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歇后语
摄影技巧入门篇篇1:摄影技巧口诀大全摄影技巧口诀大全摄影口诀风景  大景靠勤跑,睡前看气象;正午没好光,好光在晨昏;奇景重气氛,雨雾不放过;天雨带相机,傍晚等放晴;大底加慢片,脚架快门线;变焦易耀光,尽量用定焦;取下保护镜,装上遮光罩;脚架要锁紧,预锁反光镜;风景测中灰,白加黑要减;长曝勤测光,上
摄影技巧入门篇

摄影技巧入门篇篇1:摄影技巧口诀大全


摄影技巧口诀大全
摄影口诀风景  
大景靠勤跑,睡前看气象;正午没好光,好光在晨昏;奇景重气氛,雨雾不放过;天雨带相机,傍晚等放晴;大底加慢片,脚架快门线;变焦易耀光,尽量用定焦;取下保护镜,装上遮光罩;脚架要锁紧,预锁反光镜;风景测中灰,白加黑要减;长曝勤测光,上下包几张;负片宜稍加,正片可略减;广角重主题,长焦压缩景;小光圈景深,全开糊背景;拍花侧逆光,慢门显动感;溪流宜长曝,绵绵又密密;见山寻侧光,见水拍倒影;对焦对主题,水平要抓平;偏光去反光,渐变平反差;反差如过大,黑卡效果佳;长曝避车灯,岩石要湿润;有云天要多,无云地为主;前景位关键,三分九宫格;人物增趣味,画龙要点睛;观景去杂物,拍前拣垃圾。  
风景摄影口诀解释
大景靠勤跑,睡前看气象:
       每一幅优秀风光摄影作品都是靠辛勤的劳动、不辞劳苦的长途跋涉、饱受了春夏秋冬、雨雪冰雹的洗礼而得来的,好意懒惰是永远也拍不出好的风光摄影作品的。天气情况是摄影人最敏感的问题,所以要首先掌握第二天的天气情况,特别是关注一下第二天的早晨及晚间最重要。
正午没好光,好光在晨昏:
       风光摄影对中午的直射强烈阳光最忌讳,一般是指在每天的上午10点以后到下午3点以前(根据地区的时差不同),因光线太硬,是画面过于干燥,缺乏层次。风光摄影最佳的拍摄时间是每天的一早一晚,因色温比较低,光线柔和,各种景物在阳光低照度的情况下,层次分明,色彩也很漂亮。
奇景重气氛,雨雾不放过:
      在天气的特殊条件之下,加之特殊场景的衬托,往往能够拍出意想不到的奇景气氛来,而且非常震撼。当然,这要完全取决于你的运气了。雨雾天未必拍不出好作品,有些时候,在特定的场景之下,天空的雨雾能营造出特殊意境和神话般的画面,美不胜收。
天雨带相机,傍晚等放晴:
       下雨天未必不能带相机,特别是雷阵雨天气,往往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好光线,而且会经常拍摄出非常浓重气氛的好作品。值得注意的是首先要保护好你的相机不被雨水打湿。如果傍晚你能碰到雨过天晴,那是你最有福分的时候了。刚下完雨的地面会出现一片反光,而且非常通透,最适合拍摄夜景作品。一定要掌握好拍摄时间,因夜景的最佳拍摄时间最多二十几分钟。
大底加慢片,脚架快门线:
       一般风光摄影所使用的都是小光圈,大景深,由于使用小光圈,通光量也随之减小,所以快门速度相对就慢了很多。三脚架和快门线是风光摄影必须配备的器材,手持操作基本是不可能的事,特别是要求大场景、大尺寸、高画质的摄影作品,就更需要了。
变焦易耀光,尽量用定焦:
       变焦易耀光的变焦镜头一般是指一些低档次、低价位的镜头,当今一些新开发生产销售的品牌、原厂高画质、高质量的变焦、带ED镜片的镜头已经基本避免了这个问题。俗话说“定焦无弱旅”,在一些特定的视角、特定的场景中,当然定焦镜头是首选,画面的细节表现要比变焦镜头好的多,但只因拍摄使用当中及不方便,受各种场景的变换制约太严重,不及变焦镜头灵活使用。
风景测中灰,白加黑要减:
       如何测光、如何曝光是风光摄影最重要的操作之一,数码相机的曝光补偿功能是必须要使用、必须要根据实际场景需要随时调整的,所谓“白加黑要减”,是指如何控制好白场与黑场的表现,如拍白雪,需要加曝光补偿,如果不加会偏灰,拍夜景需要减曝光补偿,如果不减会偏亮等等。
广角重主题,长焦压缩景:
       利用广角镜头拍摄是风光摄影中最常见的选择之一,特别是一些大场景,能显得画面大气、宽广,而不拘谨。有些场景单纯用广角镜头拍摄还不够,往往利用接片的形式后期合成。长焦镜头的特性由于对场景起到了一定的压缩作用,同广角镜头正好相反,特别适合拍摄远距离、局部特写等。如某一特定的场景表现。
小光圈景深,全开糊背景:
       小光圈景深大,焦点范围就大,能起到大场景清晰度和细节表现的作用。大光圈景深浅,焦点范围也就小,能起到突出主题,虚化背景的作用。但还要跟据镜头的焦距、摄距等来定夺景深的实际应用。焦距越长、光圈越大,景深越浅,焦距越短、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同时摄距的长短对景深的控制也有很大关系。
拍花侧逆光,慢门显动感:
       拍摄各种花卉利用侧逆光是常用的手法,其优点是由于光线的原因,使画面具有层次感、立体感,同时也能使花卉显得透明、质感也能充分表现出来,也能形成明暗的鲜明对比,突出主题。有些特殊的花卉可以利用慢门操作,形成动静结合的意想不到的意境和效果。
溪流宜长曝,绵绵又密密:
       一般情况下,见到有瀑布、溪流等场景时,大部分可以利用慢门、长时间曝光,可以使画面呈现出绵绵细雨的感觉,别有一番情调。但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利用高速快门拍摄,来凝固住水珠等场景,将又会是一种景象。总之,要根据你的个人爱好来决定了。
见山寻侧光,见水拍倒影:
       见山寻测光的目的就是利用阳光的低照度,会使场景富有层次和立体感,而不至于使画面平平,缺乏冲击力。见水拍倒影也是摄影人常用的手法之一,特别是在风和日丽、无风五雨的情况下,水面就像一面镜子,利用可以利用的场景拍出倒影的作品更具有诗情画意。
对焦对主题,水平要抓平:
       对焦对主题,这是摄影人最基本的操作规程之一,焦点在哪里,主题就在哪里,这是法则。拍摄风光摄影作品的首要问题就是地平线的平衡,不可东倒西歪,画面失调,失去平衡等现象,尤其对风光摄影就更为重要了。
长曝避车灯,岩石要湿润:
       在夜景拍摄时,最忌讳的就是强光的照射,比如强光刺眼的汽车前大灯、探照灯以及路灯等,由于夜景拍摄一般都属于长时间曝光,如果不避讳以上强光的照射而选在画面里,毫无疑问,最终的结果就是严重过曝。拍摄岩石时,最好选择雨后或者是湿润的岩石,因干燥的岩石拍出的效果会显得苍白、干渴、缺乏质感和层次。湿润的岩石最能显示出色彩、质感和纹理的表现。
有云天要多,无云地为主:
       有云天要多,无云地为主是风光摄影中最为常用的顺空溜之一了,大部分摄影人都能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蓝蓝的天空,漂着厚厚漂亮的白云,是摄影人最为幸福、最为振奋的时刻,再具有震撼的魅力场景加以衬托,大片就出自你的手中了。无云的天空往往是缺乏层次、灰暗一片,所以,还是少取些天空,以地面为主题为好。
人物增趣味,画龙要点睛:
        对于人文、人像、纪实等拍摄,大部分画面中是以人物为重点,一个合格的摄影人首先要熟悉掌握理解对人类的认识和了解,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能代表每个人不同的举动和想法。大家都知道,一个家庭干净不干净,首先要看窗户玻璃和地面,要看人有没有精神,首先要看的就是表情和眼神。拍摄摄影作品也是如此,人的眼神能代表人的一切举动和意念,这就是“画龙要点精”的真正含义。
前景位关键,三分九宫格:
       前景位是关键,这句话讲的非常好,有了合适的前景位配合,能使画面显得有层次、有深度、有感染力。失去了前景位,往往会使画面显得空虚、失衡之感觉。三分九宫格是摄影构图最为基本、最为常用的手法之一,它在画面中共分了四个黄金点,分别有:左上点、右上点、左下点、右下点,利用这四个点拍出的摄影作品具有灵性,而不至于呆板。另外还有其它的很多构图法,比如对比法、对称法、S构图法、斜线构图法、三角构图法等等,总之,要根据实际场景的需要灵活运用。
偏光去反光,渐变平反差:
       如何正确使用偏光镜或渐变镜是摄影人必须要弄清楚的问题,偏光镜的特性也就是能更好的除去场景的一些杂乱、刺眼的反光现象,渐变镜能够平衡光线的反差。特别是渐变镜在摄影当中最为常用,除了能够平衡光线的反差外,在与阳光成45度左右拍摄的情况下,还能压暗天空,使天空更蓝、白云更白的效果。
观景去杂物,拍前拣垃圾:
     “观景去杂物,拍前拣垃圾”这句话对摄影人来说尤为重要,虽然说得夸张了一些,但说明了在拍摄摄影作品时,尽量能使画面越简洁、越干净越好。避免使画面出现杂乱无章、主题不分,喧宾夺主的现象发生。   
街头摄影口诀
街拍宜低调,别带大包包;轻装相机小,逢人面带笑; 高感黑白片,旁轴大光圈;预先测好光,善用景深表; 
预想下一步,位置先占好;环境多交代,善用大广角; 
相机对张三,李四别想跑;脚架路边架,慢门等人过; 
转头望旁边,手握快门线;大衣盖相机,抬头装悠闲; 
一见好瞬间,连拍莫等闲;腰平观景器,妙用也不小; 
相机挂胸前,低头向下望;行人匆匆过,从容慢慢拍; 
若要机会多,都会是块宝;火车或捷运,题材真不少; 
平日多打听,全年活动表;看到人挤人,赶快凑热闹; 
背心识别证,唬唬乡巴佬;察言又观色,确认心情好; 
预思彼立场,愿不愿曝光;异义隐私照,千万别发表; 
若遇不开心,道歉不可少;鞠躬又哈腰,装作日本佬。   
人像摄影口诀
调美姿、人分开,前后左右变化拍。一人静、一人动,旋转一下就能用。 距离近、显温馨,幸福甜蜜感情深。距离远、显自然,美姿变化不死板。 
引视线、少看前,耐人寻味有内含。你看我、我看你,脸转一侧不相理。 
搂脖子、抱着腰,两人亲热用这着。前后走、奔跑跳,活泼动作把臀翘。  
具体控制:
先寻光照后选景,脸部美化最为重;阳光阴影交汇处,边界光中见佳境; 反射区域要常用,光感漂亮影鲜明;光照不能只顾脸,头发背景轮廓清; 杂乱光线不可用,脸部光照要干净;采光地点虽重要,用光机会需掌控; 所处最佳光线中,原地转圈选美景;错误出现你未觉,光线方向没选正。
  
摄影器材口诀 
摄影是费钱的,情趣是高雅的,发烧要适度的,败家是无谓的。
尼康称老大的,价格是不菲的,成像是很好的,手动也兼容的。
佳能是后起的,技术是领先的,对焦是快速的,防抖是实用的。
美能达老三的,追赶是急迫的,机身是挺好的,生产在中国的。
宾得是另类的,据说有德味的,技术是普通的,系列是齐全的。
莱卡是极贵的,成像是优异的,电子是薄弱的,对焦是手动的。
哈苏是瑞典的,镜头是蔡司的,六六称冠军的,专业是推崇的。
玛米亚日本的,中幅是拿手的,品种是齐全的,质量是不错的。
蔡司是老牌的,现只产镜头的,德味是浓厚的,画质是很好的。
康泰是进取的,牌子是德国的,生产是日本的,旁轴是畅销的。
双鸟是国产的,价格是便宜的,技术是落伍的,初哥是适宜的。
俄机是粗糙的,特征是傻黑的,玩玩是可以的,讲究是不行的。
大幅是专业的,机身是笨重的,胶卷是昂贵的,业余是不适的。
数码是新潮的,趋势是明显的,画质逊胶片的,方便是肯定的。
柯达是老美的,颜色是偏暖的,价格是稍低的,销量是较大的。
滤镜挺重要的,玻璃要光学的,镀膜要多层的,便宜就没好的。
脚架别马虎的,稳定是必要的,捷信是首选的,曼副图也行的。
包要乐摄宝的,名牌是心理的,赛富图国产的,价格是较低的。
摄影讲技巧的,头脑是关键的,器材是重要的,攀比是不必的。
模特要漂亮的,穿着要性感的,最好是光光的,人体是最好的。
变焦基本靠走,对焦基本靠扭,遮光基本靠手,虚化基本靠抖。
测光基本靠瞅,防抖基本靠肘,除尘基本靠口,镜头基本仅有。
    
 
摄影五字歌
摄影学不难,易学用单反,熟读说明书,功能要记全。 光圈配快门,曝光要先练,找准中间灰,白加黑就减。
小光圈景深,远近都能看,若想虚背景,大光圈景浅。
相机须持稳,摄姿要规范,善用三角架,不怕快门慢,
快门凝瞬间,慢门显动感。短焦视角广,长焦压空间,
望远景深浅,微距景更短。广角易畸变,中焦保还原,
装上遮光罩,避免出耀斑。构图有章法,表现莫小看,
布景要均衡,摆平地平线。平行画面静,斜线有动感,
三角最稳定、游动靠曲线,井字构图法,常用布平面,
相交有四点,最引读者眼。视点忌中间,中间易呆板,
要想画面活,左右偏一偏。好片三原则,一定要记全,
主题要明确,只有一视点。主体要突出,画面要洁简,
巧用导引线,突出视觉点。场景忌杂乱,避开干扰元,
避乱确实难,近点再近点。创作讲理性,切莫盲目干,
风景讲意境,人像立体感。大景取其势,小景扣质感,
天地三分线,切忌在中间。拍人忌正面,稍侧三分脸,
全景看造型,近景眼为先。拍片少写实,艺术难展现,
摄影真不难,全靠学和练。
  用手机照相口诀
变焦基本靠走,对焦基本靠扭,遮光基本靠手,虚化基本靠抖, 测光基本靠瞅,防抖基本靠肘,除尘基本靠口,镜头基本仅有。
拍小孩全靠手急,拍女孩全靠磨皮。  
阴雨天气拍照口诀
1、找个有栏杆的二楼架脚架用『慢快门』俯拍楼下人群移动的各色花伞
2、骑楼下拍雨中仓惶奔逃的人们和骑士
3、拍雨中情侣,『一支小雨伞』的卿卿我我患难与共
4、阴雨可以拍到非常饱和的绿色植物,去森林碰碰运气吧!
5、用『慢快门』去拍溪流瀑布的绵绵密密
6、到处找找『在叶下躲雨的青蛙』吧!
7、去菏花池用长镜头拍『雨打荷叶』
8、到海边岩岸去拍『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9、去港边拍鱼船和乌云满天的画面
10、到山上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
11、找一滩积水,来拍建筑物的倒影
12、雨天最适合拍夜景,地是湿的,反映霓虹灯、街灯、车灯,非常美!
13、拍小朋友玩水踩水的欢乐时光吧!
14、找只大狗用『快快门』拍它抖身甩水
15、喝杯热茶,窝在温暖的家里找小东西拍微距
 
摄影通俗口诀
要多拍风景(风情),不要老拍自己;
要多姿多彩,不要柱子加牌子;
要抓稳相机,不要漫不经心;
要有正确的手势,不要遮挡相机的检测窗、闪光灯;
人要略偏,不要太正;
人要大点,不要太小;
要留意背景,不要人头长树
要注意水平,不要歪歪斜斜;
要多拍侧光、逆光,不要一味顺光;
背景要暗,不要有耀眼的光斑;(逆光照)
阴天拍照,不要有死白的天空;
冲晒要高质高价,不要贪小便宜。
 
摄影曝光法则(阳光十六法则)
来自:IMISSYOU(眼睛看见的是幻觉和真实),这个法,据说有争议,对不对先别说,权当了解这么个事儿。
阳光十六阴天八
多云十一日幕四
乌云压顶五点六
雪天落雨同日幕
  
阳光灿烂直射阳光下
ISO,          T(快门),     F(光圈)
100,          1/100,          16
100,          1/200,          11
100,          1/400,          8
100,          1/800,          5.6
100,          1/1600,         4
 
多云天气户外阳光下
ISO,          T(快门),      F(光圈)
100,          1/100,           11
100,          1/200,           8
100,          1/400,           5.6
100,          1/800,           4
100,          1/1600,          2.8
 
阴天户外天光下
ISO,          T(快门),       F(光圈)
100,          1/100,            8
100,          1/200,            5.6
100,          1/400,            4
100,          1/800,            2.8
100,          1/1600,           2
 
下雨时或下雨前户外
ISO,         T(快门),      F(光圈)
100,         1/100,           5.6
100,         1/200,           4
100,         1/400,           2.8
100,         1/800,           2
100,         1/1600,          1.4
快门表:1/100、1/200、1/400、1/800、1/1600、1/3200、1/6400(按一档变化,曝光减一半)
光圈表:1、1.4、2、2.8、4、5.6、8、11、16、22(按一档变化,曝光减一半)
盘算方式就是:当ISO不变时,快门减少一档(即快门速度乘1/2),则光圈增添一档
该法则要依据空气污染和时光做调整,以艳阳16为例,在现在的冬天只能在上午九点半到下午三点半之间使用,而上午八点半到九点半要用8──11的样子,自行试验了。
1/15──1/30是翻拍电视的安全快门。   根据阳光十六法则还引申出很多法则,比如月光十一法则。同样先将快门速度调节为感光度的倒数,拍摄满月时光圈为F11,拍摄弦月的时候光圈值为F8,拍摄新月时光圈值为F5.6。
别解:对于这些特殊场景的曝光组合,就要靠死记硬背了。其实很多摄影前辈对于一些特定场景的光圈快门组合都有总结,并且编成了口诀方便记忆。这就是鼎鼎大名的阳光十六法则:艳阳十六阴天八,多云十一日暮四。阴云压顶五点六,雨天落雪同日暮。具体操作方法就是,先将快门速度调节为感光度的倒数。简单地说就是如果你的感光度是ISO100,那么将你的快门速度调节为1/125s,艳阳天光圈值为F16,阴天光圈值为F8,多云天气光圈值为F11,日暮时光圈值为F4,阴云压顶的时候光圈值为F5.6,雨雪天气光圈值为F4。
艳阳十六阴天八,多云十一日暮四,阴云压顶五点六,雨天落雪同日暮,室内球场二秒足,客厅戏台快门八。
1、阳光16法则。即在拍摄处于明媚均匀的阳光下的主体时,快门定为感光度倒数,光圈为F16为宜。以此为基准,可以估算出,在海滩用F22光圈,有云的晴天用F11等。
2、月光11,8,和5.6法则。摄影月亮的曝光组合有多种。但最为人乐于使用的是11、8和5.6组合。当快门速度为感光度倒数时,满月用F11光圈,半月和3/4月分别用F8和F5.6.
3、相机抖动法则。安全的快门速度是焦距的倒数。如使用50毫米的镜头时,如果手持拍摄,速度至少要在1/60以上为宜(当然,防抖头不算)。如果低于此速度,请使用闪光灯,脚架,或为相机找其他支持物。
4、18%灰测光。用18%中灰板测光会带来最好的效果。如果没有灰板,可以将手掌摊开面向阳光,对手掌测光读数,然后加一档曝光拍摄。(不同的肤色对结果的差别几乎连一档都达不到。)
5、景深法则。对焦点取在整个景深的前三分之一位置可以得到最大的景深。因为焦点后的景深是焦点前的二倍。
6、数码冲印尺寸法则。数码照片最佳的扩印尺寸应该不超过长与宽的像素数之和除以200。如果需要影展素质的照片,请除以250。
7、曝光法则。经典的建议是:保证高光区曝光准确,低光区随他去。这一建议适用于反转和数码相机。而对负片,特别是彩色负片,最好增曝一档。
8、快速闪光输出法则。在使用没有自动输出控制的闪光灯时,将闪光灯的感光度设为胶卷的二倍,对主体测光,机身选光圈整档,闪光灯设同样光圈。这种设置下,照片的阴影区会比主体的亮度低一档。
9、闪光距离法则。距离乘2,感光度乘4。比如,你的闪光灯在感光度100时的有效距离为20英尺。如果你需要闪光距离达到40英尺,则需要使用感光度400的胶卷。
10、像素翻番法则。要使数码相机分辨率增倍,像素数要翻两番。
11、动态捕捉法则:这是一个角度与速度的经验公式。如果物体沿镜头的轴线运动你能够用(1/125)的快门捕抓下来,那么它垂直于镜头轴线的运动(从取景框的一边到另外一边的运动)能用比(1/125)高2档的快门(1/500)捕抓下来,如果物体沿镜头轴线成45度运动的话,只需要提高一档快门(1/250)就能捕抓下来。(此条为翻译过,鸣谢。)
12、日落测光法则。拍摄落日时,要对落日上部测光,但取景器中不要取到太阳。如果想让照片上的日落看上去比实际晚一小时,可在曝光补偿中减1。   
     “阳光16法则”,不是指风景摄影中光圈用法的法则,仅仅是一个便于记忆,达到摄影要求曝光基本准确的一个法则而已。然后用倒易律进行快门和光圈的组合以达到摄影者的构思要求。
       在众多的优秀摄影作品中,很少有用F22的光圈的作品(没有人说不可以用),用F16的光圈都很少。另外在风光摄影中,大多数人(不是全部)都不用135这样的小型相机,至少应该是120这样的中幅相机。
       对中幅相机而言,标准镜头都是80~110毫米,因此有一些特点也和小型相机不一样。如同样是F11的光圈,绝对孔径是大不一样的。光的衍射现象只对绝对孔径而言的。
       数码相机的手动功能有没有用,是看其能不能照出与自动功能不一样的效果,如果都差不多,显然是没有用,如果差别很大,那就非常有用。你用不用它的手动功能与手动功能有没有用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上面说到最佳光圈是F8,其实很多镜头的最佳光圈是5.6左右。同时,对于不同的摄影,用的光圈也不相同,风景摄影一般使用F11的光圈或者更小,所以在摄影中有“阳光16法则”,也就是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使用F16的光圈,快门速度为ISO值的导数。    摄影POSE口诀
一、表情
拍照放松最关键,表情须有交流感,神韵气质抓特点。
二、身姿
正面风度侧曲线,松胯挑肩是关键,贯穿各式姿势间。
上身前倾显亲近,半背回头透随便,腰髋活络玲珑现。
微笑深思或欲说,泠峻奔放皆耐看,全凭意念交流然。
三、手姿
手是人的半张脸,手身相配千万般,合理摆放才怡然。
两手下垂肩略挑,头也同时向这靠,细眼斜把相机扫。
双手胸前自然握,或插衣兜提裙摆,侧脸沉思娴淑来。
双手盘头单手捋,抱肩托肘微噙指,妩媚羞涩邻家女。
双臂向后撑住臀,探胸前倾欲说文,曲线动人脸清纯。
四、靠姿
面壁前靠或侧靠,单手轻抚单肩靠,挑肩插腿对镜笑。
五、坐姿
坐姿腿臂是重点,曲腿抱腿直角见,后背腰臀讲曲线。
六、趴姿
翘臀挺胸肘支桌,侧拍曲线最为多,俯拍胸臀都表现,近拍人脸眼更圆。
七、躺姿
卧佛在世千百年,侧躺最宜拍曲线,支肘倚腮冷眼看。
上身翘起侧正躺,盘身翘腿或照脸,写真摄影最常见。
       见到美眉就想拍,是每个色友的本性。对于初学者来说,用光、构图、相机都不是障碍,第一个障碍是让镜头前的美女摆个什么样的POSE,因POSE毁人的不在少数,因POSE而托起明星的也大有人在。
       人物摄影不仅仅是操控相机,更是对用光,构图,以及控制模特姿势能力的考验。很多人对手中的相机的使用已经是炉火纯青的“色友”却总觉得拍出的人像照片不够漂亮。其实问题很简单,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引导好模特调整好情绪,摆出漂亮的姿势。想帮助模特摆出漂亮的姿势,完美的表现模特的肢体语言,做到“形(姿势)、神(眼神、表情)”兼备,为你的作品增添内容、亮点。除了平时多多用心分析那些专业摄影师拍摄的人像照片外,也有一些小技巧可以掌握。
       情侣、婚纱美姿其实是两个人生活中情感世界某些动作的再现,两个人的爱情故事真情演绎,没有什么特定的姿势,随意、生活、自然等。只要摄影师善于归纳总结生活中两人世界的某些片段在摄影中运用出来就是情侣、婚纱美姿。
1、美姿的基本变化
1)站姿的变化:指两人都站立时的姿态。
2)坐姿的变化:只要有一个人是坐的就是坐姿(男坐女站、女坐男站、男女等高坐、男高坐女低坐、女高坐男低坐)。
3)卧姿的变化:只要是有一个人处于躺卧姿态就是卧姿(男女单卧、男女同卧)。
注意:在婚纱美姿变化中基本姿势的变化是取得造型大幅度变化的有效方式。
2、美姿的方位变化
1)两人身体相对时的旋转的变化
2)两人身体相背时的旋转的变化
3)两人身体同侧时的旋转的变化(女前男后或是男前女后或是在一个平面上)
注意:在方位的变化中只有两人旋转起才有更多的美姿,没有旋转美姿就会枯竭。同时方位的变化要结合基本姿势的变化才形成人物形体的变化,形体的变化是美姿变化的基础,只是人物的外形变化而已,不是人物表现的关键所在。
3、美姿的视线变化
1)两人同看一处的视线(上看、下看、侧看、前看)。
这种视线的特点是:经典、传统、大众化,客人接受度高。在运用时要注意让两人的脸部朝向及视线保持一致。
2)两人各看一处(一般两人的视线相反)
这种视线的特点是:时尚、另类、故事性强。拍白纱时少用。
3)一人看一处,另一人看对方
这种视线的特点是:温馨、甜蜜、亲切。可多用于拍白纱。
4)两人对看的视线
这种视线的特点是;活泼、浪漫、脉脉含情、情真意切。可多用于白纱及活泼类的服装拍摄中。
5)让两人闭眼的视线
这种视线的特点是:陶醉、幸福、甜蜜,也多用于白纱的拍摄中。
注意:五种视线的变化在一幅照片中是人物的神韵所在,人物形体的变化一定要结合视线变化才能达到某种意境,才能达到形神并茂。视线的运用可以形成连续的动作再结合人物活泼的造型来体现。那么我们可以用六个动词来表现人物的情绪变化。
这六动词是:
一看、二问、三陶醉、四亲、五酷、六活泼。
 
 
 引导美姿小诗 调美姿、人分开,前后左右变化拍。一人静、一人动,旋转一下就能用。 距离近、显温馨,幸福甜蜜感情深。距离远、显自然,美姿变化不死板。 引视线、少看前,耐人寻味有内含。你看我、我看你,脸转一侧不相理。
搂脖子、抱着腰,两人亲热用这着。  
人像摄影自然光法《三字经》 
       春之娇娆,人们都喜欢到大自然中沐浴阳光,此时正是我们摄迷们大显身手的机会--为家人、朋友、还有你身边的MM。我们要努力创造更好的效果来显示我们玩儿的是摄影,不是日常生活照,所以就要掌握更多的方法进行户外人像摄影。户外自然光下的人像摄影有别于影棚,光线不能随意控制,但仍有方法解决。这是根据在用光方面颇有建树的摄影大师托尼.科贝尔的著作(用光之道)编译的顺口溜,供我们摄影爱好者易学而且易记的学习口诀。
 
户外自然光+闪光灯(摄影:托尼.科贝尔)
一、基本控制
【关键词】
1、拍摄的不是被摄体,而是落在被摄体上的光,而阳光又不易控制。
2、采用“相对补光”,进行光的转变,来控制现场的自然光
【解释】
1、拍摄的不是被摄体,而是落在被摄体上的光,而阳光又不易控制。
拍摄的是光感,光是摄影中最重要的,同时也是最变化多端的东西。好的自然光比影室里仿制的强,但是不好找、不好用、不好控,即使是好天好景,但光的强度又是难题。当然有日出后和日落前的绝佳光线,但每天不能都等到那拍摄的瞬间。
2、采用“相对补光”,进行光的转变,来控制现场的自然光
即使在强烈的日光下,也可通过“相对补光”进行光的转变,营造最好光线,控制现场的自然光,延长拍摄时间,而不必等一天中那段完美时刻。
三字经
1、背景亮,闪光灯  2、主体明,挡板用  3、反光板,位置清  4、光束少,塑料顶 【解释】
1、背景亮,闪光灯
       加:背景过于明亮而主体过暗时,使用闪光作补偿,闪光灯照亮主体,就要相应地提高快门速度,而在闪光灯照明范围以外的所有区域就自然而言被压暗。快门速度越高,背景中能被相机感应器感应的光越少,因此背景就有效地压暗,从而产生一幅整体曝光平衡的作品。
       重点:为有效加光,一是不要让衬托人物的景物看起来太亮,二是要使用正确的曝光参数。主体太亮时就需要适当遮挡!
2、主体明,挡板用
       减:背景较暗,主体日光直照较亮,你就可让别人用黑板或不透明的伞什么的在主体头上挡光,提亮背景。但有人说那不是在阴影中吗?只要调整光圈和速度就会得到来自被压暗的主体更多的光,同时就自然而然地提亮背景,如果身边没有工具,可以让主体站到门廊下,树下或能遮挡直射光的物体下方。
       重点:这一技术是用来提亮主体和背景在内的整个场景,简单调整曝光量,就能使画面明亮。
3、反光板,位置清
       乘:如果你希望通过反光板把自然光反射到构图中较暗的区域,反光板的位置是离主体不远的地面阴影处,在这里补主体背光,光的方向最合适。如果给脸部补光。要使用白色的织物,白色的T恤衫也是很好的选择;而给头发或胳膊边缘补光用银色金属类。
       重点:不想用闪光灯时,掌握利用反光采光的方向和材料。
4、光束少,塑料顶
       除:通过半透明的材料过滤照在主体上的阳光,改变光的质量(强度和色彩)。如你拍摄的画面很完美就有一束光躲不过去,你就可用半透明的挡光板或伞甚至塑料布改变光束强度。
      重点:如果你用长焦拍肖像,用这个方法在一天中不用愁了。  
二、具体控制
【关键词】
1、数码相机拍摄时,让画面光比小些,反差不要太强。
2、不要认为没有好景遗憾,不要让背景束缚,背景不能喧宾夺主。
【解释】
1、数码相机拍摄时,让画面光比小些,反差不要太强
如果曝光过度,相机传感器会认为画面很多区域没有图像信息,这样用PS也P不回来,争取得到画面光照范围均匀的照片。
2、不要花大把时间去寻找完美的拍摄点,不要让背景束缚,背景不能喧宾夺主
通过使用长焦稍微改变手段,你家房后可能就是绝妙的地点,只要把它虚化掉,处处都是形形色色不可言的背景。在某些场景拍摄时不要不舍得扔掉一些背景,应清楚拍摄的主体是什么。
三字经
1、光照脸,再选景   2、交界光,见佳境 3、反射区,影鲜明    4、曝光准,光干净 5、寻机会,稳操控     6、光线佳,转选景
7、轮廓清,方向正
【解释】
1、光照脸,再选景
       首先应选光能照到脸的地方,让人看上去容光焕发,光彩照人,美化脸部,然后再选周围的景是否能达到你拍出好照片的要求。
2、交界光,见佳境
       学会使用阳光和阴影之间的“边界光”能拍出精彩的照片。原因一是虽然在纯阴影中拍摄不会遇到顶着光的问题,但阴影中的光阴冷平淡,没有方向感,不能照亮人物的眼睛而无法表现个性。二是在阳光阴影交界出容易得到照亮人物的头发和轮廓光,有景深加大的感觉,使人物更有立体感,更有活力。
3、反射区,影鲜明
       户外人像摄影时,寻找有反光的区域如墙壁反射的阳光作主光源,能给被摄者提供漂亮的光。获得反射光的方法:一是白天到被照射的建筑物周围去找,那里是巨大的柔光箱,反射光有鲜明的属性:非常饱满、醇厚。二是一条真理,所有物体都反光,就看自己能否发挥创意。
4、曝光准,光干净
      要严谨用光,杂乱光线不可用,确保脸部用光的干净,正确曝光,控制脸部的同一色温
5、寻机会,稳操作
       不是仅仅寻找用光地点,更重要的是寻找用光机会。不反对到窗户边、树枝下、屋檐下,或一天中自然光线最可人的时段,我们也要到更多的地方用光机会去拍摄。这些不同的地点将会扩展你户外摄影的范围。如停车场地面反光可照到脸上你就在那拍,马路对面的大楼能反射很棒的光,你就可以立即创作。
6、光线佳,转选景
      如果你正处在一天最好的光线中时,原地旋转360度,寻找周围最合适的拍人像的位置,然后再下手。这样拍出来的人像才能多种多样。
7、轮廓清,方向正
       寻找拍摄地点时,除了有光能照到人物的脸部之外,最好能有光照到人物的头发、背景和画面的边缘,不要只满足人物脸部的不错的光感。要找到一个能为你被摄主体提供优美的轮廓光、背光的地方,让这道光为你的PP漂亮的绘上一笔。
       同时,自然光线下人像摄影最易犯的错误是所用光方向不对。如看到树干周围的光很美,你就立即在对面架起相机拍人像。但你要知道包围树干的光也包围被摄者的脸,有可能从他的后脑勺照过来,这就是用错了光的方向。  
通俗好记的用光口诀
基本控制:
1、加:背景明亮主体暗,使用闪光作补偿    2、减:主体明亮背景暗,找个东西挡住光 3、乘:反光板要巧使用,摆放位置要妥当     4、除:光束单一照脸上,塑料口袋派用场
具体控制:
1、先寻光照后选景,脸部美化最为重     2、阳光阴影交汇处,边界光中见佳境 3、反射区域要常用,光感漂亮影鲜明     4、光照不能只顾脸,头发背景轮廓清 5、杂乱光线不可用,脸部光照要干净     6、采光地点虽重要,用光机会需掌控 7、所处最佳光线中,原地转圈选美景      8、错误出现你未觉,光线方向没选正
 资料来自于网络

摄影技巧入门篇篇2:入门篇:人像摄影技巧


 看到一篇好的入门教程,分享给大家!希望多我们这些初学者有所帮助!了解焦距变化带来的面部和背景的变化 脸部印象和背景随着焦距的不同而改变    镜头焦距的差异会让照片的气氛为之一变。其中视角的差异如上图。照片中的被拍摄者的大小没有发生变化,但是背景范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焦距趋向远摄区域,视角变得狭窄,于是背景的范围也渐渐变窄。另外,镜头的焦距不同,被摄体的形状也会发生变化。    使用广角镜头时,由于它有着近大远小的特性,所以人脸的形状发生了扭曲。和焦距较长的镜头相比,使用广角镜头时的拍摄距离较短,所以相对距离镜头较近的鼻子和脸颊部分就像是突出来一样,发生了膨胀。相反,在使用焦距较长的远摄镜头拍摄时,拍摄距离变长,脸的各部位的距离差随着拍摄距离的变长而相对缩小,和广角镜头相反的脸部成像效果逐渐呈现出来。    如上所述,拍摄时使用的镜头焦距不同,拍出人物的印象就会发生很大变化。究竟使用怎样的焦距拍摄出来的才是标准成像,这随拍摄者的主观喜好有很大不同。如这次的拍摄,使用的是35mm全画幅相机,拍摄者本人相对喜欢50-70mm左右的带有轻微变形的照片。适当的变形强调出了立体感,突出了被拍摄者脸部的抑扬感,看起来...加精致漂亮。    但是,也不能单纯地说焦距越长越好,因为在使用远摄区域拍摄时,脸部整体会给人很平坦的感觉,有时还会让人看起来显胖。所以应该仔细观察被拍摄者脸部的特征,选择最合适的镜头。 了解虚化产生的理论就能将拍出更优秀的人像照片    在人像摄影时受到大家喜爱并被频繁运用的背景虚化和所使用镜头的焦距、光圈的明亮程度(光圈值)以及拍摄距离(相机到被摄体的距离)有着密切关系。    当使用镜头的光圈值不变时,焦距越长,则越容易发生背景虚化现象。当然,如果焦距相同,则光圈越明亮的镜头越容易产生虚化效果。另外,背景虚化程度还会随着拍摄距离的不同发生变化。    拍摄距离越短,越靠近拍摄,虚化效果就越大。因此,若想得到大幅的虚化效果就应该选择最近拍摄距离较短、光圈较明亮、焦距较长的镜头。    只是在进行人像摄影时,先决定镜头焦距,构图完成后拍摄距离也就固定了,所以在掌握更长、更近、更明亮的这一虚化的基本原则的同时,还需要把握镜头焦距和拍摄距离的关系。把握人像摄影时的焦距和拍摄距离  用数值来把握焦距和拍摄距离的关系,在拍摄现场加以灵活运用    被拍摄者在照片中的大小和拍摄距离的关系如上表所示。焦距越长,为了在画面上保持被拍摄者是同样的大小,拍摄距离就越长。如果被拍摄者的身高为167厘米,想要拍摄胸部以上特写的话,使用16mm镜头时的拍摄距离短到几乎快要接触到人物,而使用200mm镜头时距离肯定要在3米以上。如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记住这个数值,就很容易把握拍摄现场该使用何种焦距的镜头。特别是在室内拍摄的时候,绝大多数情况下没法和模特保持一定的拍摄距离。如果想要拍摄全身照片,除非是体育馆这么宽广的场所,不然使用200mm焦距以上的镜头几乎是不可能的。掌握好镜头焦距和拍摄距离之间的大体关系,就不会在选择镜头时犹豫不决了。观察焦距、拍摄距离和光圈值(光圈明亮程度)带来的不同虚化效果    即使是被认为难以产生虚化效果的广角镜头,在光圈足够大、拍摄距离较近,被摄体和背景相隔较远的情况下也会产生一定的背景虚化效果。但是在最大光圈时,已经有了一定的景深。光圈在F4左右时背景已经显得比较清晰。从图片的效果来看,到F5.6为止还能感觉到一定的虚化效果,更小光圈拍摄的图像就类似于泛焦效果了。如果背景和被拍摄者再靠近一些,开始能够感觉到虚化的光圈值还会更小,也许在F4左右都很难拍摄出虚化效果。     即使是被认为难以产生虚化效果的广角镜头,在光圈足够大、拍摄距离较近,被摄体和背景相隔较远的情况下也会产生一定的背景虚化效果。但是在最大光圈时,已经有了一定的景深。光圈在F4左右时背景已经显得比较清晰。从图片的效果来看,到F5.6为止还能感觉到一定的虚化效果,更小光圈拍摄的图像就类似于泛焦效果了。如果背景和被拍摄者再靠近一些,开始能够感觉到虚化的光圈值还会更小,也许在F4左右都很难拍摄出虚化效果。    焦距变为35mm之后,虽然仍是广角镜头,但是景深还是变小不少。光圈为F2.8时的虚化效果比16mm时要大,从图例中感觉到的虚化的类似于使用50mm镜头拍摄时F4和F5.6之间的虚化效果。与16mm镜头相比视角发生了变化,虚化的效果和50mm镜头比较类似,但是因为视角的差异,照片的印象也稍有不同。     焦距增长到50mm之后,虚化的程度进一步增强,和16mm以及35mm镜头的成像氛围明显不同。最大的变化体现在收缩光圈时,即使光圈缩小到F22,景深还是较小,让背景始终没有泛焦效果。使用广角镜头时想要虚化背景很困难,而在使用焦距50mm以上的镜头时则很难以拍出照片整体都合焦的泛焦效果。拍摄者应该理解镜头特性的差异,在适当场合使用适当镜头,让它们能够自然发挥出各自的性能。     85mm已经属于中远摄镜头的领域,其成像和50mm镜头有着较大差异。就像是有一个肉眼不可见的分界线,把两者区别开来。景深很小,F2.8时针对眼部合焦,头发前部的一部分已经被虚化,手臂也有很明显的虚化。而使用50mm镜头时,颈部和头发前面的蓬松部分都在景深之内,显然差距是较大的。 虚化效果和85mm镜头比较近似,但是视角变得更窄,所以照片给人的印象也有些差异。拍摄距离较长,比起使用85mm镜头时更加容易控制焦点。虽然这样的拍摄距离还不至于只要针对脸部整体进行对焦就大功告成,但是比起85mm镜头来确实对于焦点的控制要求不那么严格。虚化大小看上去大了一圈,虚化的效果也具有远摄镜头独有的气氛。被拍摄者和背景的分离更加明确,使得被拍摄者整体都在画面中突显出来。     200mm焦距时实际上对虚化起到主要支配作用的是镜头的焦距,将光圈从F2.8缩小到F4,虚化效果也没有使用其他焦距的镜头时那样明显的变化。即使将光圈收缩到F22,也不可能拍摄出整体合焦的泛焦照片。拍摄距离相应变长,所以不仅是脸,被拍摄者全身都处于同一个合焦面内,即使使用F2.8拍摄,身体各个部分也都位于合焦范围内。脸部各个部位之间没有合焦点位置的差异,不管是对睫毛还是对鼻子进行对焦,合焦面几乎是统一的。   实拍测试证明了数据的正确,拍摄者还需要注意背景距离和色彩     焦距、拍摄距离、光圈值和虚化的关系可以算出。但是,实际上拍摄起来就会发现背景的形状和颜色也会左右整张照片给人的印象,所以这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另外,被拍摄者和背景之间的距离也和虚化有关。如果想要较大地虚化背景,应该尽可能使用焦距长、大光圈的镜头,同时还应该慎重选择背景的色调和形状。为了增强虚化的氛围,可以尝试着在虚化中加入高光部分,它能让整张照片看起来更加明快,更有利于利用虚化效果。    从控制合焦点位置的角度出发,使用比最大光圈收缩几级的光圈拍摄,可以获得较大的景深,拍摄起来比较不容易失败。然而,镜头的光圈值会给虚化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使用最大光圈附近的光圈值拍摄是获得较强虚化的基本原则。     镜头焦距越短,虚化就越容易直接受到光圈值的影响,在使用这样的镜头时哪怕收缩一级光圈也会带来明显差异。而使用远摄镜头主要是利用长焦距创造出虚化效果。但是,多用于拍摄人像的50-85mm焦距的镜头实质上是光圈值支配着虚化效果。 结合不同被摄体思考镜头的高度根据拍摄者和被拍摄者的关系来决定相机高度      人像摄影中,相机的高度有着重大的意义。这是因为相机从不同的高度拍摄,被拍摄者的脸会有很大不同。如果从脸部以下的位置拍摄,就会把鼻孔拍进照片,所以在拍摄女性人像时特别要注意相机的高度。     拍摄者还应该考虑自己的身高,结合自己与被拍摄者的身高差来决定相机高度。决定相机的高度时应该以被拍摄者的身高、而不应该以拍摄者的视平线高度(眼高)为基准。当拍摄者和被拍摄者身高差距很大的时候,应该上下调节相机高度,寻找出符合拍摄意图的角度。     在这里使用不同焦距的镜头分别以200厘米、155厘米(被拍摄者眼部的高度)、100厘米(被拍摄者肚脐的高度)和50厘米(被拍摄者膝盖的高度),拍摄了被拍摄者的全身照片。一起来观察从不同角度拍摄的成像特征吧。观察不同镜头高度和焦距带来的全身人像的变化  16mm的镜头会产生强烈的透视感。改变相机高度会给照片带来完全不同的印象。从高角度拍摄时极端的变形会让头显得很大。而从低角度拍摄的优点是腿会显得很长,但是鼻孔也会被拍得很清楚,这点需要注意。另外,广角镜头的特殊成像效果让画面四周看起来向外侧拉伸,于是被拍摄者的头或脚会比实际看起来要大,拍摄者应该在理解广角镜头成像特性的基础上进行拍摄。       没有16mm镜头那样强烈的透视感,成像很自然。所以改变相机位置并不会有16mm镜头那样强烈的印象差异。即使从最高的位置拍摄,被拍摄者的头部也并没有显得很大,看上去很自然。被拍摄者和相机之间拍摄距离也正合适,可以说这是比较容易控制的焦距。另一方面,透视感虽然轻微但依然存在,所以从被拍摄者脸部的高度拍摄的话,会让腿看上去显得有些短。         可以说不管从什么高度来拍摄,被拍摄者的成像几乎都相同。背景的变化和16mm镜头相比也相对安定,不会发生骤然不同的现象。成像特性和50mm镜头相似,但是变形更小。拍摄时被拍摄者和相机的距离也正合适。这样的距离使拍摄者和被拍摄者能够用语言交流,拍起来也更轻松。这种平衡也是85mm镜头被称为人像镜头代表的原因之一。        使用200mm镜头时视角有所变窄,被拍摄者和相机的距离也离得更远。所以,相机高度差带来的拍摄角度差异也更小,背景的移动也较小。被拍摄者的成像和相机的高度也几乎没有关系。总的来说,相机的高度差异带来的整体印象变化很小。如果想要拍摄全身清晰的照片,使用焦距较长的镜头会较为方便。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远摄镜头在拍摄时和被拍摄者的交流会有所不便。人像摄影没有定规,应该重视感觉自由拍摄        照片中被拍摄者的印象会因使用的镜头和拍摄时相机高度的不同而发生很大的变化。镜头焦距越短,这样的变化就会越明显。只是提高到200厘米左右的高度拍摄,照片的印象也会迥然不同。在拍摄人像的时候,一般强调的都是光圈和背景虚化方面的技巧。但是如果能够理解拍摄时相机高度和被拍摄者的关系,就更容易拍出想要的效果。在实际拍摄中也考虑这一要素,并结合之前解说的曝光和对焦等要素,就能拍出得意的作品。       拍摄者首先要考虑展现被拍摄者的哪一面,再选择合适的镜头,然后决定拍摄的高度,确定照片的整体氛围。人像摄影并无定规,拍摄者的感觉非常重要。在掌握了典型拍摄方式的基础上,充分理解镜头特性,再对拍摄角度下一番工夫,就能拍摄出别具一格的人像照片。原帖http://myhenan.qq.com/t-98675-1.htm
 看到一篇好的入门教程,分享给大家!希望多我们这些初学者有所帮助!了解焦距变化带来的面部和背景的变化 脸部印象和背景随着焦距的不同而改变    镜头焦距的差异会让照片的气氛为之一变。其中视角的差异如上图。照片中的被拍摄者的大小没有发生变化,但是背景范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焦距趋向远摄区域,视角变得狭窄,于是背景的范围也渐渐变窄。另外,镜头的焦距不同,被摄体的形状也会发生变化。    使用广角镜头时,由于它有着近大远小的特性,所以人脸的形状发生了扭曲。和焦距较长的镜头相比,使用广角镜头时的拍摄距离较短,所以相对距离镜头较近的鼻子和脸颊部分就像是突出来一样,发生了膨胀。相反,在使用焦距较长的远摄镜头拍摄时,拍摄距离变长,脸的各部位的距离差随着拍摄距离的变长而相对缩小,和广角镜头相反的脸部成像效果逐渐呈现出来。    如上所述,拍摄时使用的镜头焦距不同,拍出人物的印象就会发生很大变化。究竟使用怎样的焦距拍摄出来的才是标准成像,这随拍摄者的主观喜好有很大不同。如这次的拍摄,使用的是35mm全画幅相机,拍摄者本人相对喜欢50-70mm左右的带有轻微变形的照片。适当的变形强调出了立体感,突出了被拍摄者脸部的抑扬感,看起来更加精致漂亮。    但是,也不能单纯地说焦距越长越好,因为在使用远摄区域拍摄时,脸部整体会给人很平坦的感觉,有时还会让人看起来显胖。所以应该仔细观察被拍摄者脸部的特征,选择最合适的镜头。 了解虚化产生的理论就能将拍出更优秀的人像照片    在人像摄影时受到大家喜爱并被频繁运用的背景虚化和所使用镜头的焦距、光圈的明亮程度(光圈值)以及拍摄距离(相机到被摄体的距离)有着密切关系。    当使用镜头的光圈值不变时,焦距越长,则越容易发生背景虚化现象。当然,如果焦距相同,则光圈越明亮的镜头越容易产生虚化效果。另外,背景虚化程度还会随着拍摄距离的不同发生变化。    拍摄距离越短,越靠近拍摄,虚化效果就越大。因此,若想得到大幅的虚化效果就应该选择最近拍摄距离较短、光圈较明亮、焦距较长的镜头。    只是在进行人像摄影时,先决定镜头焦距,构图完成后拍摄距离也就固定了,所以在掌握更长、更近、更明亮的这一虚化的基本原则的同时,还需要把握镜头焦距和拍摄距离的关系。把握人像摄影时的焦距和拍摄距离  用数值来把握焦距和拍摄距离的关系,在拍摄现场加以灵活运用    被拍摄者在照片中的大小和拍摄距离的关系如上表所示。焦距越长,为了在画面上保持被拍摄者是同样的大小,拍摄距离就越长。如果被拍摄者的身高为167厘米,想要拍摄胸部以上特写的话,使用16mm镜头时的拍摄距离短到几乎快要接触到人物,而使用200mm镜头时距离肯定要在3米以上。如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记住这个数值,就很容易把握拍摄现场该使用何种焦距的镜头。特别是在室内拍摄的时候,绝大多数情况下没法和模特保持一定的拍摄距离。如果想要拍摄全身照片,除非是体育馆这么宽广的场所,不然使用200mm焦距以上的镜头几乎是不可能的。掌握好镜头焦距和拍摄距离之间的大体关系,就不会在选择镜头时犹豫不决了。观察焦距、拍摄距离和光圈值(光圈明亮程度)带来的不同虚化效果    即使是被认为难以产生虚化效果的广角镜头,在光圈足够大、拍摄距离较近,被摄体和背景相隔较远的情况下也会产生一定的背景虚化效果。但是在最大光圈时,已经有了一定的景深。光圈在F4左右时背景已经显得比较清晰。从图片的效果来看,到F5.6为止还能感觉到一定的虚化效果,更小光圈拍摄的图像就类似于泛焦效果了。如果背景和被拍摄者再靠近一些,开始能够感觉到虚化的光圈值还会更小,也许在F4左右都很难拍摄出虚化效果。     即使是被认为难以产生虚化效果的广角镜头,在光圈足够大、拍摄距离较近,被摄体和背景相隔较远的情况下也会产生一定的背景虚化效果。但是在最大光圈时,已经有了一定的景深。光圈在F4左右时背景已经显得比较清晰。从图片的效果来看,到F5.6为止还能感觉到一定的虚化效果,更小光圈拍摄的图像就类似于泛焦效果了。如果背景和被拍摄者再靠近一些,开始能够感觉到虚化的光圈值还会更小,也许在F4左右都很难拍摄出虚化效果。    焦距变为35mm之后,虽然仍是广角镜头,但是景深还是变小不少。光圈为F2.8时的虚化效果比16mm时要大,从图例中感觉到的虚化的类似于使用50mm镜头拍摄时F4和F5.6之间的虚化效果。与16mm镜头相比视角发生了变化,虚化的效果和50mm镜头比较类似,但是因为视角的差异,照片的印象也稍有不同。     焦距增长到50mm之后,虚化的程度进一步增强,和16mm以及35mm镜头的成像氛围明显不同。最大的变化体现在收缩光圈时,即使光圈缩小到F22,景深还是较小,让背景始终没有泛焦效果。使用广角镜头时想要虚化背景很困难,而在使用焦距50mm以上的镜头时则很难以拍出照片整体都合焦的泛焦效果。拍摄者应该理解镜头特性的差异,在适当场合使用适当镜头,让它们能够自然发挥出各自的性能。     85mm已经属于中远摄镜头的领域,其成像和50mm镜头有着较大差异。就像是有一个肉眼不可见的分界线,把两者区别开来。景深很小,F2.8时针对眼部合焦,头发前部的一部分已经被虚化,手臂也有很明显的虚化。而使用50mm镜头时,颈部和头发前面的蓬松部分都在景深之内,显然差距是较大的。 虚化效果和85mm镜头比较近似,但是视角变得更窄,所以照片给人的印象也有些差异。拍摄距离较长,比起使用85mm镜头时更加容易控制焦点。虽然这样的拍摄距离还不至于只要针对脸部整体进行对焦就大功告成,但是比起85mm镜头来确实对于焦点的控制要求不那么严格。虚化大小看上去大了一圈,虚化的效果也具有远摄镜头独有的气氛。被拍摄者和背景的分离更加明确,使得被拍摄者整体都在画面中突显出来。     200mm焦距时实际上对虚化起到主要支配作用的是镜头的焦距,将光圈从F2.8缩小到F4,虚化效果也没有使用其他焦距的镜头时那样明显的变化。即使将光圈收缩到F22,也不可能拍摄出整体合焦的泛焦照片。拍摄距离相应变长,所以不仅是脸,被拍摄者全身都处于同一个合焦面内,即使使用F2.8拍摄,身体各个部分也都位于合焦范围内。脸部各个部位之间没有合焦点位置的差异,不管是对睫毛还是对鼻子进行对焦,合焦面几乎是统一的。   实拍测试证明了数据的正确,拍摄者还需要注意背景距离和色彩     焦距、拍摄距离、光圈值和虚化的关系可以算出。但是,实际上拍摄起来就会发现背景的形状和颜色也会左右整张照片给人的印象,所以这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另外,被拍摄者和背景之间的距离也和虚化有关。如果想要较大地虚化背景,应该尽可能使用焦距长、大光圈的镜头,同时还应该慎重选择背景的色调和形状。为了增强虚化的氛围,可以尝试着在虚化中加入高光部分,它能让整张照片看起来更加明快,更有利于利用虚化效果。    从控制合焦点位置的角度出发,使用比最大光圈收缩几级的光圈拍摄,可以获得较大的景深,拍摄起来比较不容易失败。然而,镜头的光圈值会给虚化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使用最大光圈附近的光圈值拍摄是获得较强虚化的基本原则。     镜头焦距越短,虚化就越容易直接受到光圈值的影响,在使用这样的镜头时哪怕收缩一级光圈也会带来明显差异。而使用远摄镜头主要是利用长焦距创造出虚化效果。但是,多用于拍摄人像的50-85mm焦距的镜头实质上是光圈值支配着虚化效果。 结合不同被摄体思考镜头的高度根据拍摄者和被拍摄者的关系来决定相机高度      人像摄影中,相机的高度有着重大的意义。这是因为相机从不同的高度拍摄,被拍摄者的脸会有很大不同。如果从脸部以下的位置拍摄,就会把鼻孔拍进照片,所以在拍摄女性人像时特别要注意相机的高度。     拍摄者还应该考虑自己的身高,结合自己与被拍摄者的身高差来决定相机高度。决定相机的高度时应该以被拍摄者的身高、而不应该以拍摄者的视平线高度(眼高)为基准。当拍摄者和被拍摄者身高差距很大的时候,应该上下调节相机高度,寻找出符合拍摄意图的角度。     在这里使用不同焦距的镜头分别以200厘米、155厘米(被拍摄者眼部的高度)、100厘米(被拍摄者肚脐的高度)和50厘米(被拍摄者膝盖的高度),拍摄了被拍摄者的全身照片。一起来观察从不同角度拍摄的成像特征吧。观察不同镜头高度和焦距带来的全身人像的变化  16mm的镜头会产生强烈的透视感。改变相机高度会给照片带来完全不同的印象。从高角度拍摄时极端的变形会让头显得很大。而从低角度拍摄的优点是腿会显得很长,但是鼻孔也会被拍得很清楚,这点需要注意。另外,广角镜头的特殊成像效果让画面四周看起来向外侧拉伸,于是被拍摄者的头或脚会比实际看起来要大,拍摄者应该在理解广角镜头成像特性的基础上进行拍摄。       没有16mm镜头那样强烈的透视感,成像很自然。所以改变相机位置并不会有16mm镜头那样强烈的印象差异。即使从最高的位置拍摄,被拍摄者的头部也并没有显得很大,看上去很自然。被拍摄者和相机之间拍摄距离也正合适,可以说这是比较容易控制的焦距。另一方面,透视感虽然轻微但依然存在,所以从被拍摄者脸部的高度拍摄的话,会让腿看上去显得有些短。         可以说不管从什么高度来拍摄,被拍摄者的成像几乎都相同。背景的变化和16mm镜头相比也相对安定,不会发生骤然不同的现象。成像特性和50mm镜头相似,但是变形更小。拍摄时被拍摄者和相机的距离也正合适。这样的距离使拍摄者和被拍摄者能够用语言交流,拍起来也更轻松。这种平衡也是85mm镜头被称为人像镜头代表的原因之一。        使用200mm镜头时视角有所变窄,被拍摄者和相机的距离也离得更远。所以,相机高度差带来的拍摄角度差异也更小,背景的移动也较小。被拍摄者的成像和相机的高度也几乎没有关系。总的来说,相机的高度差异带来的整体印象变化很小。如果想要拍摄全身清晰的照片,使用焦距较长的镜头会较为方便。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远摄镜头在拍摄时和被拍摄者的交流会有所不便。人像摄影没有定规,应该重视感觉自由拍摄        照片中被拍摄者的印象会因使用的镜头和拍摄时相机高度的不同而发生很大的变化。镜头焦距越短,这样的变化就会越明显。只是提高到200厘米左右的高度拍摄,照片的印象也会迥然不同。在拍摄人像的时候,一般强调的都是光圈和背景虚化方面的技巧。但是如果能够理解拍摄时相机高度和被拍摄者的关系,就更容易拍出想要的效果。在实际拍摄中也考虑这一要素,并结合之前解说的曝光和对焦等要素,就能拍出得意的作品。       拍摄者首先要考虑展现被拍摄者的哪一面,再选择合适的镜头,然后决定拍摄的高度,确定照片的整体氛围。人像摄影并无定规,拍摄者的感觉非常重要。在掌握了典型拍摄方式的基础上,充分理解镜头特性,再对拍摄角度下一番工夫,就能拍摄出别具一格的人像照片。原帖http://myhenan.qq.com/t-98675-1.htm
显示全文

摄影技巧入门篇篇3:摄影入门技巧-整理篇


摄影入门技巧-整理篇 摄影入门技巧-整理篇光线和暴光     胶片的主要参数是指胶片的感光度,用ISO值来标示(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的简称)。ISO值越大,胶片/感光传感器的感光度越高,越容易暴光。 光圈     相机镜头内有一组重叠的金属叶片,其所围成的孔径大小和开放的时间决定了一次成相的暴光量,也产生了相机的光圈和速度。    在暴光时间一定的情况下,光圈越大,那么胶片的暴光量就越大。用f/数值来表示。一般相机的光圈值有f/1.4、f/2、f/2.8、f/4、f/5.6、f/8、f/11、f/16、f/22,光圈值每向上或向下跳一格,暴光量也会相应的加倍或减半。 快门     当然主要是指快门速度。上面已经提到了,有金属叶片的开放时间来决定。现在很多相机的快门速度都由相机自身的电脑片控制。在传统相机或一些半专业以上级的相机中,相机的快门速度仍需手动,主要包括以下,由慢而快,1、1/2、1/4、1/8、1/15、1/30、1/60、1/125、1/250、1/500、1/1000秒,在一些更专业的相机中,还有比这些更长或更短的快门速度设置。同样的,快门速度每向上或向下跳一格,暴光量加倍或减半。 光圈和快门的关系     光圈开得越大,相对的暴光时间就需要越短(特殊条件下的情况不算),有很多种不同的快门速度和光圈得搭配可以得到相同得暴光值,但暴光效果却未必相同,因为还涉及到景深的问题,在后面再说。具有最大光圈的镜头被称为“快镜头”,因为这种镜头可以搭配比较快的快门速度。 (二) 相机的操作模式    现在的一些数码相机的低档型号,也就是所谓的家庭用型,大都还都是全自动对焦暴光的傻瓜机。中档以上的相机则存在手动模式和半自动模式两种基本的暴光模式。这和传统的相机基本相同。 手动模式     并非所有的相机都可以。选择手动模式时,你可以不用理会测光表所提示的组合参数。你可以完全自动的选择光圈和快门值,如何理想的暴光要看当时的具体情况和个人的喜好,当然也需要自己多加练习。 半自动模式     很多相机都提供至少半自动模式这样一种暴光模式。一般先固定光圈和快门速度中的一项,而让你调整其中的另外一个。随即就产生了我们常说的光圈优先模式或快门优先模式,两者的区别在于先选定光圈还是先选定快门速度。 情景模式或者叫特殊题材模式     其实这种模式现在很流行,在canon G3、G5,olympu730以上级别等很多中档的所谓半专业级相机中设定了一个旋钮,我们可以采用风景、运动、人物等模式而省略手动的步骤。其中风景模式一般会考虑到景深问题,运动模式则偏重比较高的快门速度,人像模式会偏重适当的大光圈等,电脑芯片所决定的暴光组合往往要比一些初入门者的决定要理想的多。(三)景深     有时候可以看到一些照片的主体和背景都很清晰,也看到过只有主体清晰,而周围失焦的照片。要产生这些效果,就要涉及到景深的问题。     当选择比较快的暴光速度时,通常我们需要采用比较大的光圈,这时景深就会比较短,相片的清晰范围会比较小,有些景象可能就会比较模糊;而如果把快门速度调慢,那么光圈可以调小,这时也有可能会使画面中默写杂乱的你不要的部分显现出来。因此如何控制景深问题是摄影中的一个初步而又重要的技术。 概念     简单说,景深是相片景象的清晰范围。理论上说,只有处于对焦平面的物体才是清晰的,但由于肉眼的辨别率,所以一般情况下焦平面前后的一些物体也会表现的很清晰。 景深的相关因素1.镜头的焦距     镜头的焦距不同,景深就会产生不同。长镜头可以产生比较短的景深效果,短镜头可以产生比较长的景深效果。 2.光圈 一般来说光圈越大,景深越短,光圈越小,景深越长。 3.镜头距离主体的距离 距离主体越近,那么景深就越短。反之亦然。 景深的范围     一般而言,如果使用不是很特殊的镜头,景深的范围可以包括对焦平面前方的1/3和后方的2/3的部分。(四)构图     现代的高科技可以使对焦,测光,暴光完全由相机的电脑芯片控制,但只有构图还是需要我们自己来完成,电脑在聪明也不能智能化到自己选择景色。 三分法原则     传统的构图原则,在美术上也是几百年的准则了。该原则主张主体不要放在画面的中央。在这个原则下,我门可以把一张相片分成上下和左右各三等分,然后把摄影的主体放在其中的某个交叉点上。例如当你要拍摄某个特写时,你可以把你最要表现的那部分(人物的眼睛、花朵的花蕊等)放在某个交叉点上。如果是范围较大的风景照,可以把地平线或海平面置于上1/3或下1/3的位置,主要看你想要表现什么主题。 前景     如果照片的空白部分太多或者是背景的天空(海洋)的颜色不理想时,可以或减少背景的范围或在其中增加入前景。     1.一般而言,前景的表现总是比较清晰,尤其在拍摄建筑物时,通常使用比较清晰的前景,这时可以使用比较小的光圈和广角镜头。    而现在我们很流行表现一些花朵叶子昆虫等微距效果的相片,拍摄这些自然体时,很多时候都是虚化背景,其实也可以尝试虚化前景,使用大光圈和远距镜头来表现,会由意外的效果。(可惜我现在不能贴图)     2.前景的选择往往是仁者见仁,每个人的审美观不同。但一般来说,前景的选择不能太大,太美太亮丽,否则难免给人主题不明确或喧宾夺主的感觉。但如果前景太暗,有时又会对主体的衬托不够,这个问题大家自己琢磨吧。 不要入俗套     其实这只是很原则很基本的理论,构图千万不要落入俗套,也不必死板的照这些原则去做,否则所有的照片看上去就差不多了。    还有很多构图的小技巧,也不是我学的教科书上都能提到的,那是大家自己去体会的了。有机会的话愿意和大家交流。但是有一点,对于初入门的朋友,在打破这些规则之前,建议先在这些规则之下好好练习,练熟了以后再有所突破和创新会更容易成功。 五 镜头    镜头是照相机最主要的部分之一,也可以说是相机的中心元件。我这里只讨论35mm的规格的相机的镜头。 相机的镜头由多组光学镜片组成。包括凹透镜和凸透镜。好的镜头需要有高解析力(指表现细节的能力)和好的反差(指表现明亮层次感的能力)。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主体在画面上的大小可以由镜头来控制。当相机固定于一点时,我们所观察到的景象范围取决于镜头的焦距长短,当用15mm的超广角镜头将一大片风景收入眼底时,600mm的超望远镜头在这一点只能看到树上的一只老鹰。 我们平时可以买到的镜头由很多种,从鱼眼镜头,广角镜头,超望远镜头,微距镜头,变焦镜头等等,不过对于现在大多数普通的数码相机用户来说,由于镜头不可更换,而且由于价钱太昂贵,所以备一堆镜头的可能不大,大家作为基础了解了解吧。     对于长镜头和短镜头之间的主要差别,其实就在于视角的不同(也就是所能包括入画面的范围的不同)。例如15mm的超广角镜头的视角为110度,而600mm的超望远镜头的视角只有4度。另外28mm、50mm、105mm、200mm的镜头的视角分别为75度、46度、23度、12度。 标准镜头     在35mm规格的相机中,50mm到55mm的镜头被成为标准镜头,它的视角在45度左右,和人一个眼睛的视角差不多。因此使用这种镜头所得到的效果会很自然舒适。 广角镜头     焦距不到50mm的镜头都可以成为广角镜头。而小于20mm(包括20mm)的镜头可以成为超广角镜头。短焦距的镜头可以得到比较广阔的画面,当你退无可退而又要得到更大范围的景色时,广角镜头会很有用。广角镜头具有以下几个特性:     1.视角宽阔 可以得到比标准镜头更大范围的景色。28mm的镜头的视角为75度,和人双眼的视角相当。而使用15mm的镜头视角可以增大到110度。     2.长景深 用广角镜拍摄时,可以让前景到背景都达到比较清晰的程度。     3.线条会出现扭曲 当用广角镜仰视或俯视拍摄时,照片中的线条会由近到远汇合。当镜头向上拍摄某建筑时,会产生建筑向后倒的感觉。     4.夸大的透视效果 关于透视的问题后面说。     5.画面边缘会被拉长 由于球性玻璃的特性所决定。 望远镜头     焦距大于60mm的镜头都可以称为望远镜头,最大的据说有2000mm,呵呵,没见过。它具有以下特性:     1.视角窄 只能看倒一小部分的影象,所以可以排除一些你所不想要的东西,更突出主体。     2.浅景深 和广角镜头相反,望远镜头的景深比较短,如配合大光圈,背景的虚化会非常强烈。     3.压缩的透视效果 同样放在后面说。    4.放大影象 当你进无可进时,使用望远镜头可以使主体进一步放大。变焦镜头     现在很多的数码相机都是变焦镜头,流行的是3倍到12倍不等(不算数码变焦)。变焦镜头使用便利迅速,但往往也有其缺点,普通的变焦镜头往往影象的素质会比较差,对一些很专业的人士来说不太适合,我的肉眼凡胎是不易辨别的。     还有一些特殊的镜头,包括反射式镜头,增倍镜,鱼眼镜头,透视控制镜头等都不常用.还说一种,就是微距镜头,因为现在数码相机上表现微距功能的相片非常流行。数码的微距功能往往是通过变焦镜头来实现的,但真正的微距镜头,要能够在很近的距离下对焦,并能形成至少1/2大的主体(0.5倍的放大倍率),甚至更严格的说法是要求得到和主体相同大的影象(1倍的放大倍率)才能算是微距镜头。 透视效果     最后说下透视效果。超望远镜头可以让人觉得景物变近了,而且远物之间的距离似乎很近。超广角镜头则相反。然而事实上,透视效果主要取决于相机和主体的距离,当镜头在一个相同的位置,使用600mm和使用50mm的镜头时,如果将照片的中间部分放大,会发现相同的透视效果。     前面曾提到广角镜头和望远镜头的透视问题。广角镜头可以产生夸大的透视效果,让画面中的物体变的比较疏远。离镜头近的物体变的比正常的要大,成为画面上最突出的地方,远的物体则被“往后推”,变的比肉眼见的要小。反之望远镜头可以产生压缩的效果,让各个物体间产生比肉眼看到的更为贴近的感觉,产生密密麻麻的效果。(六)光线    光线在摄影中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也是一个难点。 光线有很多参数:质感、方向、光源、颜色等。这里主要讨论在摄影时如何控制修正补强光。光的一些物理知识大家自己去翻物理书吧。 光的质感     在户外,光的质感主要受太阳,云层,大气状况等情况左右。 1.硬调光     光线主要来自某一小光源(闪光灯,五遮拦的灯泡,直射的太阳等)时,一般为硬调光。硬调光的特点往往是效果很强烈,反差很大。主体一般会有很明确的影子,相片上明暗两块的大部分细节可能会因为光线太强而消失掉。 2.软调光     大而扩散的光源(清晨的日出,阴云的天气)所发出的光称为软调光。其特性为没有明确的方向性,反差比较弱,即使有影子也比较淡。不会带给人很强烈的视觉冲击,但可以很好表现相片中的各个细节,适合于记实性照片和人物照。 3.雾     雾是空气中悬浮的粒子,就好比在镜头前加上了滤镜,会降低反差柔和色彩。使整体看上去更柔和。但同时也会降低清晰度。转之太平洋电脑网  
 单反数码相机单反数码相机指的是单镜头反光数码相机,即Digital数码、Single单独、Lens镜头、Reflex反光的英文缩写DSLR。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单反数码相机品牌有:尼康、佳能、宾得、富士等。工作原理:  在单反数码相机的工作系统中,光线透过镜头到达反光镜后,折射到上面的对焦屏并结成影像,透过接目镜和五棱镜,我们可以在观景窗中看到外面的景物。与此相对的,一般数码相机只能通过LCD屏或者电子取景器(EVF)看到所拍摄的影像。显然直接看到的影像比通过处理看到的影像更利于拍摄。  在DSLR拍摄时,当按下快门钮,反光镜便会往上弹起,感光元件(CCD或CMOS)前面的快门幕帘便同时打开,通过镜头的光线便投影到感光原件上感光,然后后反光镜便立即恢复原状,观景窗中再次可以看到影像。单镜头反光相机的这种构造,确定了它是完全透过镜头对焦拍摄的,它能使观景窗中所看到的影像和胶片上永远一样,它的取景范围和实际拍摄范围基本上一致,十分有利于直观地取景构图。主要特点:  单反数码相机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可以交换不同规格的镜头,这是单反相机天生的优点,是普通数码相机不能比拟的。  另外,现在单反数码相机都定位于数码相机中的高端产品,因此在关系数码相机摄影质量的感光元件(CCD或CMOS)的面积上,单反数码的面积远远大于普通数码相机,这使得单反数码相机的每个像素点的感光面积也远远大于普通数码相机,因此每个像素点也就能表现出更加细致的亮度和色彩范围,使单反数码相机的摄影质量明显高于普通数码相机。镜头性能数码相机的镜头由多片镜片组成,材质则分为玻璃与塑料两类。如果数码相机镜头以玻璃为材料,很多用户及商家都说玻璃镜头透光率佳、投射图像更清晰。不过目前许多测试报告都显示,玻璃的透镜并不一定比塑料材料能带来更清晰的图像,同时玻璃镜头也可能增加相机重量,因此选购时还是应该做多面向观察,不要拘泥在镜头材质问题上。    我们来了解一下镜头和感光器件的摆设位置。如下图所示,从右至左该镜头组件依次由透镜、电子快门、透镜组1、透镜组2以及CCD组成。拍摄的影像就是沿着这条光路投射在CCD上成像的。组件中的焦距调节系统和快门系统是由透镜组1和电子快门构成的,二者是连接在一起。 在电机的带动下,透镜组1和电子快门可以前后移动,进行焦距调节,从而获得最清晰的图像,由电子快门控制曝光。多组透镜是完成光学成像的,而最后的CCD可以把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如果你在相机的英文规格书上看过“f =”,那么后面接的数字通常就是它的焦长,即焦距长度。如“f=8-24mm,38-115mm(相当于35mm传统相机)”,就是指这台相机的焦距长度为8-24mm,同时对角线的视角换算后相当于传统35mm相机的38-115mm焦长。一般而言,35mm相机的标准镜头焦长约是28-70mm,因此如果焦长高于70mm就代表支持望远效果,若是低于28mm就表示有广角拍摄能力。    照相机镜头的焦距是镜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镜头焦距的长短决定了被摄物在成像介质(胶片或CCD等)上成像的大小,也就是相当于物和象的比例尺。当对同一距离远的同一个被摄目标拍摄时,镜头焦距长的所成的象大,镜头焦距短的所成的象小。根据用途的不同,照相机镜头的焦距相差非常大,有短到几毫米,十几毫米的,也有长达几米的。较常见的有8mm,15mm,24mm,28mm,35mm,50mm,85mm,105mm,135mm,200mm,400mm,600mm,1200mm等,还有长达2500mm超长焦望远镜头『什么是幸福?我在这写着,你在那看着,我在这说着,你在那听着,因为我们都活着。这就是幸福 』视觉空间摄影  http://www.v-s.cn
回复 引用
TOP
 
摄影有 哪些误区摄影之奥秒,就是它包含了很多元素,您可把它看待成一种艺术,同时也是一种科学,用相机去创作,某程度上跟画家用油彩画笔创作一样,但摄影却又很重视器材的摄影师必须了解相机和镜头的特点。可是,正因为摄影那么的博大精深,涉及的元素又多,不少人都会对之产生很多误解和谬见,有不少初学摄影的朋友更不知不觉被误导了。因此,我们特地炮制了这篇文章,与大家一同分享一些常常被人误解的摄影问题。   误解一:镜头反差越高,解像度就越高 有些拍友,当使用某镜头拍摄时,会发觉所拍摄出来的影像有很高的反差(一般称为较「硬」),又或者看起来很鲜明,便冲口而出说某某镜头解像一流。一旦看反差弱的照片时(即常称作为较柔时),便声声道镜头解像不良。这一种说法,似乎有点武断,其实解像度和反差是两样东西来的,不应一概而论,当然又有些相关的地方。 甚么是解像度? 解像度(Resolution)其实是经过一些标准的测验得来的数据,是利用一张黑白的线条图表,在不同的光圈下用镜头拍摄,然而最标准的数据理应是由机器读出,但某些杂志或试验所用菲林显像作人眼判断,这似乎会带有一些客观因素,如菲林的处理过程或人眼的限制等,但一般都可接受,因为至少可找出同一支镜头在不同情况下(不同光圈或焦距)的解像表现,毋须与其它镜头比较便成。一般来说,越能在同一范围分析出越多线条的数目就越有解像力,即是较锐利的镜头。 甚么是反差? 反差(Contrast)虽不代表解像度,但也不无关系,但不能说反差高,解像便高。反差其实是指镜头将暗位层次表达的能力,一个影像必须有光和暗两个对比,反差高是指光与暗之间明显分隔,而中间可能没有太多渐层(gradation);而反差低则指光与暗之间不够明显或不够鲜明,但有较多的层次,看起来可能会使人觉得较呆板。 对于彩色或黑白的影像,反差的定义也是一样的。一般人误会反差高是好的,没错,反差高确是较鲜明和调子轻快,但是没有丰富的层次,刚才的高解像度便失去了意义,令整体的仔细表现会有阻碍。惟反差确是很主观的东西,未必有一个标准,但具体上一支全面一点的镜头会较受欢迎,何况现今的菲林也有很好的反差及层次,也有不同的选择,如专为拍人像而设的,又有专为还原准确色彩而设的菲林,拍友们也毋须太过盲目追求。  误解二:加1B天光镜好过UV滤镜每当买新镜头时,都会考虑买一块保护镜头的滤镜,一般1B SKYLIGHT和UV两种,前者比后者昂贵,有人说UV只是一块玻璃,而1B拍人像会靓些又或者拍摄的色彩会准确些,所以会偏选1B,但这种说法似乎并不太合适。 1B skylight滤镜正式来说是一块有颜色的颜色滤镜,是其中一块标准化的矫色滤镜,可隔除360nm或以下的光波(属于较蓝色的光线至UV),并同时可轻度吸收约550nm的光波(即绿色光线),总括是用作减轻于山区或海边拍摄时的偏蓝现象和树叶的绿色反光,在绿油油草地上拍摄人像就可能用得着。可是,在直接的阳光下拍摄,这块1B滤镜是全废武功,换句话说,也仅是一块玻璃。UV滤镜则是用来隔除肉眼看不见的紫外光,因此在色彩上(一般彩色菲林乳膜上根本无法对UV显现色彩)是全无影响,但据厂方的建议,它的最大作用是将拍摄无限远的模糊情况改善,但老实说,天气才是最终决定因素,要是空气中尘粒多或湿度高,加多少块UV也是徙然的。既然是这样,甚么滤镜都不加又是否最好呢?对的,光学上是绝对是好的,因为加上了一块玻璃,可能会弄巧反拙,但这又未必可以由肉眼察觉得到,再仔细衡量之下,买一片玻璃保护前组镜片,似乎比起一丁点儿的光学损失来得重要。但是1B还是UV,那就悉随尊便。但花钱买一块有多层涂膜的UV已很足够了,既可保护镜头,又可减少光学的损失,较为值得。   误解三:专业菲林靓过业余菲林有一些拍友常有一错觉,以为专业菲林的影像质素一定比业余菲林好,但往往发觉事实又不是那么明显,就归究所用的相机、镜头、测光表等等不够好,甚至是自己,这看来有点可怜。专业菲林确有比业余菲林优胜的地方,但不代表业余菲林一定是差些,其实我们只想道出专业菲林是专为专业摄影师而设,要用得它们出色,办法很简单,学学怎样去当一个专业摄影师便行了,所需要的不一定是专业器材,反而是技巧,尤其是处理菲林的技巧。各位不妨去尝试买些专业幻灯片来试用,您会发觉陈列的地方都会有一个雪柜,再留心菲林上的说明,除了使用限期外,还有一个建议储存温度,一般约为十二、三度。专业菲林靓在够新鲜,若能在保存时依足所建议的环境,菲林会得到预期的效果,但随意处理菲林,一时又到甲店,一时又到乙店冲晒,敢保证每次没有不同的色彩表现才怪哩。当然,还有很多处理菲林的方法,例如曝光因素、倒易率等,或可参考说明书的指示。业余菲林就不同了,除了expire date外,也没有其它的指示了,而一般都有较长较稳定的储存期,而且宽容度高,对一般用家来说似乎较为可靠。   误解四:闪光拍摄一定要用X同步快门有不少中外摄影书籍也曾提及过X同步快门这东西,甚至有最快闪光同步快门这一名词。但有不少初学摄影的朋友误解以为闪灯拍摄时要硬性使用某一档快门。其实,所谓闪光同步快门或最快闪光同步快门是泛指可作闪光拍摄的快门,最快的意思是在那快门速度以上的快门不能作闪光同步,否则会拍不到全格菲林清晰的影像,这问题是存在于镜后快门的相机上,而每部相机都有独立的设计,故最高同步快门都不是全部一样的。使用闪光灯时,只要在最高同步快门下任何一档,均可拍摄到有闪灯效果的照片,只是快门越慢,现场光之曝光时间较长而己。举例在室内拍摄,若以最高同步快门闪光拍摄,背景未必可有足够曝光,这使主体前景雪白光亮,而后景则昏暗漆黑;若以慢快门(甚至便摄机中所谓Slow Sync或夜景人像模式等)同步闪光拍摄,便能获得较具现场气氛的照片。除此之外,利用较慢快门时,甚至可选择前或后帘的同步闪光,你可调较快门一开启便闪光,又可以在快门关闭前闪光,均可创造特别的拍摄效果。   误解五:微距镜只能作近摄? 微距镜是专为拍摄极近距而设的,但有人说它于正常拍摄时会有质素的下降或迷信只能用在翻拍或微距拍摄用途上。其实,根据一些光学测试,无论是以1:1或1:2和1:50比例拍摄时,微距镜头的解像在大部份光圈下都有极优异的表现;而1:49或1:50时的测试,解像度比其它同等焦距的非微距镜头高很多。然而微距镜头最大的问题是对焦设计是专为近距而设的,故此在数十厘米至无限远的距离可能只须转动对焦环不足45o,在精确度上可能大打折扣,但现今的AF镜头已非常准确了,或可弥补这种问题。故此,以微距镜头拍摄正常距离的景物,甚至人像是绝无问题的,f/2.5或f/2.8光圈或许不能尽用,因为常会有四角失光的情况,这是难免的,但收一级光圈已能解决,相反,拍摄微距时,细的光圈容易造成绕射现象,因而f/8到f/11都会较为适合。但一些微距镜用家会知道,微距镜解像非常高,照片看下去好象有点「硬蹦蹦」,但各人有各自的喜好,选择众多,随阁下所好吧!   误解六:入射式测光表比反射式准 这种说法不够全面,客观来说,其实两者都一样准确,但对只用单一种测光方式的人来说,相信某一种较为可靠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两种均有各自的操作方式及量度方法。但以反射式测光表来说,就稍比入射式麻烦,因为往往要考虑18%灰度的限制,而入射式可直接量度投在主体上的光度,直接获得光圈值。可是,我们相机上内置的均是反射式测光表,好处是胜在够方便,因为不用每每走在主体面前测度,而且多是TTL(Throagh the lens),镜头的失光、滤镜等曝光因素也直接包括在内,减低错误发生,比入射式容易及可靠。但主体及背景的色彩(如黑或白)都会造成测度错误,惟一方法是作曝光补偿,只要多练习,要获得正确曝光并不是那么艰难。而入射式本身已有比反射式优胜的地方,但使用上是较为麻烦,若不介意多带一个测光表,这也没有问题,但千万要紧记将镜头前的滤镜等因素计算在内。还有,如NikonF5已设有3D RGB的反射式测光表,这意味着反射式测光还有可跳出柜框的地方,只要解决18%灰度的限制,根本不用怀疑其准确性。  误解七:密封防潮最可靠 每逢到了雨季,拍友心情就最忧愁,因为心爱的器材随时受潮报销,有些人就疯狂购买各类防潮用品,诸如吸湿器,抽湿机等。一旦下雨,就宁愿把相机镜头藏起,变成湿度过敏狂,这样子,整个夏天可能连一筒菲林也拍不完,可说是非常可悲。老实说,香港这里的气候,要待RH低过60%的日子可谓少之又少,何况是在雨季。然而关上所有器材亦未必能完全防潮,很多人都会有经验,放在密封盒里的「陈年」镜头也会不知何解生了霉菌。其实要防止镜头发霉,防的不是湿应是菌。要制止镜头发霉,首要是了解为何会发霉,潮湿和黑暗皆是霉菌的至爱,然而菌在空气中四散,根本防不胜防,若在密封的防潮箱里,一样有霉菌,若加了防潮珠(一般都会用silica gel),便能有一定的抽湿作用(但不是永久的,一当饱和便效力全失),市面有些可将水份吸进盒内的防潮器,虽然吸水效果好明显,但笔者建议大家要小心,应勤一点检查是否已满或破漏,更要避免放在过度高温的地方,因为水份一样有可能被蒸腾出来。所以,很多人宁愿有空拿镜头出来把玩或者使用,见一见光已可大大减少发霉的机会。而一般放在冷气开放的房间,只要空气流通,加上湿度低,镜头发霉的机会已非常低了。若真的要把器材藏起一段颇长的时间,最好是在湿度低的环境下,放进适量的防潮物料,以密封的箱盛载,记紧要把镜头清洁干净,以免细菌滋长。据说有些电子防潮器也有一定的作用,但价钱却非常昂贵。   误解八:要经常抹拭镜片 市面有很多专为清洁镜头的器具甚至抹镜药水,究竟镜头应否经常需要抹拭的呢?一般拍友自然是疼爱自己的器材,看见镜上沾了一粒尘已惊惶不已,急着买东西来清洁镜头。有一些人会用有扫的气泵把尘粒扫走或吹走,甚至用抹镜纸及药水擦拭,但这是不太好的,除非镜面上所沾的污渍如手指模较难清洁,否则不要贸然用东西擦拭镜头表面,因为此举可能会弄花镜面,也可能令部份涂膜脱落,但现今的涂膜已相当稳固,然而此举始终太危险了。建议为镜头加装一块UV或IB skylight滤镜作保护,就算弄污了也可随意抹,甚至换一块新的,怎也比弄花镜头的镜片化算得多。若真的需要,购买镜头纸或镜头清洁剂时要小心,避免使用有酒精成分的清洁剂,因为这等会令镜头有所损伤,用时不要将清洁剂滴在镜面上,若流进镜头内或镜片的边缘,亦会弄坏镜头。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尽量避免弄污两端的镜面,若沾了尘应用气泵轻力吹走,若是沾了手指模或油渍可用高密度布料或已打磨的皮革抹拭。若是内部生了霉菌或有水气凝结(如出入冷气场所)时,最好交回原厂保养中心代为处理。   误解九:50mm焦距等于人眼 人们常说50mm焦距是标准镜,又称与人眼的视觉效果相近,常说用50mm拍的影像就最真最写实。但若细心从观景器望出去,与肉眼相比,可能所见到的影像大小又不是如此,会发现50mm镜头下的影像会比大脑所接收的更广阔。若论视角(Angle of View),50mm镜头只有46o,然而人眼可有接近120o,但为何人眼看到的又总不够50mm镜头广阔呢?问题其实是出现在影像的平面大小上和镜片与人眼内的晶体之分别。人眼所感光的地方是在视网膜(Retina)上,而感光细胞所聚集的地方也只限于一点,即黄点(yellow spot),感应色彩的锥形细胞(cone cells)比黑白视觉的棒形细胞(Rod cells)少和更集中。于是乎,您会发现看东西(如看书)的时候,只能习中看见中央部分,而其它圆周外的字未必能够看清,但菲林就不同,只要镜头视角涵盖,而主体又是平面的话,整个平面都会清晰,因为菲林面(24X35mm)都有相等的感光药物。另一方面,用50mm拍摄出来的影像,比例上与实物无分别的,只要将影像放大至与实物原大小一样放在眼前,与你在实物前看其实是一样,但这并非只有50mm镜头可以做到,80mm、100mm、180mm……都可做到。究竟50mm真在哪里?或许从观景器里看比较接近人眼所见到的,但这要视乎主体的距离,要记着:人眼看到是1:1的Life size,然而从观景器看的是有缩细的效果。还有,50mm镜头的焦点或清晰平面分布是与人眼有别,因此,说50mm与人眼接近似乎可能有点儿那个,但说50mm镜头没有严重变形和取景范围适中是「真」的表现也还是可以的。  误解十:镜头焦距会影响透视 有些拍友常常说某某20mm镜头很有透视感,又话某某300mm镜头很有压迫感,说这些全都因为不同焦距有不同的透视感。事实上,透视与焦距是没有关系的,而透视是指光线的收缩效果,如用广角镜从地下拍摄整座大厦时,建筑物两边的线会向上收缩,而并不是平行的。一般来说,共有三个主要影响透视的因素:不变的距离.假若保持在同一位置、同一角度,与主体保持不变角度,但以不同焦距拍摄同一主体时,拍出来的照片将有不同的视场大小(Field of View),而主体也会有不同的放大率,用长些焦距的会有大一些的放大倍数;然而,透视是一点也不变的,不信可将多张用不同焦距拍摄的照片放大或缩小至同一放大倍数来看,主体与背景之比例是非常相近的,即是说透视也相近。改变相机与主体之距离透视与镜头焦距无关,但同一支镜头与同一个焦距,若以不同的主体与相机距离拍摄,便会有不同的透视效果。或是,有多支不同焦距拍摄同一主体时,为了拍到接近相同大小的主体时,便更改拍摄的距离,结果20mm的会摄到更多的背景,而100mm会有接近人眼视觉的效果,而200mm又可能拍到背景与主体「压缩」或接近了的照片。相机与主体之角度另一个影响透视的因素便是取景时的相机角度,若以广角镜拍摄时,从低角度拍摄站立着的人像时,看起来便会是上身短、下身长,而从高角度拍摄时,则会有相反的效果。若以水平向着主体拍摄,这种透视的变形便不会出现。以后大家或不会再对以上各项摄影问题而存有误解了,但摄影始终是非常变化多端的玩意,当中还有很多事项是值得讨论的,日后有机会的话,或会再与读者分享。『什么是幸福?我在这写着,你在那看着,我在这说着,你在那听着,因为我们都活着。这就是幸福 』视觉空间摄影  http://www.v-s.cn
 
户外拍摄十忌一、忌阳光直射   亮丽的阳光提供良好的照明条件,使景色有生气,色彩饱和,并为使用高速快门和小光圈提供了条件。但是强烈的阳光也会带来问题,最为突出的是它那耀眼的光线会使被摄人物睁不开眼,同时,高角度的直射阳光还会在人物脸上造成浓重的阴影,显出皮肤皱纹,损害人物的形象美。所以在户外拍照,应多让阳光从侧面照射被摄者,忌脸部直接面向太阳。 二、忌人物与有色环境过近   在明亮的光线照射下,物体的反光会增强,在这种情况下,人物应尽量远离那些色彩明艳的景物(如新油漆好的建筑物的外墙、大型遮阳棚等),否则那些景物的色彩会映射到人物身上,造成偏色。 三、忌顶光时人物站在水泥地上拍照   因为水泥地表面较平整,且颜色浅淡, 会形成较强的反射)亡,这种自下而上的"脚 光",往往造成一种恐怖效果,应尽量避免。 四、忌立于树旁拍照   光与影相辅相成,光愈强,影愈深。当人物站在树旁拍照时,阳光时常会把树叶投影到人物身上、脸上,造成斑驳的阴影,有损于画面的美感。 五、忌忽视滤光镜   在户外无云的蓝天下,所有避光处都带上蓝色色罩;而在暮日的辉光映照下,所有的景色都染上了一层橙红色。在如此环境中,若想让摄得的景色保持原有的色彩,就必须在镜头前装上相应的滤光镜,在前一种情况下可选用淡红或琥珀色的滤光镜,在后一种情况下可选用淡蓝色滤光镜。 六、忌采用高速片   在晴空烈日下,光线强度已很高,若再采用高速片,往往会迫使光圈收到极小,或无法使用较慢的快门速度。这些情况都会给摄影创作带来某些方面的限制。 七、忌胡乱补光   在明亮的日光照射下,景物会有很强的反差。为避免反差过大,运用辅助光进行辅助照明是有效的,但要掌握好分寸,既要避免辅助光过亮,也要避免露出辅助光的痕迹(如出现与主光相反的投影)。 八、忌完全依赖自动曝光档   不少摄影爱好者在户外拍照喜欢使用自动曝光档,殊不知这种自动曝光档只能处理一些普通的情况,而遇到阴阳面各半或逆;光等情况便会变"傻",所以还得见机行事,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曝光调整。 九、忌逆光直冲镜头   在光线很强的情况下拍摄逆光照,要防止光线直冲镜头,否则很容易产生光晕现象。 十、忌穿反光过强的服装   在强光下拍照,被摄者如穿反光强的服装(如白衬衫、发光尼龙做的服装等),会变得雪白一片或产生大块辉斑,使衣服质感难以表现。『什么是幸福?我在这写着,你在那看着,我在这说着,你在那听着,因为我们都活着。这就是幸福 』视觉空间摄影  http://www.v-s.cn
 
   『什么是幸福?我在这写着,你在那看着,我在这说着,你在那听着,因为我们都活着。这就是幸福 』视觉空间摄影  http://www.v-s.cn
  
6# 发表于 2008-12-31 15:13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篇来自于柯达官方网站的文章,列举了一系列非常详尽小技巧,这些技巧将有助于你从一个新手迅速成为能够拍出精美的照片的创作者。 您是否希望自己是个更好的摄影师? 这只不过需要一点技巧和经验。 经常阅读一些拍摄照片的重要技巧。 然后便可拿起您的相机,开始按自己的方式拍摄优秀的照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 1. 从眼睛水平高度拍摄 2. 采用简单背景 3. 在室外使用闪光灯 4. 向您的拍摄对象靠近 5. 从中间移动 6. 锁定焦点 7. 了解闪光灯的范围 8. 注意光线 9. 拍摄一些垂直照片 10. 成为照片拍摄指导『什么是幸福?我在这写着,你在那看着,我在这说着,你在那听着,因为我们都活着。这就是幸福 』视觉空间摄影  http://www.v-s.cn
 
 
 
一、从眼睛高度注视您的拍摄对象   直接视线接触可以使照片更贴近现实生活。 拍摄人物照片时,将相机保持在人眼高度,以便显现充满魅力的眼神和迷人的微笑。 拍摄小孩时要弯腰。 拍摄对象无需始终看着相机。 从眼睛水平角度拍摄会产生具有个人魅力的效果,使照片具有吸引力。 此主题相关图片  调整视角的方法:   大多数为人所称赞的肖像是在拍摄对象的眼睛高度拍摄的。 然而,如果您要拍出有创意的效果,可更改视角。 此主题相关图片更改您的位置以突出或夸大拍摄对象的大小。 蹲下拍摄时,人物会显得特别高大。 而向下拍摄您的宠物时,它会显得很小,看起来滑稽可笑。 您也可向右或左移动几英尺,动态更改照片结构。 此主题相关图片   
 
二、使用简单的背景  简单的背景更加突出您要拍摄的对象。 从相机取景器观看拍摄对象时,考虑拍摄对象周围区域的环境。 确保照片中您喜爱的甥女头上不会出现光晕,耳朵上也不会好像挂着车子。此主题相关图片  避免杂乱的背景:此主题相关图片选择不会模糊拍摄对象的不复杂背景。 明亮的色彩和文本(例如,商店标记)会造成最严重的问题。 在拍摄肖像时要特别小心拍摄对象后的内容,从而避免产生混淆。此主题相关图片  移动拍摄对象或更改相机角度,找出简单清晰的背景。 按快门按钮前进行这个特殊的步骤,这会使您拍出的照片最终有很不同的结
 

摄影技巧入门篇

https://m.shanpow.com/xhy/412735/

推荐访问:入门单反相机摄影技巧
《摄影技巧入门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上一篇: 多宝塔碑字帖
下一篇: 摄影拍摄技巧
相关阅读气象歇后语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