大圣道:“圣经云:‘出其言善。
  则千里之外应之;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适之。’你既有此心,待我到了东土大唐国寻一个取经的人来,教他救你。你可跟他做个徒弟,秉教伽持,入我佛门。再修正果,如何?”大圣声声道:“愿去!愿去!”菩萨道:“既有善果,我与你起个法名。”大圣道:“我已有名了,叫做孙悟空。”菩萨又喜道:“我前面也有二人归降,正是‘悟’字排行。你今也是‘悟’字,却与他相合,甚好,甚好。这等也不消叮嘱,我去也。”那大圣见性明心归佛教,这菩萨留情在意访神谱。
  他与木吒离了此处,一直东来,不一日就到了长安大唐国。敛雾收云,师徒们变作两个疥癫游憎,入长安城里,竟不觉天晚。行至大市街旁,见一座土地庙祠,二人径进,唬得那土地心慌,鬼兵胆战。知是菩萨,叩头接入。那土地又急跑报与城隍社令及满长安城各庙神抵,都来参见,告道:“菩萨,恕众神接迟之罪。”菩萨道:“汝等不可走漏消息。我奉佛旨,特来此处寻访取经人。借你庙宇,权住几日,待访着真僧即回。”众神各归本处,把个土地赶到城隍庙里暂住,他师徒们隐遁真形。
  毕竟不知寻出那个取经来,且听下回分解。
西游真诠
山阴悟一子陈士斌允生甫诠解
  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悟一子曰:前七篇,明金丹大道是修炼先天真一之气而成,其丹法、根源、火候、始终、下手秘诀、包括无遗。学道者静观密察,得师指示,即可共证菩提,立跻仙位。仙师恐世人愚昧,或谓仙佛乃系天生,非凡人可学而至。或谓参悟惟在一心,止自已可求而得。故下文提出玄奘一人,做个榜样;提出悟空、悟净、悟能、龙马,做个作用;见得仙佛人人有分,非天生性成;彼我共济,非一己孤修也。
  但书中设险设怪,作魔作难,至十万八千之远,八十一难之多,一十四年之久,又未免起人骇疑畏阻之心;以为必不可至之地,必不可脱之厄,必不可成之功。若然,则是以《西游》阻绝世人也。仙师立言之意,发明未得真传,而有千魔万难之极苦;己得真传,而有一永得之极乐也。故提纲云:“我佛造经传极乐。”正欲以至近至易者,救试验从生。
  若曰:自有此经,而可免十万八千之遥赊,八十一难之险阻,一十四年之淹久也。现首篇劈头提出“西游释厄”四字,便晓西游原以释厄,非有作难也。然则为魔为难,因玄奘未得真传而设,似宜到大雷音见佛祖传经之后而得道,何以至凌云渡,即已脱壳成真?不知大士奉旨寻僧,己传与五般宝贝。令其收伏三徒,准备脚力,玄奘己密受《紧箍》口诀。真经之传,己在大士上长安之日,固不必到西天而即可得道也。特借必往西天,以指明大道根源之处;借十万八千之远,八十一难之苦,一十四年之久,以指明防危虑险,功程火候之至要。原不远也,远生于担荷之不力,浅迫之便途;知十万八千之匪遥,而道在目前;顿悟者,一觔斗而己至矣。原无难也,难生于尘缘之迷惑,僻漏之参差;识八十一难之易解,而乐自无极;大勇者,一金箍棒而己了矣。原非久也,久生于不识药物之火候,锱两之奥妙;知一十四年之非久,而经可立致;善知识者,金禁紧而即已入我彀中矣。第不能历极苦之假,不知极乐之真;不历极苦之苦,不知极乐之乐;不历十万八千、八十一难、一十四年之远险而且久,不知九九之止一九,两藏之止一藏,五千四十八日之止一候也。此经本于《阴符》、《道德》,造自黄、老,仙师特托我佛以阐其教,唐世以广其为,玄奘以示其标,西游以演其义,取缔以发其旨己耳。倘谓必如玄奘之西游取经而始可成道,则是上世应鲜古佛真仙,后世断绝佛胎仙种;为甚繁甚难甚幽远,人人必不可得之道,非至简至易至切近,必可共得之道,则天违我佛传经之婆心矣。我佛传经,妙有二义:未得道者,令如玄奘之往西而取经;己得道者,令如悟之到西而皈佛。总一传也,总传一极乐也。其经旨之微妙,在人神明而察识之,故必观音大士之神观为能奉行也。
  篇首一诗,言参禅冥悟之众,虚费工夫,如“磨砖作镜”而不可鉴形;“积雪为粮”,而不可充饥,到老无成,迷误年少。其言“毛吞大海,芥纳须弥”,总属无据之说,而“金色头陀”,未免傍观微笑矣。人能悟此,则“超十地三乘”;滞此而不能悟,则入于“四生六道”,而轮回万劫,不可脱也。谁人能听得“绝想崖前,无阴树下”,恍惚杳冥之中,有杜宇一声之春信,忽然惊破晓梦耶?因致“曹溪路险”,而不可行;“鹫岭云深”,而不可到,茫茫无畔,莫可捉摸。此处故人之音信,杳绝无闻耳,须知“千丈冰崖”之间,有“五叶莲开”,超然而出,有馨香袅袅,透垂帘而绕古段也。人能于此中“识破源流”,便见龙王三般之至宝,始可得丹而成仙作佛也。岂彼禅关参觅所得窥其涯涘哉!盖禅关止在性体上参求,而不从命根上着脚,徒费工夫万万,直至老死茫茫,终归大化。可悲,可惜!是皆不识五行山下心猿之事,并不识五行山下走心猿之事也。
  故如来回至雷音宝刹,对诸佛、菩萨道:“我以甚深微妙慈悲般若之心,遍观三界。根本性原,毕竟寂灭。同虚空相,一无所有”。言“根本性原”,即本来面目也。虽难以径入寂灭,而专从性体参求,至得道之后而观性原,毕竟寂灭。“同虚空相,一无所有”。言“同虚空相”,则非顽空;言“一无所有”,则非绝无。我所殄灭乖猴之事,三界莫有识是事者。是事乃至真至妙,而非寂灭、顽空者,特以“名生死始”,而法相应如是耳。倘谓性原本空,而莫识是事,则非我之甚深,而徒事寂灭,则亦寂灭而己矣。老子曰:“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名则死,而为天地之始;有名则生,而入于五行之中。如乖猴,是名生而死始,法相有乖本性根源,故出不得如来之掌,而超脱五行之外也。
  佛祖盂兰宝盆中,具百样奇花,千般异果,是“有名,万物之母”,贞下还元之象。此一问也,即佛祖所谓“我有一宝,秘在形山,诸人还识得么”之义。故大众“请如来明示根本”,如来“宣扬正果”,发三五之妙蕴,禅心朗月,真性涵天,此谓天、地、鬼三藏之真经也。总而言之:三藏止三五,三五止一五,一五止一而己。一也者,乃修真之径,正善之门。此经出于西方,必待东土求取,非有静观密察如大士者,不可得也。
  如来道:“这一去,要踏看路道,不许在云霄中行,须是要半云半雾,谨记路程远近之数。”言修行者务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得悬空虚想,躐等妄作。又须机活神圆,毫无执滞,其中有火候功程次第,切须谨记,不可违错。
  五件宝贝之内,有“锦襴袈裟一领”。袈裟,离染之服。锦者,五色深丝织成。在五色为青、黄、赤、白、黑,在五德为仁、义、礼、智、信,在五行为金、木、水、土,在五伦为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在五方为东、西、南、北、中央,在五音为宫、商、角、徵、羽,在五味为咸、苦、酸、辛、甘,在五季为春、夏、秋、冬四季,至于五官、五谷之类,不可罄述,总一五也,总“锦襴袈裟一领”之宝贝也。“九环锡杖一根”,环者,圆成无端之象。在理数为循环,在阴阳为往还,在火候为九环,在体用为连环,在四隅为围环,在鬼神为屈伸,在天地为功用,在死生为终始,在四通为无碍,在隐显莫测为智慧,在因事制宜、随机应变为权,总一五之中也,总“九环锡杖一根”之宝贝也。此二宝,一是体备,一是功用,故取经人坚心来此,穿则免堕轮回,持则免遭毒害矣。
  又三个箍儿,“唤做‘紧箍儿’,虽然一样三个,而用各不同”。又有“‘金、紧、禁’咒语三篇”。金者,禁也,进退之节也。以金禁制,使无遁情。一用于收大圣,以用为禁;一用于收黑熊,以不贪为禁;一用于收善财,以善舍为禁。用各不同,大士用金银之妙也。此修丹之秘要,下士闻之,莫不大笑者,故仙师隐示而不显言。何以故?修道者,物累净尽,一尘不染,金所首禁,此解常理,人必信以为然。特不知金所首用,倘一刻暂离,则放纵无可约束,而不能使彼入我之门,故惟首用其金,而紧紧禁制,方免逾越狂悖之患。何以故?金者,人见之而莫不首肯,莫不触目,莫不动念,故金念一动,势必目昏脑急,刻难自宽,不容不就金听令矣。真人曰:“欲求天上宝,须用世间财。”乃秘要也。但金虽一色,而用各不同,念亦各别,紧禁之法则一也。若世人荡检逾闲,而圣人作金科以禁制之,又一范围之法门。发露至此,人必以为穿凿而大笑之,请看篇中“若不伏使唤,可将此箍与他。戴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各依所用咒语念一念,管教他入我门来”之语,却甚明显。然则不自吝惜其金,而“金、紧、禁”制仍与前解常理不相悖谬。知此者,灵山脚下,即金顶大仙,坚心求道者,二三年之间,即可至此,原系真言。成道之速者,固如是耳。非谓一十四年,乃其定期也。然五件之中有三个,仍有三五之义,不可不知。
  自此,而沙僧现相矣。这沙僧,乃丹道中至要至妙所在,读者却又认错。柳宗元曰:“西海之山有水,散涣无力,不能负芥,及底而后止。故名‘弱水’。”扬子云《甘泉赋》:“东烛沦海,西耀流沙。”弱水,流沙,西域实有此地名,仙师特借以喻情欲易沉,性基难固,必藉真土以凝结之。真土者,真意也;流沙者,土之无定者也。真土无形,而遍历九宫,水、金、木、火,无此,不能和合,其功莫尚,故又名“沙和尚”。至“卷帘大将”之名,“蟠桃会上失手打碎玻璃盏”,“七日一次,飞剑穿我购肋”,“没奈何?寻行人食用”,此等全无意味,未知确有妙义。帘者,所以隔别内外,防闲廉耻,彼熊卷之而无嫌忌。“蟠桃会”,所以合欢心也。“玻璃盏”,千年之水化成,西方至宝,所赖以合欢者惟此。彼用意不诚而失手打碎,各失欢心,亵宝溺职,其罪滋大。“七日”者,天心来复之候也。清夜自思肘腋幽隐之地,绍无抱惭刺痛如飞剑然。岂非徒食取经人之肉,而成无用之妖孽哉!其“九个骷颅”,譬九宫之真土,故水不能沉。“取经人自有用处”,其用处之妙,姑候收伏时再详。此处“指沙为姓”,起名“沙悟净”,“入了沙门”,“他洗心涤虑,再不伤生”,可知皈依净土,须真意真诚,不可疏失,以致伤生害命也。盖长生命基,全赖此土和合而成。土为炼丹之至要,彼解沙僧为金水者,不知真土之为用而妄揣臆度者矣。
  自此,而猪八戒现相矣。猪属亥,亥中有甲木。木能生火,故曰“语能”。“亥”字从乙,孕也;从二人,男女也。有二首六身,为十月纯阴,阳无终绝之理,得生生不已之义。金丹非其和合煅炼,不能成就也。“天河天蓬元帅,只因带酒戏弄嫦娥”。蓬者,转旋无定,遭逢不常,曲直之性,顺义而爱金。酒者,水金也,一逢木金,即转旋无主,虽嫦娥,亦戏弄矣。一灵真性,近于畜类,故“错了道路”,投在猪胎。甲为阳木,卯为阴木,宜与卯二姐配合。“不上一年死了”,乃阳生阴死之义。“一洞家当,尽归我受用”,盖亥中乙孕,得禄于卯也。“吃人度日”,一味嗜酒好色。而“伤生”害命,所以为妖。及得菩萨点化,“如梦方觉”,从正受戒,“断绝五荤三厌”,故曰“猪八戒。”
  自此,而白马现相矣。古今奉为指南者,以猿为心,以马为意。若云:马是意。心者,意之体;意者,心之用。则齐天大闹天宫、觔斗云等神奇不测,均应系白马所为。何以专言在猿耶?此可悟白马之非意矣。白马者,金象,龙马也。乾为龙,为马。马乃纯乾之物,乾乾不息之义。言修道者,必乾乾不息,有大脚力、大负荷如龙马者,方能至西方而取经耳。彼凡马无力,不免为鹰愁涧所阻。若认马为意,彼独非马乎,何以被龙马所吞而必须龙马耶?但另有一要义又须指明:修道者,以降龙为首务,若放纵恣肆,则自毁其明珠,而为孽龙。脚根不实,不堪载道,何能致远?故须潜之深渊,韬明养晦,而后可以善其用也。自此,而大圣由潜离隐矣。其先天真乙之妙,己阐悉于前,无庸再赘。
  总而明之,木数三,居东;火数二,居南。木能生火,二物同宫,故二与三合而成一五。悟能,亥也,为水火一家也。金数四,居西;水数一,居北。金能生水,二物同宫,故四与一合而成二五。悟空,申也,为金、水一家也。戊、已,本生数五,是三五也。悟净,为土一家也,三五合而为一,即太极也。太者,至大之谓;极者,至要之称。其理在混沌之中,一动而生阴阳。阴阳者,气也。所谓理生气,而气寓夫理者也。有先天真乙之气,而始能生三家;由三家相见之后,而又能生先天真乙之气,以成婴儿也。婴儿全赖此一气之运用,而后能脱胎以成真人。玄奘,即婴儿也,故玄奘离不得悟空;即悟能、悟净,亦离不得悟空也。《悟真篇》曰:“东三南二同成五,北一西方四共之。戊己本居生数五,三家相见结婴儿。”此的旨也。噫!发明至此,世人莫测所谓,未免妄揣臆度,邪说秽行,将至真无上之妙道,如同儿戏。有志学道者,务速求真师,逐节指示,免堕轮回。
  此回结尾,大圣“见性明心”四字,这“心”字,方著人心上,即前篇菩提祖师所谓“成道之后,须要见性明心者”是也。学道之始,便能见性明心,亦是禅家三乘之妙。但止知无为,不知有作,不过独修一物之孤阴,何能结丹而成圣胎?终落于空。可悲,可惜!紫阳真人曰:“但见无为为要妙,不如有作是根基。”上阳祖师曰:“到老无为,如何得乐?入室采铅,是云有作。大德市朝,又谁知觉?欲成匡廓,先立鄞鄂。得一黍珠,方是不错。九载坐忘,无为功博。行满三千,与众共乐。若只无为,不先有作。此乃愚夫,自相执着!殷勤数语,以晓后学。”盖见性明心,是得丹以后之专功;攒簇五行,乃作佛成仙之根本。若止见性明心,而不知攒簇五行,必不能超脱轮回也。如唐僧之末成婴儿,必籍三家以结成;如孙悟空之已定五行,则必见如来以超脱。读到师徒上无底船彼此相谢之语,便了了。
(未完待续)
 

西游记第八回篇(三):《西游记》第八回大义精解(决定版)


《西游记》第八回大义精解
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一、释题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我佛:《西游记》对佛法的理解非常地道。佛是众生个个共有的清净佛性,本来没有彼此之分。这里用“我佛”而不是他佛,正是《西游记》的写作宗旨,整个《西游记》写的就是一个“我”的产生、苦难、发愿和解脱的过程。纵观世界种种文化,真正没有迷信、不搞拜神教、不搞拜人教的文化,还真正罕见。佛家文化是在这方面做得最彻底的,悉达多太子觉悟之后,改名释迦牟尼佛,代表一切众生本具的清净智慧的功德相,正是要众生相信自身的清净与慈悲,而不是依靠一个悉达多太子的人格魅力。
现在人错误地认为科学才是最真实,最客观,最公正的。那是他没有接触到佛家文化,一般人心中的佛的概念,来自于历史学家的观点。认为佛教是由二千多年前的一位叫悉达多的太子建立的一种人生哲学学派,一个思想家的观念而已。随着科学的发展,甚至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印度人自己已经放弃了佛教。今天全社会对佛文化的误解都是源于这些自作聪明的学术观念。其实,佛家文化比我们任何一个学者想象的还要深奥,可以肯定地讲,一般的学者根本没有能力理解佛文化的本质。从学者那里了解佛教,相当于从厨师那里了解医学,大方向搞错了。从表面上看,像是那么一回事,实际上完全搞错了。佛家文化远远地超出了用意识和逻辑来解读自然的科学家的想象力,根本不属于概念和逻辑的范畴。《华严经》中说:“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为什么不能解?因为全世界的人类社会都把意识和逻辑当成是自然的,真实的,没有人怀疑意识和逻辑是先天不足的,而佛家文化正是针对这个先天不足而建立的圆满觉悟文化,这就让从未接触过佛法的人感觉很茫然。当然,如果说悉达多太子的降生是感应而有的,并不是世俗人酬业而来的,那就甚至让很多佛教信徒也难以想象了。佛家文化就是这么的深奥,以至于有人出家一辈子也没有能力真正了解佛文化的真相。佛家文化传入中国已经接近二千年了,正是因为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聪慧的民族,才使得这么深奥的文化没有在地球上消亡。这也是中华民族对全世界人类做出的最了不起的贡献。
悉达多太子觉悟之后,换名为释迦牟尼佛,以他成就的功德替换掉世俗的名称,让称颂他的人,了解成佛的本质。释迦牟尼的意思是寂静能仁,即众生自性寂静、如如不动,而且能随心应量,普利一切众生。我佛,在这里代表自性觉,人生活在世界上,从哪里去找真实?世人都在追求真理,真理在哪里?用什么方法才是正确的?认识我佛,就完成了这些追求。因为,佛就是真理的化身;佛就是真理亲自来示现宇宙人身的真相;佛就是会说话的真理;我佛就是自我之中最真实的本质。那么,为什么很多人对佛有怀疑?因为这些人自以为真理是非人性的,非现象的,非交流的,非实际的,换言之,这些人认为真理是抽象的。这些人喜欢听理论,以为理论是真理,在生活中往往用理论来否定现实。比如:有人声称自己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就可以否定事实的合理性了。这是人类社会的怪象之一,信念在他们看来,就是愿意不愿意的事。而这种荒唐的是非观,竟然能得到很多人的赞成,可想而知,人类愚昧到了何等的程度。人为什么会愚昧?前面的七回故事把原因讲清楚了,没有人能超过齐天大圣,也就没有人能找到宇宙人生的真相。
 造经:我佛是真实的本质,本质又如何展现在寻找真理的人生活中呢?那就是感应交道。感应交道就是这里的造经。什么是真实的?能感应交道的,能显现出来的,就是真实的。真实的就叫经。心不动,就没有经了。佛经,是给起心动念的人看的,或者说是给地球上追求真理的人看的。佛经仅仅是文字的吗?狭义上讲,是文字的;广义上讲,一切现象都是佛经。众生有感,清净的佛性就起作用来应。心未离体,相未离性,佛经是如如不动的。社会上对佛经的误解也很大,甚至有人伪造化经,道家也有人仿照佛经的格式来造道经,这些现象都是因为人们对佛的误解而产生的。佛经,不是像不懂装懂的人所说的那样,不是建立说教,而是画一张通往宇宙人生真相的导游图,给有缘读到佛法经典的人提供往生西方的机会,把握生活的艺术。很多人一听“佛”字,就像谈虎色变一般,不堪入耳,其实这是他自身的无知所造成的一种文化偏执习性。
传:传递,传播,弘扬。这一个字的味道很深,虽然我们天天生活在真理中,但是并不是每人都热爱真理的。时时刻刻都是真相,但是几乎所有的人忽略真相,而追求假相。什么原因?没有认真地思考过人生的真相究竟在哪里。世界上追求真理的人还是有的,在科学家的人群中确实存在追求真相的人,只可惜,他们没有遇到佛法,或者说遇到了而没有读懂佛法。传,在这个过程当中出了问题。出了什么样的问题呢?道听途说。采用这种方法来传的一切文化都是有失于真实性的,因为这种传播只是传递了文字和音声,其中每个人都用了概念和逻辑,这就让传递变了质,成为了阿赖耶识的种子。如果一生的所学只是脑子里那点东西,那就完全搞错了。传,一定要在心里起作用,什么样的作用才是最真实的呢?那就是极乐!
极乐:是真理的代名词。现在人学西方文化,得到了什么?竞争,斗争和战争,这是西方文化的表现形式。贪婪,嗔恨和痴迷,这是西方文化的内在实质。这些东西不真实!真实的,或者说真理的,一定是和谐的,一定是无私的,一定是纯粹的,一定是快乐的,一定是智慧的。因为一切万法是真理所生的,就一定被真理所包容,与真理和谐共振。极乐这个实质被所有的文化忽视了,那为什么会忽视?因为没有真正地从心眼里追求真理。脑袋里都是些模糊的概念,真理到底应当具备什么样的品质,他们丝毫不了解,误以为真理是冷冰冰的一个概念。岂知真理能产生高级生命现象,那真实就肯定是活生生的。中华传统文化里的光灼灼,活泼泼,就是对真理的描述。人可以见,真理就一定有见。简而言之,一切现象都是真理的化身,一切动物或者仪器所有的功能都是真理的代言者,也一定应当与真理有一样的功德圆满。须知每一个众生就是真理!如果能有这个起码的认知,人生的生活和追求就会发生质的飞跃。真理是极乐的,人也应当是极乐的,代表真理的人就一定是生活在极乐世界里。
观音:观世音菩萨在前一回解释很多,这里与前面的内涵差不多。只是与我佛联系起来看,趣味就深了。上一句是说真实的展现过程,这一句是说如何来体会真实,即实事求是应当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实现。社会上对观音菩萨的误解很多,聪明人一般都不相信,以为观音菩萨是人造的神圣。这些聪明人用知己知彼的方法,自己是自私的,就不相信真正有大公无私的佛菩萨。那么这些聪明人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问题出在他们误解了自己,因此误解了他人。误解自己是因为生活在各种利害关系之中,就设想一切都是有利害冲突的,根本不可能存在利害之外的事。以为众生修行成佛,也是为了利和害而进行的。为了从佛那里得到好处,为了不被其它的神圣所控制,甚至还有人认为佛菩萨给众生做事为的是众生的香火利益。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佛菩萨就是自己,佛菩萨是自己本来应有的生活境界。观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补处菩萨,又称等觉菩萨,有能力在尽虚空遍法界里度众生往生西方。这些话如果与上一句联系起来看,味道完全就不同了。如何体会一切法本来就是真理呢?要用等觉的方法。什么叫等觉?等,就是等同,不多一点,也不少一点。恰如其分地感受真实,这种觉悟的能力,就称等觉菩萨。就像科学仪器一样,精确度极高,达到没有更高了,就叫等觉。明白了等觉,就能读懂《金刚经》所说的:“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要做到等觉,就不能搞相对。相对肯定不能相等,因此佛家强调认知真理,必须依智,不能依识。智是等同的,识是相对的。如何让自己的智慧起作用呢?那就是要用观的方法,清净观就是智。
前面曾解释观世音菩萨代表的修行方法,这个方法在《首楞严经》里被佛称之为十方诸佛成佛的第一法门,一切诸佛无不是依此法而得成佛。往生西方是成佛标志性的结果,因此观世音菩萨的名称也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了,代表清净观察。如来旨义时时刻刻在传达,或者说一切现象无不是真理的如实表达,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的方法来领受,就会迷失在万象之中。佛家为什么要普度众生?很多人误解为佛在拉众生来壮大自己的队伍,说教只是一种迷惑人的手段。通过这回故事的题目,让我们真正了解佛教的本质,佛教是帮助众生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和把握自然的最高科学,因此佛教是最高级的科学技术。如果每一个众生都能做到认识自然,把握自然,天下就太平了。所以,佛教又是真正的和平使者,真正的慈善家,真正的医学家,真正的哲学家,如此等等,是在一切文化领域里获得最高成就的义务教育工作者。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错误,让每一个学科遇到难以克服的问题。如果真正能读懂佛法的解决方法,一切问题都能解决。人们习惯于在产生问题之后,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去冷静观察问题产生的原因是自己学术的基础是不真实的。只有彻底解决了基础上存在的问题,才会有无限美好的发展前景。全世界所有的文化里,唯有佛教给出了正确的答案,唯有妙观才能见到一切事物的真相。
奉旨:通过上面的介绍,奉旨的趣味就出来了。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一个制度社会?那里有佛给菩萨布置任务吗?那个社会有没有等级?对这个问题不了解,就必然会误解佛教。甚至有些宗教说佛教是泛神教,从有阶级层次的人类社会,追求有层次差异的天神社会,并有获得真正的平等,只有上帝和上帝子民的天国才是最高级的社会形式。我们为什么会有这些误解呢?因为我们是欲界众生。欲界众生的特点就是有欲望,如果不能满足欲望,就会有心理和身理上的煎熬。所以,在看待事物好坏的时候,第一个标准就是能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自己的欲望。从这里很容易看清楚宗教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区别,宗教是为了欲望而建立的,而中华传统文化是从格物上建立的。从这个角度去观察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发展就会发现,中华文明在物质科技上落后是很正常的事。现在的东方人怀疑自己的祖宗,以为祖宗不够精明,恰恰相反,中华文化的起步就是天道文化。如果能真正做到格除物欲,那至少能升到色界天。色界天的享受是西方宗教文化难以想象的。到底信奉什么样的文化才是正确的人生过程?相信了解事实真相的人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如何圆满人生?简单讲,就是能不能让真理的圆满在自己的生活中展现出来。佛展现出来了吗?我们为什么没有看到?因为我们不会用妙观察智,妙观察智在佛家又是以阿弥陀佛作为象征。众生本来是佛,就是指人人有个妙观察智。众生又不等同于佛,就是指众生都依识不依智,所以看不到宇宙人生的真相。要看真相,到哪里看?学会妙观,就是奉如来圣旨,也就彻底地达到无为的状态。
上:提升自己的境界,从有为有灾达无为无灾,从娑婆秽土达极乐净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随顺欲望,世界称为顺,可是道家说:“顺者为凡,逆者为仙。”好好学习,应当学什么?学能天天向上的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就是天天向上的文化,学传统,返朴归真。
长安:这其中的理趣非常浓厚,一般人都当成西安或咸阳市了。其实,《西游记》的趣味正是在这看似平常的地方讲述着极不寻常的故事。如前回提到,“唐”字是庸俗的含义,这“唐朝”自然也就是依迷惑之心而变现出来的众生界。因为是变现的,不同众生的心中存在着不同的境界现象。比如,色盲人的境界没有色彩的完整性;盲人见不到世界上的五光十色,如此等等。虽然迷惑于尘世之中,轮回于六道之内,但是众生的佛性却是丝毫没有变动过,此义即长安也。佛法普度众生的大前提,正是众生个个都具有如来智慧德相,将这个德相显露出来,就叫成佛。找到众生长安之性德,就是度化众生的根本要义。《西游记》里代表这个理义的角色,就是唐僧,唐玄奘,依清净的观察自然是观察在变化之中不变之本性,这就是观世音菩萨必然要找到唐僧的原理。玄奘,是自性玄妙而又广大之义。如果真正想求证长生不老,万化在心的不思议境界,首先也是返观自心,悟到不变的心性,这就叫看破红尘。当然看破红尘非看破,悟透三界方为真。在解悟的基础上,证悟不灭的真心,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了。长者,永恒存在,无量寿命;安者,如如不动,应化十方。长安,即无为而无所不为之德。
二、解构
故事从如来佛回到雷音宝刹开始,给圣众作开示:“根本性原,毕竟寂灭。”然后,放舍利之光,白虹四十二道,然后端然坐下。圣众近前礼请,佛作根本开示。大众闻言喜悦,共乐天真。五百年后,一日佛告圣众要办盂兰盆会,供养十方众生。大众感激,各献诗谢。然后如来明示根本,敷演大法。并告圣众,四洲之中唯东胜神洲敬天礼地,可以教化。如来有三藏真经,可劝化此洲众生。但东土众生愚蠢,不识佛法旨要,怠慢毁谤真言。需要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善信,来西方取真经。观音菩萨自告奋勇,愿上东土寻此取经之人。如来欢喜,取出五件宝贝,将袈裟、锡杖和三个紧箍儿交与菩萨。菩萨作礼而退,即唤惠岸随行。至山脚下,有玉真观金顶大仙接待献茶。初约取经人到金顶的时间。然后,经过流沙河界时被一妖怪阻挡,并与惠岸行者战了数十合,在得知惠岸和菩萨身份后,坦白自己的身事,乃灵霄殿的卷帘大将,犯过被贬下界。发愿悔过修行,不再伤生,专等取经人,菩萨赐名沙悟净。在福陵山云栈洞遇到一妖怪阻挡去路,与惠岸打在一处,被菩萨用莲花隔开钯杖。妖怪得知菩萨身份后诉说自家身事,原来是天蓬元帅下凡。愿悔过修行,持斋把素,断绝五荤三厌,专候取经人。菩萨赐法名猪悟能。又在空中遇到一条玉龙叫唤,请求菩萨搭救。菩萨见玉帝后,玉帝传旨赦宥,并等取经人来,变做白马。最后路过五行山,看到了压于山下的齐天大圣。大圣知悔求救,情愿修行,菩萨大喜,并告诉大圣可跟唐国僧人做个徒弟。最后,菩萨与惠岸来到了长安大唐国,变作疥癞游僧,进入土地庙祠,告之缘由,然后隐遁真形。
三、大义
《西游记》用七回写了心识的产生和发展,以及用心识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第八回点破天机,把宇宙人生的真相和盘托出。如来用自己修证的亲身经历告诉众生什么才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众生的错误出在哪里。只要众生能理解观察的正确方法,找到自己那个不变的真性,就可以返迷为悟,解脱一切迷惑和痛苦。先是如来开示,然后是圣众赞叹,再由观音菩萨领旨出行。如来开示代表常态,真理永远是摆在一切众生面前的,众生不封闭自己的良知,就一定能感受到如来说法。圣众赞叹,代表如来所说正确。当然,这不是一场政治诈骗,一个人表演,一群人当托,一起来迷惑众生。如来演说,圣众赞叹,这是性德。性德能生万法,万法必称赞性德,就像子必认父一样。如来能感通万圣,万圣即承当如来性德,这就是演说和称赞的义趣。佛经里经常有这样的词句,比如十方诸佛都称赞阿弥陀佛,或者一佛都称赞一切诸佛,一切诸佛亦称赞一佛,这都是代表彼此不二的道理。在迷惑的眼里有彼此,在觉悟的眼里没有彼此。试想如果每一位众生的功德完全等同,一个境界出现了,又如何能分是谁的境界呢?这一切境界都是本有的功德,知心达本的人各个共证的大道,所以佛佛道同,法法不二。如故事中如来开示:“同虚空相,一无所有。殄伏乖猴,是事莫识。”众生迷惑的根本就是不知道大宇宙是由小宇宙变现出来的,把心境对应的影像当成了客观存在,并在其中分别执着而有苦受。
故事用观音菩萨和惠岸行者来演示众生迷惑的过程,并开示解脱的方法。一路遇到的人和事,都是非常重要的关键。前后的次序不能打乱,必须从玉真观开始到大圣在五行山下来结束。其中,先遇沙悟净,大义是众生因一念无明而有的分别心,而迷失在境界之中,所谓打破了玻璃盏,失去了智慧的通透之德,在明净的境界里,像被盖上一层帘幕一样。识,只能看到境界的表象。表象之后的内容,需要通过逻辑和思维去猜测。众生迷惑在境界里,依逻辑和思维的猜测能力而有智商。其实,智商与智慧背道而驰,相当于黑窟窿里打鬼,都是没准的事。观念一旦错误,行为必然劣化。这就是第二个过程,悟能上的错误,严重的执着心。本来可以在明净的境界里神通自在的,没有时空限制的,观念错误之后,就有时空差别了。这就产生了亲疏远近,追逐利益,克制异类,争战就产生了,一切都是为了满足欲望的发展。欲望发展是个什么情况呢?自性功德若隐若现,功德隐了,痛苦现了。就好比那空中的玉龙一样,本来是玉身,何有痛苦?但因纵欲烧了殿上明珠。失去了觉察真相的能力,把极乐世界转变成了娑婆世界。如果要在娑婆世界搞事业,最了不起的可能就是齐天大圣了。地球上的最成功的事业家与大圣相比,都显得微不足道了。可是,那大圣多年的修行还是被困在五行山下,没有出头之日,必须等到去西天取经的僧人来解救。这样说来,似乎大圣的事业也不过如此。世间和出世间最了不起的事业就是西天取经之事了。
为什么世间人不愿意做西天取经的事业呢?因为他们不认识观音菩萨和惠岸行者。故事最后交代师徒变作二个疥癞游僧,正是众生迷惑难解之处。众生不能全盘接受自己心现的境界,这就是哲学根本问题。要学觉悟必须从识心达本开始,境界是平等的,能在境界里生平等心,就能找到破迷开悟的大门,这就需要观音菩萨和惠岸行者的帮助。用识心就有差别,就有疥癞,就有美丑之分。把本来清净的境界当作心外之物,这就是迷惑颠倒。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什么样的哲学观点对众生更有利益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是儒家文化中提出的忠恕二字,忠(中心)就是彻底尊重道德,恕(如心)就是放下对境界的执着。下手的功夫是正心诚意,正心(即忠)、诚意(即恕)怎么修?就是要把用心清净放在第一位,把物质境界摆在后面,把颠倒了的用心习惯再颠倒过来。其实,心物是不可分的,为什么儒家要强调正心诚意,要格物致知?那是因为迷惑越重,物质观念的心就越重。允执厥中就是祖师传下的对治方法,放下物质利益,精神的伤痛才能迅速抚平。
四、释疑
这一回故事内容较多,义趣极深。如果把演义当小说看,虽然作者不时地提醒,但是自以为是的读者还是会产生错误的想法和看法。因此有必要把一些重要的细节拿出来解释,以便能更全面地了解《西游记》本回故事的真实性。
第一,佛为什么要放舍利之光?圣众见了此光,为什么要皈身礼拜?
第二,佛祖为什么要设盂兰盆会?
第三,佛观四大部洲众生习性不同,是什么原因?
第四,佛家三藏经论真的是谈天说地和度鬼吗?
第五,紧箍儿为什么会见肉生根?
第六,灵山脚下为什么有个玉真观?
第七,那沙僧和八戒都是从天上下界的妖怪,为什么见到菩萨还试图去捉?后面闻名又纳头下拜?
第八,为什么菩萨师徒要变化成疥癞游僧而暂住在土地庙祠,而让土地去城隍庙暂住?为什么不住寺院?
先解释第一问题,佛为什么要放舍利之光?圣众见了此光,为什么要皈身礼拜?
佛在众生因缘成熟时会放光,这是佛家文化最独特的地方。几乎所有经典都有这样的记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这是佛为了引起众生的注意而刻意显示的神通吗?佛成就了清净无为,怎么可能会作意呢?佛家的祖师大德称之为因缘成熟,说深妙经之前都会放光动地。其实是怎么回事呢?法身佛恒以此光说妙法。放光就是说法,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感应交道刹那说法,自然中自然相。可是,一般情况下,众生没有智慧,看到光明之后,开始问佛,佛再依众生之问,给众生再作解答。不同众生所处的心地不同,佛放光的部位也不同。如足底放光,是利益地狱道的众生;膝盖放光,是利益畜生道的众生;小腹放光,是利益饿鬼道的众生;肚脐放光,是利益修罗道的众生;胸口放光,是利益人道的众生;肩上放光,是利益天道的众生;口里放光,是利益小乘的众生;眉间放光,是利益大乘的众生;肉髻放光,是利益上乘的根机,或是召集大菩萨,或是灌十方诸佛之顶。所以要学无量法门,先要见到无量光。所以,佛教的净土法门是最根本的法轮,从初学到文殊普贤等觉菩萨,无不要发愿往生无量光寿的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清净法身佛是无相佛,极乐世界有四土九品,这四土就是法身说法的示现,所以称阿弥陀佛为法界藏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实质就是法身佛,四土九品就是报身佛,从极乐世界随十方众生所感而示现在一切世界里教化众生,那就是应化佛。可见,去了西方极乐世界就能圆满三身佛,这是佛法最殊胜的地方。所以,《西游记》把修行的终点定在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作者对佛法的本质透彻地了解的表现。
佛回到雷音宝刹为什么会放舍利光呢?《金光明经》卷四舍身品:“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舍利子给世界带来了很多争议,很多人不了解舍利的本质,自以为是地认为舍利子就是普普通通的石块。随着科学的介入,慢慢发现舍利的本质是钻石体质,还有的科学家发现舍利子比钻石还要坚固,称之为世界上所发现的最坚硬的物质。舍利子为什么会坚不可摧呢?因为舍利是戒定慧熏修而成的。戒定慧很难理解,看一看钻石为什么会坚固?科学发现钻石是由碳原子通过碳碳键形成的四面体,在空间结构上非常稳定,所以表现出极度的坚固。与此相似的石墨烯则是六碳环结构,在平面上的受力更加平衡,结合比钻石还要坚固,但是没有立体构架,因此不能表现坚固的刚性。钻石和石墨紧密而又均质是其整体强度高的根本原因。戒定慧是什么情况呢?最大化地紧密和均质,可以断定地球上不可能存在比舍利子更坚固的物质。反过来看,舍利是最自然最平衡最和谐的法身外显的结果,因此舍利光是最圆满地表达了性德在一切现象中的本质。因此伴随着舍利光,南北之间有四十二道白虹通连。这是如来终极妙义,性相一如,过去现在未来究竟清净义。圣众要圆满功德,正是要圆满性相一如,所以都必定皈身礼拜。四十二道白虹代表四十二位法身菩萨,代表一切真相。南北通连代表性相通连。
科学也在研究性质与现象之间的关系,但是只要还不能将波粒二相的根本原因统一,就没有办法见到真相。然则科学是相对观察之学问,这个学问的本质必然产生波粒二相,所以科学永远见不到四十二道白虹,顶多能见到彩虹,相对则能生彩,绝待则清净万象。科学发现白光能分解出彩光,但是要把无量的彩光还原成白光则不容易。科学只会用调合的方法,不能用直接归元的方法。红光就是红光,不能让红光直接成为白光。
第二,佛祖为什么要设盂兰盆会?
前面一个问题是强调佛法的真实性,这一个问题是强调佛法的利益性。为什么要成佛?中华传统文化里有本事这二字,从小要学本事,什么叫本事?回归本性,利益众生之事。可是,现在人受私利的影响,只关注学技术,将来可以给自己带来名利,这成了舍本逐末。忘记了本领二字,一切利益以本性为纲领的实质。做同样的事,却得不到同等的福报。名和利在什么地方养自身?必须在自身的根本上受益才行,在根本上和谐共振,就是得到了滋养。可见,如来性德是众生的根本利益所在,真正让众生受益的无不是如来性德。所以,成佛是最大化的利益众生,不需要兑换的真实利益。百样奇花,千般异果,就是如来性德在众生心里的千姿百态,无量功德。如故事里说的福禄寿三种利益,哪一法也比不上佛法。
第三,佛观四大部洲众生习性不同,是什么原因?
通过南北贯通的原理,东西也就好理解了。《西游记》里的四大部洲与佛经的原理更接近,是从理上去认知佛法的。如果没有起心动念,就没有东西南北,一切都清净平等了。一旦有了起心动念,就有了时空效应,所以,东方代表动心,这是正报,其它三方是依报。依服是正报的影像,如影随形。所以,解决问题要从正报下手,所以只有东胜神洲的众生敬天礼地,心是从理体所生的,所以称其为敬天礼地。其它三方是依报,是幻化的,所以各有不足,难以教化。就像看着电影屏幕一样,要想通过改变屏幕来改变影像是不可能的,只能通过变换电影胶片的方法来解决影像不好的问题。南方代表智慧,在起心动念的基础上,智慧就变成了意识,所以贪淫好杀。西方的清净变成了养气固寿。北方的诸相变成了性拙情疏,比如我们现在的社会把物质世界当成没有生灵的地水火风,土石瓦砾。
第四,佛家三藏经论真的是谈天说地和度鬼吗?
说佛家三藏,是谈天说地和度鬼,肯定让很多信佛教的人嗤之以鼻。感觉这简直是小说家在胡编乱造,实际上,这是由于《西游记》的特殊性决定的。《西游记》这部小说,只是写一个自己,谁看就是谁。这与佛经是一个体系的,与其它文化不一样。经典似乎都是说别人的事,最多只能给自己一个借鉴而已。《西游记》中的人物都是自己,没有一个事物不是自己,连后面出现的妖魔鬼怪都是自己。既然都是自己,又如何把心中变现的事物进行大的分类呢?这就是天地鬼神三大类了。天,代表道理;地,代表事相;鬼,代表意识心。解决自己的问题从这三个方面去解决,一切问题都能得到圆满解决。谈天说地,相当于谈经论道,最终还要是落实到度鬼上面来,鬼是私字的变形,度鬼就是转识成智,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第五,紧箍儿为什么会见肉生根?
三个紧箍儿是如来取出的,也就是说紧箍儿就是如来性德。一切万法都是从性德里流现的,都必然受制于性德,而且是万象之根。一般人看到紧箍儿都会以为如来不厚道,要控制人,不给人自由。也有人这样来看佛教,以为佛教是精神鸦片,禁锢人类的灵魂。诚如许多大德总结的,现在人听骗不听劝。骗子会告诉你如何损人利己,老实人肯定劝你悔过自新。今天这个社会,哪个愿意回头?为什么不愿意回头?因为没有人知道自己的头上有个紧箍儿。读了《西游记》,只以为那个孙猴子头上有,(那么伶俐的一个猴头,活该!)谁让他被唐僧骗了呢!其实,和你说真话的人会告诉你,人人头上都有紧箍儿。现代时新的文化中哪个告诉你这个?真救世的文化一定会告诉你这个事实真相。天华文化就是这样的文化,传播真理,给众生说实话,引导众生悔过自新。当年很多接触到天华文化的人,想拜师学传统功夫文化,想完成自己超凡入圣的理想。可是,在拜师仪式上,徒弟们被告知的就是人人头上有个紧箍儿。谁再敢做坏事,紧箍咒就起作用,要求学习天华文化的人去努力做一个爱国家、爱民族、爱社会、爱一切众生的人,做一个忘我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很多人不适应,以为大家一起人多力量大,好给自己挣利益。结果恰恰相反,要求每一位学员彻底地放下名闻利养,承当普度天下的使命,完成光大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苦口良药,实在难得。说真话的文化在今天难以大行其道,但是真正有良心的人会明白,会感恩,会传扬。做人不能忘本,不能急功近利。
第六,灵山脚下为什么有个玉真观?
这个问题有点深奥,但是这些内容在中华传统文化里肯定早已存在。推而广之,世间再深奥的问题,到中华传统文化里都可以找到答案。中华传统文化里有二个重要的词汇与此有关,一个是“正大光明”,一个是“明堂”或者“明德”。修正自己的心行,修正到什么时候算是完成了呢?修到光明遍照,就是这里的“玉真”,一切万法都透明了,这个正就大了。大代表圆满,不是大小之大,是圆满之大,无有一法不在所照之列,这就是光大,佛家称为大光明藏。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在谈到自己的实证境界时说,在定中普贤菩萨现大光明为其作证,正是指这个玉真的境界。当然他所证的是不是普贤菩萨的大光明藏,只有法身大士才知道了。闻经开慧,心到佛知。明堂也是一样,现在社会上还经常有人说“搞什么明堂?”意思就是搞错了。以为对自己有利益,其实是背道而驰,搞的是黑堂。搞黑堂虽然挣得了眼前的利益,但是在根本上犯了错误,将来必定为此饱受苦难,真是得不偿失。中华传统文化为什么不提倡大力发展科学?黑堂是地狱的正因,是三恶道的总体固有特征,没有日月星三种光明。灵山代表明心见性,破无明证法身。在证法身之前,首先要先证到光通达的事实,从事入理,从这个完全等同的事,就必定能悟入相应的理。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这个情况,虽然下下品往生,但是能在阿弥陀佛愿力的加持下,享受到玉真的境界。这就是《无量寿经》里说的,四土不分家,居一土,得四土的享受。玉真境界在天华文化里称为“相启动”原理,只是“相启动”在天华文化里的应用面更加广泛,甚至拓展到了胎息的引发。要知道,胎息在丹家是入道的要门,也是通向天仙的必由之路。经过天华文化的提炼,胎息可以一触即发,一念等于一生。这是履行天华文化‘祈愿人间都是仙’的宏愿。不忍众生苦,必须要给众生可以受益的法来完成,否则就是一句空愿。相启动原理在佛家的《观无量寿经》里,更是多达十六种之多,佛称之为十六种正观。其中第十六观就是持名念佛法,注意念佛属于观修。现在日本流的本愿宗把观修搞掉了,国内的本愿宗也是存在大方向的问题。相启动原理就是相称则能悟入,念佛是令心与佛功德相称,相称了才能叫持佛名号。看破放下,都只用一句佛号来完成,实在是希有难逢。要求字字清楚,句句明了,就能相启动。相启动的方法是过来人留给世界众生的福利。不是过来人不能见全貌,就无从谈相启动的。
第七,那沙僧和八戒都是从天上下界的妖怪,为什么见到菩萨还试图去捉?后面闻名又纳头下拜?
这一段内容似乎存在漏洞,其实不然。如果仅仅用思维和逻辑来读《西游记》,可以说漏洞百出。但是,如果用理性的观念来读《西游记》,那就是精彩纷呈了。沙僧和八戒说是天上下界的神圣,与众生本来成佛是一个道理。众生是不是佛?是佛了,还会受苦?还会有娑婆世界?但是,众生不是佛吗?如果不是佛,又怎么能成佛?这个道理虽然有点深,还是比较好理解的。比如,显示器能显示图像,是因为我们输入了图像的信号才能叫显示器的吗?显示图像只是完成了显示器能显像的功能,这个功能是本有的。众生能成佛,佛是本有的德。沙僧是具有破迷开悟的功能的,所以叫卷帘大将。八戒是可以不用二心的,所以叫净坛使者。迷的时候要逞能,就是喜欢显示自己的能力。菩萨代表作用。看看当今世界哪个不逞能?就等于说都在捉菩萨。所谓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就是想证明自己捉到了菩萨。但是,他们还是凡夫,没有捉到菩萨。因为要捉菩萨,必须先胜过惠岸行者。要胜过惠岸,就不能用意识心,这一点哪个能做到?虽然做不到,但是都拜菩萨,希望自己能创造一个美满的世界。答应随唐僧去取经,这是理义如此。识和心,都是性德。要得到真实作用,即菩萨的功德利益,就必须随顺性德。
 第八,为什么菩萨师徒要变化成疥癞游僧后暂住在土地庙祠,而让土地去城隍庙暂住?为什么不住寺院?
 《西游记》是说理的,这里面也有什么道理吗?道理不仅有,而且还非常深。首先,菩萨代表观察的作用,观察的作用到世间来,变现成了什么的样子?从性德到众生界的现象,是识变的。因此清净德变成了一个迷惑状态下显现的现象,疥癞二个字都有疒字头,就是代表这一层的理义。另外,疥癞一词,确实又有佛文化的典故。疥癞用于形容野狐狸,自作聪明的故事。疥癞是指本质很卑微的事,却要掩饰成很尊贵,比喻意识心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其本质上的丑陋。佛家把真理称为狮子吼,把妄说真理称为野干鸣,野干就是狐狸的一种。典故的内容如下:
 “昔有一人在山中诵刹利书,有一野狐住其傍,专心听诵书,有所解。谓我解此书,足为诸兽中之王矣。于是游行而遇瘦狐,威吓之使之服从,展转伏一切之狐,伏一切之象,伏一切之虎,伏一切之狮子,遂得为兽中之王。乃作此念我今为兽中之王,应得王女而婚,乘白象,率群兽,围迦夷城。城中智臣白王言:王与兽期战日,且索彼一愿,愿使狮子先战后吼,彼必谓我畏狮子,使狮子先吼后战。野狐果使狮子先吼,野狐闻之心破,由象上坠地死。于是群兽一时散走。”
 这个故事非常深刻,今天的世界大致如此。刹利书,好比中国人讲的天书,或者说道德经。虽然,野狐狸(世智辩聪)能言善辩,把自己的理论包装的很好,能让弱智的人(瘦狐)相信他的话。一大堆弱智搞少数服从多数,所谓民主与自由的原则,就可以在哲学和知识界获得话语权,并把这些想象的道理称为科学,以至于能让很多天性善良的人也接受了这些理论。但是,这些理论到底给自己带来了什么样的利益呢?除了名闻利养,是不是真正享受到了真理的滋润呢?这就比喻为是不是真的有资格与王女婚配(阴德)。就像懂科学的人一样,科学家还常常英年早逝,理论与生活严重脱节。没有真正的把握真理,没有从本性中获得快乐。现在人的快乐都是虚假的,喜欢别人的称赞与认可,快乐的筹码掌握到他人手里。表面上下了极大功夫,卫星上天,飞船登月,好像是真理在握,把真理包围起来了。可是,智慧(阴德)不输给知识(逻辑),如果让知识反过来作用,就可以不战而胜了。知识是说出来的,不是做出来的。所以在科学不断的新发现上,经常把旧的观念淘汰掉。把握真理的人是先做后说,真理对谎言不战而胜。这个似乎不好理解,看一下第一个问题就好理解了。真正明了真理的人在说真理之前先放光,代表自己与真理本来就是一体的。正大自然光明,不能放光动地,就是在说谎。很可惜世人自甘堕落,整日里追逐名利,对自家大事不闻不问。尊贵的智慧,转变成了丑陋的知识,就好比满头疥癞一样。观音菩萨代表的观修在世人眼中,似乎非常普通,甚至还不如知识和逻辑来得称心,所以被很多聪明人讥讽。但是,知识还是依智慧来起作用的,智慧是知识的基础,放下知识就必定得到智慧。
既然还是僧人打扮,为什么不去住寺院呢?原因是《西游记》是说理的,不是世俗的小说。从理上讲,没有觉悟的众生自心里宣说如来妙义的功德都出了问题,就像后面故事里发生的一样,寺院都被妖魔控制了。我们今天生活在境界里,在哪里找真理?在哲学和科学理论里找吗?肯定是错误的。要在清净现象里去找,这就是这里土地庙祠的趣味,因为土地和庙祠还有传承祖宗的功德。不论是什么现象,都必然与能显的性德有几分相应,不完全是幻觉。科学家们也希望从现象里找真理,并且还严格到再现性的真实性。《西游记》中土地一直是真实的代言者,悟空找不到妖怪了,就要问土地,原因就在于此。
土地去城隍的道理与此相同,城隍是鬼神住的地方。凡夫心中的土地出了问题,现象之中真假掺半。什么原因?心里有鬼!现象里夹杂着意识,就是心里有鬼。现象就不再是真理了,娑婆也不再是极乐了。凡是抽象出来的概念都是鬼话,在鬼话连篇的研究里搞逻辑,那又是什么了呢?现在所谓的哲学就是这个情况,每一个名词和概念都是意识里产生的抽象概念。
如今,在中华灿烂文明的大地上,到处可见佛家的寺院,大大小小的,香火都很旺盛。这是佛教在中国兴盛了吗?恰恰相反,是佛教衰落了。诚如释迦牟尼佛当年所言,佛涅槃二千五百年后,佛门里斗争坚固,相互不融。不能在一起修行,到处都是止单。天下寺院是一家的,但是一家人在闹独立,这个问题就严重了。如果把寺院当成是自己的财产,哪里还能宣说真理?现在甚至还有一寺一僧的情况,佛家的优良传统正在渐行渐远。《行事钞》曰:“四人已上,能御圣法办得前事名之为僧。僧以和合为义,言和合者有二义:一理和,谓证择灭故。二事和。此别有六义:一戒和同修,二见和同解,三身和同住,四利和同均(均供养之利),五口和无诤,六意和同悦。”换言之,一寺一人则不能称为僧人。难怪天华文化强调天华文化与宗教文化有本质的不同,是真正以觉悟众生为使命的文化。当今佛教的外表非常华丽,甚至越来越多的大佛被建造出来,以此来表达佛教的伟大与尊贵,这些情况似乎与疥癞游僧表演的卑微利生之行完全不同。如果常常被小人恶意的诽谤和打击,仍能慈心无限,默默地给世人点亮生命科学的明灯,这才是道德文化的精神。
五、精解
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迷了几多年少?毛吞大海,芥纳须弥,金色头陀微笑。悟时超十地三乘,凝滞了四生六道。
谁听得绝想崖前,无阴树下,杜宇一声春晓。曹溪路险,鹫岭云深,此处故人音杳。千丈冰崖,五叶莲开,古殿帘垂香袅。那时节,识破源流,便见龙王三宝。
这一篇词,名《苏武慢》。
 
这首词原出自元代冯尊师之作(见鸣鹤余音卷二[涵芬樓正統道藏第744册]),写得太精彩了。西游记引用于此,足见作者的卓见不凡,佛学功底颇深。这里讲出了禅净之关联。这些话来自净土祖师永明延寿大师的《四料简》: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估。
现在人确实对佛法的精要理解不深,因而往往自命不凡,竟然要修禅破关。可是,很多人不明禅机,只是到头来一无所得,大家都没有成就,自然世人对佛法就失去信心。没有了信心,佛法就等于不存在了。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迷了几多年少?参禅者多,悟道者少。因为很多人用磨砖作镜,积雪为粮的行法,误导了多少少年有志之人啊。磨砖成镜,就是指想用意识获得觉悟的方法。积雪为粮,也是类似的说法,看上去都是白白的一堆,根本上不是一回事。毛吞大海,芥纳须弥,金色头陀微笑。悟时超十地三乘,凝滞了四生六道。毛端之地可以吞没大海,芥子之空可以容纳须弥山,这个玄机谁能悟出悟透呢?金色头陀,释迦牟尼佛的头陀行弟子,大迦叶也。佛陀拈花,迦叶微笑,表示迦叶独自参得玄机,大彻大悟,洞彻十方。若悟到时,则顿超十地三乘,圆满菩提可以分作十地阶段,次第成就;三乘,指小乘、菩萨乘和佛乘;顿超乃成极果之谓。凝滞,指明心见性,一切动静二相,归于一相,如来实相。这自然转化了四生,乃众生的存在形式,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六道,乃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谁听得绝想崖前,无阴树下,杜宇一声春晓?可是,有谁修得真消息?绝想崖前,不思议处,佛家经常用的一个词“不可思议”理义甚深,指放下意识形态的妄想。《西游记》里每过山岭往往有一些悬崖峭壁,即是指意识形态。无阴树下,破除五阴(色、受、想、行、识五阴)之正定,树,在佛家经常表示正定。无阴树,与前面说的玉真观是一个内涵,也曾在一些证道的书中出现过,“无影树下公鸡叫”,比喻与境界打成一片,大光明藏现前,与一切众生合而为一,不分彼此之美妙境界。公鸡叫,是无阴树下的结果,代表明心见性,即得法身。公鸡,即公机,一切众生共同一个法身。佛家有顽石点头的公案,就是这个境界。这里的无阴树与佛家常提到的菩提树是一回事,代表究竟彻底的正定。杜宇一声春晓,杜宇,来自一个典故,是一个开明国王,这里寓意开明,死后化作杜鹃。另外,杜鹃鸟,寓意如同《阿弥陀经》极乐世界有吉祥鸟皆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为使法音流布。一声,即不二之真性;春晓,即开悟。这里指真正听得自性妙音而开悟的状态。从正定流出慧悟,就是必然的过程。曹溪路险,鹫岭云深,此处故人音杳。曹溪,乃禅宗别名;路险,对根器不足的众生来说,教外别传,以心印心这条路难度很大。鹫岭,灵鹫山,指当年释迦牟尼佛讲经的道场;云深,经义难思议,不容易领悟。此处故人音杳。曾经亲听释迦牟尼佛讲经的人现在上哪去找?暗示大善根的人现在非常难值难遇,现在讲就是真正能代表释迦牟尼佛传播佛法的人已经非常少见了。从这里看,作者有发心将法脉传承下来,利益广大众生的心愿。千丈冰崖,犹如要登上千丈冰崖,一路涅槃法门,道之寒凉不是热衷情欲之人能亲证的。五叶莲开,来自达摩祖师偈子,指禅宗的“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五叶是指沩仰、临济、曹洞、法眼、云门五个分支。古殿帘垂香袅,禅宗被称为佛法宗门,直指心性,心性即古殿。帘垂香袅,表示法脉仍有后继之才。那时节,识破源流,便见龙王三宝。那时节,可参云门禅师偈语:“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识破源流,明心见性。便见龙王三宝。见性就是见自性三宝,觉、正、净;龙王是自性的代名词。《苏武慢》,恰恰有一首音乐,唱颂观世音菩萨,用的就是苏武牧羊的曲调;这里的词恰恰是说观世音菩萨普度众生的法趣,度生岂非牧羊之趣?
话表我佛如来,辞别了玉帝,回至雷音宝刹,但见那三千诸佛、五百阿罗、八大金刚、无边菩萨,一个个都执着幢幡宝盖,异宝仙花,摆列在灵山仙境。婆罗双林之下接迎。如来驾住祥云,对众道:“我以甚深般若,遍观三界。根本性原,毕竟寂灭。同虚空相,一无所有。殄伏乖猴,是事莫识。名生死始,法相如是。”说罢,放舍利之光,满空有白虹四十二道,南北通连。大众见了,皈身礼拜。少顷间,聚庆云彩雾,登上品莲台,端然坐下。那三千诸佛、五百罗汉、八金刚、四菩萨合掌近前礼毕,问曰:“闹天宫搅乱蟠桃者,谁也?”如来道:“那厮乃花果山产的一妖猴,罪恶滔天,不可名状。概天神将,俱莫能降伏;虽二郎捉获,老君用火锻炼,亦莫能伤损。我去时,正在雷将中间,扬威耀武,卖弄精神,被我止住兵戈,问他来历。他言有神通,会变化,又驾筋斗云,一去十万八千里。我与他打了个赌赛,他出不得我手,却将他一把抓住,指化五行山,封压他在那里。五帝大开金阙瑶宫,请我坐了首席,立安天大会谢我,却方辞驾而回。”大众听言喜悦,极口称扬。
 
    
这是对灵鹫山释迦牟尼佛道场的描述,三千诸佛,指三千大千世界里所有的佛。释迦牟尼佛为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的教主,十方世界里又有无穷无尽的佛同名释迦牟尼。佛家所见到的宇宙是无穷无尽的,是科学无法企及的广大无边。现在科学家通过太空望远镜所观察到的星系总量,只是一尊释迦牟尼佛的教区,即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的。三千世界出自《长阿含经》卷十八:“佛告诸比丘:如一日月周行四天下,光明所照,如是千世界,千世界中有千日月、千须弥山王、四千天下、四千大天下、四千海水、四千大海、四千龙、四千大龙、四千金翅鸟、四千大金翅鸟、四千恶道、四千大恶道、四千王、四千大王、七千大树、八千大泥犁、十千大山、千阎罗王、千四天王、千忉利天、千焰摩天、千兜率天、千化自在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梵天,是为小千世界。如一小千世界,尔所小千千世界,是为中千世界;如一中千世界,尔所中千千世界,是为三千大千世界。如是世界周匝成败,众生所居名一佛刹。”三千是小千、中千和大千世界的称谓。总量不是三千,如果用数学来算,应当是千的三次方,也就是十亿。但是,佛说的数,并不是数学上的实数,而是维量。就日月围绕来看,一个单位世界是今天科学界发现的银河系。所有的银河系,称为一千,十的三次方,即三维空间里的银河系都包含在其中了。然后维层向上,这就是科学未知的空间了,还有欲界六天。从欲界六天顶向下看,这是小千世界。又以这个为基本单位,纵广千数,即所有之量,名为中千世界。再维层向上,四禅色界天为单位计算,纵广千数,即所有之量,名为大千世界。可见,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所包含的时空现象才是一尊释迦牟尼佛的教化区,如此广大令科学家难以想象,普通人更加难以置信。看看地球上哪一家文化讨论到这样广大境界?什么文化可以拓展如此想象力?科学?不值一提。但是,科学的发现也非常了不起,有天文学家发现整个宇宙是片状分布的,这个发现实在是值得称赞,因为这个发现将证明一尊佛的三千世界就像千叶宝莲上的一叶花瓣,整个心量就是一个千叶宝莲。当然千叶并不是只有一千片叶子,而是无穷无尽的,叶叶重叠,无量无边。如果知道这个事实真相,这一切都是真实的自我心量,还有兴趣在一个地球上争名夺利吗?还会因为传播宇宙人生真相被人讥讽打击而改变初衷吗?打棒子,扣帽子还能动摇信念吗?三千诸佛、五百阿罗、八大金刚、无边菩萨,分别代表,无量觉、无量寿、成就众生,无边利益。婆罗双林,就是后来称作菩提树的林,代表正定,真谛俗谛二谛圆满之大定。我以甚深般若,遍观三界。根本性原,毕竟寂灭。同虚空相,一无所有。殄伏乖猴,是事莫识。名生死始,法相如是。这里有模仿佛经里的味道,只是佛经里几乎没有如来驾祥云的说法,这都是文学处理的效果。甚深般若,无上智慧,遍观三界,无处不在。根本性原,毕竟寂灭,一切法的本性,完全没有生灭。同虚空相,一无所有。虚空也没有相,本来无一物。殄伏乖猴,一切佛法无非就是不起心不动念;将燥动之心息灭掉,还归寂灭性原而已。是事莫识。名生死始,法相如是。这个事如果不了解,就会起无明,有无明就生三细长六粗,生死法从此开始,一切法相皆是这个道理。放舍利之光,舍利光,是救度众生之光;满空有白虹,白虹指佛的白毫智慧之光;如佛家常讲,白毫宛转五须弥,即在一切众生界常放光明。四十二道,指四十二品觉悟;南北通连,这里南北是《西游记》常常用到,南代表理性之光;北代表事法之相。因此通连,代表理事一如之道,与四十二品果位联系看,就非常微妙了。证果就是证明理与事一如之道。那三千诸佛、五百罗汉、八金刚、四菩萨合掌近前礼毕,问曰:“闹天宫搅乱蟠桃者,谁也?”这些圣尊一起来问如来,其中道理很深。前面说如来的功德圆满,具备这样的功德,又如来平定天下,利益众生;而众生心恶,搅乱天下,是什么样的理事因果呢?那厮乃花果山产的一妖猴,罪恶滔天,不可名状。迷惑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恶,难以说尽。概天神将,俱莫能降伏;道德无为,不违众生愿。虽二郎捉获,老君用火锻炼,亦莫能伤损。虽然众生自作自受,六道轮回,然而众生迷惑之心丝毫无损。阿赖耶识种子随缘起行,虽在因果之中,都是金刚之体。我去时,正在雷将中间,扬威耀武,卖弄精神,被我止住兵戈,问他来历。清净观察以下,众生乃众缘和合之事,一切动相本来虚幻。他言有神通,会变化,又驾筋斗云,一去十万八千里。起心动念之相,刹那生灭,能变现一切时空诸相。我与他打了个赌赛,他出不得我手,却将他一把抓住,指化五行山,封压他在那里。总而言之,不离性德,以五行律,念念相续。五帝大开金阙瑶宫,请我坐了首席,立安天大会谢我,却方辞驾而回。如果能看破五行,个个归真,以如来性德为首,天下自然安定。大众听言喜悦,极口称扬。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看破放下之方法就可以利益一切众生,众生就有救了。这里的道理很深,如果需要造作一个清净来才能成就,那普天下的一切众生都不能成佛了。如果放下就能成佛,则众生个个都有救了。人间有人造作一个理想国,但是付诸行动时,却发现渐行渐远。于是,为了达到这个理想,就残杀异己者,又造下滔天罪恶。总观天下,那些有理想的人,因为不明理,反而造的罪恶更大。还不如做个老实人,做些本分事,平平淡淡享安乐。
 
谢罢,各分班而退,各执乃事,共乐天真。果然是:
瑞霭漫天竺,虹光拥世尊。西方称第一,无相法王门!常见玄猿献果,麋鹿衔花;青鸾舞,彩凤鸣;灵龟捧寿,仙鹤擒芝。安享净土袛园,受用龙宫法界。日日开花,时时果熟,习静归真,参禅果正。不灭不生,不增不减。烟霞缥缈随来往,寒暑无侵不记年。
诗曰:
去来自在任优游,也无恐怖也无愁。
极乐场中俱坦荡,大千之处没春秋。
 
这段描写太精彩了,佛法的精妙显露出来了。瑞霭漫天竺,虹光拥世尊。世人没有不希望自己的生活充满祥瑞的,可是,总是十有八九不如人意。为什么总是事与愿违呢?就是因为用心不真,变现不实。如果真正会有真心,不仅心安宁了,而且境界也祥瑞了。没有一处不祥瑞,一切境界就化作吉祥云了。一切差别都簇拥着无差别,虹光围绕着万法,人生真相原来是如此的美妙。西方称第一,无相法王门!这一句极其深奥,《西游记》竟能一语道破,真是令人叹为观止。这一句承接上面的云光之妙,又引深到佛法的精髓—无相法门!修行能无相,当下即证真。所有的佛法都必须要修无相法门,《金刚经》中佛开示:“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这里指出一切无相法门中,西方第一,称无相法王门,这是指净土法门与其它一切佛法都不同的地方,这个法王门凡夫也能修。其他法门修无相,必须明心见性才能证得三种不退,而净土法门凡夫往生,就证得三不退。因为西方极乐世界四土是通的,其他佛国土没有这样的殊胜。凡夫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也能感受到自性常寂光的清凉,而我们这个世界的凡夫必须搞六道轮回。西方极乐世界是一切法的统一中心,静动不二,空有不二,是我们本有的法界藏身阿弥陀佛加持的结果。因此,看似无相法王门与有相的玄猿献果,糜鹿衔花等等景象是自相矛盾的。其实,无相是无不相,即没有任何执着于相的心意识,以清净心正受一切万法。玄猿,真心也;麋鹿,真相也;麋字很妙,是碎点斑纹的鹿,与真相的理趣完全相应。青鸾舞,彩凤鸣;鸾凤指阴阳也,交生万法。灵龟捧寿,仙鹤擒芝。长寿与灵宝共存,所谓福至心灵。安享净土袛园,受用龙宫法界。袛园,指袛园精舍,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的地方,比喻心地光明常生智慧,龙宫法界,指性地风光,这里是智与境相应。日日开花,时时果熟,习静归真,参禅果正。不灭不生,不增不减。花果都不生不灭,所谓常、乐、我、净。烟霞缥缈随来往,寒暑无侵不记年。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自在自如之妙乐。去来自在任优游,也无恐怖也无愁。对应于我们的现实世界而言,西方的现实世界生活的很惬意,我们这里种种压力和恐怖,常常为生活而忧愁。极乐场中俱坦荡,大千之处没春秋。我们这里人因为心底有私,没有办法坦荡,社会因此还有法律名词叫隐私;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心地正大光明,唯一的心愿就是帮助一切众生,还有什么不能坦荡的呢?更是因为心地光明,一切时一切处都是光明的境界,心境一如,自然也是常境了。境界随心,时空好像可以随意变动一样,即是超越时空了。
 
佛祖居于灵山大雷音宝刹之间,一日,唤聚诸佛、阿罗、揭谛、菩萨、金刚、比丘僧尼等众,曰:“自伏乖猿,安天之后,我处不知年月,料凡间有半千年矣,今值孟秋望日。我有一宝盆,具设百样奇花、千般异果等物,与汝等享此盂兰盆会,如何?”概众一个个合掌,礼佛三匝领会。如来却将宝盆中花果品物,着阿傩捧走,着迦叶布散。大众感激。各献诗伸谢。
 
注意这里的顺序,诸佛、阿罗、揭谛、菩萨、金刚、比丘僧尼等众,因此前面三个名词应当是分别代表自性三宝,觉、正、净,后面才是行门,也正好是三个,也分别代表觉正净。这段小说和前面一样,小说效果明显,和真实情况有相当差距。极乐世界一日等于人间一劫。这里数日才半千年,明显是小说的安排。另外,如果是灵鹫山,时间和人间一样。如果是西天极乐世界,则世界里又没有阿罗、揭谛、比丘僧尼等众,因此这里的理趣是佛教清净世界,比丘僧尼是指其清净与佛性相契之功德。其实,阿罗、揭谛在佛家也没有这样的称谓,从音声类似分析,应当是正和净。盂兰盆会是这段故事的主题,但写法上戏剧化成分太多。
据《盂兰盆经》所载,佛弟子目连以天眼通见其母堕在饿鬼道,皮骨相连,日夜苦闷相续;目连见已,以钵盛饭,往饷其母,然其母以恶业受报之故,饭食皆变为火炎。目连为拯救其母脱离此苦,乃向佛陀请示解救之法。佛陀遂指示目连于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日(印度雨季期间,僧众结夏安居三个月,此日乃安居结束之日),以百味饮食置于盂兰盆中以供养三宝,能蒙无量功德,得救七世父母。《盂兰盆经》:‘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供养,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顺慈忆所生父母,乃至七世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因为佛教视一切众生为过去父母,未来诸佛,自然普度众生也就是盂兰盆会的内容。这样也就自然与观音菩萨来长安找唐僧联系上了。
 
福诗曰:
福圣光耀性尊前,福纳弥深远更绵。福德无疆同地久,福缘有庆与天连。福田广种年年盛,福海洪深岁岁坚。福满乾坤多福荫,福增无量永周全。
禄诗曰:
禄重如山彩凤鸣,禄随时泰视长庚。禄添万斛身康健,禄享千钟也太平。禄俸齐天还永固,禄名似海更澄清。禄思远继多瞻仰,禄爵无边万国荣。
寿诗曰:
寿星献彩对如来.寿域光华自此开。寿果满盘生瑞霭,寿花新采插莲台。寿诗清雅多奇妙,寿曲调音按美才。寿命延长同日月,寿如山海更悠哉。
 
这里指出佛乃真正众生福禄寿的本源,是一切众生的福祉。世俗之人一生追求这三件事,当然也有人一生毫无追求,不知道人为什么活着,甚至选择自杀。其实自杀者哪里知道生死只是对他人而言的,对自己而言是没有生死的,只是从一个梦境转到另一个梦境一样。如果用心不良,习惯不善,则不论是哪个梦境都是苦不堪言的。佛说自杀是最苦的而且欠债更多,苦难会有增无减,希望世人永远不会选择自杀来解决问题。真正看破生死的人,更是不会选择自杀的。远离痛苦就是福禄寿的问题,这里把人生能得到最好的福禄寿各用八个方面来归纳,都是彻底解决问题的结果,给世人做个参考真是一种警世劝善文。福,心灵也;禄,心境也;寿,时空效应也。
福圣光耀性尊前,这是最本质的一句,所谓福至心灵,真正的福来自本性,不需要丝毫的造作,不向外寻。福纳弥深远更绵。福深远而又绵绵不断。这个一般人很难理解其中的意味。什么叫深呢?从根性里自发而有的快乐,不需要任何条件的快乐。比如世人的快乐借助于物质,且一一对应;眼、耳、鼻、舌、身、识六根不会协同作用,快乐不连绵,有一下无一下的,高潮过后总是低迷。圣境的快乐宛转式的,从不间断,高潮不断且丰富多彩。福德无疆同地久,享福的同时还积德,这个世间没有,世人享乐必然造业。原因是世人用识转,不是根生的。识转必然从生转向克,乐极必生悲。圣人的福是无为而乐的,从生到生,所谓生生不已,自然是无疆了。福缘有庆与天连,福的属性是全维的,这个也不好理解。世俗之人只关注三维空间,三维以上的快乐一无所知了,全维的快乐更是无从想象。福田广种年年盛,无为之乐不间断,因此年年盛;福田与性德相应,因此广大性海皆是福。福海洪深岁岁坚。性海洪福不可坏故,坚如金刚。世俗之福乍尝则止,体无实处,受用不外乎色受想行识五阴。福满乾坤多福荫,圣福甚真,遍满虚空法界,重重无尽,自然福荫无穷。福增无量永周全。真实不坏,故无量且周全。世间福享一分则少一分,阴识变转故,不周不全,只对一境,偏执一法。另外,世间的福报往往留有后患,这也是不周全的最重要表现。比如,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世人没有办法在享福的时候不留祸根,因此有“福祸二相依”的警世恒言。
禄重如山彩凤鸣,禄厚重不可动摇且丰富多彩;禄随时泰视长庚,不随时间变化,一有永有,永不缺失。禄添万斛身康健,享这些福时身体会更加康健,世人的福一享往往会生病。禄享千钟也太平,享福还会利益他人,这个不可思议;因为众生与佛同一体性故,真实多一分,虚妄少一分。自心净,阴阳平衡,可以增加平衡的力量,所以,佛家常常用念圣号的方法来为世界祈福。禄俸齐天还永固,福遍一切时空,从不减损。禄名似海更澄清。名相似海广大而又澄清,不是世人的小名小利迷惑之禄。禄思远继多瞻仰,思者容也;真实的福禄是永远值得归心的。禄爵无边万国荣。爵者位也,一尊无边尊,一荣俱荣。
寿星献彩对如来,星者光也,性命之光随缘献彩来去自如;世间人生死苦不堪言难以自如应对。寿域光华自此开。能够自在随缘,则光明无量,功德无边。寿果满盘生瑞霭,果德是圆满的瑞祥的。寿花新采插莲台。花开见佛悟无生,这是真心的真实状况,一切皆是清净相,生灭一如。寿诗清雅多奇妙,真正的寿命要与心悦神逸相对应,如果活着就是坐吃等死,这样的寿命又有什么意义呢?佛法教众生如何过最高级的诗情画意的生活,岂不妙哉?寿曲调音按美才。现代人常讲生命之歌,要么是悲伤的,要么是壮烈的,总是离不开死得惨。所谓“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跳出来一看,生死凡夫一个。试问立功者,能利益多少众生?这种利益真实与否?从时空无尽的角度观察,往往是狂风暴雨一般,瞬时现象而已。流芳者,能传扬几时?且不说历史学家的偏差的意识取向,就说宇宙的成住坏空,又哪里去找功名的痕迹?这样的生命赞歌听上去总有一种挽歌的音调。如果寿命都是将曲调定音在最美的地方,没有间断,时时更新,时时当机,何用世人投机之谋?真是言语不能及处,尽享美妙之德也。寿命延长同日月,寿之常如光明,永恒无间断。科学也已经发现光是永恒的,只是还没有发现各种速度的光,因为我们宇宙只能见到一种光,这个世界是依以此光而建立的。超越这个光速,就可以看到佛家讲的他方世界了。用科学的话讲,超光速是超越这个世界的逃逸速度。传统说日,指能生之光,生之源,元阳;月,指清净应现之光,形之本,元阴。生形皆永恒,寿自然永恒。寿如山海更悠哉。山者,定也;海者,慧也;定慧之德无为之道也,悠哉游哉,十方化身,利益众生也。
 
众菩萨献毕,因请如来明示根本,指解源流。那如来微开善口,敷演大法,宣扬正果,讲的是三乘妙典,五蕴楞严。但见那天龙同绕,花雨缤纷。
正是:“禅心朗照千江月,真性情涵万里天。”
 
众菩萨代表修行的团体,请如来明示根本,这是佛家最殊胜的地方,所谓“从根本修”。有别于其它修行方法,比如儒道二家虽然也称得上修行,但不是在根本上修。因此得不到究竟解脱的果德,这就是修行上的因果关系。指解源流,指点解说一切法的本源和造化之德。三乘妙典,对应不同根器而分阶段教学的艺术;五蕴楞严,开示众生五蕴(色、受、想、行、识)的种种作用。天龙同绕,花雨缤纷。时节因缘,法喜充满,闻法得益,普天同庆。禅心朗照千江月,禅心指佛心,没有丝毫造作,因此不被造作所障碍,可以朗照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国土,一切众生心境。千江月,比喻一切众生心境。真性情涵万里天。真性,即法性、佛性;一般人认为真理没有情感;比如当今科学基本是这个看法。信仰科学的人往往对世界的物质从来不懂得尊重,其实用简单的逻辑就能知道,人有情则真理必然有情,真理有情则一切万法必有情。这就是祖先说的“万物皆有灵”。当然,理性与感性觉悟层次上的差别,情字的内涵差别不可思议。佛的真性同时对一切众生施爱,称究竟圆满的大爱,这个现代人很难理解。万里天,是现代科学里讲的无限维次的空间和时间。
 
如来讲罢,对众言曰:“我观四大部洲,众生善恶,各方不一:东胜神洲者,敬天礼地,心爽气平;北巨芦洲者,虽好杀生,只因糊口,性拙情疏,无多作践;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但那南赡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
诸菩萨闻言,合掌皈依,向佛前问曰:“如来有哪三藏真经?”如来曰:“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三藏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径,正善之门。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要旨,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他众生,却乃是个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谁肯去走一遭来?”当有观音菩萨,行近莲台,礼佛三匝,道:“弟子不才,愿上东土寻一个取经人来也。”诸众抬头观看,那菩萨:
理圆四德,智满金身。缨络垂珠翠,香环结宝明,乌云巧叠盘龙髻,绣带轻飘彩凤翎。碧玉纽,素罗袍,祥光笼罩;锦绒裙,金落索,瑞气遮迎。眉如小月,眼似双星。五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净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杨岁岁青。解八难,度群生。大慈悯,故镇太山。居南海,救苦寻声。万称万应,千圣千灵。兰心欣紫竹,意性爱香藤。他是落伽山上慈悲主,潮音洞里活观音。
 
这里涉及的佛教原理很多,一般人很难读懂。不过抓住大方向,不要在细节上执着,应当还是比较容易的。大方向就是让读者打开心结,细节就是用词与佛教讲的不太相同。其实佛家文化博大精深,这种博大精深远远地超出了传统的道家、儒家、易家等等文化。佛家有一句话叫“法无定法”,意思是一切以众生的根器为机要。小说是写给中华子孙后代看的,因此结合中国人的习惯进行编排,本质不变,形式有变。形式依读者而变,本质是真理,当然不能变。小说对四大部洲进行编排,这和前面的做法一样,不是佛说的四洲,乃《西游记》的四洲。四洲的安排,大体与佛经相似,但有不同。重点在引导读者知道自己的特殊性,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这个评价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十分吻合。地球人现在天天离不开淫乐,网络上下都是津津乐道的话题。幸灾乐祸,没有慈悲心,缺乏怜悯心。喜欢争斗,竞争、斗争、战争时时刻刻不断。是是非非,一片乌烟瘴气。三藏三十五部与佛家的三藏十二部有些出入,但从原理讲,这些都是开合问题,方便说而已。比较正统的说法是:三藏即经、律、论,十二部即佛说经分为十二类,亦称十二分教,即长行、重颂、孤起、譬喻、因缘、无问自说、本生、本事、未曾有、方广、论议、授记。三十五部,按照本书的特点,应当是五行与七周之数联系起来,而五七之和恰恰是十二。另外瑜迦是指种种修行方法,正宗指正确的解脱方法。观世音菩萨是本书的主角之一,也是佛法的要门之一。对菩萨的描写说明他普度众生的能力不容怀疑。理圆四德,指大乘大般涅槃所具有的四种德,即常、乐、我、净。常者,涅槃之体,恒常不变,没有生灭;乐者,涅槃之体,永远寂灭、安闲、受用、无丝毫的烦恼;我者,涅槃之体,得大自在,没有丝毫的束缚;净者,涅槃之体,解脱一切的垢染,非常清净。智满金身。现在一般说千手手眼,到处都是智慧。缨络垂珠翠,缨络代表富贵,佛家的富贵大智大慧。珠是比喻心,一切法随心应量。香环结宝明,香环是缨络间的连接,这里比喻智慧与方法是关联在一起的,就像佛宝与法宝是一体的。乌云巧叠盘龙髻,乌是阳;云是法,十地的菩萨就称法云地,说法如云。龙是自性,法法不离自性。绣带轻飘彩凤翎,绣带比喻随缘,即随众生而展露风采。碧玉纽,理性原则;素罗袍,朴素外表;祥光笼罩;自然吉祥。锦绒裙,金帛为绒;金落索,金义相牵;瑞气遮迎,道义之中处处祥瑞。眉如小月,眼似双星。慈眉善目,智慧显露。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玉容和着天性自然喜气,法语之口自然热诚。净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杨岁岁青。净瓶是道德,甘露是功德,自然年年盛;垂杨,上德垂慈,杨,乃木阳也;业中真性也。斜插,比喻从苦海里拔济,借力施慈,有别于众生正修,此乃观世音菩萨同体大悲心之德也。解八难,八难,一地狱;二饿鬼;三畜生;四郁单越(新作北拘卢洲),以乐报殊胜,而总无苦故也;五长寿天,色界无色界长寿安稳之处;六聋盲喑哑;七世智辩聪;八佛前佛后,二佛中间无佛法之处。这里也暗示仙道是八难之一,很多人误解佛道之争,其实真正修行的人从来不争的。度群生,大慈悯。佛家说普度众生,其它文化还谈不上,因为到底有多少种众生都不清楚的话,自己还是被度的对象,谈何度众生。太山,功德山;南海,智慧之海;救苦寻声,万称万应,千圣千灵。同体大悲心之本分。兰心欣紫竹,意性爱香藤。这是说以自然缘生之力来引导众生,相似者相容。也就是观世音菩萨的《普门品》里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来度之。他是落伽山上慈悲主,潮音洞里活观音。潮音,就是妙音海潮音,海潮就是应月球引力而起,众生因观音菩萨而得度。海潮音比喻随机施教,方便教化众生。
 
如来见了,心中大喜,道:“别个是也去不得。须是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方可去得。”菩萨道;“弟子此去东土,有甚言语吩咐?”如来道;“这一去。要踏看路道,不许在霄汉中行,须是要半云半雾;目过山水,谨记程途远近之数,叮咛那取经人。但恐善信难行,我与你五件宝贝。”即命阿傩、迦叶,取出锦襕袈裟一领,九环锡杖一根,对菩萨言曰;“这袈裟、锡杖。可与那取经人亲用。若肯坚心来此,穿我的袈裟,免堕轮回;持我的锡杖,不遭毒害。”
这菩萨皈依拜领,如来又取三个箍儿,递与菩萨道:“此宝唤做紧箍儿,虽是一样三个,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紧禁的咒语三篇。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他若不伏使唤,可将此箍儿与他带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念,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来。”
 
如来见了,心中大喜,道:“别个是也去不得。须是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方可去得。”如来清净无为,哪里有喜怒哀乐?这里是随机应化。观世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报化身,即佛之报身随众生心的化现。《首楞严经》中开示:“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即是观自在法门,是救度地球众生的根本法门。《西游记》后面多次引用《心经》就是这个道理的展开。要踏看路道,不许在霄汉中行,须是要半云半雾;这是佛家独特的世出世间法,所谓“半云半雾”,不落空有二边。道家称出世间法,定时不能起坐,离坐则失定,只能自利。儒家称世间法,虽然能帮助众生,但帮助得十分有限,所谓“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锦襕袈裟,袈裟有十种功德,出自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五。又作十胜利。(一)以之覆身,离羞耻而具惭愧。(二)离寒热、蚊虫、恶兽。(三)示现沙门之相;见者欢喜,离邪心。(四)是人天宝幢相,可生梵天之福。(五)穿着之时,生宝塔想,灭除诸罪。(六)染为坏色,断离五欲想,不生贪爱。(七)袈裟是佛净衣,永断烦恼而作良田。(八)消罪而生十善。(九)如良田,能增长菩提之道。(十)如甲胄,烦恼之毒箭不能害。袈裟有此十利,故三世诸佛共服之。锦襕,锦,金帛也,性德之服;襕,上下相连。性德为服,自然免堕轮回。九环锡杖,菩萨头陀十八物之一,上有四股十二环,表四谛十二因缘之义。有三种作用(1)用于驱遣蛇、毒虫等物。(2)行乞分卫时,不可打门,应摇动锡杖作声,以为警觉。 (3)为年老、病弱者扶身之用。九环有明理之趣,因此不受毒害,一切灵魂所受的毒害皆因愚昧而导致。对应锡杖,九环又暗示易学的九宫。锡,金易,法性之易象也。杖,持也。比喻在世间不可不懂易理,万象不离其中之道。紧箍儿、金紧禁是家喻户晓的法器和咒语,其实这里面含有深刻的道理,并不是神化故事。紧箍儿,是指一切生存在道德里的事物必然受到规律的制约,这个制约非常严紧,任何条件也不讲,唯有服从于道理。金紧禁,这是对修行者而言的。金,自性,法性,佛性。佛家讲修行就是要将一切万法消归自性。紧,指修行不能放松,像烧开水一样,不能烧一会,停一会的,永远也烧不开。禁,指不能违背性德,受戒之趣。在佛家讲以戒为师就是指一切违背性德的心意和行为不能起,很多人不理解而流于形式,成了自讨苦吃而不明实义的苦行,功德就大打折扣了。犯戒必然要受罚的,一是规律之必然,二是愿力的加持作用。从这些地方去看,后面悟空被紧箍咒加持都是这些原理起作用。自然见肉生根。道德乃物象之根本也,心是行为之根本,因此作用一直是在悟空身上。管教他入我门来。晓得了违背道德而有种种苦难,自然会有觉悟的时刻到来,因此佛家讲一切众生终将成佛。
 
那菩萨闻言,踊跃作礼而退,即唤惠岸行者随行。那惠岸使一条浑铁棍,重有千斤,只在菩萨左右作一个降魔的大力士。菩萨遂将锦襕袈裟作一个包裹,令他背了。菩萨将金箍藏了,执了锡杖,径下灵山。这一去,有分教:
佛子还来归本愿,金蝉长老裹栴檀。
 
惠岸,惠是实惠,《无量寿经》说佛法惠以众生真实之利;岸,指解脱的彼岸。这里表示正定,当然可以降魔,魔是邪定。大力士,修学佛法的核心内容就是一个定,正定是大力士。浑铁棍,指不分别,不作边见,真假都不落意识则一切皆亦真亦假。行佛家的世出世间之中道。千斤,指百界千如,一切法皆是佛法。
佛子,指希望成佛的觉悟中的修行人;还来,迷失在妄想分别之中,归还自性则可以解脱一切苦难。归本愿,世人不明白一切万法本愿里圆满现成,从本愿里得是最简单易行的。金蝉长老,金蝉指众生不灭的佛性。迷惑的众生虽然忘失了自己的佛性,但久远劫以来从未变易;裹栴檀,栴檀是本性功德的别名,从自性开发一切功德乃一切诸佛所宣流的正法也。金蝉长老,这里也暗指小说的主人翁唐僧是弘扬佛法的机缘。
 
那菩萨到山脚下,有玉真观金顶大仙,在观门首接住,请菩萨献茶。菩萨不敢久停,对大仙曰;“今领如来法旨,上东土寻取经人去。”大仙道:“取经人几时方到?”菩萨道:“未定,约莫二三年间,或可至此。”遂辞了大仙,半云半雾,约记程途。有诗为证。
诗曰:
万里相寻自不言,却云谁得意难全?
求人忽若浑如此,是我平生岂偶然?
传道有方成是语,说明无信也虚传。
愿倾肝胆寻相识,料想前头必有缘。
 
这里在佛家的灵山脚下有玉真观,这是暗示玉真还没有彻底解脱,但是已经达到了灵山脚下,称观的地方一般是指道家的修行场所。玉真又与道家的三清之名相似,代表有道之顶,光明遍界。事实而言,玉真观远高于现在人们已知的道家功夫,这是十法界里佛的境界,大乘圆教里的十信位菩萨。金顶大仙,与道观统一而称仙,还需要继续向上一着。再向上就是法身大士了,因此如果从离苦的角度讲,这里是仙果的极品,所以称大仙,仙道修圆满了。金顶,大道相分与见分会合之顶。大仙道:“取经人几时方到?”菩萨道:“未定,约莫二三年间,或可至此。”放下三心二意的趣味,后面实际用了十四年,这是开合不同,不是菩萨估算上的错误。
万里相寻自不言,却云谁得意难全?求人忽若浑如此,是我平生岂偶然?这段诗告诉我们一切皆有前缘,前缘是指前生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不是偶然求一求就能求得到的。学佛更是如此,过去曾供养过无量数佛,方得如来正旨,所以这里称意难全。万里相寻,一方面徒弟找师父,一方面师父找徒弟,哪是一生一世的事情呢?通俗点讲,发财升官,哪里是我们求得的?命中有财,财也在找你;命中有官,官也在等你;命中有难,难也在寻你,所谓冤家路窄。婚姻也是这个道理,二面都有意,事情才能成。求人,指求道之人;忽若浑如此,表面上看似乎有些偶然。自己只管努力,成不成还看缘分成熟没有。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些说法,都是爱因斯坦相对论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个并不是宿命,而是真正严密的因果。科学里称同频共振的原理。传道有方成妄语,说明无信也虚传。佛家讲法无定法,传道也没有固定的方法。一切皆依学人的信愿而成功德,因此佛家常讲心诚则灵。愿倾肝胆寻相识,料想前头必有缘。这句话有点深奥。西方科学家牛顿对物理学有非常大的贡献,发现了力学三大定理。他看问题能往源头去追查,这是有智慧的表现,但因思考宇宙第一推动力而陷入困境。爱因斯坦比牛顿还要有智慧,他曾断言一切事物皆是依理而表现的必然性,绝对不是随机展开的偶然性。判断一个人的智慧达到了什么程度,就是看他能断言多少必然性。凡夫认为一切都是随机的,因此总是生活在投机的心态之中,常常患得患失。一切从必然性来观察自然就是一种智慧的世界观,这种生活方式自然也是一种心安理得的境界。愿倾肝胆,就是佛家讲的本愿功德,就是自性里涵蕴着一切众生,开放心性,就是自然合于一切众生,所谓同体大悲心。肝胆比喻佛与众生本来是一体的。寻相识,就是诚则灵的众生心。过去我们对心诚则灵看作是迷信之一种,现在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发明,手机和电视的原理大家都清楚了。发射台发射信号,一旦定向接收则显现内容。因此,科学的发展太重要了,对我们理解人生非常有意义。但是我们学习的方法要注意,不可做个书虫,只看概念和公式,更应当跳出来看理义。料想前头必有缘。这句话像是一种迷信和忽悠人的话,其实科学已经发现光的相干原理,二束光如果不相干,没有共振的作用,就不会相扰。世上见一面,从根本上讲,就是光光相干的道理,能没有缘吗?频率相近,就是过去讲的有缘。能达到谐振,就是有缘有份,没有谐振只是有缘而无份。谐振就是佛家讲的心心相印。
 
师徒二人正走间,忽然见弱水三千,乃是流沙河界。菩萨道:   
“徒弟呀,此处却是难行。取经人浊骨凡胎,如何得渡了?”惠岸道:“师父,你看河有多远?”那菩萨停云步看时,只见:东连沙碛,西抵诸番;南达乌戈,北通鞑靼。径过有八百里遥,上下有千万里远。水流一似地翻身,浪滚却如山耸背。洋洋浩浩,漠漠茫茫,十里遥闻万丈洪。仙槎难到此,莲叶莫能浮。衰草斜阳流曲浦,黄云影日暗长堤。那里得客商来往?何曾有渔叟依栖?平沙无雁落,远岸有猿啼。只是红蓼花絮知景色,白蘋香细任依依。
 
弱水三千,非常有趣味;弱水,大道似水,水即道也;非大道水称弱水,世间道理也。三千指三千大千世界;乃是流沙河界。无明烦恼之河,三千世界里的众生都迷失在流沙之中,流沙乃世间相也。取经人浊骨凡胎,如何得渡了,这里非常深奥。浊骨凡胎,指世人有种种习气,比如三餐饭不吃就饿得心慌,整日里依靠意识逻辑。以这样的生活经验是很难悟出大道的,不悟大道又怎么能出离生死的流沙河呢?东连沙碛,西抵诸番;南达乌戈,北通鞑靼。东起西落,南慧北福。起的是尘念,落的是情种;智用在争斗之上,福享在表象之中。径过有八百里遥,上下有千万里远。纵横是八邪和十障于百法之中。水流一似地翻身,浪滚却如山耸背。六道之道是颠倒之道,业现皆是种种心生。地翻身,山耸背。又暗示心颠倒是因为没有听闻大道之理。洋洋浩浩,漠漠茫茫,十里遥闻万丈洪。洋,比喻执着于水影;漠茫,比喻无心问道。因此从因果观察便能知众生前途暗淡,苦难重重。仙槎难到此,莲叶莫能浮。仙槎(筏也),指仙不能救,仙者要能清静下来,世人喜忙忙碌碌。莲,指佛法;莲叶,指不着泥水之叶,佛法讲不空不有。世人对此等道理更是摸不着边际,何况修持。衰草斜阳流曲浦,黄云影日暗长堤。一片凄惨之状,乃娑婆世界景象。衰草,草是生心,生心衰败,暗示没有道德。斜阳,没有正大光明;流曲浦,世间法扭曲了人生真相;黄云影日,世智辩聪;暗长堤,错解大道之理,人间悲剧连环。那里得客商来往?何曾有渔叟依栖?这等地方何来真实利益可得?哪里有余福可得?前者指利,后者指名。世间哪有真名利?梦里哪有真实可得?平沙无雁落,远岸有猿啼。这二句非常有意趣,前一句中雁是佛法的暗语。玄奘取经回来译经的地方,也建了雁塔,西安有二个雁塔。佛教有一段相关雁的故事。西域记九曰:“有窣堵波,谓亘娑,唐言雁。昔此伽蓝习玩小乘,小乘渐教也,故开三净之肉,而此伽蓝遵而不坠。其后三净,求不时获,有比丘经行,忽见群雁飞翔,戏言曰:‘今日众僧中,食不充,摩诃萨埵,宜知是时。’言声未绝,一雁退飞,当其僧前,投身自殒。比丘见已,具白众僧。闻者悲感,咸相谓曰:‘如来设法,导诱随机,我等守愚,遵行渐教。大乘者正理也。宜改先执,务从圣旨。此雁垂诫,诚为明导,宜旌厚德。’”平沙,指芸芸众生;无雁落,没有法缘;远岸,众生界;有猿啼,心猿意马为生存之道,啼,哭也,心中充满了苦痛。只是红蓼花絮知景色,白蘋香细任依依。红蓼,蓼,艹翏,生谬误之心也,即红尘之心;花絮,指种种因果;知景色,知道世间的成功和名利到底是什么本质,到头来还是苦空无常。白蘋,蘋,艹频,频繁生心;白,明白。香细,合于道德者寡;任依依,虽有明白道理的少数众生,但是都止在知道之上,而少有修道之士。这里正巧符合道家修行纲要,明白心生是苦海之源,最终修到非想非非想处天,六道之顶。印度教中也有达此境界,观察到六道轮回之苦,但无力出离轮回。释迦牟尼佛观察到这样情况,到世间来建立彻底觉悟的正法。
 
菩萨正然点看,只见那河中,泼刺一声响亮,水波里跳出一个妖魔来,十分丑恶。他生得:
青不青,黑不黑,晦气色脸;长不长,短不短,赤脚筋躯。眼光闪烁,好似灶底双灯;口角丫叉,就如屠家火钵。獠牙撑剑刃,红发乱蓬松。一声叱咤如雷吼,两脚奔波似滚风。
 
水波里跳出一个妖魔来,十分丑恶。这一段是对沙和尚的出场描写,从故事的布局和过程看,最终的评价是牵马有功,成金身罗汉。金身罗汉在这里代表性德的寿量,识本身并没有生死。正是因为识没有生死,众生才会在六道里受苦。马是意马,牵马是意识,因此沙僧总代表识用。有解才能有正行,因此沙僧代表解悟而未破无明。此乃佛家所说的尘沙惑业,破了这些业障就是金身罗汉,罗汉就是初步明白因果规律的圣者。那么为什么会不能明白因果的真实性呢?就是所知障,所知障也是一种无明,佛家讲行起解绝,就是这个道理。他生得:青不青,黑不黑,晦气色脸;虽然有解但是未破无明,因此说不知道也知道一点,说知道又未能证得,光明未显。长不长,短不短,赤脚筋躯。意识不能以长短来称谓,也没有好坏之分;赤脚,识的产生没有原因,属于众生固有的功德。佛说众生一念无明的识无所从来,用之即有,不用则无。要觉悟,放下识用,就能转化成智慧。智慧包含一切识的功德,而且更加圆满。所以,修行不要担心、识丢失了很可惜,没有丢,只是用法不同了。筋躯,指意识有关联作用,现在人称联想功能。眼光闪烁,好似灶底双灯;念念成形,形皆有识,识与境互相熏习增长。识心像霓虹灯一样,生灭相续,因果相牵;灶底双灯,灶底,指众生的无明;双灯,指显现的境界是由识与境二种觉知互相对应而来。参见洪宝天机图核心部分,阴阳旋极的过程。口角丫叉,就如屠家火钵。比喻意识的作用是发散的,就像屠夫用来烧尸的火盆一样。识心都是针对尸一样的事相而成的知见,即佛家称之为着相的用心。獠牙撑剑刃,红发乱蓬松。獠,犭尞,即误解;牙,邪也。剑刃,智慧之用。意识把错误当理智。红发,有为的烦恼;乱蓬松,杂乱无章,无条无理,还自以为是逻辑严谨。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沙僧的形象一直在多种影视书画中被误绘了。獠牙不可少,乱红发不可少。很多人理解的沙和尚,应当像个和尚样,这都是误解了《西游记》的成书原理所致。一声叱咤如雷吼,两脚奔波似滚风。这是指意识的作用形式。一声,比喻著一合相,把众缘和合当成是一个事物。两脚,比喻意识是念念无住,生灭为体,攀缘为质。叱咤如雷吼,合相生成快且猛;奔波似滚风,意识滚动迅且疾。世人常常歌颂爱情,深感忠贞的爱情很难得。原因就是情怀是滚动变化的,要让这种痴心情怀不变是不可能的事。
 
那怪物手执一根宝杖,走上岸就捉菩萨,却被惠岸掣浑铁棒挡住,喝声:“休走!”那怪物就持定杖来迎。两个在流沙河边这一场恶杀,真个惊人:
木吒浑铁棒,护法显神通;怪物降妖杖,努力逞英雄。双条银蟒河边舞,一对神僧岸上冲。那一个威镇流沙施本事,这一个力保观音建大功。那一个翻波跃浪,这一个吐雾喷云。翻波跃浪乾坤暗,吐雾喷云日月昏。那个降妖杖,好便似出山的白虎;这个浑铁棒,却就如卧道的黄龙。那个使将来,寻蛇拨草;这个丢开去,扑鹞分松。只杀得昏漠漠,星辰灿烂;雾腾腾,天地腾胧。那个久住弱水惟他狠。这个初出灵山第一功。
他两个来来往往,战上数十合,不分胜负。那怪物架住了铁棒道;“你是哪里和尚,敢来与我抵敌?”木吒道:“我是托塔天王二太子木吒惠岸行者,今保我师父往东土寻取经人去。你是何怪,敢大胆阻路?”那怪方才醒悟道:“我记得你跟南海观音在紫竹林中修行,你为何来此?”木呼道:“那岸上不是我师父?”
 
那怪物手执一根宝杖,走上岸就捉菩萨,宝杖,以意识所起的作用,一切修行者必备之宝杖。宝,指不坏之体,阿赖耶与般若是同体的,因此也能称宝。杖,木丈,在业上丈量,比喻思维和逻辑。以此理者,要做菩萨,因此要捉菩萨,与后面妖怪要吃唐僧是一个理义。却被惠岸掣浑铁棒挡住,思维逻辑必须要有戒行才能入观,因此知识分子要学佛,必须持戒,即放下思维逻辑。放下思维逻辑对知识分子而言,实在是难于上青天。知识分子的强项是理解力,理解了佛法之后,放下解非常难。没有知识的人没有理解力,但是放下也就比较容易。两个在流沙河边这一场恶杀,要想让众生放下所知障,那是比登天还要难。由此可见,幼儿教育就非常重要,中华传统教育是让孩子背诵经典,从小不受恶见的影响,长大才有幸福可谈。现在各个国家也重视这个事,都在抓幼儿的教育,这是培养接班人的大问题。真有良心的依幸福去教育,没良心的依自身利益去教育。
木叉浑铁棒,护法显神通;木叉代表戒行,即放下意识;放下意识并没有觉悟,没有明心见性,因此用浑铁棒。佛法是离意识的,所以称木叉为护法。显神通,不用意识对凡夫而言非常难,因此就相当于神通。怪物降妖杖,努力逞英雄。沙僧依解破执,努力依其所理解的来践行。有解就有识,有识即有障,因此会与木叉打在一处。双条银蟒河边舞,一对神僧岸上冲。双条银蟒,一个相当于解,一个相当于行。解行为什么会打斗?因为佛法要求行起解绝,离意识心,达般若智。双条银蟒,二个棒子,二种作用。河边舞,在境界长河中显现真相。那一个威镇流沙施本事,这一个力保观音建大功。一个修行要证果,一个是护法严格把关。那一个翻波跃浪,这一个吐雾喷云。修定者,要破重重名相;正定者,本是法相如如。翻波跃浪乾坤暗,吐雾喷云日月昏。法相之中易迷失,境界现前难把持。那个降妖杖,好便似出山的白虎;这个浑铁棒,却就如卧道的黄龙。白虎,明理之虚妄心;黄龙,是心性之体色。那个使将来,寻蛇拨草;修定体察种种心念,蛇者动相也,草者生心也;这个丢开去,扑鹞分松。正定里容不得丝毫情见与业识,鹞者动摇之见,松者共业也。只杀得昏漠漠,星辰灿烂;雾腾腾,天地朦胧。修正定要放下二边,淡漠见相二分,因此天地朦胧。星辰者见也;雾者相见。那个久住弱水惟他狠,这个初出灵山第一功。解悟是修行之正途,世界之善士;正定是获得证悟之初关。不分胜负是说明必得功果。
我记得你跟南海观音在紫竹林中修行,紫竹林,紫气东来,代表定在寂静;竹,表心念不起;林,表功德。沙僧忽然悟出正定的修法是以清净观察才是上品。
 
怪物闻言,连声喏喏,收了宝杖,让木吒揪了去见观音。纳头下拜,告道:“菩萨,恕我之罪,待我诉告。我不是妖邪,我是灵霄殿下侍銮舆的卷帘大将。只因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盏,玉帝把我打了八百,贬下界来,变得这般模样;又教七日一次,将飞剑来穿我胸胁百余下方回,故此这般苦恼。没奈何,饥寒难忍,三二日间,出波涛寻一个行人食用。不期今日无知,冲撞了大慈菩萨。”菩萨道:“你在天有罪,既贬下来,今又这等伤生,正所谓罪上加罪。我今领了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你何不入我门来,皈依善果,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上西天拜佛求经?我教飞剑不来穿你。那时节功成免罪,复你本职,心下如何?”
那怪道:“我愿皈正果。”又向前道:“菩萨,我在此间吃人无数,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头,抛落流沙,竟沉水底。这个水,鹅毛也不能浮。惟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水面,再不能沉。我以为异物,将索儿穿在一处,闲时拿来顽耍,这去,但恐取经人不得到此,却不是反误了我的前程也?”菩萨日:“岂有不到之理?你可将骷髅儿挂在头项下,等候取经人,自有用处。”怪物道:“既然如此,愿领教诲。”菩萨方与他摩顶受戒,指沙为姓,就姓了沙,起个法名,叫做个沙悟净。当时入了沙门,送菩萨过了河,他洗心涤虑.再不伤生,专等取经人。
 
我是灵霄殿下侍銮舆的卷帘大将。灵霄殿,表真性体;銮舆,皇帝的车驾,这里指道机,天机也。卷帘大将,是皇帝上下车的侍从。这里指明理是揭开天机的大将。在蟠桃会上,品尝道法的时候,也就是面对境界的时候;失手打碎了玻璃盏,玻璃喻琉璃,乃道体。佛门常讲“一念无明起,百万障门开。”
只明理不破无明,不得受用。打了八百,贬下界来,随顺八邪,自然坠落。虽然明理,行不得中道,仍然是六道凡夫。又教七日一次,七乃因果周期之数,七日一个往返;将飞剑来穿我胸胁百余下方回,飞剑喻非见,就是邪见,百余,指心识百法;胸胁,胸怀和世界观。故此这般苦恼。心无定处,是人生最大的苦恼。没奈何,饥寒难忍,三二日间,出波涛寻一个行人食用。三二日间,乃三心二意间,都是三长二短的生死凡夫。既贬下来,今又这等伤生,正所谓罪上加罪。按佛家《地藏经》中记载,“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何况恣情杀害、窃盗、邪淫、妄语、百千罪状。”
“南阎浮提众生”就是现在常说的“地球人”。有必要读读《地藏经》会得到很多启发的。这个水,鹅毛也不能浮,此水乃见浊之水,众生执住于诸恶见,而浊乱世间。恶见产生重力,科学上称万有引力。鹅毛,非常巧妙,鹅,乃我见也;毛者,轻微之著。丝毫有我见的人,都跳不出六道苦海。惟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水面,再不能沉。取经人乃修道悟道之人,自然有正见在,身虽然没有脱离生死,见已超凡入圣。骨喻根本见,自然不沉。后面唐僧过河就是靠这些骷髅,按九宫八卦的方法过河,易理也,即对世界法的正确认识。岂有不到之理?一切众生都是陷入见浊之水,都必须从这里翻身。八正道,第一就是正见。修行,第一是明理,方法是寓在理中的。沙悟净,在尘沙之中,要明白万法皆空,一切法本来清净不染。悟此理即是洗心涤虑,有分取经证果。
 
菩萨与他别了,同木叉径奔东土。行了多时,又见一座高山,山上有恶气遮漫,不能步上。正欲驾云过山,不觉狂风起处,又闪上一个妖魔。他生得又甚凶险:
卷脏莲蓬吊搭嘴,耳如蒲扇显金睛。
獠牙锋利如钢锉,长嘴张开似火盆。
金盔紧系腮边带,勒甲丝绦蟒退鳞。
手执钉钯龙探爪,腰挎弯弓月半轮。
纠纠威风欺太岁,昂昂志气压天神。
他撞上来,不分好歹,望菩萨,举钉钯就筑,被木叉行者挡住,大喝一声道:“那泼怪,休得无礼!看棒!”妖魔道:“这和尚不知死活!看钯!”两个在山底下,一冲一撞,赌斗输赢。真个好杀:
妖魔凶猛,惠岸威能。铁棒分心捣,钉钯劈面迎。播土扬尘天地暗,飞砂走石鬼神惊。九齿钯,光耀耀,双环响亮;一条棒,黑悠悠,两手飞腾。这个是天王太子,那个是元帅精灵。一个在普陀为护法,一个在山洞作妖精。这场相遇争高下,不知那个亏输那个赢。
 
行了多时,又见一座高山,山上有恶气遮漫,不能步上。这是八戒出场秀,根据正果为净坛使者,坛乃心也;净坛即净心为要,迷时表现为贪着境缘五欲六尘之情见。高山,乃业山也。恶气遮漫的情绪,虚妄不实,菩萨没有下脚之处也。
卷脏莲蓬吊搭嘴,猪嘴,注意这里用了一个莲字,加了一个脏字,表污染了的根识。见本来是清净的,加上情则脏,而且是卷脏,专爱在脏污之中取执着。不能不赞叹小说的作者,猪的嘴像莲蓬,还真是意趣万千。耳如蒲扇显金睛,在境界善于观察和捕捉情感之事。
獠牙锋利如钢锉,可见八戒的特征也是有獠牙的,象征着邪见。长嘴张开似火盆。这里的火盆与沙僧的火盆意思是一样的,一个从眼睛识进去,一个从嘴里吃进去。一个是识用,一个是行为,二者相辅相成。所以在后面的故事里,沙僧和八戒的交流很平顺。
金盔紧系腮边带,金盔,喻道理;腮,肉思也,即一切道理是围绕着身体转的,看一看世界上有多少猪八戒啊。可悲的是有点阳光,他还想灿烂呢。勒甲丝绦蟒退鳞。蟒退鳞,指道之动相退离了相续相,即情见将真相变作世间相。丝绦,作茧自缚。
手执钉钯龙探爪,腰挎弯弓月半轮。手执,表现行为;钉钯龙探爪,入地生根,没有不能贪得的;腰挎,表后备之方;弯弓月半轮,近处用钯,远处有弓,喻贪得无厌。俗话讲“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
纠纠威风欺太岁,太岁比喻世间法之机;欺太岁比喻迷惑众生哪里晓得万法有机宜之理?昂昂志气压天神。天神,天机也;愚蠢的人更不懂尊重天道,常常要“人定胜天,改造自然。”但是又把“定胜天”理解错误了,不修定,怎么能胜天?只在自然里造作又怎么能改造自然呢?
他撞上来,不分好歹,望菩萨,举钉钯就筑,被木叉行者挡住,这里的原理与沙僧相同。八戒代表心所法,打菩萨比喻心理造作的行为与理智有必然的冲突。智慧是以戒为体的,岂能被随心所欲打到?因此必有戒体出来护驾。不要说打倒理智,就连思想也是打不倒的。社会上经常有打倒某某主义,那真是胡闹。行为受心的驾驭,行为怎么能打倒心理?
妖魔凶猛,惠岸威能。这里将情见定位成妖魔,与沙僧稍微有些不同。有识就生情,识起作用来得十分凶猛。世人不能察觉,以为情和欲是真实的,不愿意舍弃,并认为满足情欲是人生的根本需要。情欲破戒,所以就必与惠岸发生对立和冲突。铁棒分心捣,钉钯劈面迎。戒在心源,欲着表象。播土扬尘天地暗,飞砂走石鬼神惊。从欲念求戒定,本质就是扭转乾坤,因此境界里的一切事物就受影响。不论哪个获胜都真正在改造自然境界。九齿钯,光耀耀,双环响亮;九,乃大数,代表心所法变化无穷;齿钯,比喻是附会心性。光,表机缘生相,耀耀,比喻活泼灵动。双环,相对之法,对比之量;响亮,遍现十方。一条棒,黑悠悠,两手飞腾。要持戒,则反其心而行。一条心,埋头苦干,合二为一。这个是天王太子,正法必由;那个是元帅精灵,妄想之本。一个在普陀为护法,智慧之护法;一个在山洞作妖精,愚昧之妖精。这场相遇争高下,不知那个亏输那个赢。是戒是修,是随情是纵欲,一切随众生心的取舍,全看众生求觉还是随迷。
 
他两个正杀到好处,观世音在半空中,抛下莲花,隔开钯杖。怪物见了心惊,便问:“你是哪里和尚,敢弄甚么眼前花哄我?”木叉道:“我把你这个肉眼凡胎的泼物!我是南海菩萨的徒弟。这是我师父抛来的莲花,你也不认得哩!”那怪道:“南海菩萨,可是扫三灾救八难的观世音么?”木叉道:“不是他是谁?”怪物撇了钉钯,纳头下礼道;“老兄,菩萨在哪里?累烦你引见一引见。”木叉仰面指道:“哪不是?”怪物朝上磕头,厉声高叫道:“菩萨,恕罪!恕罪!”
 
他两个正杀到好处,观世音在半空中,抛下莲花,隔开钯杖。正杀到好处,机缘成熟。众生在理智与感情上出现了转机之时,佛菩萨必来点化。如何点化呢?钯,代表巴附;棒,代表离相。不即不离即是中道,即在半空中抛下莲花,比喻中道是清净不染。莲花,就是清净心,可以阻止欲望。百千年来修道难,难于上青天,就是一个欲字阻挡了千千万万的求道者。一句阿弥陀佛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被佛家称作第一妙法。你是哪里和尚,敢弄甚么眼前花哄我?这一句趣味无穷。与前面介绍过的“如来拈花,迦叶微笑”有关。这在有悟性的人面前代表观机逗教,可是这个事在愚钝的人面前就成了眼前花了,所谓眼花缭乱。八戒代表愚钝,看到和尚拈花,反而称弄甚么眼前花哄我?表执迷不悟。我把你这个肉眼凡胎的泼物!这一句来得实在,有悟性的人必然会心一笑,肉眼凡胎不能。就像《西游记》一样,有人把她当成眼前花。
 
观音按下云头,前来问道:“你是那里成精的野豕,何方作怪的老彘,敢在此间挡我?”那怪道:“我不是野豕,亦不是老彘,我本是天河里天蓬元帅。只因带酒戏弄嫦娥,玉帝把我打了二千锤,贬下尘凡;一灵真性,竟来夺舍投胎,不期错了道路,投在个母猪胎里,变得这般模样。是我咬杀母猪,打死群彘,在此处占了山场,吃人度日。不期撞着菩萨,万望拨救拔救。”
菩萨道:“此山叫做甚么山?”怪物道:“叫做福陵山。山中有一洞,叫做云栈洞。洞里原有个卵二姐。他见我有些武艺,把我做个家长,又唤做倒蹅门。在此日久年深,没有个赡身的勾当,只是依本等吃人度日。万望菩萨恕罪。”菩萨道:“古人云:‘若要有前程,莫做没前程。’你既上界违法,今又不改凶心,伤生造孽,却不是二罪俱罚?”那怪道:“前程!前程!若依你,教我喝风!常言道:‘依着官法打杀,依着佛法饿杀。’去也!去也!还不如捉个行人,肥腻腻的吃他家娘!管甚么二罪,三罪,千罪,万罪!”菩萨道:“‘人有善愿,天必从之。’汝若肯皈依正果,自有养身之处。世有五谷,尽能济饥,为何吃人度日?”
 
你是那里成精的野豕,何方作怪的老彘,敢在此间挡我?这一句精彩!世人心里为什么要抵制智慧觉悟?无非是情识情见。这些情见是来自于自然养成的习气吗?我不是野豕,亦不是老彘,我本是天河里天蓬元帅。这一句用来点化读者,令读者明心,我们的情欲的本质是什么。野豕,野外的小猪。老彘。老猪,大猪。天河里天蓬元帅。天河,喻大道;天蓬元帅,执持幡的天神;幡乃旌旗之总称。净心本来支撑天蓬的元帅,一切万法依此而成功用。错误不是外来的(小野猪),也不是本有的(大老猪),而是本来清净的,可以驾驭万法的心能。带酒戏弄嫦娥,酒戒的道理就在于此,带几分酒意,会乱性,比喻世人在感受之时不清净而生贪着。嫦娥,比喻明月,心性之光明也。玉帝把我打了二千锤,被道德惩罚,理事皆错,在大千世界里到处受罪。贬下尘凡;本来清净就变成了不清净。一灵真性,竟来夺舍投胎,本来清净不染一法的,现在执着诸相,在诸相中分别,所以按其业力投胎。不期错了道路,投在个母猪胎里,变得这般模样。迷失真性,随业流转,随痴迷,则投畜生。猪,豬,贪着境界者,即着相者。从着相中而有的心,就像猪一样,贪着境界。是我咬杀母猪,打死群彘,是我咬杀母猪,猪为贪相,母猪是生贪之迷,被贪相者咬杀了。比喻在迷的众生不识源流,妄认祖宗。无中生有,以为就此一生,死了也什么都没有了。现在人不讲孝道,正是这个原因,哲学带来的社会问题非常之多。打死群彘,不仅不信自己,也不信长者,认为长者为没有开化的猿人。现在很多人相信西方文化,相信自己是猴子变来的,中华文化的祖宗都是愚蠢的,落后的。在此处占了山场,吃人度日。在自以为是的观念下,伤害自己的人性。现在人很多执着唯物的观念,做尽伤天害理之事,伤害芸芸众生,还以为是引导人类进步,还以为是人道主义。不期撞着菩萨,万望拨救拔救。这个最可贵,能愿学正道。叫做福陵山。山中有一洞,叫做云栈洞。洞里原有个卵二姐。心没有离开心源,没有离开大道,所以在境界里有福祉的。只是迷惑不解而不知道福从哪里来的,因此生活在云雾之中,以云相为实的洞天之中。现在人大致如此,不知道吃饭为什么会饱,喝水为什么会解渴。以为饥渴是实在的人性功能,要活着就必须吃喝拉撒。卵二姐。卵者,太极图也,阴阳之道,二姐指世间阴阳,“法于阴阳”。他见我有些武艺,把我做个家长,又唤做倒蹅门。情见是生心,可以自主行事,因此在阴阳法中做主。倒蹅门,指活在道理中的众生,不明道理,反要控制真理,这就是颠倒众生的行为,比如不明白自然之道的人们常常提出要改造自然,结果往往越改问题越多。不上一年,他死了,将一洞的家当,尽归我受用。似乎是心中有阴阳之道,一年光阴贪着享受,自然阴阳失衡。一洞,洞者,氵同,与道德相符者,即阴德也。没有个赡身的勾当,只是依本等吃人度日。阴德受用尽了,自然也随生死流转了。若要有前程,莫做没前程。这是劝善文,做人要做个有前程的人,生死大事不解决就是没前程。常言道:“依着官法打杀,依着佛法饿杀。”反正是个死,不愿修行持戒,误以为都是死。菩萨道:“人有善愿,天必从之。”“大道无亲,唯与善人。”这里的善,可不是善恶之善,是合理之善。合于道,理必从之。大道不灭,心哪有生死之理?若是为了肚子,完全可以不必杀生。
 
怪物闻言,似梦方觉,向菩萨道:“我欲从正,奈何‘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菩萨道:“我领了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你可跟他做个徒弟,往西天走一遭来,将功折罪,管教你脱离灾瘴。”那怪满口道:“愿随!愿随!”菩萨才与他摩顶受戒,指身为姓,就姓了猪,替他起个法名,就叫做猪悟能。遂此领命归真,持斋把素,断绝了五荤三厌,专候那取经人。
 
遂此领命归真,持斋把素,断绝了五荤三厌,专候那取经人。故事是从理到心观察修行人的条件,层层深入,发现问题,开示道理,给修行人指示道路也。五荤,葱、薤、蒜、韭、胡荽等五种。三厌,道教谓三种不忍食的动物,即雁、狗、乌鱼。谓天厌雁,地厌狗,水厌乌鱼。雁有夫妇之伦,狗有护主之谊,乌鱼有君臣忠敬之心,故不忍食。佛说这些东西一是伤害慈悲心的发露,二是激发众生淫欲之心,这些戒是修行进步的助缘。
 
菩萨却与木叉辞了悟能,半兴云雾前来、正走处,只见空中有一条玉龙叫唤。菩萨近前问曰:“你是何龙,在此受罪?”那龙道:“我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我父王表奏天庭,告了忤逆。玉帝把我吊在空中。打了三百,不日遭诛。望菩萨搭救搭救。”
 
我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西海对应于西天,代表东方相海之体,龙表性德;龙子,即相海之阳性,佛家唯识宗称自证分。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由于沙僧和八戒的错误,即无明之火,分别和执着烧掉了自性里的光明。我父王表奏天庭,告了忤逆。忤逆,不孝敬父母。做为西海龙王的父王告儿子,只为一个明珠,似乎从事上讲不通,但是从理上讲得通。任何过失都有因果报应,即使任何人不告状,还是要受报的。为什么无明?烧了明珠。心与性不合所致,心违性德,判作忤逆。玉帝把我吊在空中。性是中道,假说有其事的话,只能吊在空中了。这里有极深刻的内涵:众生所受的苦是一种假相,六道苦海并非实有,都是众生妄想心里变现出来的。打了三百,不日遭诛。三百指三德各一百,本来圆满;遭诛比喻亡失。
 
观音闻言。即与木叉撞上南天门里。早有丘、张二天师接着,问道:“何往?”菩萨道:“贫僧要见玉帝一面。”二天师即忙上奏。玉帝遂下殿迎接。菩萨上前礼毕道:“贫僧领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路遇孽龙悬吊,特来启奏,饶他性命,赐与贫僧,教他与取经人做个脚力。”五帝闻言,即传旨赦宥,差天将解放,送与菩萨。菩萨谢恩而出。这小龙叩头谢活命之恩,听从菩萨使唤。菩萨把他送在深涧之中,只等取经人来,变做白马,上西方立功。小龙领命潜身不题。
 
饶他性命,赐与贫僧,是不是只要发愿修行,一切都可以从轻发落呢?这个真是事实!在佛家讲,一发心即可感动十方诸佛。原理是一切障碍本来是虚妄,发真心自然可以破妄,至少有转换频道之功。因此功效不可思议,很多癌症晚期一旦发心,癌症消失就是这个道理。关键真正懂得发心,如何不懂得如何发心,还是无济于事的。教他与取经人做个脚力。修行人是在实处下手,当然就是从性德上用功的,性德就成了修行人的脚力了。变作马,是随意念而成,这个意在功夫界称真意,不是世人的虚情假意。
 
菩萨带引木叉行者过了此山,又奔东土。行不多时,忽见金光万道,瑞气千条。木叉道:“师父,那放光之处,乃是五行山了:见有如来的压帖在那里。”菩萨道:“此却是那搅乱蟠桃会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今乃压在此也。”木叉道:“正是,正是。”师徒俱上山来,观看帖子,乃是“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菩萨看罢,叹惜不已,作诗一首。诗曰:
堪叹妖猴不奉公,当年狂妄逞英雄。
欺心搅乱蟠桃会,大胆私行兜率宫。
十万军中无敌手,九重天上有威风。
自遭我佛如来困,何日舒伸再显功!
 
行不多时,忽见金光万道,瑞气千条。这里与沙僧和八戒的地方不同了,一是心本来有光,二是如来真言有光。据说,“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乃六佛之名号,六根皆成佛也,佛圣号功德不可思议,故而有金光万道,瑞气千条。一佛即一切佛,祥瑞殊胜。后面的诗句是警醒世人的劝言:
堪叹妖猴不奉公,当年狂妄逞英雄。世俗人都符合这一条,心生狂妄并在自己变现的境界里迷失方向,还以为是英雄豪杰。
欺心搅乱蟠桃会,大胆私行兜率宫。世人也经常如此,胡乱演说道义,把自私自利说成是道德的,欺骗天下百姓。误解人生价值,把恶事说成人生成就,并满足于伤害他人。
十万军中无敌手,九重天上有威风。上下十方自称雄,无法无天,自以为是,为所欲为。
自遭我佛如来困,何日舒伸再显功!自己与自己的自性功德过不去,主观必须服从于客观,后天必须服从于先天。自性佛是清净无为的,怎么可能与自己过不去?是凡夫不了解自己的本来面目,不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没有办法脱困。什么才是真正的功夫呢?不是有能力改变境界,而是有能力不与自己作对。战胜自我只有一条路,不是要通过突破什么记录来折磨自己,而是要彻底地放下起心动念。
 
师徒们正说话处,早惊动了那大圣。大圣在山根下,高叫道:
“是那个在山上吟诗,揭我的短哩?”菩萨闻言,径下山来寻着。只见那石崖之下,有土地、山神、监押大圣的天将,都来拜接了菩萨,引至那大圣面前。看时,他原来压于石匣之中,口能言,身不能动。菩萨道:“姓孙的,你认得我么?”大圣睁开火眼金睛,点着头儿高叫道;“我怎么不认得你。你好的是那南海普陀落伽山救苦救难大慈大悲南无观世音菩萨。承看顾!承看顾!我在此度日如年,更无一个相知的来看我一看。你从哪里来也?”菩萨道:“我奉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去,从此经过,特留残步看你。”大圣道:“如来哄了我,把我压在此山,五百余年了,不能展挣,万望菩萨方便一二,救我老孙一救!”
菩萨道;“你这厮罪业弥深,救你出来,恐你又生祸害,反为不美。”大圣道:“我已知悔了,但愿大慈悲指条门路,情愿修行。”
这才是:
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
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只见那石崖之下,有土地、山神、监押大圣的天将,都来拜接了菩萨,引至那大圣面前。土地、山神,土里是不是真有土地?山里是不是有山神呢?传统文化中称万物皆有灵,科学已经发现水是有能力对人心态作出反应的。监押大圣的天将,其实换一个角度来理解,就是人的心理状态也是有场效应的。这些场效应,就是古人说的山神、土地和天神,与上一回故事里的三十六员雷将的理趣是相同的。他原来压于石匣之中,口能言,身不能动。石匣,比喻阿赖耶识的种子,金刚之体,起心动念就在种子之间生灭。口可以说,因为不是真实语,所以可以说。如佛家讲:“但有言说,皆无实义。”身不能动,比喻受制于业力。我怎么不认得你。大圣与沙僧和八戒不同,那两个需要闻名字,这一个自己能识得,表示观照的功德本来含藏于心。菩萨道:“我奉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去,从此经过,特留残步看你。”要修行证果,必须要用心,修行离不开心法。如来哄了我,把我压在此山,听这句话,就知道大圣并没有悔过。你这厮罪业弥深,救你出来,恐你又生祸害,反为不美。很多人不理解佛菩萨,常常说自己这么苦,佛菩萨为什么不来救?自己家里没有电器,为什么佛菩萨不送来?因为这些想法都是轮回心,佛菩萨不会成人之恶。如果大家发愿要成佛,那一切佛菩萨都来成全他了。我已知悔了,但愿大慈悲指条门路,情愿修行。大圣还是灵性的,听出菩萨的点拨,马上表态要修行正果。
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这个很重要,心的场能现在还没有被科学全面发现,只一般看到在医学里的心电图、脑电图。现在人对古人的话理解往往相反,比如“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现在人一般理解成除了你我,谁也不知。而古人的意思是“要让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因为任何一件事都是天知地知的,就是有记录的。现在的科学里的考古学,就是研究地知的学问。天文学研究天体演变规律,就是研究天知的学问。
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相信人们有一天会理解天知地知的真正内涵,天下哪里有隐私这样的事呢?所谓光天化日之下,无处可隐。善恶一定有报,这是自然规律,不合乎道理的,就必然会被制约。
 
那菩萨闻得此言,满心欢喜,对大圣道:“圣经云:‘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你既有此心,待我到了东土大唐国寻一个取经的人来,教他救你。你可跟他做个徒弟,秉教迦持,入我佛门。再修正果,如何?”大圣声声道:“愿去!愿去!”菩萨道:“既有善果,我与你起个法名。”大圣道:“我已有名了,叫做孙悟空。”菩萨又喜道:“我前面也有二人归降,正是‘悟’字排行。你今也是‘悟’字,却与他相合,甚好,甚好。这等也不消叮嘱,我去也。”那大圣见性明心归佛教,这菩萨留情在意访神僧。
 
圣经云:是中华祖先的圣明言教,不是西方基督教的《圣经》。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其实是孔子的话,可见《西游记》是三教合一的。言由心生,天人合一,心感千里之外是自然的事。菩萨为什么不救他?这是有道理的。每一个人的心,都必须自救,没有他救的可能。自救的方法就是合乎心性,也就是合乎小说里唐僧的要求。秉教迦持,入我佛门。入佛门有迦持可以秉承。迦,表一切法远离造作之义。那大圣见性明心归佛教,归佛教是归明心见性之法,这个法是真正度众生出苦海之根本法。这菩萨留情在意访神僧。要归佛教必须付诸行动,就是用观照的方法去明心见性,访自性功德。
 
他与木叉离了此处,一直东来,不一日就到了长安大唐国。敛雾收云,师徒们变作两个疥癞游僧,入长安城里,竟不觉天晚。行至大市街旁,见一座土地庙祠,二人径进,唬得那土地心慌,鬼兵胆战。知是菩萨,叩头接入。那土地又急跑报与城隍社令及满长安城各庙神祗,都知是菩萨,参见告道:“菩萨,恕众神接迟之罪。”菩萨道:“汝等不可走漏消息。我奉佛旨,特来此处寻访取经人。借你庙宇,权住几日,待访着真僧即回。”众神各归本处,把个土地赶到城隍庙里暂住,他师徒们隐遁真形。
 
敛雾收云,师徒们变作两个疥癞游僧,敛雾收云,指菩萨本来是随处现身的,但是到了众生界,就依众生界的心量来示现。疥癞游僧,丑陋不堪的样子,看上去很卑微的样子,不搞名闻利养,也不受许多信众在礼节上的麻烦。这正是佛法为众生服务的理念,现在似乎很多人搞名闻利养,生怕寺院里少了香火。在佛看来,一切众生无非过去父母,未来诸佛。帮助一切众生成佛,就是佛菩萨应化世间的真正目的。同时,也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的结果。众生心地丑陋,智慧和戒体似乎也不美妙了。就像当年释迦牟尼佛应化在印度时,有人看佛就像一块黑炭。汝等不可走漏消息。真正的佛菩萨应化都是天机不可泄露的,如果一旦走漏消息,则马上离开世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妖魔鬼怪常常说自己是什么佛再来的。真正佛菩萨有能力马上离开,而妖魔鬼怪则不行。这样就给众生识别真假的方法,不被妖魔鬼怪迷惑误导,这就是佛菩萨的大慈大悲。妖魔鬼怪为什么要称自己是佛菩萨?因为他们的真正目的不是帮助众生,而是为了名闻利养。谨慎!借你庙宇,权住几日,待访着真僧即回。佛菩萨应化到世间来是清净无为的,事情做完了就走,绝对不会贪恋世间,更不会像道家那样用羽化的方法长期住世。道家高道一定是长期住世的,寿命越长,功夫越高。佛家不是的,可能是昙花一现。因为佛菩萨是应化来的,而高道确实是真身在世,走了就真的走了。佛菩萨则不然,好像是来了,其实,来也未来,去也未去。
 
毕竟不知寻出那个取经人来,且听下回分解。

西游记第八回

https://m.shanpow.com/xhy/499532/

推荐访问:
《西游记第八回.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下一篇: 哪吒与杨戬
相关阅读西游记歇后语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