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歇后语
第一篇吕布干爹:吕布坑干爹遭骂 “五虎上将”里有个坑亲爹的 犯了大忌憋屈死了《三国演义》中,马超为父报仇,打得曹操割须弃袍,一个简直可以与赵云比肩的少年英雄。俊秀容貌、狮盔银铠、白马长枪的“锦马超”,有“不减吕布之勇”。可惜演义仅仅是演义,真实的马超年龄倒是不大,比赵云还小差不多二十岁,死的时候也
吕布干爹

第一篇吕布干爹:吕布坑干爹遭骂 “五虎上将”里有个坑亲爹的 犯了大忌憋屈死了


《三国演义》中,马超为父报仇,打得曹操割须弃袍,一个简直可以与赵云比肩的少年英雄。俊秀容貌、狮盔银铠、白马长枪的“锦马超”,有“不减吕布之勇”。
可惜演义仅仅是演义,真实的马超年龄倒是不大,比赵云还小差不多二十岁,死的时候也才47岁。马超的一生,可以说是四处碰壁,处处遭白眼,以至于在当世名将中死得最早,可以说是郁郁而终。
马超与韩遂反目成仇(其实原本就有杀母杀兄之仇),大家都知道;在张鲁那里想做上门女婿也没做成;即使是当时以忠厚仁义著称的刘备,也不敢重用马超,关羽张飞甚至想直接把马超干掉了事。
那么马超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让几乎所有的人都不敢相信他呢?跟杀母杀兄仇人结盟是一个原因,而更主要的,是他借曹操的手害死了自己的父亲马腾。曹操杀马腾,杀得心安理得,马超讨曹操,却被当时之人不齿。
一般人认为,马超是因为曹操害死了自己的父亲马腾和弟弟马休马铁,而实际上,是马超自己把亲人送上了断头台。而在汉代,讲究“以孝治天下”,当官“举孝廉”,首先要孝顺,是不是廉洁倒在其次。曹操杀孔融,罪名就是不孝,弄得陈寿做《三国志》都不敢给孔融做传,因为不孝就是神人共愤的大罪。
建安十三年(208年),向来与韩遂不和的马腾,觉得自己老了,不想再打仗了,就想进入中央当个养老官儿,曹操很高兴,任命他为卫尉(皇城警备司令,九卿之一,地位仅次于丞相等三公),马休,马铁也被封奉车都尉、骑都尉,这爷仨儿“过上了幸福生活”。可惜这好日子只过了三年。
建安十六年,留守凉州,被封为偏将军、都亭侯的马超,却与逼走父亲杀母杀兄仇人韩遂联合起来兵发潼关。而马超劝说韩遂结盟的说法也真令人不寒而栗:“现在我放弃我的父亲,如父亲一样对待将军,将军也应该放弃你的儿子,如儿子一样对待我。”
韩遂也是个傻蛋,拿马超当儿子,也得做好被放弃的准备呀!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跟三国演义写的差不多,曹操使用离间计,令马、韩内讧,马超大败逃亡。曹操回家之后当然要秋后算账,杀了马超的老子和兄弟,“夷三族”。
再后来就是马超投奔张鲁,张鲁不信任;想跟刘璋结盟,刘璋的手下反对:“马超勇猛但是不仁义,有利益就不会考虑义气,不可以结为唇齿。”——怎么听着这好像是在评价吕布?
无奈的马超只好去投奔以仁义著称的刘备,并且做了刘备攻破刘璋的急先锋。刘备倒是待马超不薄,先后封他做了平西将军、左将军、骠骑将军。
关羽张飞很是瞧不起马超,这倒不是张飞马超曾经苦斗过,所谓的夜战马超,是虚构的。有个不太准确的史料说,马超投降后,管刘备不叫“主公”叫“玄德”,关张二人就想找个机会杀掉他,刘备只好把马超外派避祸。而准确的史料记载的是关羽要跟马超“比试”,所谓“比试”,那就是决斗,关于就是想光明正大地干掉马超。后来还是诸葛亮和稀泥,哄住了关羽,马超逃过了一劫,否则,马超与关羽“比试”,输了,关羽杀他,赢了,刘备杀他,反正他是活不成。
郁闷的马超47岁就死掉了,在蜀汉大将中,黄忠赵云两位老寿星自不必说,就是被害的关羽也活了57或者59岁,张飞死的时候55岁或者57岁,而按马超的生活条件和强健体魄,47岁算是早亡,属于“憋屈死了”。
最后再说一个事儿:刘备一生中唯一杀的一个名士,叫彭羕,是马超举报说彭羕劝他一起反叛……

第二篇吕布干爹:吕布为何要与干爹抢女人

吕布为何要与干爹抢女人 (2015-06-03 07:41:59) 标签: 江湖历史散文系列 李治亚 历史 文化
分类: 江湖评点历史三国卷
吕布是个二蛋,尽管武艺很好,可惜耳根子太软。曾经在李肃的劝说下投靠了董卓,当然投靠别人要有见面礼,吕布为了晋身,他的见面礼很丰厚,那就是曾经的干爹丁原的人头。这时候董卓很高兴,觉得吕布投靠自己,自己会如虎添翼,他根本没有想到吕布后来也会造自己的反。
董卓给了吕布很丰厚的待遇。不仅有早期的黄金一千两、明珠数十颗、玉带一条,还有赤兔宝马。另外加封吕布为骑都尉、中郎将、都亭侯,这些职务都是实实在在的,吕布有早期的一文不名,顷刻间封侯拜将,如此看来董卓就是吕布的贵人。董卓希望吕布,不是因为吕布是个帅哥,而是因为他武艺高强。李儒劝卓早定废立之计。卓乃于省中设宴,会集公卿,令吕布将甲士千余,侍卫左右。此刻,吕布就是董卓的打手,只要董卓一努嘴,吕布立刻像疯狗一样的朝前冲。
因为有了吕布的支持,董卓更加有恃无恐。不仅在朝堂上公然废帝,而且任意屠杀大臣,自封为相国。并且享有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待遇。如此二人狼败为奸,本来无懈可击,司徒王允却发现二人都是好色之徒,于是决定把自己府中的漂亮丫头貂蝉去试试二人的定力。那丫鬟国色天香,能歌善舞,吕布一见,立刻惊为天人,当下看那貂蝉似乎也有心意。王允一见,立刻给二人制造机会,二人卿卿我我,互相依偎。王允当即把此女许配给吕布,布再三拜谢而去。几日后,王允如法炮制,又把此女送给董卓,董卓一见如获至宝,卓再三称谢。允即命备毡车,先将貂蝉送到相府。卓亦起身告辞。
吕布听说王允把貂蝉送入相府,自以为董卓要把貂蝉送给自己,哪里想到董卓自己留用,吕布茶饭不思坐卧不宁。忽一日貂蝉在窗下梳头,忽见一个身材高大的身影正在向里观望,知道是吕布,于是貂蝉故蹙双眉,做忧愁不乐之态,复以香罗频拭眼泪。吕布窥视良久,乃出;少顷,又入。卓己坐于中堂,见布来,问曰:“外面无事乎?”布曰:“无事。”侍立卓侧。卓方食,布偷目窃望,见绣帘内一女子往来观觑,微露半面,以目送情。布知是貂蝉,神魂飘荡。卓见布如此光景,心中疑忌,曰:“奉先无事且退。”布怏怏而出。
吕布的心被貂蝉撩拨的痒痒的,一股无明业火不知何处发泄。一次恰巧董卓上朝堂议事,吕布赶紧去找貂蝉,貂蝉说:“我虽非王司徒亲女,然待之如己出。自见将军,许侍箕帚。妾已生平愿足。谁想太师起不良之心,将妾淫污,妾恨不即死;止因未与将军一诀,故且忍辱偷生。今幸得见,妾愿毕矣!此身已污,不得复事英雄;愿死于君前,以明妾志!”言讫,手攀曲栏,望荷花池便跳。吕布慌忙抱住,泣曰:“我知汝心久矣!只恨不能共语!”貂蝉手扯布曰:“妾今生不能与君为妻,愿相期于来世。”布曰:“我今生不能以汝为妻,非英雄也!”蝉曰:“妾度日如年,愿君怜而救之。”布曰:“我今偷空而来,恐老贼见疑,必当速去。”蝉牵其衣曰:“君如此惧怕老贼,妾身无见天日之期矣!”布立住曰:“容我徐图良策。”语罢,提戟欲去。貂蝉曰:“妾在深闺,闻将军之名,如雷灌耳,以为当世一人而已;谁想反受他人之制乎!”言讫,泪下如雨。布羞惭满面,重复倚戟,回身搂抱貂蝉,用好言安慰。两个偎偎倚倚,不忍相离。
没想到董卓闻讯,见二人正在搂抱,大怒,以为是吕布调戏,于是掷戟刺布。布打戟落地。卓拾戟再赶,布已走远。后来二人的关系糟糕到白热化,董卓居然带着貂蝉住进了梅坞,而吕布被丢在一旁。郁闷的吕布找王允喝闷酒,王允趁机敲打,让吕布迷途知返,除掉董卓,如此貂蝉自然能回到将军身边。
如此,吕布胆大妄为的要与干爹董卓抢女人:
其一,貂蝉漂亮。不是漂亮女子,哪里会让吕布动心?“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吕布的名声绝对不是吹出来的。吕布看重的女子绝对够漂亮。
其二,貂蝉有内涵。花瓶式的女孩子绝对不是吕布心仪的对象,吕布帐下不缺女人,贵为董卓的爱将,你说吕布身边美人会有多少?为何单单对貂蝉有感觉,貂蝉有内涵,不仅仅琴棋书画,而且歌舞风流自是一绝,让人观之忘俗。
其三,王允的空头支票。吕布自己认为王允把女儿许配给了自己,就等着自己去迎娶。因为记挂着貂蝉,所以把好多事都给疏忽了。他不知道这是不是王允的计策,来离间自己与董卓的关系,还以为王允真的如此心好,来成全自己。
其四,认为凡事要有个先来后到,既然王允把貂蝉许配给我,你就不该动我的女人。其实吕布不懂得隐忍,董卓那么大的年纪,这早晚不什么都是你的。吕布心里其实有个侠客心肠,尽管三姓家奴反复无常,但冲冠一怒为红颜,女人既然是我看上的,你就给我离的远远的。
其五,背后王允的支持。人一般的同情弱者,在吕布面前,王允是一个仁慈而柔弱的父亲,允曰:“将军原来不知!昨日太师在朝堂中,对老夫说:‘我有一事,明日要到你家。’允因此准备小宴等候。太师饮酒中间,说:‘我闻你有一女,名唤貂蝉,已许吾儿奉先。我恐你言未准,特来相求,并请一见。’老夫不敢有违,随引貂蝉出拜公公。太师曰:‘今日良辰,吾即当取此女回去,配与奉先。’将军试思:太师亲临,老夫焉敢推阻?”继而又说:“太师淫吾之女,夺将军之妻,诚为天下耻笑。非笑太师,笑允与将军耳!然允老迈无能之辈,不足为道;可惜将军盖世英雄,亦受此污辱也!”气得吕布信誓旦旦,要杀董卓,此时王允才把杀董大计和盘托出,果然如愿。

第三篇吕布干爹:历史探秘:吕布为何要认董卓为干爹?


导读:吕布先后曾认过丁原、董卓为干爹。后又击杀此二人。在三国史上这是不可想象的。为何吕布总是喜欢认干爹呢?这中间有什么秘密?这或许还得从当时的社会环境说起……
  《三国演义》里,吕布有丁原、董卓两个义父,再加上亲爹,被张飞骂作是“三姓家奴”。可是翻开《三国志》,并没有吕布认丁原为义父的记载,可知这件事完全是小说家言。认董卓倒是有一点根据,《三国志·吕布传》记载说,董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子”。正史记载董、吕二人的“父子”关系,只此一句,远没有演义里那么明确。
  《三国志》里还记载了一些养父子关系,如刘备的养子刘封,他本来姓寇,刘备过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三国志》)曹操的父亲曹嵩是东汉宦官曹腾的养子。汉顺帝四年曾颁布诏书,“听中官得以养子袭爵”。宦官收养儿子,政策上是允许的。
  但刘备与刘封、曹腾与曹嵩的养父子关系,与董卓、吕布之间的义父子关系相比,总让人觉得不是一个概念。前者与后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以传宗继祀为目的,刘备收刘封是因为无子,认刘封是为了继嗣。曹嵩认了曹腾为养父,以后还能袭爵。这种养子除了不是亲生的,一切权利义务与亲生的无异。而董卓与吕布的义父子关系更类似于结拜,所以吕布拜义父,连姓都不用改。这种“结拜型”的义父子关系在三国时期几乎是孤例。
  “义父子”现象与“胡人”有关
  从南北朝时期起,义父子现象开始出现。如北魏时,“隐士赵逸来至京师,汝南王拜为义父。(《洛阳伽蓝记》)”北齐时的权臣和士开,“富商大贾朝夕填门,朝士不知廉耻者多相附会,甚者为其假子(《北齐书》)”。到了隋唐以后,可以看到大量“义父子”现象。如安禄山先是被幽州节度张守硅“养为子”,后来还申请成为杨贵妃的养儿。安禄山自己也热衷于收养义子,曾经“养同罗及降奚、契丹曳落河八千余人为假子(《安禄山事迹》)”,蔚为壮观。唐末五代,认“义父子”现象更是极为盛行,当时军阀无不收养义子。后唐太祖李克用的假子义儿很多,甚至建立起了“义儿军”。欧阳修在写《新五代史》时还专门立了《义儿传》。
  从以上事例我们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义父子”现象的出现与发展莫不与北方少数民族(时称“胡人”)有关。从史料看,早期建立义父子关系的双方或一方必为“胡人”。这一点不难理解,汉人从先秦起就重视宗法制度,“父父、子子”关系极为严明。而北方胡人尚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过渡阶段,“父亲”的地位不算太高。史载安禄山认杨贵妃为母,每次觐见先拜杨贵妃后拜唐玄宗,唐玄宗怪而问之,安禄山回答:“臣是蕃人,蕃人先母而后父。”(《新唐书》)既然父亲不重要,因此给别人当干儿子也就不会当回事了。再加上时处乱世,爹(儿子)多力量大,所以魏晋南北朝、唐末五代时期,我们才看到了大量胡人认义父子的现象。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再回过头看《三国志》里记载的董卓与吕布“誓为父子”就不会觉得奇怪了。《三国志·董卓传》说:“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也。少好侠,尝游羌中,尽与诸豪帅相结。后归耕于野,而豪帅有来从之者,卓与俱还,杀耕牛与相宴乐。诸豪帅感其意,归相敛,得杂畜千余头以赠卓。”
  董卓虽是汉人,但是与羌胡关系密切,他的手下多为西凉羌胡之兵,因此董卓是深受羌胡之风影响的。当时有人甚至直接骂他是“羌胡之种,毒害天下(《后汉书》)”。再说吕布,他是“五原郡九原人也(《三国志》)”,也就是今天的内蒙古包头,也是胡汉杂处之地。
  而“互为父子”在胡人、蒙古、匈奴等北方民族中是很常见的一种效忠方式,也是一种比较松散的政治联盟。三国同时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大杂烩的文化熔炉。许多胡人习俗传入中原,这也就不可避免的影响了中原人物。况且吕布还曾居住在胡汉杂处之地。因此从文化角度来讲这种“互为父子”的关系,虽然超前但却不是不可接受。

吕布干爹

https://m.shanpow.com/xhy/497542/

推荐访问:吕布铭文搭配
《吕布干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相关阅读三国演义歇后语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