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格言
屈原在橘颂中表达了怎一种品格和情怀,谈谈你的看法(共5篇)国文试题带答案1、《蒹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境遇?2、体会《蒹葭》的意境之美。3、《蒹葭》一诗中,“秋水伊人”作为“企慕的象征”,象征了可望而去不可及的人生境遇,表达了主人公在渺茫中执着追求的人生
屈原在橘颂中表达了怎一种品格和情怀,谈谈你的看法

【一】:国文试题带答案

1、《蒹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境遇?

2、体会《蒹葭》的意境之美。

3、《蒹葭》一诗中,“秋水伊人”作为“企慕的象征”,象征了可望而去不可及的人生境遇,表达了主人公在渺茫中执着追求的人生体验,你从这首诗中体悟到了那些内涵?

“秋水伊人”是本事创造的独特的审美意象,作为一种企慕的

象征。它不仅换取读者相似的爱情体验,也象征了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从中让读者感触到主人公在飘渺中执着追求的人生体验。

诗中一直没有出现伊人的具体形象,这反而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不同的伊人,诗歌经过读者的再创造,产生了更多的审美情趣,也带给读者更多的美感。

当然更进一步地说这种“伊人”可能是象征着一种难以达到的人生目标,尽管你苦苦追寻,但它却总是遥不可及,这也就表现出东周时期诗人对人生意义思考的朴素观念。

4、“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我不往,子宁不来?”刻画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情态?

刻画了主人公等候恋人,却久等未至,相思萦怀,极致怅然幽怨的烦乱情

5、《橘颂》一诗抒发了屈原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屈原受命于天,故土难离,恪尽职守的使命感,理想远大,崇尚“独立”,坚定不屈的人格追求以及信念坚定,乐观开朗,斗志昂扬的精神风貌。 《橘颂》中国文人写的第一首咏物诗,作者借橘树赞美坚贞不移的品格。作者认为橘树是天地间最美好的树,因为它不仅外形漂亮,“精色内白”“文章烂兮”,而且它有着非常珍贵的内涵,比如它天生不可移植,只肯生长在南国,这是一种一心一意的坚贞和忠诚,再如它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苏世独立,横而不流”,这使得它能坚定自己的操守,保持公正无私的品格。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愿意以橘树为师,与之生死相交的愿望,这也是作者志向的表达。

6、有说法认为屈原的悲剧是性格注定了的悲剧,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屈原性格执著、孤独、倔强,忠贞,内心充满矛盾,有着浓厚的爱国热情,积极进取,闪耀着民本思想的光辉。而悲剧性格是屈原选择自杀的主要原因.

1、为什么说“心远”二字,是陶渊明《饮酒。其五》一诗的总纲?谈谈你的体会。

以“心远”为总纲,分三层揭示了“心远”的内涵。前四句写了身处“人境”但精神超脱的忘事心态。中四句写了静观周围而沉浸自然之中的忘我心态。最后两句深入的写了“心”在体验自然的兴致之后领悟到难以言表的人生真谛。此诗已经从忘世到忘我,再到忘言,层层推进,是“无我之作”的代表作。

2、你怎样理解这首诗的“此中有真意”?

“真意”,指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诗人在美好、宁静、自由的自然生活中感受到生活的真谛:亲近自然、沉醉自然、远离世俗的生活多么美好。表现了诗人对悠闲恬淡的归隐生活的热爱,也表现作者超然物外,远离世俗,向往宁静安详的思想感情。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妙在何处?

www.shanpow.com_屈原在橘颂中表达了怎一种品格和情怀,谈谈你的看法。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苏东坡对这两句颇为称道:“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机的天真意趣。南山究竟有什么胜景,致使诗人如此赞美呢?接下去就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也是诗人无意中看见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正像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诗人在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谛。

4、你对“无我之境”如何理解?

陶渊明的社会观和人生观都以“自然”为核心,他向往的社会是和平安宁、自耕自食、无竞逐无虚伪、没有相互压迫和残害的社会,他追求的人生是淳朴真诚、淡泊高远,由于这些追求,使他的诗歌呈现出冲淡平和、旷洁悠远的外貌,“静穆

而高远”的南山是在“自然”哲学的支配下构造出的忘我的美学境界,即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www.shanpow.com_屈原在橘颂中表达了怎一种品格和情怀,谈谈你的看法。

1、这首词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全词通过写景和联想抒写了作者恢复中原国土,统一祖国的抱负和愿望无法实现的失意的感慨,深刻揭示了英雄志士有志难酬、报国无门、抑郁悲愤的苦闷心情,极大地表现了词人诚挚无私的爱国情怀。

2、分析这首词是怎样运用典故阐述“登临意”的?

3、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下阕连用三个典故,试结合全词分析其深层寓意。

开头以无际楚天与滚滚长江作背景,境界阔大,触发了家国之恨和乡关之思。“落日楼头”以下,表现词人如离群孤雁、像弃置的宝刀难抑胸中郁闷。下阕用三个典故对于四位历史人物进行褒贬,从而表白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叹惜流年如水,壮志成灰。最后流下英雄热泪。

4、此词中“把吴钩看了,

阑干拍遍”这两个动作揭示了词人怎

【二】:屈原《橘颂》赏析

屈原《橘颂》赏析《橘颂》为楚国诗人屈原所作,诗人通过赞颂橘树灿烂夺目的外表、坚定不移的美质和纯洁无私的高尚品德,表达了诗人扎根故土、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和特立独行、怀德自守的人生理想。

屈原其人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重要政治家。中国最伟大的政治家和爱国诗

人之一。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被誉为“衣被词人”。20

世纪,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其名句有“路

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

醉我独醒”等,可谓屈原一生的精神写照,为后人所景仰和追求。 屈原

《橘颂》创作背景

南国多橘,楚地可称为橘树的故乡。《汉书》盛称“江陵千树橘”。可见早在汉代以前,楚地江陵即已以产橘而闻名遐迩。不过橘树的习性也奇:只有生长于南土,才能结出甘美的果实,倘要将它迁徙北地,就只能得到又苦又涩的枳实了。《晏子春秋》所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在深深热爱故国乡土的屈原看来,这种“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秉性,正与自己矢志不渝的爱国情志相通。所以在他遭谗被疏、赋闲郢都期间,即以南国的橘树作为砥砺志节的榜样,深情地写下了这首咏物名作——《橘颂》。

屈原与“橘”

屈原认为认为橘树是天地间最美好的树,因为它不仅外形漂亮,“精色内白”、“文章烂兮”,最重要的是它具有非常珍贵的内涵,比如它天生不可移植,只肯生长在南国,这是一种一心一意的坚贞和忠诚;再如它“深固难徙,廓其无求”“苏世独立,横而不流”,这使得它能坚定自己的操守,保持公正无私的品格。后人认为屈原的形象与“橘”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体现了诗人屈原忠于楚国,至死不渝的精神,体现了诗人高洁的人格形象。

《橘颂》全诗解析《橘颂》是一首咏物抒情诗。

前半部分缘情咏物,以描写为主,重在描述橘树

俊逸动人的外在美;后半部分缘物抒情,以抒情为主,

从对橘树的外在美描绘,转入对它内在精神的热情讴歌。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橘啊,你这天地间的佳树,生下来就适应当地的水土。)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你的品质坚贞不变,生长在江南的国度。)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根深难以迁移,那是由于你专一的意志。)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绿叶衬着白花,繁茂得让人欢喜。)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枝儿层层,刺儿锋利,圆满的果实。)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青中闪黄,黄里带青,色彩多么绚丽。)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外观精美内心洁净,类似有道德的君子啊。) 纷緼宜修,姱而不丑兮。(长得繁茂又美观,婀娜多姿毫无瑕疵。)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啊,你幼年的志向,就与众不同。)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独立特行永不改变,怎不使人敬重。)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坚定不移的品质,你心胸开阔无所私求。)

www.shanpow.com_屈原在橘颂中表达了怎一种品格和情怀,谈谈你的看法。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你远离世俗独来独往,敢于横渡而不随波逐流。)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小心谨慎从不轻率,自始至终不犯过失。)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遵守道德毫无私心,真可与天地相比。)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愿在万物凋零的季节,我与你结成知己。)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内善外美而不放荡,多么正直而富有文理。)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你的年纪虽然不大,却可作人们的良师。)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品行好比古代的伯夷,种在这里作我为人的榜样。

【三】:解析古代文学作品选的教学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提升的

  “所谓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等。”人文素质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的过程,涉及到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诸多方面。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这种教育理念已经在高校越来越受到重视。古代文学作品对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反映以及作品所塑造的鲜明的艺术形象,包容和体现着博大的民族精神,深厚的民族情感、崇高的民族美德、良好的民族心理,因此,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过程既是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弘扬民族精神、宣扬民族伦理道德、渗透民族心理的人文素质教育过程。可以说,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最理想的课程之一。

  首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民族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所包含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跨度非常广,可以从史前文明一直追溯到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在这段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无比灿烂的精神文明,各个领域——包括文学、哲学、语言、艺术、军事、伦理、政治、经济——都留下了辉煌的文化遗产。我们可以通过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将这些优秀的文化传播到大学生当中去,让他们能够从中领会到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增强自身的民族自信心。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又是一个民族延续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流传到今天的古代文学作品,几乎全部是历代作家人生理想和信念的精髓,那些“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者们;那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追寻者们;那些“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贤良们;那些“舍生取义”的斗士们;那些“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的爱国者们无不是我们学习和歌颂的对象,将古代文学中的这些经典篇目介绍给大学生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将我们的民族精神渗透到他们的思想意识中去,从而逐步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其次,古代文学作品具有强大的美育功能。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是一门非常具有美学氛围的课程。从别有韵致的诗词到骈俪的辞赋,从意蕴优美的散文到情节曲折的小说,古代文学作品呈现着多样的形式美,具体到作品中,我们可以欣赏到《离骚》的语言美、李白诗歌的韵律美、韩愈散文的格调美、柳宗元散文的自然美、辛弃疾词的崇高美、苏轼词的意境美、《牡丹亭》的心灵美、《红楼梦》的人性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就是一座美的圣殿。在这座圣殿里中徜徉,可以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让人们朝着真善美的方向前进,养成高尚的人格和高品位的审美价值取向。

  古代文学的优秀作品,是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我们今天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必须继承和借鉴的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学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强化古代文学作品对大学生的情感教育,提高道德素质

  德育是育人的根本。上海大学的钱伟长曾说过:“我们培养的学生首先应是一个全面的人,一个爱国者,一个有文化艺术修养、道德品质高尚、心灵美好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一个未来的工程师、专家。”。’古代文学作品内容生动、感情强烈,其中又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感。利用古代文学作品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因为优秀的文学作品本身就是“情感的符号形式,艺术家掌握了创造艺术符号形式的本领,把无形的内在情感变成了可供人感知、观赏的东西。”…因此,在古代文学作品选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情感的教育,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传达给大学生,以提升其内在的人文素质。

  1、爱国情感教育

  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情感,对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历代文人都以饱满的爱国主义激情唱出了感人肺腑的爱国情怀,从屈原的“虽九死其犹未悔”到曹植的“戮力上国,流惠下民”,从陈子昂的“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菜”到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陆游的“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仁人志士所体现出来的为国家、为民族而牺牲个人利益的高尚情操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精神能够感染大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唤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文人们的爱国精神以及他们的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唱响了中华民族文化中捍卫国家尊严,坚持民族气节的文学主旋律。因此,在讲解古代文学作品的时候,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对文学作品中的爱国思想、爱国精神进行深入的讲解,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报国精神。

  2、道德素质教育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素质,孟子“舍生取义”的道义精神,孔子“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的仁爱精神,《礼记》中的“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的诚信精神,《牡丹亭》中“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良好爱情观,《段太尉逸事状》中段太尉的正直品格,《张中丞传后序》中张中丞和南霁云视死如归的精神,陶渊明“落地成兄弟,何必骨肉亲”中体现的亲情,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体现的友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体现了无数的优良传统,尊老爱幼、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善待他人、关爱他人,真诚、善良、正直、无私、宽容等美德,都是我们今天培养大学生良好伦理道德素质的深厚文化基础,是我们对大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教育的情感资源。

  (二)充分改良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学环节

  善于引导,提倡“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法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所倡导的。他强调:教学不能是讲解式的,不应当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应当让“学生亲自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并认为“发现不仅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也就是说,学生通过这种方法所获得的知识,即使是人类已经知晓的。但只要这些知识是靠自己的力量获得的,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种“发现”。这种教学方法有几个重要的步骤:提出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一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指导学生的思考方向——协助学生收集和组织可用的有关资料——组织学生分析资料,作抽象概括并从中引出结论——引导学生从逻辑上和实践上证明自己所得结论的正确性,并加以必要的补充和完善。

  这种学习方法对于大学生而言是比较合适的。高校的素质教育应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辅助手段,让教师有发挥研究专长的机会,突出培养学生的治学能力、科研兴趣和科研方法。 减少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多给学生自学的时间和讨论的机会,允许并且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甚至是有悖于固有结论的独到看法,并且给予帮助和指导,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治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加强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一个优秀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师德。树立民族信念,增强自身的民族自豪感,这样才能把古代文学作品中那些民族精神的优秀部分精准地传达给学生。另外,古代文学作品与现代精神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这不仅体现在语言上、形式上,还体现在思想上。这就需要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彻底地理解作品,在课堂上加以引导,使学生吸收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精髓。

  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师应该内外兼修,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道德素养和气质。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师只有当他自己致力于对他自己的教育和教养时,他才能实在地培养和教育别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学识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教师一刻也不能放松对自己教育和教养的提升。要扎实地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各朝各代的文学家、文学作品如数家珍。与此同时,还应该及时了解本学科研究的新动向和新成果,及时更新看法和观点。

  教师所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不仅会让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极大的兴趣,而且也会对学生良好文化素养的形成产生很好的影响。因此,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古典气质,具有一种不问世事的洒脱之气,从而能够在课堂上、课外活动中恰当地引导学生,逐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由于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具有很强的情感性,这也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表达有较高的要求。教师首先要胸中有情,先感动自己,进而感动学生。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师应该对民族、对祖国、对人民、对传统文化、对古代文学有着强烈的爱,并把这种爱融入到教学活动中,避免枯燥乏味的知识性介绍,而是将自己对作品的欣喜之感、激愤之感、无奈之感等情绪传达出来,以此来感染学生。另外,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师应学习一些诗词、散文等的朗诵技巧,用自身充满感情的朗诵打动学生,吸引学生。

  (四)调整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学方法都是采用教师灌输、学生死记的形式。这种方法我们不能完全否定,但是如果在新时期依然采用这种死气沉沉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我们应该结合新时期的新情况,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求新、求变。

  1、多媒体教学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试听手段引入到古代文学作品选的教学中来。例如在讲《诗经·秦风·蒹葭》的时候,可以播放邓丽君演唱的歌曲《在水一方》,给学生完美的视听感受;在讲李白诗歌的时候,可以找一些老一辈艺术家如乔榛、丁建华的朗诵音频,让学生可以在他们激情的朗诵中深刻理解诗歌的内容;在讲《杜丹亭》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播放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的视频,让学生既能领会杜丽娘“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至情,也以感受昆曲那优美的曲调。这些方法都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比较教学

  我们还可以将古代文学和其他学科联系起来,采用比较教学的方式来加深大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比如,我们可以将现当代文学作品和古代文学作品结合起来讲,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我国文学的传承与变革。另外,如果我们将古代文学作品与外国文学作品相比较来讲授,学生就可以认识到我们民族传统文化、文学韵味的独特之处。

  3、实践教学

  在讲授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毕竟教会学生某个知识不如教会他学习的方法,因此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这就要加强他们自身动手、动脑的能力。关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实现:

  首先是课程论文的形式。写论文是文学课程考察学生动手动脑实践能力的最好途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把写论文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如何选题、查找资料、提出创新点,以至最终完成论文的撰写,让学生在课后按照一定的步骤完成相应的论文,这个完成课程论文的过程会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对于所研究的对象有了更深层次的把握。不仅如此,今后在对自己感兴趣的其他作家作品进行研究的时候,也可以利用所掌握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这就在无形之中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另外,还可以采取专门的实践课程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开始了尝试。我们设立了“古代文学专题研习工作坊”的课程,共2个学分,每周2课时。采取小班上课的形式。根据古代文学作品选课堂上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朝纵深的方向拓展,给学生布置专题,让学生结成小组在课下根据专题内容来查资料、准备教案,并在课堂上组织教学,由教师做相应的指导。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并通过查资料、准备教案的过程对本专题有了清晰深入的认识

屈原在橘颂中表达了怎一种品格和情怀,谈谈你的看法

https://m.shanpow.com/mrmy/110080/

推荐访问:表达一种豪迈的情怀
《屈原在橘颂中表达了怎一种品格和情怀,谈谈你的看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相关阅读人生格言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