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对联
谢氏宗祠篇1:谢氏祠堂的通用祠联祠联也叫对联,包括堂联、楹联、门联等。堂联主要是指正堂上悬挂、粘贴、镌刻在神龛两侧的对联,楹联是指悬挂、粘贴、镌刻在祠堂内外柱子上的对联;门联是指悬挂、粘贴、镌刻在祠堂内外大门、仪门、屏门、耳门、楼门上的对联。是通过对联形式,将姓氏的来源、发祥地、祖先的居住地、名讳字
谢氏宗祠

谢氏宗祠篇1:谢氏祠堂的通用祠联

   祠联也叫对联,包括堂联、楹联、门联等。堂联主要是指正堂上悬挂、粘贴、镌刻在神龛两侧的对联,楹联是指悬挂、粘贴、镌刻在祠堂内外柱子上的对联;门联是指悬挂、粘贴、镌刻在祠堂内外大门、仪门、屏门、耳门、楼门上的对联。是通过对联形式,将姓氏的来源、发祥地、祖先的居住地、名讳字号、官位以及祖先的嘉行懿事等内容,用言简意赅的语言进行的艺术再现,以达到不忘祖先、不忘故土、不忘根源的目的。其中包括寻根溯源联、弘扬祖德联、训勉后昆联等内容。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各祠堂比较常用的通用祠联。
▼以下叫堂联
▼柱子上是楹联,大门两侧的是门联
四字对联
系承申伯;源出洛邑。
——全联典指周宣王时,为申伯作邑于谢,后为氏。
庭生玉树;世济凤毛。
——上联典指东晋名将谢玄,”下联典指南朝齐阳夏人谢超宗.
乌衣望族;凤羽名流。
——上联典出乌衣在江苏省江宁东南,南朝宋谢弦微等望族居乌衣巷。下联典指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之孙谢超宗,陈郡夏阳人。好学有文辞,帝大嗟赏,曰“超宗殊有凤毛,灵运复出矣”。
程门道学;江左风流。
——上联典指北宋谢良佐,为理学家程颐四大弟子之一。下联典指晋谢安,风流洒脱,人称风流宰相。
托佣复仇;蔽障解围。
——上联典指唐谢小娥,改男装托佣仇家,手刃仇人,报杀父杀夫之仇。下联典指东晋谢安侄女谢道韫聪慧有才名,曾以青绫步障自蔽,为小叔解围.
忠义两尽;节孝双全。
——上联典指南宋谢枋得,拒仕元,绝食而死。下联典指清谢万程,居唐县,家贫不能葬父,妻卖身葬翁,郡丞感其孝,县旌“节孝双全”。
南邦世泽;东晋家乡。
——此联为广东省龙川县龙母镇洋田村谢氏祠堂联。
芳腾宝树,秀衍东山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大田村谢氏祠堂联
东山世第;西晋家风。
——此联为谢氏宗祠东山堂通用堂联。
乌衣世胄,玉树家风
——此联摘自东莞南社谢氏祠堂门联。
蛟腾淝水;凤起东山
——此联摘自鹤山谢氏祠堂门联。
五言对联
淝水震北寇;宣城惊南文。
——此联为河南省南阳市东谢营村谢氏宗祠联。
决心扶世运;翘首望神州。
——谢觉哉撰谢姓宗祠通用诗句联。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抗日战争时期民族英雄谢晋元自题联。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
——当代女作家谢琬莹(冰心)自题厅堂
宝树家声远;东山世泽长
——当代女作家谢琬莹(冰心)自题厅堂
六言对联
治法轻能退谷;文章美若叠山。
——上联典指清代教谕谢金銮,字退谷,下联典指宋代进士谢枋得,号叠山。
七言对联
东山系望于苍生;西堂自夸夫奇梦。
——上联典指东晋政治家谢安,字安石,早年隐居东山,人为之语曰:“安石不出,如苍生乎。”下联典指南朝宋·谢灵运,尝在西堂思诗不就,忽梦见族弟惠连,得“池塘生春草”句,大以为工。
东山丝竹陶情早;春草池塘得句新。
——上联典指东晋大臣谢安,下联典指南朝宋诗人谢灵运.
龙烟缥缈乌衣室;凤烛辉煌宝树堂。
——安徽省怀宁县受泉村谢氏祠堂联。
江左称风流宰相;程门重道学先生。
——上联典指晋代宰相谢安,每游必以歌妓自随,时人谓“风流宰相”。下联典指北宋学者谢良佐,学者称上蔡先生,曾从程颢受学,后卒业于程颐,程门四大弟子之一。
宝树堂前观风舞,乌衣楷上看龙飞
——佚此联维湖南衡南县硫市镇庆瑞村谢氏祖厝联。
文光大宗家声远,节义中朝世泽长
——此联为广东省连平县上坪镇下楼叠山祠堂。
相业古今三太傅;家声吴越一东山。
——河南省南阳市谢营谢氏家祠联。
曹子有才称八斗;仓师无字不千斤。
——江绶珊撰广东省肇庆市茅坡谢氏宗祠联。联首嵌房名“曹仓”。
明代工官居首府;元朝鼎甲及第家。
——此联为福建省永春县坑仔口镇魁斗村谢氏祠堂联。
凤毛仪世风流远;玉树生庭物色佳。
——此联为福建省永春县坑仔口镇魁斗村谢氏祠堂联。
桃成宝树连枝茂,山有芝兰奕叶香。
——此联为揭阳桃山谢氏祠堂联。
八言以上对联
施障解围,曾传才女;托佣诛盗,群仰勇娥。
——上联典指晋谢道韫。下联典指唐谢小娥。
绝粒元都,忠义两尽;悬旌唐县,节孝双奇。
——上联典指南宋谢枋得。下联典指清谢万程。
诗思神奇,忽梦西塘青草;志趣高尚,醉卧东山白云。
——上联典指谢灵运梦中得“池塘生春草”佳句。下联典指晋宰相谢安“寓居会稽,放情丘壑”事。
诔拟芙蓉,藻思挹凤毛之彩;赋志鹦鹉,风华袅蓝王之烟。
——上联典指宋·谢超宗。下联典指谢弘微子谢庄,七岁能文,文帝见而异之。叹曰:“蓝田生玉,岂虚也哉”。
近傍碧溪潭,光照临风玉树;远怀乌衣巷,派分当日金陵。
——此联为安徽省青阳县谢家村谢氏宗祠联。
姜水源长,伯祖启航,陈留始发;东山地沃,安石兴苗,宝树成荫。
——此联典出谢姓郡望之“陈留堂”、“东山堂”、“宝树堂”堂号典故(参见上《谢姓宗祠门楣题辞·注释》)。
黄蕉丹荔岭西多,祀祖敬宗,应念我同姓;文德武功江左盛,承先启后,毋忝尔所生。
——谢康撰谢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城县东泉圩谢氏宗祠联。
胥宇兆鹿眠,纪当年斩棘,丕基肇启创垂志事;斯堂恢鸿绪,诒奕世告虔,入庙永昭尊敬仪容。
——此联为福建省永春县坑仔口镇魁斗村谢氏祖厝联。
先人有燕翼贻谋,无论为文德为武功,承绍允推贤子弟;地势得象山灵秀,从此产英雄产豪杰,勋名彪炳泰东西。
——蔡元培为江西省赣县夏府村谢氏宗祠敦五堂撰联。

谢氏宗祠篇2:谢氏祠堂对联大全


 ,谢氏是中国古代传承下来的大姓之一,关于谢氏在古代有许多的名人,比如:谢眺、谢灵运,那么,在各地的谢氏祠堂中,有哪些经典常见的对联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下~!
 
 谢氏祠堂:
  广东谢氏宗祠是一处始建于清代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位于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深澳镇海滨村新街104-1号,祠坐南朝北,三落二天井的格局,主座为穿斗式结构。
  兰村谢氏宗祠,址在兰村。元顺帝年间,兰村谢氏开基祖谢潜发,由江西安成义历徙迁攸县东江乡兰村立籍。潜发四代孙义士谢子龙,于明万历乙酉(1585)首次建立祠堂,建成后栋、中栋、前栋三楹,庙貌辉煌,时称“莘仲公大祠”。万历丙戌(1586)春,山洪暴发,洪水猛涨,规模宏敞的谢氏祖祠成为废墟。清顺治壬辰(1652),族嗣谢楚华不仕归田,携妻儿子女回到故居兰村避乱,带领族人捐资重建通族大祠,将莘仲公大祠更名“谢氏家庙”。
 谢氏祠堂对联大全:
 
乌衣望族
凤羽名流
 
系承申伯
源出洛邑
 
庭生玉树
世济凤毛
 
托佣复仇
蔽障解围
上联典指唐谢小娥,改男装托佣仇家,手刃仇人,报杀父杀夫之仇。下联典指东晋谢安侄女谢道韫聪慧有才名,曾以青绫步障自蔽,为小叔解围。
 
东山世第
西晋家风
此联为谢氏宗祠东山堂通用堂联。
 
程门道学
江左风流
上联典指北宋谢良佐,为理学家程颐四大弟子之一。下联典指晋谢安,风流洒脱,人称风流宰相。
 
忠义两尽
节孝双全
上联典指南宋谢枋得,拒仕元,绝食而死。下联典指清谢万程,居唐县,家贫不能葬父,妻卖身葬翁,郡丞感其孝,县旌“节孝双全”。
 
南邦世泽
东晋家乡
此联为广东省龙川县龙母镇洋田村谢氏祠堂联。
〖谢姓宗祠五字通用对联〗
知足知不足
有为有弗为
——谢琬莹撰谢姓宗祠通用联
当代女作家谢琬莹(冰心)自题厅堂联。
 
决心扶世运
翘首望神州
——谢觉哉撰谢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谢觉哉诗句联。
 
淝水震北寇
宣城惊南文
此联为河南省南阳市东谢营村谢氏宗祠联。
 
养天地正气
法古今完人
此联为抗日战争时期民族英雄谢晋元自题联。
〖谢姓宗祠七字通用楹联〗
 
龙烟缥缈乌衣室 
凤烛辉煌宝树堂
安徽省怀宁县受泉村谢氏祠堂联。
 
西堂自夸夫奇梦
东山系望于苍生
上联典指东晋政治家谢安,字安石,早年隐居东山,人为之语曰:“安石不出,如苍生乎。”下联典指南朝宋·谢灵运,尝在西堂思诗不就,忽梦见族弟惠连,得“池塘生春草”句,大以为工。
 
相业古今三太傅
家声吴越一东山
河南省南阳市谢营谢氏家祠联。
 
东山丝竹陶情早
春草池塘得句新
上联典指东晋大臣谢安,字安石,陈郡阳夏人,早年住在会稽,纵情山水间,以丝竹陶冶情操。四十多岁才出来做官,孝武帝时位至宰相。当时前秦势力强盛,相继攻破梁、益、樊、邓等地,他派弟弟谢石、侄子谢玄为将领,加强防御。太元年间,前秦大军南下,江东震惊,他又派谢石、谢玄前去抵御,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又收复一些失地。会稽王司马道子执政时,谢氏受到排挤,他出镇广陵。
下联典指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谢玄的孙子,东晋时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人宋,历官永嘉太守、侍中、临川内史等。其诗大都描写会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于刻画自然景物,开创了文学史上山水诗一派。曾在西堂构思诗句,忽然梦见弟弟谢惠连,得“池塘生春草”一句。
 
江左称风流宰相
程门重道学先生
上联典指晋代宰相谢安,每游必以歌妓自随,时人谓“风流宰相”。 下联典指北宋学者谢良佐,学者称上蔡先生,曾从程颢受学,卒业于程颐,程门四大弟子之一。
 
曹子有才称八斗
仓师无字不千斤
广东省肇庆市茅坡谢氏宗祠联。联首嵌房名“曹仓”。
 
凤毛仪世风流远
玉树生庭物色佳
此联为福建省永春县坑仔口镇魁斗村谢氏祠堂联。
 
明代工官居首府
元朝鼎甲及第家
此联为福建省永春县坑仔口镇魁斗村谢氏祠堂联。
 
 
〖谢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诗思神奇,忽梦西塘青草
志趣高尚,醉卧东山白云
上联典指晋·谢灵运(385-433),梦中得“池塘生春草”佳句。下联典指晋宰相谢安“寓居会稽,放情丘壑”事。
 
施障解围,曾传才女
托佣诛盗,群仰勇娥
上联典指晋谢道韫。下联典指唐谢小娥。
 
姜水源长,伯祖启航,陈留始发
东山地沃,安石兴苗,宝树成荫
此联典出谢姓郡望之“陈留堂”、“东山堂”、“宝树堂”堂号典故(参见上《谢姓宗祠门楣题辞·注释》)。溯谢氏之源,出于吕望之后,望,姜姓也。为太岳后,岳又炎帝后也,炎帝家冀州姜水,遂以姜为姓。至周宣登极,求后于申,申伯以女应之,称为元舅,封于申,城于谢。考谢属陈留郡,故陈留为谢氏发祥之地,陈留堂号本此。
 
绝粒元都,忠义两尽
悬旌唐县,节孝双奇
上联典指南宋谢枋得。下联典指清谢万程。
 
胥宇兆鹿眠,纪当年斩棘,丕基肇启创垂志事
斯堂恢鸿绪,诒奕世告虔,入庙永昭尊敬仪容
此联为福建省永春县坑仔口镇魁斗村谢氏祖厝联。传说魁斗村谢姓人家的远祖是猎户,原本居住在仙游大圳。在一次追逐雄鹿时,发现了一处小溪淙淙,山花烂漫的山谷,仿若桃源仙境。猎人再也不想走了,他把全家搬迁到这里,长久地居住下来。此处,就是如今的魁斗村。魁斗村人杰地灵。历史上魁斗村谢姓人家“世敦诗书,人多好义”,人才辈出。三世子孙谢孟,乃元朝状元及第,才华横溢,睿智过人,被后人赞誉为“胪唱第一”。十二世子孙谢鸣珂,时任湖广衡州府阳县知县,为人嫉恶如仇,爱民如子,被世人赞誉为“民之父母”,受到当朝皇帝的颁诏褒嘉。十三世谢维,读书成诵,聪敏过人。明末清初随郑成功抗清,屡立战功,郑成功叹曰:“吾无知人之明,有谢维之才能,近在肘腋而不能早用。”可知,谢维乃民族英雄。
 
诔拟芙蓉,藻思挹凤毛之彩
赋志鹦鹉,风华袅蓝王之烟。
上联典指宋·谢超宗。下联典指谢弘微子谢庄,七岁能文,文帝见而异之。叹曰:“蓝田生玉,岂虚也哉”。
 
黄蕉丹荔岭西多,祀祖敬宗,应念我同姓
文德武功江左盛,承先启后,毋忝尔所生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城县东泉圩谢氏宗祠联。
 
近傍碧溪潭,光照临风玉树
远怀乌衣巷,派分当日金陵
此联为安徽省青阳县谢家村谢氏宗祠联。    

谢氏宗祠篇3:谢氏祠堂——历史,人性,你、我、他之一


美籍华人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比较了中西方历史研究方法的区别,说西方人研究历史侧重于用显微镜,过多地注重细节,中国人研究历史侧重于用望远镜,过多地注重整体。我们在学校学历史背了很多条条框框,给人一种很枯燥的感觉。据说现在没有几个人愿意以历史为专业,这不是历史的错,而是教育方式和研究方法的欠缺。其实,我个人认为,一个民族要真正认识自己,摆脱愚昧,只有正视自己的历史,哪怕有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也要正视,否则,无法吸取历史教训。
有段时间口述历史很红火。我认为这不仅是历史研究方法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也是普及历史知识的一个突破。过去有一种观念,认为历史是为帝王将相立传的,与普通老百姓毫不相干。通过口述历史,通过显微镜观察,拉近了历史与老百姓之间的距离,让老百姓深深觉得,他的一切日常生活的细节,就是重大历史事件的片段。
我从懂事到现在,快三十年了。三十年对于历史的进程来说不算短,美籍历史学家费正清教授就主张将历史以20年为一个时段研究。三十年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就更加不是一个短时间段了。前几天通过回忆过去近三十年的耳闻目睹,发现就是一段段精彩的口述历史。下面分片段叙述。
 
                     谢氏祠堂
我们老家旧时的地名叫南庄,南庄的谢姓根据族谱上记载是明朝洪武年间从江西迁移过来的,不妨把第一个到达南庄的谢姓先祖叫太祖。自谢氏太祖起,南庄就开始了谢氏繁衍的历史。就像历史上五月花号船到达美洲大陆,开始了美国的历史。
据说谢氏太祖到南庄后生了七个儿子,七个儿子成家后分散居住在附近七个不同的地方,旧时叫做七房。经过几百年的变迁,现在已经分不清谁究竟是哪个房的后代,但现在还是保留了与此有密切关系的地名。例如以谢氏祠堂为中心,周围分布着四个地名,分别叫二房畈、四房畈、六房畈和七房畈。我老家的居住点就叫二房畈。
我曾经问过老人家,为什么一房、三房、五房没有在地名上体现?老人家解释了两种可能:一是在繁衍过程中自然消失了,用乡下的话说就是断了香火;二是有些房没有用来作地名。至于哪种可能性较大,无法考证,因为找不到完整的族谱了,我现在看到的族谱是前几年根据老人家的回忆修订的,最远只记载到了清朝同治年间,同治之前,则是空白。
老谢氏祠堂我见过,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筑,中间有一个很大的天井,文化革命期间由于破四旧,里面好多东西例如神龛等都被毁了,仅仅留下建筑框架。然后,在墙壁上写上一些毛主席语录就变成了一所学校,学校最开始是初中,叫红士中学,后来初中取消,改名为红士高小,周围四个村的小学五、六年级集中到那里就读。我在那里读了五年级,由于成绩过得去没有读六年级就直接进了初中。
我是七十年代出生的,当时破四旧已经过了,所以我自然就没有看见过在祠堂里举行的祭祀活动。听老人家讲,解放前,每年春节,族人都要集中到祠堂祭拜祖先,搭台唱戏,很热闹,很隆重。那些吹拉弹唱的平时都是本地农民,到了戏台上就是艺术家,只是老百姓没有把他们看做什么娱乐明星。
祠堂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即社会保障。如果家族里有孤寡老人或残疾人等没有生活着落,就安排住到祠堂里,由整个家族供养,生活资料由家族自愿捐赠。如果遭到什么天灾,灾民也可以住进祠堂,一次性可以容纳上百人而不显得拥挤,生活设施很齐全。怪不得破四旧时没有被拆除,估计是看中了里面的基础设施,办学校再好不过了。
我在那里读小学时,教科书上教育我们万恶的旧社会,老师讲万恶的旧社会特意讲到四川的恶霸地主刘文彩。我记得当时学校的谢姓老师有些是旧社会过来的,但从来没有给我们讲祠堂的社会保障功能。我估计老师当时不能讲,因为要是那样讲了,岂不是说明旧社会不万恶么?
前不久查资料,发现有资料称四川大地主刘文彩其实是个大善人,他的家产是通过合法经营所得,并没有对老百姓半点恶霸,相反,还为当地做了不少善事。刘文彩的恶霸形象是为了证明旧社会的万恶而人为虚构的。还有资料记载,说土改时分地主田地,很多老百姓不忍心占有分到的田地,用老百姓朴实的话说:“老爷平时对我们太好了。”
不说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万恶的旧社会了。我离开红士高小后,祠堂因年久而被拆除,在原址的基础上新修了学校,新学校和旧祠堂完全两个样。不过,新学校的一楼用的是旧祠堂拆下来的青色火砖,还有好多附属建筑例如食堂等全部用的是旧材料。
由于计划生育,乡下的小孩越来越少,红士高小变成了红士联小,周围四个村的小孩全部到那里读一、二、三年级,四年级以上去镇上就读。我假期回家,总要走访当年我们敬若神明的老师,有些已经退休了,有些快退了。
我们自然聊起了学校,老师说:“这里太偏僻。年青的老师都不愿意来乡下,这些年一直是我们几个老头在这里坚持,过几年我们全退了,不知道谁愿意来。”言语中流露出淡淡的忧虑。我说:“我来教小学,可以么?”老师眼睛一瞪,正色曰:“你真是没有志气,大学毕业应该在大城市里求功名,跑到偏远的乡下来干什么?”我赶忙端起一杯酒,祝老师身体健康。心里却想,二十多年前,教育我们要为四个现代化而学习,为祖国作贡献而学习,怎么这个时候却教育我要为功名了?现在老师是怎么教育小孩子的呢?是为功名么?
去年,老家比较有名望的人打来电话,说要重修谢氏祠堂,发动在外面工作的族人捐钱,数目不定。我说:“你们筹备好了,我该出多少就出多少。”后来,筹备组没有给我电话,据说他们在北京上海等地筹到了上百万,不在乎我们工薪阶层的几百元。
09年春节,小学退休老师领着我看了刚刚奠基的工地。老师对着图纸解释说左边的建筑是航空母舰造型,航空母舰的甲板当然不是用来起降飞机,而是戏台,甲板下面是大厅,平时祭祀时摆桌席。建筑物的右边是博士帽造型。一边是航空母舰,一边是博士帽,意思是要求南庄谢家的后代文武双全。与老祠堂不同的是,新祠堂的大堂里准备树功德牌,把南庄谢家功成名就的人物的事迹刻在功德牌上,以激励后代。

谢氏宗祠

https://m.shanpow.com/dl/451092/

推荐访问:谢氏宗祠对联
《谢氏宗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上一篇: 聪明的
下一篇: 吸血鬼家族
相关阅读姓氏对联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