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寿联
京二胡篇(1):说说京二胡自从上世纪20年代以来,京二胡,一般简称二胡,已经走过八十多年的漫长岁月。从开始试用和不为一般人接受,到今天变成京剧文场不可或缺的主件乐器,其间历经几度辉煌时期,丰润了京剧唱腔(主要是旦角和小生,但也泽及老生和花脸等,如《赵氏孤儿》中程婴的反调和魏绛的汉调,以及有些麒派的唱
京二胡

京二胡篇(1):说说京二胡


自从上世纪20年代以来,京二胡,一般简称二胡,已经走过八十多年的漫长岁月。从开始试用和不为一般人接受,到今天变成京剧文场不可或缺的主件乐器,其间历经几度辉煌时期,丰润了京剧唱腔(主要是旦角和小生,但也泽及老生和花脸等,如《赵氏孤儿》中程婴的反调和魏绛的汉调,以及有些麒派的唱段等),助长了梅,张两个大流派的创立和风行,它的丰功伟绩是十分值得称颂的。
 
  关于二胡的起源,史料多有记载,徐兰沅先生的回忆似乎最为详细。他说:“1923年在北京,我们排新戏《西施》,梅[兰芳]先生感到音乐伴奏单薄,就和我商量,恰恰我当时也有同感,就用了很多乐器来试听,首先是四胡,觉得加它以后,反而削弱了京胡脆亮的音色,用大忽雷小忽雷试,觉得很乱,最后就用最普通的二胡来试,大家一听之下,都觉得很圆滑,京胡被衬托以后,更好听了,因此就决定用二胡。由王少卿先生兼拉(因王少卿先生当时随其父王凤卿先生操琴)。……当第一次二胡伴着京胡在舞台上出现的时候,观众觉得很新鲜;反对的也有,……经过一些时以后,人们的耳音也就换过来了,不满意的人也无意见了。”①
 
  经过徐兰沅和王少卿两位先生的研究,在京胡和二胡相差八度的基础上,运用里外弦的对翻,“裹腔“及“随腔”的变化,时而两琴并驾齐驱,时而殊途同归,于是京、二胡美妙和谐的伴奏音律就建立了。以后二三十年来,徐、王有不少合作的精品流传下来。我们现在听他们为梅兰芳伴奏的唱片,如《太真外传》一、二、三、四本(1926,1929,1930)、《霸王别姬》(1929, 1931)、《廉锦枫》(1925,1929)、《抗金兵》(1934)、《凤还巢》(1929)、《俊袭人》(1929)、《天女散花》(1926)、《西施》(1926,1928)等等,② 真是衬托得宜、美妙动听。论到这一时期的伴奏情形,梅兰芳先生说:“二胡运用到京剧场面里来,少卿不但是创始者,而且在拖腔方面也起了示范作用。抗战前,我所灌的唱片,都是徐兰沅先生拉的胡琴,少卿拉的二胡,至今为内外行所一致称赞,说他们是珠联璧合。”③
 著名琴师王少卿先生
1920到1930年代是“梅派”创始,奠基和广传的时候。新唱腔、新过门、新曲牌,层出不穷,风靡一时。梅大师本人珠圆玉润的唱腔,配上徐兰沅清秀稳健的京胡,和王少卿灵活浑厚,气势磅礴的二胡,就这样一个新流派便产生了。在丰富美化“梅派”唱腔上,徐兰沅的京胡,统领全军,指挥若定,功不可没,但“二片”(王少卿别号) 的二胡,圆浑甜亮、包拢润色、雄浑突出,更是厥功甚伟。这一时期是京二胡早期的辉煌时代。影响所至,一般旦角,和四大名旦的其他三个流派,伴奏中也都“瓮瓮”(京二胡俗称“瓮子”)作声,配上二胡了。
 
  抗战胜利以后,“梅腔”、“梅琴”进入新阶段。1948 年王少卿开始替代徐兰沅主拉京胡。王这时已经是胡琴界一代大师,桃李满天下。为他操二胡的都是他的门生或私淑弟子,有倪秋平、姜风山、韩恩华等,强将手下无弱兵,个个都是高手。师徒合作,在胡琴技巧,诸如弓法、劲头、过门、垫字,较早期又有提升。他们严密细致的伴奏,脆亮的京胡,裹着雄厚的二胡,把“梅派”雍容华贵、醇厚圆润的唱腔风格,推向另一高峰。这一时期留下来的唱片录音诸如1954年的《洛神》、《凤还巢》、《宇宙锋》、《贵妃醉酒》,1956年的《西施》、1957年的《女起解》等,都是十足展现梅派优雅醇厚声腔艺术和琴韵的代表作品。1958年王少卿去世,姜风山、虞化龙师徒接班,继承梅派京、二胡的和谐优良伴奏传统,在梅派晚年新编剧《穆桂英挂帅》(1959)中,开始崭露头角。
 
  论到梅门二胡,也应一提梅派嫡传弟子言慧珠的两位琴师黄天麟和梁训益。黄,梁都是徐兰沅的弟子,也都私淑王少卿。二人合作在1940年代为言伴奏,对言以梅派优美唱腔成名,以及被誉为“坤旦皇后”,甚有辅佐之功。后来梁为养病去了台湾,成为那里的文场柱石。曾和郭晓农,王克图,毕玉清合称台湾四大名琴。他的梅派二胡,甚受推崇,顾正秋灌梅剧《西施》和《凤还巢》唱片时曾特邀请他伴奏二胡。④
 
1950年代又有“张派”异军突起。《望江亭》、《状元媒》、《西厢记》的新唱腔、新伴奏为“张腔”奠定基础,不仅“火红”了张君秋,造成了后来“十旦九张”的风靡盛况,也使他的琴师何顺信,张似云大大出名。尤其是张似云的二胡,妩媚、响亮、雄浑,更是“张派”建立风行的基石,也是自王少卿以后造成京二胡第二个辉煌时期的主力。
 王少卿(左)与其父凤二爷(王凤卿)
  张似云是辅仁大学毕业生,喜爱京剧,他有一双好手,擅拉二胡。他曾师事王少卿,梅派基础深厚。他的二胡,在梅派二胡的刚正甜润之外,更添妩媚婉柔的韵味。加以音色好,手劲足,使他的演奏十分出色。由于他的二胡委婉、优美、富有感情,所以他伴奏的散板(50年代前称摇板)更有感染力。例如《状元媒》里的“这才是,平白的,张冠李戴……”、或是《玉堂春》“来至在,督察院,举目望上观……”、又如《法门寺》“一霎时,好一似,鹰拿雀燕……”等西皮散板唱段,他的二胡,加上何顺信穿云裂帛的京胡,把张君秋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情感和韵味衬托得淋漓尽致,让人听了回肠荡气,三日绕梁。
 
  张似云和张君秋的遇合,很有传奇性。时间大约在1952年北京市京剧三团成立的时候。安志强著的《张君秋传》中有这样记载:“最初,广播电台播广告常夹播一些京剧唱段,张似云被请去拉二胡。张君秋平日听无线电,常听到里面为唱腔伴奏的二胡有特点,音准好,音量饱满,就打听这是谁拉的,人家告诉他说,这是个票友,那语气里多少夹杂着一些票友不值得一提的意思。张君秋不那么想,他想的是,票友里面也有好样的。三团成立时,原来张君秋拉二胡的另有所约,剧团就少了一把二胡。怎么办?张君秋说:‘找那个电台里拉二胡的。’张似云就是这样成为专业二胡伴奏的。”⑤
 
  张似云2004年去世后,若干生前友好门生座谈哀思,总结他的成就。说“他是在继承王少卿的基础上,吸收了各种乐器的拉法,把京二胡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尤其是他的二胡在力度上特别强烈,特色非常显著。他和张君秋、何顺信的合作在京剧界应该说是空前的。”又称他为“继王少卿先生之后,推进、完善、丰富京二胡伴奏艺术重要领军人物。” 由于他的贡献,“京二胡演奏员这一职务在全国得到承认、普及和共识。”⑥
 
  京二胡经过两个辉煌时代,它在京剧文场中地位的重要性已得到确认。二胡演奏员今天在舞台上的地位也普遍提高。各戏剧院校的音乐班正在不断地培训二胡专业人才。近年来更是造就了很多杰出的女性二胡演奏员。我们希望在她/他们中间能产生一批新一代的“王少卿”和“张似云”,把二胡的辉煌时代延续下去。
张派琴师张似云先生
  在我们称颂京二胡的成就和贡献时,很遗憾地也发现社会上或者京剧圈内尚存在着一些对“二胡”不正确的观念或态度。那就是把二胡看作是附属、次要的乐器,不予重视。早期的音像出品,只注明演员,不提文武场。现在改进了,也加注京胡和鼓师,但还是忽略了极有贡献的二胡。最显著的例子就是“音配像”几百出戏的纪录片里,在旦角戏的片头往往只有京胡和鼓师的名字,不提二胡。《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和《中国京剧音像集萃》是极其重要的保存京剧精华的宝藏和史料,希望编辑者能在续出时或修正早期出品时对此有所补充。其他类似的音像制品或戏考等出版物,希望也在这方面有所留意。张似云先生说:“二胡不是京胡的附庸。”⑦ 它另有一功,有其特性。在旦角的戏里,二胡不但重要,而且常是精华所在。二胡演奏者的姓名应被标明、表扬,让倾慕者有观摩欣赏的机会。
 
  上面说到二胡“另有一功”,是指它在拉奏技巧上有独到之处。但另一面,在整体文场运作中,它还要顾到和京胡严密协调配合,所以要成为好的二胡演奏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多方面的:一要手音好,二要耳音好、调音准,三要凝神注意和京胡起音、停顿、节奏完全吻合。一般二胡演奏者常易在第二,第三上出问题。(专业者尚好,业余票房中常见这种现象:二胡和京胡失调,或参差不齐,造成“惨不忍闻”的噪音,演奏者尚不自知。这主要由于观念上未重视二胡,以为任何人都可以拿把二胡来“凑凑”。)这更加说明了二胡的难拉、难精,而那些造诣高的、成了名的二胡演奏家则更应该受到我们的敬重和称颂了。
 
注释:
 
① 徐兰沅口述,《徐兰沅操琴生活》(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62)。第一集,55-56页
② 年代根据《梅兰芳唱腔珍版典藏》(北京:中国唱片总公司,2004)
③ 梅兰芳,“悼念王少卿”,《梅兰芳文集》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62)。257-261页
④ 关于梁训益生平事迹,参看《梁训益的平剧文场音乐》(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1997)。本书附CD两片,收录梁氏演奏精华。
⑤ 安志强著,《张君秋传》(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244 页
⑥“缅怀张似云,探讨京二胡”,《中国京剧》(北京:中国京剧杂志社)2004年第6期,9-15 页
⑦ 同注释⑥

京二胡篇(2):京二胡和京胡的协奏

京二胡是专门从事京剧伴奏的乐器,是我国民族器乐中年轻的一员,只有不到八十年的历史。1923年梅兰芳在排演新编剧目《西施》的过程中,感到乐队伴奏弱而单调,便与他的琴师徐兰沅及王少卿商议加以改进乐队伴奏音响效果,先后尝试用四胡、大忽雷、小忽雷与京胡配合,效果都不理想。他们接着试用了在南方流行的一般二胡(即南胡)感到既没有干扰京胡的演奏,又能起到衬托的作用,音色也比较谐和,便决定在唱腔中加入二胡,由王少卿演奏,以丰富乐队。他们经过与乐器制造师共同切磋,结合了四种乐器的长处,不用蟒皮,采用蛇皮形成中音效果,用红木担子,和六块木合制的花梨木筒。演奏出来的音色较为松驰,并改造了琴弦,由细丝弦改为粗丝弦,把二胡改制得与胡琴音色更为协调。此后这种乐器就成为“京二胡”。起初二胡只在伴奏曲牌中应用,梅兰芳感觉效果较好,又发展为将二胡加入到旦角唱腔中,在《西施》演出之后,京二胡的加入已引出了不同的反响,内行人颇有非议之辞,某些观众还曾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进行讽刺;梅兰芳坚持了这一改革。此后他在演出和唱片灌制中,全部都加入了二胡。在他的影响下,其他班社的旦角演员也开始采用二胡随腔演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创新终于得到社会上的一致认可,后又将京二胡加入到小生唱腔中,京二胡逐渐在假声演唱区运用。特别是京剧捧演现代戏后,生、旦、净各种角色的唱腔都加入了二胡。目前在上演传统戏时,根据演员及剧情的需要、意向,来酌定是否加入京二胡。       京剧伴奏中,京胡是文场乐队的领衔乐器,以它为中心带动其它乐器的演奏。文场(包括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统称四大件儿。在音色上各有不同,京胡:高昂、明亮、激烈、穿透力强,某些音色近乎噪音;月琴的弹奏特点为“颗粒状”;京二胡:浑厚、连贯,形成它们的中和之色彩,使唱腔和伴奏、京胡和京二胡的配奏达到和谐统一、浑然一体。
京二胡和京胡的伴奏和声织体初步形成:
京胡
音区:高音区
音域:窄、一把位
音色:尖、亮、单、穿透力
作用:领奏
京二胡
中音区:定音准,形成纯和声
宽、换把增加音域:换把技巧过硬
宽、圆、浑厚(包容性):运用各种技巧准确
协奏:能主、莫主
       京二胡在京剧伴奏乐器中有了一席之地,成为京剧中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在伴奏中与京胡、月琴等器乐合奏,尤其是在旦角唱腔中,它显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京二胡的演奏与京胡高低疏密各有不同,增强了伴奏的层次感,使音调和谐,音响洪亮、浑厚。由于京二胡的演奏产生了音色、音区的对比变化,丰富了伴奏的表现力。
        京二胡与京胡定弦相同,(西皮定6 3、二黄定5 2)但京二胡比京胡低八度音,音区上的不同,形成了它们八度的关系,就很自然的形成了二声部。
请看例1:《西施》中西施唱西皮二六的一句“佯欢假媚多勉强”。
上例1是王少卿先生操京胡伴奏的《西施》中,对京胡与京二胡的声部、和弦进行了处理,使得旋律更美。
         京胡重量轻、琴担短,左手虎口一旦放松进行换把,琴身就容易发生摇动,影响换把后的音准。此外,琴杆的竹节对换把也有一定妨碍。京胡的演奏姿势(琴杆倾斜,左手虎口紧挟琴杆)使换把也很不方便。因此,京胡由于构造、演奏姿势等原因,从换把的条件来说,存在不少因难。京二胡琴担长,音域比京胡宽,并吸收进了民族器乐二胡的换把演奏技巧特色;奏下把位的音色明亮,因此利用换把演奏给京胡以补充。
请看例2:京胡曲牌中的二黄《万年欢》一乐句:
         上例2既产生了音区上的变化,又弥补了京胡无法下把的不足,形成二声部。京二胡不是独奏乐器,也不是领衔乐器,确切的说,在文场伴奏乐器中属第二席位置。因此要顺从于京胡,配合鼓搞好协作“托腔保调”。
京二胡演奏时与京胡演奏技巧、表达情感基本一致,技巧大致分为:
弓法:推弓、拉弓、全弓、中弓、顿弓、颤弓、垫弓、换弦弓、柔弓、抖弓、渐弓。
指法:揉、打、滑、掸、垫、颠、泛。
        京二胡与京胡的合作最为关键。京二胡在音色上,声部上给京胡以陪衬、补充,通过共同合作,最终配合演员以达到最完美的舞台艺术效果。好的京胡能够表现音乐美感,保持传统观念并不为错,但是随着艺术不断的变衍,人们欣赏水平要追求时代潮流,在继承和延续传统的同时,更应该适应观众的时代审美要求。在旋律、技巧、节奏、激情上达到让观众听起来舒服,能和自己共同享受作品中的喜、怒、哀、乐的效果。
        京二胡虽然在四大件的第二席起配奏的作用,但它应该有自己的主观意识,在密切配合好京胡的同时,不依赖于京胡;也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见解。作为一名演奏员对舞台上的艺术劳动是极其严肃的。搞艺术要有艺德,在舞台上要有台风。
        不同的器乐专业具备不同的职业规范。京二胡演奏员应有:独奏水平,顺从意识,当然顺从并不代表完全服从。台下即使有如何激烈的争议,在保持自己正确独特的艺术主观的情况下,要与京胡配合密切协调,达成完美一致。当然,艺术合作上的分歧与私人感情是万万不可混为一谈的。在台下,京二胡与京胡切磋,商议,磨合,取长补短,提出自己的看法和音乐处理。在台上,京二胡始终是托着京胡进行演奏的,如果京胡出现差错,京二胡应能及时补救。如果京二胡与京胡弓法不同,还可以从技巧上做些处理调整,这只是小的问题。我在演奏中曾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作为一名京二胡伴奏员,在舞台上,京胡无论出现什么样的错误,在没有失去伴奏原则规律的基础上应跟随京胡或及时补救,在台上出现了叉车,这可真成了二声部重奏了。对于观众来说,他不会分辨谁对谁错,只会觉得二胡与京胡配合不默契,音乐伴奏效果极差。但需注意的是,京二胡除了根据曲调感情产生某种特殊伴奏效果的需要而采用它特有的演奏技巧和演奏手法外,在弓序和弓法,指法(滑音、打音)运用上,以及在音量的控制上应与京胡配合一致,合作默契,以求获得统一的伴奏效果,配合演员共同塑造最完美的舞台艺术形象。从艺和道德修养应该同步前进,互相促进。“认认真真演戏、老老实实做人”,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
       综上所述,京二胡与京胡的协作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两者之间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配合的一致性。随着不断实践、探索和创造,不断挖掘出京二胡和京胡配合上的潜力,寻求发展,使两者的配合会更真完善。

京二胡篇(3):京二胡独奏曲、曲牌演奏专辑

顾玉杰,女,1963年生于北京,中共党员。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教授、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党支部书记兼副主任。
1978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主修京二胡专业,副修古筝、笛子。在校期间先后得到白宝珠、何顺信、张似云等名家亲授。198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任教至今。专业演奏技能娴熟、精湛,为同行所公认。教学严谨认真,经验丰富,效果良好,二十多年来培养了大批优秀毕业生。
同时,一直活跃在舞台上,曾与多位京剧名家合作,现任张火丁教授乐队琴师。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空中剧院》、《跟我学》等节目录制,曾赴香港、德国、芬兰、瑞典、挪威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流和演出。曾发表多篇论文,均刊登于艺术类核心期刊。出版了《京二胡演奏基础教程》丛书、《顾玉杰京二胡经典名段演奏专辑》CD、《张火丁演唱专辑》CD、《为京胡而伴奏》CD以及《京剧名家系列.尚派唱腔专辑》CD。

京二胡

https://m.shanpow.com/dl/447379/

推荐访问:京二胡教学
《京二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上一篇: 大悲咒心经
相关阅读八十寿联 
热点推荐