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对联
一:[约你]财约你导读他是old money的代表人物,从生产饲料起家,将新希望集团打造为横跨农业、金融、地产、医疗的商业巨无霸。他试图寻找新时代潮水的方向,成立财务公司,涉足互联网金融、垂直产业基金,他一直努力快半步,探索new money的可能性。采访:马腾撰文:许文苗 编辑:丁磊在接受《
约你

一:[约你]财约你


导读
他是old money的代表人物,从生产饲料起家,将新希望集团打造为横跨农业、金融、地产、医疗的商业巨无霸。他试图寻找新时代潮水的方向,成立财务公司,涉足互联网金融、垂直产业基金,他一直努力快半步,探索new money的可能性。
采访:马腾
撰文:许文苗 
编辑:丁磊
在接受《财约你》专访当天,刘永好有些感冒,身体状态欠佳、声音低沉嘶哑。不过,遇到来访的客人,他的脸上会立刻泛出微笑,露出浅浅的梨涡和标志性的高颧骨,这是刘永好保持多年的“老好人”式的待客之道。
在交谈中,刘永好表现温和,刻意避免冲突,从不咄咄逼人。和个性张扬、锋芒毕露的新生代企业家相比,刘永好的风格似乎有些老派,他从来不用微博、微信等通讯社交软件,只为远离困扰都市人的“信息焦虑症”,晚上睡得更踏实。
曾与刘永好共事过的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说他“话不多”,平时“基本不说惊人之语,也很少诉苦,如果见面次数不多,并不是一个让人一见面就牢牢记住的人”。
平和得甚至有点中庸的刘永好,身上拥有诸多“50后”企业家的标签。
他几乎与共和国同岁,青年时期亲历过时代波折,直到30岁后才开始跳出公职系统创业,见证民营经济由凝固转向沸腾的历史变迁。从需要繁复劳动的鹌鹑养殖开始商业征途,依靠饲料发家,到如今,他已经将新希望打造成一个横跨农业、食品、金融、地产和医疗的商业巨无霸,他的家族也凭借多年累积的财富两度登顶财富榜首富位置。
他又是“50后”企业家中的另类。作为新中国第一家民营银行民生银行的发起人和大股东,他是最早一批体悟金融的力量,并从中收获丰厚回报的实业家。近年来,刘永好试图寻找产业与金融结合的最佳形态,他以个人投资者的身份活跃于各类基金,寻找合适投资机会。同时,他带领的新希望集团涉足互联网银行、信托业、垂直产业基金,一场资本领域的新希望“造系运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刘永好和这个时代的许多人面临同样的命题:如何寻找潮水的方向,并且顺势而行。66岁的他并没有受到年龄的禁锢,一直在寻找新跑道,正如他对员工经常所说的:我们要快半步。
“我不会轻易退出民生银行”
民生银行可能是刘永好资本版图中最骄傲的一笔投资,如今却处于多事之秋。
1993年,刘永好联合卢志强等民营企业大佬,发起建立中国第一家民营银行民生银行的提议,旨在解决民企举贷维艰的难题。
其后,刘永好的忘年交、当时的全国工商联主席经叔平修书一封,直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朱镕基,在那封信函里,经叔平陈述了“为什么要以民营企业为投资主体”、“为什么不能让国家做大股东”等诸多敏感问题。两天后,朱镕基批复“请人民银行予以考虑”。
“这个商业银行做了两件事,第一满足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第二为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银行业的变革创新,做了实验田。”回忆当初,刘永好表示正是在朱镕基总理的首肯之下,民生银行开始了探路之旅。
此后,刘永好在民生银行浮沉二十年。筹建之初,他艰难筹集5000万元作为股本金;2006年,在民生银行股东的角力下,他意外被驱逐出董事会;三年后,他大举增持民生银行股份,上演强势回归。
二十年来,民生银行从注册资本13.8亿元、净利润1.5亿元的小银行,一跃成为总资产近6万亿元,净利润478亿元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刘永好家族一直是民生银行坚定的投资者,把持着大股东之位,同时分享着民生银行的高增长率带来的丰厚回报。
情况在2014年前后发生变化。这一年,安邦保险意外举牌,在A股二级市场增持民生银行股票,强势入主成为第一大股东,打破民生银行董事会得之不易的平衡局面。2015年,民生银行行长毛晓峰因涉嫌卷入落马官员令计划案件,被中纪委带走接受调查,让民生银行雪上加霜。同年,民生银行开始实施“凤凰计划”转型,然而陆续被曝光的原副行长赵品璋被带走调查事件、支行假理财案,都刺激着舆论的敏感神经。
民生银行多事之秋时节,一直与民生银行风雨同行的刘永好却不断减持手中股票。新希望集团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逐步清仓了民生银行H股。随后,刘永好曾于2014年12月26日减持民生银行A股1.85亿股,每股均价10.8元,套现约20亿元。2015年7月8日,希望系再度减持,减持后,新希望投资有限公司与南方希望实业有限公司股份合计持有民生银行18.2亿股,占民生银行总股本的4.996%。一年后,希望系将股权比例进一步减持到4.82%。
刘永好向《财约你》透露,二十年来投资民生银行获得的财务回报丰厚,股票分红、送股以及上述减持退出行为,累计收益超过百亿元。新希望六和的年报同时显示,近三年(2014年到2016年)来,民生银行投资收益占上市公司利润的60%以上。
新希望为何要减持民生银行这头“现金牛”,是为了逃离风波还是另有打算?面对市场的种种猜测,刘永好对《财约你》表示,减持行为是为了筹备互联网银行新网银行,根据监管层要求所作出的调整。
根据银监会在2010年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商业银行主要股东资格审核的通知》,对于持有或控制中小商业银行5%以上(含5%)股份或表决权的主要股东,入股同质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超过2家,如取得控股权只能投(或保留)一家。这意味着希望系想要入股新网银行,需要适度舍弃民生银行股份。
“我们要组建一个新的互联网银行,民生银行必须适当地弱化,按照监管的要求我们适当地退出一些,现在退到5%以下,就不会有问题了。” 刘永好如此解释一系列减持动作背后的原因。
入主民生银行二十年来,刘永好享受着高额的财务回报。但是,势力犬牙交错的董事会内部纷争、新投资者突然入局,风险事件不断曝光也给他带来了巨大舆论压力。未来,刘永好是会选择继续与民生银行绑定,还是如部分人所猜测的那样激流勇退呢?
刘永好给出的答案是,不会全部退出民生银行。
“我是民生银行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二十年来的第一大股东。”刘永好强调,“我对民生银行非常有感情,不会轻易全部都退出。”
刘永好的新资本帝国
“新网银行来了。”2016年12月27日,雷军在个人微博上预告小米科技投资的互联网银行即将开业。继腾讯、阿里巴巴、苏宁等商业巨头纷纷进军互联网金融领域之后,雷军找来了“老大哥”刘永好,一起加入混战。
新网银行是第二批通过银监会审批的民营银行,其中新希望占股30%、小米占股29.5%。对于0.5%的差距,雷军曾告诉媒体,他是向刘永好“致敬”。 
从参与筹建新中国首家民营银行,到试水“小荷才露尖尖角”的互联网银行,农牧业起家的刘永好带领其掌控的“希望系”已经在金融业浮沉20年。新网银行是“不倒翁”刘永好正在探索的一条新跑道。
实际上,想与雷军合作办银行的企业不止新希望一家,小米拥有近两亿的手机用户,手机终端将成为互联网银行大数据的搜集者,许多企业都觊觎这样的优势资源。
在银行业摸爬滚打20年的刘永好试图变革传统银行服务,“传统银行有个二八定律,服务好20%的大企业就会带来80%的利润,但是剩下80%的群体,特别是小微企业、创新企业以及所谓的屌丝群体,他们往往得不到金融服务。”刘永好对《财约你》表示,他希望能服务被遗忘的“80%的群体”。
然而传统银行受限于既有体制,船大难掉头,他开始思考,新希望是否能创建“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互联网银行”。 
刘永好找到雷军,两位相差18岁的企业家开始了漫长讨论。在他的记忆中,他们至少谈了三天,而且反复讨论细节。最终刘永好用两点优势打动了雷军:第一,新希望有可能在四川申请到民营银行牌照,这是进军互联网银行市场的入场门票;第二,新希望拥有广泛的农业数据和遍布全球的客户资源,与小米的用户资源结合在一起,将有巨大潜力。
最终,两人愉快携手,“联姻”成功,刘永好的资本帝国又拿下一城。
在大众印象中,刘永好的“实业家”身份大于“金融家”身份,但近年来,刘永好的“金融家”身份日显,2013年,刘永好家族还凭借200亿投资市值问鼎胡润投资富豪榜首。 刘永好和女儿刘畅、夫人李巍
民生银行的优厚回报极大激发了刘永好对金融的兴趣,1997年,他在新希望集团内部成立金融部,此后有几笔颇为大胆的投资:在国家对民营资本进入保险业态度还有待开放之际,他和二哥刘永行投资民生保险;他出资2.1亿元进入联华信托,成为第一家进入垄断信托行业的民营企业;随后刘永好成立新希望投资公司,专门投资具备成长性的优质公司,例如老牌的双鹤药业、IPO重启的深圳燃气以及创业板科伦药业。
在刘永好的个人传记《藏锋》中,作者描述他的投资风格历来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在资本投入上每次出手都非常大胆,过程又非常谨慎。所以,他几乎没有错过任何从他身边经过的机会。
近几年来,刘永好的资本化动作愈发频繁。他以个人投资者的身份,成为马云的云峰基金、小米的顺为基金,还有红杉资本等众多一线基金的LP。
新希望集团更是染指多个金融板块,从银行、保险、信托、券商到垂直产业基金,新希望的金融版图日益庞大。金融动作频繁背后,隐藏的是新希望迫切转型的野心。
2010年,刘永好的得力干将、新希望集团副董事长王航成立厚生基金,新希望作为基石投资者参与其中。厚生基金的目标之一是拓展新希望的业务版图,亦被视为“再造一个新希望”的重要手段。
三年后,正是依托厚生基金,新希望完成对澳大利亚第四大牛肉加工商Kilcoy畜牧业公司的收购。刘永好向《财约你》透露,第二期厚生基金的收益回报率高达30%,还吸引了卢志强、刘强东等商业大佬的加入。
“除了厚生基金,我们还组建了十来支产业基金。”刘永好称,目前新希望旗下的产业基金覆盖医疗健康、旅游产业等垂直领域,“管理的资金超过500亿元”。
通过旗下庞大的产业基金,刘永好成功地主导了一场“造系运动”。从早期投资深圳燃气、科伦药业,到近期的Kilcoy畜牧业公司,新希望通过金融平台瞄准产业机会,再配合银行、保险、信托等配套金融公司,一个新的资本王国正在崛起。
《财约你》工作人员
出品人:马腾
主持人:马腾
总制片人:黄晨霞 
总策划:丁磊 
监制:张伯玲 
技术总监:梁博謇 
运营:孔志涵、张仲浩 
导演:祝仰腾、段煜冰 
编导:许文苗 
视觉设计:周一暄 
顾问:王世玲、张雪琴、闫铮、关海琳、高燕、郭峰

二:[约你]财约你


 返回顶部 >
“国际公务员”朱民...
周小川和一碗羊肉汤
在IMF打赢关键“战...
从搬运工到心系金融...
收起 ^ “国际公务员”朱民和那些不见硝烟的金融战役
导读
朱民,最为外界熟知的身份是IMF首位华人副总裁,曾是周小川和拉加德的亲密战友。从搬运工少年、复旦学霸、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再到人民币进入SDR货币篮子的重要推手,他的一生颇为传奇。那么,这一切的经历和成长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采访:马腾
撰文:康路
编辑:闫铮 丁磊
朱民,最为大众所熟知的身份,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副总裁。2015年11月30日,这个总部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际组织因为批准“人民币入篮”的消息,在中国一夜间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
“那天我们鼓掌了,很难得的。”谈起人民币获准进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的时刻,朱民仍难掩兴奋,“国际组织是非常严格的,没有开会鼓掌什么的,但很多新兴经济国家带头鼓掌。因为他们意识到,这是一个历史的时刻。”
朱民在2011年7月被任命为IMF副总裁,成为这一具有七十多年历史的国际组织中,首个进入管理层的中国人 。
在担任副总裁的五年中,他成为新兴市场国家在IMF中的代言人,不仅推动基金份额改革,也将“增长和就业”的新基因注入全球治理的新思路中。而在人民币正式入篮,开启新篇章的前夕,朱民激流勇退,义无反顾地回到中国任教。
具有国际监管经验、深谙金融体系运作的他,似乎可以选择一条更有“钱”途的路,但朱民对回国的选择,颇为满意,“回国从来就不是一个选择。就像子女对父母一样,是有使命的。”
2017年3月,在这个乍暖还寒时节,《财约你》节目组走进中国人民银行的会客大厅,和这位顶级“国际公务员”聊了聊他回国之后的心愿,回顾他曾亲身参与的中国金融改革,以及他推动中国加入国际治理过程中一场场不见硝烟的“战役”。
赴约而来的朱民,仍穿着标志性的黑色高领衫,外加卡其色的休闲西装,对曾经亲身创造的金融史,朱民说起来云淡风轻。而只有谈到恩师时,他不禁数度哽咽,令人动容。
周小川和一碗羊肉汤
朱民,是破格进入IMF管理层的第一位中国人。从上任前被美国舆论质疑,到离任后各国执董排队相送,朱民经历了“斗争的六年”,也改变了海外对中国官员不善言辞、古板陌生的刻板印象。但朱民从不认为,他是一个人在战斗。 
“我(担任IMF副总裁)这个事,曾经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朱民对《财约你》主持人马腾回忆起争取IMF副总裁之位的国际“暗战”。中国争取国际金融组织高层管理权的背后,是后金融危机时代新兴经济体和发达国家之间话语权的博弈。
在朱民之前,以欧美为主导的IMF内部,长期执行一正三副的管理层架构。总裁一般由欧洲人担任,二号人物则一般为美国人,几十年来成为惯例,高层人选也和其背后国家的国际地位挂钩。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欧美国家经济进入衰退期的背景下,恰逢日本籍副总裁准备离任。中国政府推荐朱民,参与下一届副总裁的选聘。
“但到了最后时刻,日本政府改主意了,不愿意让出来。”朱民对《财约你》表示,“我印象特别深,我那天在欧洲出差,临时打电话,让我不用去参加伊斯坦布尔IMF的年会了。等我到了伊斯坦布尔的当天,日本人宣布继续连任。”对于日本人的再任,IMF有自己的考量。日本是IMF的第二大股东,对该国际组织的资金支持,仅次于美国。
“反正伊斯坦布尔的羊肉挺好,当时准备吃完就打道回府。”朱民开玩笑似地说道,“但是,周小川说,羊肉汤你就吃吧,事情还没有做完。”
正像周小川所说,“事情还没完”,朱民通向IMF的大门没有就此关上。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当时就敏锐地察觉到,新兴经济向上发展的“大势”不容忽视,“事情还没有做完”正是周小川在关键时刻做出的判断。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中国第一次对全世界经济增长新增部分的贡献超过50%。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心正悄然移向新兴市场,特别是中国。
在经过持续数月的沟通和博弈之后,IMF认同,中国加入管理层是世界大势的需要。朱民得以成为IMF总裁特别顾问。一年之后,IMF开辟了第四名副总裁的职位,也迎来了首位中国籍的高管——朱民。
看清机遇的同时,朱民要想在IMF站稳脚跟,则是凭借过硬的专业素质、果敢的办事风格,以及快速学习的能力。朱民在基金组织的第一关,就是协助IMF总裁拉加德处理欧债危机。
化解欧债危机对于IMF,是个巨大的挑战。因为此前IMF只能对单个国家进行救援,但是欧元区从法律框架看,货币、贸易政策并不由单一国家决定,而是区域性政策,这让解决欧债危机一事,高度外交化和政治化。在谈到何为处理欧债危机的关键时,朱民的表述是“寻求利益的交叉点”。
而“寻求利益的交叉点”、进行多层次的协调,后来成为朱民处理复杂国际问题的专长。德国经济学家桑德拉· 诺薇迪(Sandra Navidi)曾高度评价朱民在欧债危机中的表现,“基本立场固然重要,但是归结到最后,都是人的行为表现。考虑到日益增加的全球摩擦,以及新兴的孤立主义倾向,像朱民这样的通达各方细微差别的连接性人才,不可或缺。” 
朱民在面对欧债危机的魄力和金融专业性,令人信服,从而成为IMF管理层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在IMF打赢关键“战役”
作为IMF中新兴市场的代言人,朱民任期中的亮点之一,是推动人民币进入SDR。朱民将这个过程,称为“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战役”。
“这场战役的影响,今后一百年还会存在。”朱民对《财约你》主持人马腾表示,“这改变了国际金融经济治理机制,也是中国走向世界金融舞台中心的历史一步。”
“当中国政府提出人民币入篮要求的时候,基金里面真是打翻天了。”朱民解释道,人民币能否进入SDR,不仅涉及到技术层面的论证,更掺杂了政治层面的博弈。在技术层面上,人民币是否符合“可自由使用”的入篮标准,需要补足是否在国际上广泛交易,以及在外汇上自由使用的数据依据;在政治层面上,既要面对美国等传统金融寡头,对新兴市场增加话语权的阻截,也要考量因为担心新兴市场被迫提速市场化改革的善意提醒。
朱民称,“经过慎重地考虑,中央决定,这是一个机会,我们要抓住。”一方是随着经济体量扩大,试图脱钩美元、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中国,另一方是份额改革受困于美国、但希望扩大基金组织规模和国际影响力的IMF。两者最终在合适的时机交汇。
曾有IMF内部人士对《财约你》表示,人民币在冲击入篮的过程中,除了中国央行等机构和IMF保持有效沟通之外,朱民也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从西方人的角度来看,朱民不带偏见的洞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是无价的。特别是在一些关键时刻,在外界对中国‘雾里看花’,并觉得震荡剧烈的时候。” 德国经济学家桑德拉(Sandra Navidi)曾这样评价朱民在关键问题上的沟通能力。在人民币冲击入篮的过程中,还曾出现中国股市大幅震荡,一时间风雨满楼。除了中国政府、央行坚定不移地推动改革之外,朱民等金融外交家的积极沟通,为人民币最终入篮助力。
早在中国银行供职期间,朱民就已显露出深谙国际标准、对金融市场理解精确、以及不畏困难的行事作风。
1999年,国务院批复中银香港重组上市计划,中行成立中银重组办公室,朱民担任办公室总经理。由于历史的原因,中行的所有权结构复杂,让很多人并不看好中银香港的重组和上市。但朱民在经历了“20多吨文件每个字每个标点符号都要过目且不能出错”的日子后,如期完成任务,后升任中行行长助理。2003年,朱民顶住诸多外界质疑,又承担起中国银行集团重组和首次公开募股的“大任务”。
“1996年的时候,《经济学人》发表了一篇文章,第一句话是中国银行的灰楼在阜外的寒风里簌簌地站着,中国的银行业正面临技术破产的边缘。”朱民称,“这句话,印象特别深。”
为了打赢国有银行重组这一仗,朱民从处理不良资产、处理人、建机制三件事同时入手。值得一提的是,在重组过程中,监管方对国有银行市场化是否可控,有所顾虑。 朱民提及,当他建议雇佣一家海外会计师事务所来审核账目时,受到官方质询,是否会涉及泄露国家机密。但朱民坚信改革,仍引入了汇丰和高盛这样的外资银行担任IPO咨询,并引入海外人士进入董事会。
朱民表示,按照国际标准,银行就需要商业运营,“在当年打那个仗真是不容易,但是,我觉得当时中央的决心是很大的,给了很大的支持。”中行两次国际化的尝试,让朱民国际银行家的形象清晰展现。
2006年,中国银行顺利在香港上市。朱民升任中行副行长,主管财务、内控、法律、战略和研究等业务。在中行任职十多年后,朱民在2009年调任中国人民银行,后赴华盛顿任IMF副总裁。
从搬运工到心系金融改革的学者
一向以国际金融家专业形象示人的朱民,在提及老师洪文达时,数度哽咽,令人动容。
作为中国恢复高考后的首批大学生,朱民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在留校任教3年后,赴美留学,先后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公共行政管理硕士学位,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毕业后,曾担任世界银行政策局经济学家。在美拥有稳定的收入和事业的朱民,在90年代,突然选择回国,曾让人颇为惊讶。
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洪文达在1995年的一次彻夜长谈,对朱民的人生选择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洪文达)说,中国的改革开放如此的方兴未艾,像你这样的人,你没有选择,一定要回去,加入这个大潮,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为中国做一点事。你死而无憾。”朱民回忆起病逝的老师,数度拭泪,难以平复心绪。
在就读复旦之前的十年里,受时代的影响,朱民从16岁开始就被分配到工厂,当搬运工,工作第一天就背200斤的糖包。对于很多与朱民曾共事的国际人士而言,很难想象现在温文儒雅、学识渊博的他,曾经经历了怎样不一般的青年时光。
但朱民回忆起这段时光,显得很平静,“我懂了什么是生活。”
在《财约你》主持人马腾的追问下,朱民表示,生活永远是不顺利的。生活永远是充满着责难,“要看你有没有意志和能力去克服这些困难。”这似乎也能解释朱民在一次次历史性“战役”中的果敢和坚韧。
第二次回国的朱民,接到了更多顶级国际机构的工作邀约,但他均婉言谢绝,选择成为清华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一来,可以继续做他喜欢的研究,发挥学术专长,二来,可以为中国人民银行等监管机构提供分析和政策建议;三来,可以为中国金融国际化和全球化培养和输送人才。而早在IMF任职期间,朱民就投身慈善事业,主要推动中国寒门学子,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
“我觉得,我走过了一段很长的路,看到了很多世界,也学了很多东西。”朱民对《财约你》的主持人马腾,这样说起自己第二次回国的缘由,“人在不同的阶段,是有不同的责任的。工作的时候,你的责任是添砖加瓦,工作退了以后,你要把经验交给别人传下去。”
朱民人生的下半场,才刚刚开始。这对正在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的中国而言,大抵是个幸事。
《财约你》工作人员
出品人:马腾
总制片人:黄晨霞
总策划:丁磊
监制:张伯玲
导演:祝仰腾
技术总监:梁博謇
顾问:张雪琴、关海琳、高燕、郭峰、闫铮
主持人:马腾
编导:许文苗
摄影:段煜冰
运营:孔志涵、张仲浩、孟阳、罗小瑜
视觉设计:周一暄、蔡静
《财约你》,一档高端人物访谈的媒体新实验。转载需注明来源,附上二维码。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caiyueni2016)。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公司 版权所有

三:[约你]财约你

黎瑞刚:优质的内容永远带着理想...
“黎式”投资逻辑
“投资财新可以承受它亏损”
从二次元到生活美学投资

黎瑞刚:优质的内容永远带着理想主义光芒
导读 他是中国文化产业的教父级人物,投资版图囊括时下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娱产品矩阵,覆盖中国人从娱乐休闲、新闻资讯到生活美学的全方位需求。他是黎瑞刚,在产业大变局中寻找破局之道。导读 他是中国文化产业的教父级人物,投资版图囊括时下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娱产品矩阵,覆盖中国人从娱乐休闲、新闻资讯到生活美学的全方位需求。他是黎瑞刚,在产业大变局中寻找破局之道。 专访黎瑞刚——优质的内容永远带着理想主义的光芒
00:00 / 35:17

清晰度126.5M重新播放35分17秒 126.5M0:00:00 上次观看至{$min}{$sec},正在为您续播跳过广告 应版权方的要求,好莱坞会员无法跳过该剧广告广告剩余: 10 秒 【剩余则广告】您是尊贵的QQ会员 秒后可 跳过此广告 详情点击应版权方的要求,好莱坞会员无法免除该部电视剧的广告,请您谅解! 我知道了!
分享
10广告详情
--
----

采访:马腾
撰文:许文苗 
编辑:丁磊
华人文化董事长黎瑞刚的身影几乎出现中国文娱产业的每一个角落。
有人说黎瑞刚是文娱投资产业中教父级的人物,他的投资版图囊括时下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娱产品矩阵:影视领域,他入股香港老牌电视台TVB,牵手好莱坞公司打造东方梦工厂、旗舰影业,还投资了电影技术公司IMAX中国以及特效公司BaseFX;新闻资讯领域,他参与投资财新传媒、梨视频、华尔街见闻、好奇心日报以及体育垂直媒体懒熊体育;互联网娱乐领域,黎瑞刚的投资更加多元化,聚集了大批二次元文化爱好者的B站、深耕小剧场演出的女子偶像团队SNH48以及短视频分享平台快手,都被黎瑞刚拉入了他的投资版图。
他旗下的文娱投资几乎全方位覆盖了中国人从娱乐休闲、新闻资讯到生活美学的需求。2017年冬季达沃斯上,这位炙手可热的投资人将目光放到了全球市场,呼吁中国资本通过整合撬动全球资源。
腾讯财经《财约你》在这场高峰商业论坛的间隙,和黎瑞刚围炉夜话,一起畅聊他纷繁复杂投资背后的逻辑。媒体人出身的黎瑞刚还分享了他对于全球媒体格局变迁的认知以及他的媒体投资观。面对中国社会日益分众化的文娱需求,黎瑞刚坦言,华人文化针对不同社群的消费需求,早早做好布局。
“黎式”投资逻辑
“在我的投资逻辑中,我看重三个领域:头部内容、网生媒体和线下领域。”黎瑞刚很乐意向《财约你》分享他的投资思路。如果将他目前的投资版图抽丝剥茧,你会发现这些布局都是沿着缜密的逻辑思考在步步延伸。仅在线下领域,黎瑞刚在过去两年间动作连连,包括牵手英国默林集团进军主题乐园、投资以偶像团队SNH48为代表的在小剧场领域有着丰富演出经验的团队。
头部内容是黎瑞刚口中高频率提及的词汇。所谓头部内容,是指那些优质爆款内容产品,拥有良好的口碑和影响力,往往能够获取“最大公约数”的受众。早在2015年7月,华人文化就入股了目前备受追捧的内容团队——侯鸿亮的正午阳光,后者陆续打造出了《琅琊榜》、《伪装者》、《欢乐颂》等现象级作品。在体育头部版权方面,黎瑞刚同样不甘示弱,旗下体奥动力以5年80亿元的价格拿下中超转播权,将顶级赛事IP的争夺推进了一个新阶段。
黎瑞刚对于网生媒体的兴趣源于对全球媒体变局的观察。媒体人出身的黎瑞刚有过求学美国的经历,这让他对中美媒体产业的迭代变迁有着切身的认识:“过去美国人看《赫芬顿邮报》《纽约时报》,现在大量人都转移到新闻聚合类网站BuzzFeed上了。”
黎瑞刚深知全球媒体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迭代,用户的注意力从传统媒体向新闻聚合、内容分享社区类的互联网媒体转移,虽然传统的的广播电视、平面媒体依靠惯性在生存,但是变革的时代已经来临。
“网生媒体才是未来的希望,它们没有传统媒体的负担,分成方式、媒体组织架构、内容分发都是彻底互联网化的。”在黎瑞刚看来,具有顶尖品牌影响力的传统媒体,譬如《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还会存在,但是更多传统媒体的势能将转移到网生媒体上,“这将是未来关注的重点”。
“投资财新可以承受它亏损”

黎瑞刚是众多个性鲜明的媒体团队的投资人,他与前澎湃网创始人邱兵新近组建的梨视频团队、吴晓鹏的华尔街见闻团队以及胡舒立的团队都保持互动。这些团队中既有生长于互联网之上的新兴网络媒体,也有传统老牌媒体。
梨视频和华尔街见闻是黎瑞刚网生媒体投资方向的体现。黎瑞刚对梨视频的定位是迎合互联网时代碎片化生活需求的短视频资讯平台,而华尔街见闻的前身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晓鹏的个人博客,这个博客成长于互联网1.0时代,在互联网2.0时代逐步演变为财经资讯整合和提供平台。
在和《财约你》的交流中,黎瑞刚总是会将自己代入到一个普通用户的角度来分析新闻产品,以梨视频为例,他强调用户对于视频产品的敏感性,“视频是消耗用户的时间和注意力的,如果用户花了三分钟看了视频之后觉得很烂,他会失去对你的兴趣”。黎瑞刚私下会将自己的感受拿去跟邱兵探讨,他希望梨视频在内容表达方面要通过筛选、剪辑,让信息更加丰富,节奏更加明快,“真正的内容还是需要有编辑思想,需要有价值观的”。
和梨视频、华尔街见闻这类互联网特性明显的媒体不同,财新传媒看似是黎瑞刚媒体投资版图中的一个“异类”。这家坚持原创财经报道的媒体,和平台化的互联网媒体有着截然不同的属性。
黎瑞刚对财新传媒的投资要追溯到2013年12月,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与浙报传媒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华人文化占股超过40%,成为财新传媒第一大股东。实际上,黎瑞刚对于财经类媒体的管理经验丰富,早在执掌上海文广集团期间,他就曾推进旗下第一财经传媒的全媒体转型。
在黎瑞刚看来,投资财新战略意义大于财务意义,因为“今天要对平面媒体提出特别高的要求不现实,我更多地看中了这种影响力,过去这些年我希望能够在不同的垂直行业中投资一些优秀的团队,在财经报道、评论这个领域中,财新还是在中国非常有影响力的”。从这个角度出发,黎瑞刚坦言自己能够承受财新“在财务不那么突出,甚至是亏损”。
从二次元到生活美学投资

中国社会的审美需求和娱乐需求正在经历一场从大众化到分众化的裂变,小镇青年、二次元人群、中产阶级这些热门标签都代表这某些特定的社群。这些都被黎瑞刚看在眼中,华人文化也早早开始开始布局这些分众化的娱乐需求市场。
因为《残酷底层物语:一个视频软件的中国农村》一文在社交网络引发巨大讨论的快手,是一家短视频分享应用公司,华人文化B轮投资进入这家创业公司。快手在过去三年时间中快速积累起四亿用户,在三四线城市拥有广泛的用户群体。尽管快手平台文化曾在舆论圈遭遇博眼球、无聊低俗等负面质疑,黎瑞刚更愿意用中性的目光看待这个平台,他眼中的快手是“各种各样人群用十八般武艺在上面展示各种创作乐趣、创作火花”,黎瑞刚更是看好快手的用户粘性高,覆盖面广。
弹幕网站B站是黎瑞刚针对年轻群体的一次投资,这位60后投资人突破“次元壁”地去观察这类群体——他们远离电视、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但他们在长大,未来将是主流。黎瑞刚还饶有兴趣地跟《财约你》分享起他的“二次元地理学”:二次元人群以东南沿海为主,越往北方,西部相对走弱。
在黎瑞刚的投资逻辑中,中产阶级则是另外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
研究机构瑞信的《2016全球财富报告》显示,到2021年,全球中产阶级(即拥有净资产在1万美元到10万美元的人群)预计将新增2亿人,其中一半将来自中国。
中国日益崛起的中产阶级成为巨大的目标消费者市场,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早早就开始布局这一领域,从1亿美元押宝奢侈品电商寺库到携手英国默林娱乐打造主题乐园,无一不是满足中产阶级的消费娱乐需求。
除了物质消费领域的投资,精神消费领域同样是黎瑞刚所看重的板块。中国社会因为财富的急遽增长,中产阶级存在一定财富地位与生活审美的错位,黎瑞刚投资的《一条》正是看重这类错位产生的需求。
2014年9月8日,时任《外滩画报》总编辑的徐沪生在微信公众号“一条“上面发布了第一条视频产品,用中产阶级的视角呈现与生活方式相关的视频。2016年年中,“一条”宣布用户达到2000万,日活100万,估值2亿美元。
黎瑞刚是徐沪生最早的天使投资人,他对于“一条“目前的财务状况非常满意:一个薄薄的公众号,每个月电商营收有三、四千万。
他甚至预测,承载着生活美学教育的“一条“或许不久的将来就会上市。
《财约你》工作人员
出品人:马腾
总制片人:黄晨霞
总策划:丁磊
监制:张伯玲
导演:祝仰腾
顾问:张雪琴、关海琳、高燕、郭峰、闫铮
主持人:马腾
编导:许文苗
摄影:段煜冰、梁博謇
运营:张仲浩、罗小瑜、孔志涵、孟阳
视觉设计:周一暄、蔡静
《财约你》,一档高端人物访谈的媒体新实验。转载需注明来源,附上二维码。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caiyueni2016)。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公司 版权所有

约你

https://m.shanpow.com/dl/497303/

推荐访问:我在前世约了你
《约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下一篇: 沙龙香水
相关阅读商业对联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